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如果没有空气,都是二氧化碳,是不是可以种树产生氧气呢?

啊浮屠撸嗯


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条件和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之一,火星上有空气,不过大都是二氧化碳,而且赤道地区的白天有着20多摄氏度的温度,而且科学家们也已经在火星上多次发现了水和冰的存在,那么将来人类要开发火星,可不可以用种树的方式改造火星的大气成分,增加氧气含量,使得火星成为一颗宜居星球呢?



必须说,这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因为树木的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养分、温度和空气等条件的参与,我们分别捋一捋,看看火星的自然环境,能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就明白了。


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因为需要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氧气也是这样产生的,火星虽然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一些,是日地距离的1.5倍左右,但是上面的阳光还是能满足生长所需条件的,毕竟火星还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中。

但是水分这个条件就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啦,虽然科学家们在月球上发现了谁的存在,但是那基本上都是高浓度的盐碱水,植物吸收了根本无法存活,而且火星上的水含量极少,虽然树木的根可以扎得特别深,但是火星地表一二百米深的范围内的水含量都是极少的,根本无法向树木提供足够的水分,所以仅此一点,树木就无法在火星上的自然条件中存活。



在土壤养分方面,火星的表面的质量条件也不太好,因为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些有机质,通常有机质比较多的土壤才会很肥沃,然而火星上却不具备这样的土壤,火星表面大都是赤铁矿,所以才会呈现出铁锈般的红色,这样的土壤也并不利于植物生存。



再说温度,火星虽然在太阳宜居带中,但是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却很低,在零下几十度左右,虽然赤道地区中午的温度可以达到30℃左右,但是晚上又会降到零下六七十摄氏度,一日之间超过100℃的温度差异,几乎没有植物能抵抗得住的,所以这个条件也无法满足。

再说火星的空气条件,这种火星被认为上面有空气,但实际上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的稀薄,其表面大气压只有地球的0.8%,比珠穆朗玛峰顶的空气还稀薄得多,而且火星大气层虽然二氧化碳含量非常多,但是氧气含量极其稀少,树木等植物的呼吸作用无法进行,因此火星的空气条件也是无法满足树木等植物的生存的。



所以,虽然火星相对于其他星体的自然条件和地球比较相似,但各方面的差别仍然很大,要开发火星的话,还需要改造火星的很多自然条件,比如首先要给火星制造磁场以保护它的大气层,再就是给火星输送大量的水资源(可采用彗星撞击的方式),当火星的大气层变厚,表面温度升高,水资源也很充分的时候,用植物去改造火星大气成分的手段才比较现实。


科普大世界


答:种树肯定行不通的,因为植物本身在夜晚也会进行有氧呼吸作用,而且植物还需要水和其他必须元素。


火星的大气压强只有地球的1%,地表缺乏水分,表面平均温度在零下五十度左右;火星的大气成分,由95.3%的二氧化碳、2.7%的氮气、1.6%的氩气,以及少量氧气组成。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氧气;这样一想,如果在火星上种树,岂不是把火星的二氧化碳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氧气。


想法是美好的,可惜现实行不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植物在白天会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到了晚上,植物细胞同样会进行有氧呼吸,如果大气中缺少氧气,植物同样会死亡;

(2)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对于沙漠植物来说,需求的水分少,但是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3)植物生长需要一些必要元素,比如氮磷钾等等,这些都是火星上所缺乏的;

(4)植物繁衍速度慢,尤其是在火星上这样条件苛刻的环境中,要靠自身生长和繁衍,来改善火星大气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肯定会想,能不能靠人工转基因培养一些新植物物种,来专门应对以上问题?

这是很难的,除非在火星上建立封闭性基地,植物全部在基地内培养,然后等氧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再释放到火星大气中去,但是这样的转化效率实在太低了。


如果真想改变火星大气,微生物才是大气改造前期的首选,在数十亿年前,地球表面也是贫乏的,就是靠着蓝藻这样的微生物,才逐渐改变了地球大气。

而且微生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有的甚至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这些能力是植物没有的。

微生物在人类控制下,或许经过数千年的改造后,火星中的氧气含量会大大增加,然后再种植植物来帮助改造火星大气,就能在火星上形成完整的生物圈。


好啦!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火星作为类地行星,火星自转周期为1.026 日,自转周期与地球极为相近,即火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一天。此外,火星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所以火星周围也存在着大气层,大气密度越是地球表面的1%,大气成份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占到了95%以上,这样看来火星的上面二氧化碳浓度要比地球上高的多,换算到地球上的含量越是0.95%,而地球上二氧化碳体积含量才是约0.031%。

