為什麼《雍正王朝》裡鄔思道在雍正繼位後要跑?

龍建源


換做是我,也一定要跑路。

鄔思道其實完全不必要跑路,但是如果不跑路,那麼他的後半生就將失去自由,這是肯定的。很多人一定要認為,雍正即位之後,要殺了鄔思道,這完全是陰謀論的結果,雍正也沒有必要殺了鄔思道。的確,鄔思道在胤禛奪嫡的道路上出謀劃策,掌握了很多所謂“陰謀為體”的把柄,但是隻要他守口如瓶,善終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既然這樣,鄔思道為什麼一定要跑路呢?

1.他無法面對過去。有哪些過去的事情他難以面對呢?第一件便是皇帝的狠毒。刑部冤獄案可能是鄔思道對此有所體驗的第一件事,當時胤禛在朝堂上已經接下了康熙的任務,但是經過鄔思道的一番分析,胤禛顯然聽進耳了,夜晚卻突然自殘傷風,以此推卻了這項艱鉅的任務,讓老八胤禩得到了一個“其心可誅”的評價。對自己如此狠毒的人,是幹大事之人,但也是陰狠決絕之人。

第二件事便是坎兒高福之死,這件事讓鄔思道明白,只要有胤禛在,鄔思道就僅僅只是一個俯首稱臣的謀士,作不了任何主張,包括鄔思道自己。他本想保下坎兒,但是最終卻不能,要是硬要呆在皇宮,又如何能夠規劃自己的生活?

第三件事便是年秋月。想想鄔思道一個瘸子,都好幾十歲的人了,難得碰上一個對自己知心有愛的女人。雖然後來十三爺給她送了一個如月,但是誰又能捨棄那個日久生情的女子呢?可是,為了幫助胤禛榮登大寶,鄔思道也只有忍痛割愛,還親自做媒將年秋月許配給了胤禛為側福晉。鄔思道的內心難道就沒有一點點感覺嗎?他還能呆在皇宮或者雍王府?是個男人只怕也想一走了之吧。

之前鄔思道面對的是王爺胤禛,將來可是皇帝胤禛,身份的變化便伴隨著人生的變化。“與平常人交,共患難難,共享樂易;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鄔思道早就看破了人情世故,他希望得到的是一片“世外桃源”,換做是我,也是這樣。

2.鄔思道只可以直,不可以曲。這是鄔思道作為讀書人的骨氣和清高決定的,在原著中,鄔思道是如何犯罪收監的寫得很清楚,他在官場之上可能就註定是一個憤青而難以融入官場生態。還是刑部冤獄案,當時胤禛聽了鄔思道的建議後,沒有立刻表態,鄔思道便以為胤禛不聽,打了鋪蓋捲兒就準備離開,還說:言不聽計不從,留下何用?態度倔強蠻橫,依著他的這種脾氣,胤禛當王爺的時候尚且可以融通,當了皇帝只怕就難以融通了。鄔思道對此看得真切,所以在雍正回府邸的當晚,表達出自己的“三不可用”。按理說,只需要雍正一個大赦,鄔思道便可入朝為官,可是,鄔思道明白自的德行,知道入朝為官可能下場悽慘,原本只斷了一條腿,說不定兩條腿都得斷,所以還是跑路的好。

3.鄔思道掐準了雍正的穴位。兔死狗烹可能是很多皇帝繼位之後的普遍動作,但是雍正皇帝卻不行,因為他的大業或者說寶座和其他皇帝不同,是在九子奪嫡的情況下,“出乎預料”得到的。在朝還有天下第一黨八爺黨,西北羅布贊旦增還在叛亂之中,滿朝的舊臣沒有雍正的班底,人才匱乏,國庫空虛,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殺謀臣是很危險的,不僅得不到支持,反而還會激起民憤,這也是我反對說雍正要殺鄔思道陰謀論的基本事實。鄔思道知道雍正還需要自己,但是又心存疑慮,所以搞出一個“半隱”,其目的就是還要躲在暗處,幫助雍正解決一些棘手的朝政大事,然後再“全隱”。後來的諾敏案,燈下黑都有鄔思道的影子,這說明鄔思道和雍正其實心裡是相通的。直到雍正的大位坐穩,連黃河常年氾濫之災也都解決了,鄔思道於是遠遁而安。

帶著一個美女,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自由自在的在世外桃源安度餘生,比之於軟禁在深宮之中要好上千百倍,你說他逃是不逃?


