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43的特点以及对其适制性的理解

我第一次听到龙井43这个茶叶品种并没有多少年份。在2012年时因为定海山芽茶的试制,在选择品种时听到过这个品种,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龙井43制成的茶能够满足对于香气的要求。

在此之后的新茶园发展中,龙井43也种了一些面积,比如5年前位于定海区盐仓的集聚加工园区附近,新发展种植了一块茶园,其中就引种了龙井43。这些茶园前些年开始采出鲜叶。

我区选择龙井43的理由主要由2个方面考虑,一是香味,龙井43继续了西湖龙井的香味,属于香形茶,我认为如果一个茶特别是绿茶加工出来香味不够,那就没有多少吸引力,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拆封茶叶时能够有浓郁的干茶香飘溢出来,冲泡一杯后,靠近茶杯就能闻到茶香,那么这茶已经好了一半了。二是早采。龙井43采摘时间确实比我区主栽的鸠坑群体种早10天左右。

龙井43的特点以及对其适制性的理解

盐仓翁洲春裕茶业专业合作社的龙井43茶园

关于龙井43的介绍,这里引用网上百科的内容:“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国家级品种,是国家级优良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茶区种植。该品种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芽叶短壮,茸毛少,叶绿色,抗寒性强;但抗旱性稍弱,持嫩性较差。适制适制雀舌、龙井、玉叶等扁形名优绿茶,特适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类;所制扁茶的特征为: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儿茶素总量12.1%、咖啡碱4.0%。”

龙井43特别适合制作龙井茶(扁形茶),我从二个方面来理解:

1、从加工优点的方面

我认为龙井43基本上是为进一步改进西湖龙井的稳定性而选育的,结合龙井工艺的优势,从而提升茶品质量。

一是从形的角度看,龙井43芽叶短壮,茶毫少,叶色翠绿。这样的茶鲜叶加工龙井时,干茶挺秀光洁,颜色较绿。因为芽短而且不肥壮,在压制过程中就不会显得过胖,从而显得秀挺,不会如乌牛早制作的龙井那样显胖,也不会显得太长;因此龙井43加工的龙井茶,在冲泡后杯中的茶芽显得精巧,其形如兰。这就要求在杯中倒立的一芽二叶的茶叶具有较短的叶柄和叶片。而茶毫少,则有利于汤色清亮,龙井加工过程中手工工艺中并没有过多的专门脱毫,机械加工中采用辉锅脱毫,这种情况下,少毫的茶叶品种制作龙井就有一定的优势。而叶色绿使得龙井加工过程中,虽然温度高叶绿素破坏多,但还能保持嫩翠的绿色。

二是从香色的角度看,龙井43特有的板粟香和豆香明显,与龙井工艺所形成的高香特色结合,使得香气更为明显。这样更能体现西湖龙井所特有的香味品质。而我们引种龙井43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香味。

三是从滋味的角度来看,龙井43的茶多酚不到20%,氨基酸达3%以上,这样的化学指标,基本上保障了龙井43加工的茶汤滋味的醇爽滋味。

龙井43的特点以及对其适制性的理解

龙井茶冲泡后的茶叶是倒立形的,这种情况下,茶芽以短小带叶为美。

2、从品种缺点的方面

我认为主要来自于其持嫩性差和抗旱性差二个方面。关于其持嫩性差,从这二年龙井43的种植表现来看,主要是其茶芽容易开叶,没有多少单芽的生长时间,展叶非常快。然而这对于制作龙井茶来说,早期的开叶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因为龙井的优品茶叶是需要带叶的,我个人认为龙井茶最好的等级应该是一芽二叶初展,即一张开叶,一个芽和一张小开叶,这样的茶滋味最好,冲泡后的形状最美。抗旱性差主要表现为对夏季高温敏感,容易因干旱而出现炭疽病。虽然这是栽培上的问题,但近年来我区龙井43炭疽发生严重,造成生长的衰弱,使得原来想通过肥培来提升茶芽的持嫩性的效果变差,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对加工带来了影响。

龙井43的特点以及对其适制性的理解

龙井43的鲜叶芽形,有没感觉如兰之叶?

然而龙井43在某些方面对制作龙井有利,对于其它的茶类就不是好性状,其茶毫少,那么制作毛尖茶包括如需要显毫的碧螺春类卷曲茶效果就不好;其茶芽短,制作毛峰类的茶往往就难以显示细长的茶峰,包括类似于理条烘青工艺的茶(典型的如烘青类的安吉白茶),往往就显得短促。

龙井43的特点以及对其适制性的理解

而针形茶的要求是芽直细,不带叶,要求芽的持嫩性好,开叶慢


我区引进种植龙井43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高香型针形芽茶的开发需要,在引种时,我们曾经认为,龙井43虽然有持嫩性差的缺点,但如果采用高肥培管理,也许能够获得高品质的芽叶原料。今年3月9日,我对龙井43头采鲜叶加工的针形芽茶进行了审评,从审评的结果中,我认为可以更加理解龙井43品种的适制性。

龙井43的特点以及对其适制性的理解

开汤后的叶底中的几种龙井43茶芽类型


对于龙井43典型的鲜叶,我在本文中的照片中圈了出来,其特别是芽叶比较小,芽叶开张,节间比较短。

龙井43茶芽的特点更可以从制成干茶的叶底中进行察看:

第一排可以看到龙井43的芽叶所带有的鲜片、鱼叶,以及第一叶的情况,可以看到第一叶较为开张,这样的叶片形态,对于龙井茶来说,其叶形是一种美,但对于针形茶来说,却需要避免这种开张的叶片。

第二排是通过手工整理使开叉的叶片,以及鱼叶和鳞片去掉,保留茶芽部分,使。失去了这些部分的茶芽虽然基础部有些粗糙,但表现出茶芽针形直立的特点。

第三排是没有开张叶的芽,去掉鱼叶与鳞片后,茶芽细小。

龙井43的特点以及对其适制性的理解

直条形的茶芽冲泡后的观赏效果要比有叉叶的好很多

从芽茶的审评叶底中,可以看出,龙井43制作针形茶,为保持其形态的美观,原则上是需要去掉开张叶,由于龙井43的持嫩性差,早期的茶芽很快就会开张,因此所能够制作芽茶的时间较短,需要较强的采摘强度。其次是采用龙井43制作芽茶时,由于需要整理掉开张的叶片,使得茶率变低,比如本次头采龙井43鲜叶制作芽茶得茶率为20%,这与制作龙井相比,得茶率至少低3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使用龙井43早期鲜叶制作的芽茶,从审评的结果来看,表现出较好的品质,冲泡的观赏价值也较高,符合早期优质茶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其早期单芽鲜叶,也适合于针形芽茶的制作。然而由于其持嫩性差,因此当鲜叶嫩度下降时,就不再适合于针形茶,龙井茶的加工依然是其最适合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制作红茶,因为九曲红梅就是用龙井系的茶鲜叶制作。​

网上有一位朋友留言说,既然适合做龙井,为什么一定要做成芽茶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篇再说吧。

作者简介:邱立军 定海区农技推广专家 高级农艺师 二级评茶员 悠果农艺主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