我们知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在火星上种树目前来说还是难以存活的,原因如下:

1、存在二氧化碳饱和点

如下图,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含量提高时光合作用速率会加大,但是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浓度后对于光合作用的促进效率就达到饱和了,这时再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也不会继续加大了。此时需要提高光照,但火星的关照强度要弱于地球很多。


2、火星上PM2.5严重超标

火星在我们的印象中就如下图火一样的黄色,这是因为火星微薄的大气中,只有细小的的颗粒才能飞舞起来,这些直径大约1.5微米的颗粒都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PM2.5范畴。

严重超标的PM2.5不仅影响动物的呼吸,落在绿植表面也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地球上部分乡镇公路两边小树树叶上布满了灰尘,导致死亡也是同样的道理。

3、火星上平均温度只有零下63摄氏度,适合中植树的面积太小

火星距离太阳的距离要比地球更远,因此平均气温会更低,赤道附近白天最高气温只有20度左右,这可是相当于中国的三亚、美国的亚马逊平原地区的,但是温度只有这么高,晚上气温骤然降至零下80度,大多数树经此一夜就会全部被冻死,更不用说火星的两极了,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大气层稀薄,无法保温。

综上,火星上目前种树是完全不可能的,地球的沙漠改造都是如此艰巨的工程,更不必说改造火星了,不是嘛?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核先生科普


很抱歉,这个想法在目前看来还是不现实的。

火星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火星的磁场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磁场的消失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太阳风长驱直入,并带走了大量的火星大气。大气的减少导致了火星温室效应的减少,火星的温度因此越来越低。此外大气的减少也减弱了大气环流。两者的共同作用也导致了火星的昼夜温差很大。因此火星的环境实际上是很恶劣的。



而树的话我们都知道生命力顽强,但那也是相对于地球来说的。首先火星的昼夜温差很大。赤道的夏天白天温度可能还比较宜人,但晚上会骤降到零下六七十摄氏度。而火星的自转周期和地球的类似,也就是说火星的一天也大概是24小时。不管是什么树,每天都承受这样巨大的温差,应该也活不下来。

其次,火星大气中几乎不含氧气,但树木的生长并不是只需要二氧化碳就行。在阴天或者黑夜,即便树木也会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而火星很明显不会给植物提供不断且充足的光照。因此,在没有阳光的时候,树木可能会被"憋"死。

此外,火星现在是一个干燥的世界。虽然我们对火星地下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推断:火星表面气压很小,水在很低的温度就会汽化;而太阳风又不断剥离火星大气,因此至少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火星是干燥的。而植物生长过程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水,植物怎么生长?

最后,火星没有磁场,没有臭氧层,宇宙射线会毫无保留的射到火星表面,树木在接受了这些高能射线后我估计是活不了多久。而且即使生成氧气了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再度被太阳风带到宇宙空间去了。

虽然人们都说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但火星的环境还是很恶劣。不仅仅是上述理由,火星大气压只有地球的不到百分之一,对地球生命来说和没有差不多;火星表面遍布赤铁矿,土壤贫瘠等等,好多原因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就是火星目前还不适宜树木的生存。


关注"张家小智儿"看更多天文爱好者的交流沟通~欢迎点赞评论~


张家小智儿


火星上或许本来就有氧气!以往探测表明火星曾有富氧大气,目前在地下或许还有氧气存在。火星种树制造氧气只能在密闭的人造设施中,在室外植物活不下去的。

火星目前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和甲烷构成,表面大气压力只有地球表面的1%左右,2016年美国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就根据火星的地表物质检测发现火星曾经或许存在大量氧气,火星地表遍布的铁氧化物也是侧面证据之一。但由于火星磁场的消失,使得大部分气体逸散,但在岩层中或者地下,或许还封存有一定氧气,尤其是火星极地的寒冷环境,氧气更容易进入水体。不过这种说法还需要验证。

未来人类登陆火星肯定会有对火星的改造,对火星整体的改造比较困难,即便有可以在火星环境存活的植物,火星的质量、磁场等因素使得大气难以保存,即便理论上可行,也需要持续更长的时间,所以局部改造是比较合理的。可以利用火星本身就存在的较低洼的地方,设计巨大的透光穹顶,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进行改造,完全可以模拟地球大气浓度、压力、温度等方面,可以使植物生存,并为人类提供食物。

种树其实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地球氧气大多数并不是来源于各种树,而是海洋藻类植物,在水体中的不同层次,只要有足够光就有藻类植物存在,因此对阳光的利用效率更高,如果要用植物改造火星基地内部的环境,可能也需要利用立体的种植方式,在垂直方向、平面方向上种植植物,可以很好地利用阳光,效率更高。