青燈問史


這個理由電視劇裡面沒說清楚,但是在二月河的原著中說得很清楚。

鄔思道自己想得很清楚,他學的是帝王之術,乃是屠龍之術,雍正能成功上位,背後乃是數不清的鮮血和算計。在原著中也提到了,當初和李衛(狗兒)一起當奴才的坎兒,因為一開始替雍正乾的都是些陰人的勾當,而李衛乾的都是些明面上的事情,因此坎兒就被雍正背地裡解決了,還騙李衛說坎兒是生病死的,搞得李衛為此還傷心了好久。

鄔思道自然也很明白這些,因此雍正登上大位之時,就是他身退之日。一方面他替雍正籌劃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又是個瘸子,肯定上不了檯面出來做官的,二來他也不能完全一走了之,讓雍正找不到這樣的話,誰知道他掌握的雍正的那些秘密會藏在哪裡。

那麼剩下的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雍正像處理坎兒一樣,找個機會把鄔思道滅口,這是鄔思道最不願意的看到的,因此他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半隱。一方面他退居幕後,不問世事,另一方面,他又讓雍正感覺到隨時能找到他,他鄔思道的命被雍正時刻捏在手裡。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雍正信得過的人下面當一個幕僚了。

這才是能人籌劃的事情。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不跑行嗎?“康熙帝”眼看西去,雍親王“胤禛”登大位已成定局,作為陰謀家、師爺的“鄔思道”反思前夜之“九王奪嫡”那些血雨腥風及自身的殘疾又登不了大雅之堂,加之目睹了“雍親王胤禛”的殘忍,鄔思道清醒了,伴君如伴虎,何況是一個冷麵王爺登上了天下之主!



當隆科多宣讀了“胤禛”即位的“詔書”那一刻起的當日晚上,“雍正帝”回到了府邸雍和宮,回去幹嘛呢?看官你是不會想到的,九王奪嫡的一切計劃與執行“秘密謀劃”都是在這個“雍親王府”處理的,在這裡的散亂雜人及跑腿學舌的,一定知道並掌握著極大的“胤禛奪嫡”的天大秘密,“天子家裡沒有私事”的天道,史書都無法記錄實誠,誰敢保家裡的“奴才下人”不嚼舌根子?

當晚;鄔思道已經打好了行李捲,他的使命自己知道,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如何退出這個陰森森“雍親王府”,因為鄔思道知道就在前天的晚上,“雍親王府”的管家“高福”已經由雍親王“胤禛”派人秘密的處理了,(高福知道的太多且被皇八子廉親王胤禩收買),當時鄔思道就驚出一身冷汗,他知道雍親王府上下幾百口人不知有幾口可以活著走出這個大門?鄔思道沉思著。。。

單說江夏鎮屠城一案,幾百口人一夜之間被“年羹堯與嶽鍾琪”殺個溜乾淨,雖然這是“奪嫡”的不可不辦的無奈之舉,可幕後的策劃是他鄔思道出的主意,如果將來對景就是麻煩。正胡思亂想的時候,“雍正帝”(登基就得稱皇帝)進來了,說:這一天很累呀!鄔思道想能不累嗎?兩天兩夜沒閤眼,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見雍正帝笑著說:烏先生不要急,等我宮裡安排完了咱們再說,鄔思道趕忙說:皇上:我一個殘疾瘸子,登不了大雅之堂,(鄔思道不愧為高級陰謀家)皇上給我官職吧,有損皇帝的形象,不給過意不去,我不如浪跡江湖,為我“皇帝”宣傳我朝新氣象!緊接著又說:小隱隱於朝,大隱隱於市。這就是鄔思道直接表明了,自己不但不當官,以後也不會亂說亂動的。


“雍正帝”假裝不悅說到:可惜你的一肚子學問了!鄔思道又說:皇帝呀,我乃一名落魄布衣,有點學問也是“陰謀”,皇帝以後施政都是“陽謀”!(看看這老鬼說的)(畢竟幾年的幕僚)雍正帝不禁說:好吧!你去哪裡?鄔思道說:我先到山西李衛哪裡看看,鄔思道明白,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是跑不掉這位新“皇帝”的手掌心的!鄔思道明白,這雍親王府不出明天一早不知有多少知道秘密的人不知去向。聽“雍正”答應了,趕忙連夜坐小馬車出城吧!


日堯居


漢朝時,張良輔佐劉邦奪得天下後,也跑了。鄔思道在輔佐雍正繼位後立即離開,與張良類似。

有些道理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比如兔死狗烹,比如功高震主,比如共患難容易、共富貴難。

深通帝王心術的鄔思道,對於這些淺顯的道理不可能不明白。

當然,除了大道理之外,還有一些獨特的原因,讓鄔思道萌生去意。

第一,鄔思道是個活在陰影裡的人,見不得光。與其說他像張良,不如說他更像陳平。他使的那些計謀中,有很多屬於陰謀詭計。這種人只適合幹髒活兒,不適合在人前行走。

第二,鄔思道知道雍正奪嫡過程中的所有細節,這對於他是致命的。一旦雍正對他失去信任,必將被殺人滅口。所以,不如趁著雍正還感激他的時候,一走了之。

第三,鄔思道是個瘸子,而且,他沒有考中進士,同時還有一些人生汙點(大鬧科場)。這樣一個人,雍正怎麼安排他呢?高了,有以上制約;低了,對不住他奪嫡功臣的地位。所以,鄔思道一走了之,替雍正解決了這個難題。

第四,他對於雍正的瞭解,應該超過所有人。雍正心性比較殘酷,性格比較刻薄,這種個性的人,不好相處,很難與人善始善終。後來的年羹堯、隆科多都是例證。鄔思道既然看清了這一點,自然不會等到與雍正鬧翻的那一天。

鄔思道聰明的地方在於,他既離開了雍正,又在雍正的視野之內——他到雍正的寵臣田文鏡那裡當師爺去了。

只有這樣,他才能讓雍正放心。


趣談國史


這個問題還是我楊角風回答一下吧:

前面悟空問答我們談了雍正帝即位當天發生的一系列稀奇古怪之事,從而得出一個鮮為人知地結論,那就是雍正帝回府邸絕不是簡單的看看鄔思道,而是有意處理秘密私事,而十七阿哥也是負責清理的人之一。

但是通過鄔思道提前妥善安排五路人馬,終於化險為夷,得以以“半隱”身份離京。

那麼他為什麼一定要跑呢?

一、快速離京:

雍正帝剛剛即位的第二天,作為他府邸的頂級軍師鄔思道就迫不及待地離京,天剛矇矇亮他就起程了。

其實也很好理解,頭天晚上雖然表面上是老十三胤祥指揮五路人馬護駕,其實老十三胤祥剛剛放出來,真正拿主意的還是鄔思道。也就是說,當天晚上老十三胤祥也是聽從鄔思道指揮的,不然的話,他都無法從宗人府出來。

而鄔思道巧妙地利用了雍正帝多疑的心態,從而不敢輕舉妄動,最終念及舊情,兩個人淚眼汪汪地告別。當十七阿哥突然求見時,鄔思道迫不及待地替雍正帝拒絕了求見,很多人以為他沒有擺正心態,竟然敢替雍正帝發號施令。

其實他也是迫不得已,一旦十七阿哥進來,萬一識破了他的心思怎麼辦?萬一真的執行“清君側”命令怎麼辦?萬一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而且十七阿哥如果真的強行進來,對雍正帝來講絕對是一個考驗,鄔思道完全可以命令那五路兵馬護駕,到時候亂軍之中十七阿哥都難以自保,搞不好雍正帝都得搭進去,所以雍正帝最終也選擇了放過鄔思道。

只是從那晚之後,他們兩個曾經共謀大事的人再也沒有見過面……

而鄔思道也已經完成自己的抱負,第二天一到,自己也失去了軍隊控制權。擔心雍正帝會反悔,所以天剛矇矇亮,就趕緊離京,甚至都來不及參加康熙帝的葬禮。

倒是那個高毋庸也是當天晚上在雍親王府露了一次面,還告訴雍正帝,鄔先生在房間裡呢,沒有出來接駕。可惜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露過面了……

二、一身冷汗:

就在鄔思道急忙趕路的時候,突然就聽到後面有馬蹄的聲音,伴隨著一聲喊,老十三胤祥趕到了。

此時在鄔思道的心中是起疑的,尤其是老十三胤祥一下馬,二話不說先掏出了一攤子酒,這是啥意思?