来看世界呀


这道题看似是太空题,其实是植物相关嘛,而且高中知识足够应付了。

我们常说多种树空气就清新,觉得树能让二氧化碳气转化成氧气。

这其实是个误区:树又不是空气净化器,它既生成二氧化碳也生成氧气。

植物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产生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供植物体利用。

这个期间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晚上则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代谢可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其多样性是植物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呼吸底物彻底氧化,最终释放CO2和产生水,同时将底物中的能量转化成ATP形式的活跃活化能。

这个过程就会放出二氧化碳,然后白天吸的那点二氧化碳,晚上又放了。

白费劲。

不过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火星种树并不像在地球那么容易,土壤环境、水、阳光。几乎等于要在火星建个“地球圈三号”了。


SME科技故事


人类部分改造火星,是可行的,但目前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水源问题。水从何而来,从地球上运输还是火星可能存在的深层地表水,两极的水。

2.建造一个大型的密闭环境。要完全改造整个火星,还是很难的,局部是可行的,需要把局部密闭起来,比如可以容纳10万人口的密闭城市空间。

3.密闭环境需要的材料如何解决?如果就地解决,需要先建立相应的工厂,以及配套的设施,能源问题如何解决,以及谁来生产,谁来建造。如果从地球运输,需要多大的成本,相当于直接搬移好几座城市。

4.磁场问题。在密闭空间内,模拟地球磁场,建立人工磁场,这一点其实不难。

5.氧气问题。需要找到一种比叶绿素更高效的将co2和水转化为氧气+食物的办法,如果仅仅以植物来自然转化的话,何年马月了。

6.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二,太阳的辐射量也不一样。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火星,生理机制会不会发生变化,外貌会不会产生变化,基因突变的概率是否增加。

7.维护问题。如果有人蓄意破坏,那所有成果都会前功尽弃,但人性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

8.如果不搞密闭空间,改造整个星球。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二氧化碳自然会沉在大气的低端,氧气漂浮在大气的顶端。只有将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地表的动植物才能呼吸到氧气。但是到这个程度的话,又是高浓度的氧气了,人体也是不能呼吸的,还需要大量的氮气。

9.生态问题。假如移居火星,不可能只把人移过去,还有其他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身上也会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等,而它们都是没有天敌的,会不会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以及产生各种变异的细菌,导致奇怪的疾病。

10.心理问题。生活在火星,肯定是非常单调乏味痛苦的,说实在的,可能比坐监狱还苦万倍。把火星当成一次旅游也许可以,长期生活的话,哪里比得上地球呢?长期生活在那里,肯定会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总之:移民少数的科学家过去的话,在本世纪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人类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拥有无限能源后,进度会大大加快。但大范围的移民改造,这就是一个千年问题甚至万年问题了,不确定因素太多太多了。


深度猜想


不能在露天条件下种树。另外,二氧化碳也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

绿色植物生长需要二氧化碳也需要氧气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机物质和可经常转化形式的化学能。这个重要的生理反应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碳而且释放动物界赖以诞生和生存的条件之一---氧气。但是,这不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全部,植物也是需要吸收氧气的(有点自产自销的意思)。


光呼吸是植物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反应。它是植物在高光照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通过吸收氧气来降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据分析,光呼吸能将光合作用固定的20-40%的碳重新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似乎是典型的败家玩意)。而且光呼吸不仅不合成有机物也不产能,每产生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平均需要消耗6.8个能量货币ATP和3个还原力NADPH(要揍人了)。但是,存在就是有其价值,光呼吸这种看似浪费的行为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奈壮举。因为高光条件下,光合作用过强,由光合作用中产生的高能电子会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这玩意会对光合作用的器官产生伤害。这是对大本营的攻击啊,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就通过光呼吸来降低伤害。当然,光呼吸还有其他生理功能

没有叶绿体的组织器官也需要有氧呼吸

比如地下工作者“根”,根的细胞里没有叶绿体,环境里也没有光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根部需要通过耗能的主动运输方式从环境中吸收矿质元素。这个耗能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有氧呼吸来提供。所以没有氧气是万万不行的。

当然,除了空气外,水分的供应,环境的温度等其他自然条件也是必然要考虑的。所以,在火星户外种树是非常不现实的。


柳小庆


首先,火星上确实基本都是二氧化碳,不用“如果”!但是二氧化碳浓度很低,非常稀薄,只有地球大气的1%,所以如此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即使火星上二氧化碳浓度够高,也不可能种树产生氧气,因为树木的生长体验太多有利条件!