鄔思道內心幾乎崩潰了,難道雍正帝讓老十三胤祥拿“毒酒”送自己“上路”?

“我替四哥敬您老人家……為您踐行。”

老十三胤祥不是說的皇帝,而是說的四哥,而且說到踐行的時候稍微停頓了一下,由此可知,在老十三胤祥的心中,他也是不太滿意雍正帝的做法。而且這句話明顯是假話,假如真是奉了雍正帝的命令前來送行,他應該說皇上讓我……

而鄔思道此時從充滿疑惑的,他不知道老十三胤祥葫蘆裡裝的什麼酒。所以鄔思道一直沒有喝,而是靜靜地看著老十三胤祥,因為他心中清楚,這位阿哥可是號稱“俠王”,是俠肝義膽的老十三胤祥,他真的會送自己走?

很多人覺得老十三胤祥沒有什麼心機,其實他也是有心機的,比如跟太子胤礽打交道,比如救了鄭春華,比如接管豐臺大營,再比如後來他跟雍正帝下棋再也沒贏過。所以,他當然明白頭一晚在雍親王府到底發生了什麼,不然的話,以他的脾氣,他會留下鄔思道!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他知道鄔思道是怕酒有毒,於是自己一仰脖,先幹了。

鄔思道這才鬆下一口氣,但是酒仍然沒有喝,而是問了一句話:

“聽說皇上元旦日要晉封十三爺鐵帽子親王?”

三、道破玄機:

老十三胤祥見鄔思道這樣問他,他故作高姿態地回答:

“王不王的,我已經不在乎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難得啊!”

大家還記得《雍正王朝》剛開始的時候,江南賑災,老四胤禛被封郡王,而老十三胤祥卻一點賞賜都沒有。當時老四胤禛還替他抱不平,而老十三胤祥說的是:

“我打小就習慣了,我呀,只要幹得順心,別的也無所謂了。”

這也說明,經過了這麼多事情,尤其是被圈禁了整整十年,他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並不是幹得順心,就無所謂的,當然有所謂,好歹那是鐵帽子啊!

如果單憑乾的順心的話,他當然會留下鄔思道,好歹這麼多年交情了。後來雍正帝對待清流一籌莫展地時候,老十三胤祥還說要是鄔先生在就好了,這也證明在老十三胤祥心目中,鄔思道是有資格留在京城的。

但是鄔思道聽老十三胤祥這麼一說,馬上一仰脖喝光了酒,扭頭就走……

因為老十三胤祥變了,所以鄔思道覺得多說無益,還是自己逃命要緊,結果沒想到老十三胤祥什麼都懂:

“我們對不起您吶!”

這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兩個人都明白為什麼這麼說,也正是因此,鄔思道決定給老十三胤祥一些忠告。

四、鳥盡弓藏:

面對鄔思道給予的推掉鐵帽子王的忠告,老十三胤祥不信雍正帝會做出這種鳥盡弓藏之事,鄔思道默默地說了一句:

“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啊,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兩個人沉默不語,隨後老十三胤祥把自己此行的真實目的暴露出來了,他領下來一個女子,而這個女子竟然讓鄔思道目不轉睛,還誤以為是秋月而喊出聲來:

“鄔先生,這是我和四嫂商量,讓她來照顧你的。”

這句話信息量之大,大到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步!

這是老十三胤祥剛剛從宗人府放出來的第二天,顯然他不可能一晚上時間就能找一個相貌類似年秋月的女子來。而且雍正帝即位當晚,整個北京城都戒嚴了,人們根本無法走動。

而這個女子又不是雍親王府的侍女,不然的話,鄔思道在府邸待了十多年,不可能不認識她。

那麼這個女子是否來自老十三胤祥的府上呢?

可能性也不大,這個女子看起來二十歲不到,如果是老十三胤祥府上的,他不可能在她十來歲的時候就定下來給鄔思道吧?

也就是說,這個女子既不是老十三胤祥找來的,也不是四福晉找來的,那麼只有一種可能性了,那就是雍正帝找來的。

老四胤禛早在納年秋月為側福晉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對不住鄔思道了,那時候起就開始留意身邊的女子了……

對於臥底和眼線這種事情,鄔思道和老四胤禛一個比一個用的熟練,別忘了當年監視年羹堯就是鄔思道出的主意。老四胤禛自己都說,自己府上籬笆牢,老十三胤祥府上都是眼線。

當鄔思道坐上馬車的時候笑著說了一句:

“看來,我這後半輩子,又得讓人管著了。”

這句話可謂一語雙關,表面上他是在說,之前是被年秋月管著,當然中間有點斷檔期,之後是被如月管著。

其實他更是在說,前面被老四胤禛管著,後面的話已經是雍正帝在管著了……

這也是為什麼他半隱狀態下仍然不遺餘力地替雍正帝辦事,又是查諾敏案,又是送糧草,又是指出叛軍位置的,說到底,他還是不放心雍正帝能放過他啊!

而老十三胤祥聽完鄔思道的話後,一琢磨確實如此,以後連下棋都不敢贏雍正帝了……

倒是鄔思道,那次從田文鏡處跑了之後,如月也就沒有辦法送信出來,算是徹底脫離了政治漩渦……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鄔思道,字玉露,清朝紹興人士。多次入京趕考,皆不中,只得在府衙中以遊幕為生,後來到河南開封,是清代紹興師爺的典型代表。但若只是如此,我們今天也沒有必要特地來討論鄔思道的問題了。鄔思道之所以青史留名,根本在於他是雍正登基前響噹噹的頭號軍師,其人深謀遠慮,足智多謀,最是擅長揣摩人的心思,在雍正的奪位之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謀士,卻在雍正登基後立馬選擇半隱退。那麼,為什麼《雍正王朝》裡鄔思道在雍正繼位後要跑呢?

首先,我們必須得對雍正的性格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作為經歷過清朝最殘酷的奪嫡之爭,並取得最終勝利的雍正,其擁有冷酷無情的性格幾乎是必然的,或者換句話說,雍正並不是一個好人,畢竟在政治鬥爭中,好人基本等同於廢人。而我們也說過鄔思道善謀人心,特別是善謀帝王心術。歷史上“飛鳥盡,良弓藏”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鄔思道不可能不提高警惕。

在《雍正王朝》鄔思道使的是陰謀,而並非陽謀。雖然他對雍正登基貢獻了許多,但這同樣意味著,鄔思道掌握了許多胤禛登基前的秘密,包括許多見不得光的陰私之事。作為一個帝王,特別是作為一個多疑的,歷經千難萬苦才登上帝位的帝王來說,又怎麼能容忍一個手握自己眾多把柄的人在朝堂上與自己共商國是呢?鄔思道是清醒且理智的,伴君如伴虎的擔憂,促使他在雍正成功登基後,立馬申請隱退。

另一方面就得從鄔思道自己本身說起了。我們都知道,鄔思道身患殘疾,是一個瘸子。古往今來,廟堂之上都不曾出現過瘸子,換句大白話來說,就是鄔思道本身的身體條件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在開頭也說過,鄔思道屢試不中,並沒有考取進士的功名。如果大家對明清時候的科考有一定了解的話,那麼一定知曉當時的官場中對功名和資歷看的是有多麼的重要。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中曾提到過,在當時的官場,人們初識知識談論的一定是自己入仕是科考的名次,如果你僅僅考中了舉人,就算你的官比有些進士來的還大,在資歷上也還是有所不及。鄔思道面臨的就是這種情況。更糟糕的是,鄔思道還有黑歷史啊,曾經大鬧科場的事情可沒有那麼容易揭過。一旦他選擇留下做官,以上種種都很容易成為政敵攻擊他的話柄。所以,鄔思道這樣尷尬的處境,雍正究竟怎麼處理才算合適呢?委以高位,又有上述限制;視若無睹,雍正又恐其生怨懟之心。最終,鄔思道一走了之,這個問題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鄔思道陪雍正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不知道讀者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在電視劇版的《雍正王朝》中,雍正與鄔思道的密謀都是在夜晚的燭火下,這隱隱暗示著鄔思道如影子一般的身份。影子,終究是活在黑暗中的。所以鄔思道很清醒,在雍正負手踏青雲之日,就是他以孤襟出雁門之時。