首先,树木也需要呼吸,也需要氧气,它们不只是吸收二氧化碳让后释放氧气,呼吸时就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一点与人类一样!

还有,适宜的温度。火星赤道地区白天温度也能达到二十度左右,但到了晚上温度迅速下降至零下六七十度,如此大的温差很难有植物能生长。

第三,水分。火星上沙尘肆虐,几乎没有任何液态水,今年发现的在火星极地地区冰盖下方的液态水显然并不足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最后还有一个土壤问题,植物生长需要很多有机物,而火星上基本上都有赤铁矿构成,不适合植物生长!

所以,目前来看,在火星上没有任何种植植物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在火星上搭建类似地球的温室,等火星整体环境改善了,再考虑普遍种植植物比较合适!


宇宙探索


火星改造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植物改造大气,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循环,最终使火星成为一个宜居星球。

当然这个改造得首先要能够种活植物。火星现在得大气浓度只有地球得1%,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温度地表平均气温为-63摄氏度(后同),冬天低温可达-133度,夏天高温可达27度,温差将近160度;而且水也在极地的地底下为冰冻状态。这种环境是没有办法把植物种活的。


如果看过《火星救援》这部科幻片的同学就大体知道了火星的环境了,这部电影实际上基本接近的描述了火星环境。

在巨大的火星风暴到来时,宇航员马克被队友阴差阳错的遗弃在了火星上,一个人孤零零的在那荒漠中度过了500多天。

马克在绝境中,靠不屈不饶的勇敢精神和植物学家的科学智慧救了自己。他在残存的基地里创造了一个密闭的种植基地,用火星土壤加入宇航员遗留的粪便,使土壤有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然后用火箭发动机遗留的燃料分解出氢气,通过与氧的混合制造出了水,成功的种植了土豆,获得了生存的粮食。

后来一次事故把这个密封的种植房间给炸飞了,种植再也无法进行。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火星室外自然环境是无法种植植物的。

只有通过先期的大气改造,才能为种植物奠定基础。

美国NASA已经开始探索实施火星改造计划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的创始人、科学家罗伯特·祖柏林认为改造火星的过程只需要约1000年就可完成。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是先期改造火星大气。

与地球恰恰相反,地球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气体之苦,而火星却要制造大量的温室气体,才能够提高火星地表温度,使冰冻在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融化出来。

祖柏林提出的方法有几种,如小行星撞击、太空镜面反射等。最靠谱的是在火星上建造若干座化工厂,不停的制造四氟化碳,每小时排放1000吨这种气体,30年内就可以把火星平均温度升高27.8摄氏度,这项计划预计耗能5000兆瓦,5个核电站就能够用。

随着土壤中二氧化碳的不断释放,火星温度会进一步增高,20年后会再次提升5.6度。

这时火星大气含量可达0.21个大气压,相当于地球的五分之一,雨雪天气开始出现。大气虽然还是二氧化碳为主,但火星居民就可以不穿宇航服出门了,只是还需要带着氧气袋而已。人类这个时候可以在火星上建设穹顶封闭型城市了,飞机也可在火星上起降了。

这个时候火星赤道附近的温度很可能就会常年保持在0度以上,就有稳定的液态水供应了。这样就具备了植物的生长初步条件了,开始还只能种一些促进光合作用的菌类和苔藓类,随着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越来越多,其余的植物也可以种植了。

届时科学家很可能会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能够大量产生氧气的植物。

还有一些人提出人类应该与火星改造同步进行,对人类进行必要的基因改造,使人类减少对氧气的依赖,并适应火星的生存环境。

接下来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1000年的演变,江河湖海已经形成,在科学家们精确的干预下,大气已经形成合理的成分结构,适合人类生存。

这时的地球或许已经濒临绝境,温室效应已经使人类在地球难以生存。火星变绿洲带给了人类希望,科学的诺亚方舟将带着人们前往那里,成为一批又一批火星殖民者。

美国NASA将在203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陆火星,或将带去第一批火星居民探路者,火星改造计划也将进入实施阶段。其实NASA已经发射了几十个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5艘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奔跑了若干年,取得了大量火星地质和环境资料。就在11月27日,一艘专门探察火星地下结构的探测器又到了火星,它叫“洞察号”。

"洞察号"还带着一块储存有240多万人类名字的芯片,是NASA向全世界征集的申请者,其中有262752个中国人的姓名,或许这里面就有今后火星的殖民者呢。

因此可以认为,火星改造计划早就启动了,这些都是火星改造计划前期工作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