鄧海春


首先,在雍正正式成為皇帝之前,鄔思道作為一號軍師,一直籌劃有關雍正能否繼承皇位的各項工作,從明面上的佈局,還有暗地裡的陰招(例如血洗江夏鎮),他都是重要的參與者和知情人,在雍正沒有繼承皇位之前,用證上需要有求於他,因此,他的地位是鞏固的,他與雍正只是合作者之間的關係,但隨著雍正繼承皇位,他們兩人的關係已經不對等了,在鄔思道知道雍正各種黑底的情況下,鄔思道本身的處境,就開始危險了!

最開始鄔思道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圖和能力,選擇輔佐雍正,在輔佐過程中,他也意識到了,雍正雖然能力強悍,並有君王之治和能力,但他也有君王慣有的殘忍,江夏鎮血案,數百無辜兵民被殺,雍正雖然一時震怒,但是以後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還是儘可能的選擇隱瞞,自己的親信奴才高福因情生變,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內幕告訴八爺之後,本來有悔過之意,雍正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依然選擇殺人滅口,而且是在沒有向鄔思道打招呼的情況下,這也讓鄔思道意識到了雍正的很多行動未必會經過他,他雖然是雍正的死黨和親信,但雍正對他仍然有很多的隱瞞,在這樣的情況下,當自己大功告成之後,最好的選擇方式就是離開。


遼寧資深球迷


難道是我看錯了版本嗎?還是說我看的只是表象?總而言之,雍正繼承皇位後回到家跟鄔先生的那一翻對話,我是看著很感動的。

明明是鄔先生為了還雍正一個“乾淨”的環境,覺得自己身殘而善於詭道且是和戴罪之人,不適合留在皇帝身邊,也不希望將自己擺到明面上影響雍正的名聲才選擇離開的。他們之間的對話讓我感動的很。我甚至想到了《琅琊榜》中梅長蘇說過要離開蕭景琰的理由。只有真心替對方考慮才會不顧自己的後路成全對方。



在我看來,鄔先生並不是打算逃,而是覺得自己已經功成於是想著身退了,而且退還退到雍正隨時可以夠得著的地方。

還有就是雍正,確定自己已經得到了皇位的那個晚上,他之所以回到自己的府上,很多人都說他在那一刻想著對知道他秘密的人大開殺戒,我怎麼不覺得他對鄔先生有殺心呢?相反的是兩個人的一席長談無論是作為看客的我還是作為聽眾的雍正都是滿眼淚花啊!他知道他能走到今天順利繼承皇位,鄔先生功不可沒啊!此刻本想回到家中與他交流後續,卻不料對方選擇隱退,再不對他的路多說半個字。



兩人惺惺相惜到最後,最終鄔先生離開了雍王府,雍正坐上了來之不易的皇位。在我看來,《雍正王朝》裡的雍正和老十三,鄔先生和李衛,這就是雍正爺鐵打的營盤,不動的班底,不論是雍親王時還是雍正時皆是如此,封頂的路上缺一不可。因此在我看來於雍正這兒鄔先生大可不必逃。


夢歸秦淮


鄔思道是個奇人,神機妙算用來形容他是最合適不過的,所以有些人就戲稱,鄔思道是《雍正王朝》的編劇,感覺能預知未來,後面發生的事情都被他所言中,簡直是清朝時期的諸葛亮。

鄔思道這樣的人才,對想要奪嫡的雍正幫助極大,雍正確實做到了言聽計從,《雍正王朝》裡面有一個細節,那就是雍正,福晉,十三爺幾個人都在等鄔思道吃飯,鄔思道非得讓弘時和弘曆他們把書給背了才讓他們去吃飯。

十三爺的面子,鄔思道也不給,最後還是請出了秋月,才把鄔思道搞定,難道是雍正尊師重道,當然不是,而鄔思道對他的幫助實在太大,所以雍正才會如此禮遇鄔思道,這時候的鄔思道與雍正,是對等的合作關係。

而雍正繼位之後,雖然還有八爺和十四爺等幾個麻煩的人和事情,但是此時做為皇帝的雍正,對付他們還是沒有問題的,這個時候鄔思道對於雍正,就是可有可無了。

而且,雍正還想殺掉鄔思道,在康熙駕崩的那天,雍正奉詔繼承了皇位,就回到了雍王府,他要殺掉兩個人,一個就是鄔思道,而另外一個就是高勿庸。

我們先來說高勿庸,為什麼我們會說雍正殺掉了高勿庸,這邊有兩個證據,第一高勿庸是雍王府的管家,按道理說,雍正繼位之後,應該由高勿庸來當大太監,但是確是康熙時期的李德全,這個就太反常了,而且高勿庸後來就沒有出現了。

另外,十三爺送鄔思道走的時候,鄔思道說了一句話,明天就會見分曉了,這個應該是指高勿庸被殺的事情。

我們再來說鄔思道,電視劇並沒有明說雍正要殺鄔思道,但從雍正的那個表情,再加上兩人的對話,還有鄔思道最後的表情,完全可以確認雍正就是來殺鄔思道的,那麼雍正為什麼要殺鄔思道呢?

原因也很簡單,雍正之前的一些事情,也不那麼光明,而這些事情鄔思道一清二楚的,所以,雍正想殺鄔思道滅口,不過鄔思道想好了應對的辦法,那就是用半隱的方式,這種能讓雍正接受的方式。

另外,鄔思道認為雍正會殺自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福之死,高福表面看是因為背叛雍正而死,其實更重要的是在敲打鄔思道,因為那封信的事情,是鄔思道瞞著雍正吩咐高福做的。


歷史簡單說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這是我國商聖、春秋時代著名謀士范蠡名句。范蠡以布衣身份助勾踐伐吳,功成名就之日,卻選擇激流勇退泛舟五湖。而其好友文種,最終卻因居功自傲,被越王勾踐賜死。

范蠡此言日後成為歷朝歷代君臣魔咒。自劉邦以後,“飛鳥盡,良弓藏”,在中華帝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週而復始地上演著這出鬧劇。整個歷史陷入一個怪圈,無論你如何掙扎,終究不能走出循環,就如齊天大聖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般。由於每朝每代都發生了此類事情,因此從邏輯上、直覺上來說這都不應該是某個皇帝個人素質問題,而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以雍正和鄔思道的關係來講,

整個九龍奪嫡過程中,鄔思道是雍正的頭號軍師,也可以說是唯一智囊,鄔思道給雍正定下:爭是不爭、夫唯不爭而得天下的方針。雍正按照這個思路一直隱忍不發,從不對外流露奪嫡野心,對外形象似乎人畜無害。

但是其中各種謀略、陰險手段暗中進行而無人知,只有鄔思道對這些“秘密”一清二楚。譬如雍正假意保太子復位而實則下套,暗中除掉鄭春華,派年羹堯屠殺江夏鎮等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掌握皇帝黑歷史,這種人必然不可留,此其一。

鄔思道人中鬼才,與帝王中的老妖康熙從未照過面,深居雍親王府就對時局看的一清二楚,對康熙所思所想無一不分析透徹。爭奪皇位時,這種鬼才堪稱利器,坐穩江山時,這種人只會是威脅,人多智而近妖,皇帝不會有安全感,這是雍正可能會殺鄔思道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點,鄔思道自評偏門左道,所謂才學都是一些勾心鬥角、陰謀詭計,這點並非自謙。鬥爭哲學,與治國安民是兩件完全不同範疇的智慧,鄔思道並不具備雍正、年羹堯、田文鏡那樣的社會治理水平,雍正集團變身統治者後,鄔思道的角色不易轉變。論功勞,鄔思道堪稱雍正擁立第一功,但卻給不了一個合適的名分,這種“陰謀家”似乎一輩子也只能不見天日,若居廟堂之上必然是對皇權的減分項。

因此鄔思道在雍正大位既定的情況下,選擇立即出走,這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睿智,也是不給雍正製造難題的必然。而且鄔思道說了一句,老頭子要討生活,希望雍正把他放到李衛那去,雍正真需要他的時候,也可以找到他。言外之意就是,我鄔思道始終是皇帝你能掌控的,不會飛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