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43的特點以及對其適制性的理解

我第一次聽到龍井43這個茶葉品種並沒有多少年份。在2012年時因為定海山芽茶的試製,在選擇品種時聽到過這個品種,當時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龍井43製成的茶能夠滿足對於香氣的要求。

在此之後的新茶園發展中,龍井43也種了一些面積,比如5年前位於定海區鹽倉的集聚加工園區附近,新發展種植了一塊茶園,其中就引種了龍井43。這些茶園前些年開始採出鮮葉。

我區選擇龍井43的理由主要由2個方面考慮,一是香味,龍井43繼續了西湖龍井的香味,屬於香形茶,我認為如果一個茶特別是綠茶加工出來香味不夠,那就沒有多少吸引力,對於大部分的消費者來說,拆封茶葉時能夠有濃郁的幹茶香飄溢出來,沖泡一杯後,靠近茶杯就能聞到茶香,那麼這茶已經好了一半了。二是早採。龍井43採摘時間確實比我區主栽的鳩坑群體種早10天左右。

龍井43的特點以及對其適制性的理解

鹽倉翁洲春裕茶業專業合作社的龍井43茶園

關於龍井43的介紹,這裡引用網上百科的內容:“龍井43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無性系國家級品種,是國家級優良品種。適宜在長江中下游茶區種植。該品種發芽早,春芽萌發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發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強,芽葉短壯,茸毛少,葉綠色,抗寒性強;但抗旱性稍弱,持嫩性較差。適制適制雀舌、龍井、玉葉等扁形名優綠茶,特適制龍井、旗槍等扁形茶類;所制扁茶的特徵為: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澤嫩綠、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兒茶素總量12.1%、咖啡鹼4.0%。”

龍井43特別適合製作龍井茶(扁形茶),我從二個方面來理解:

1、從加工優點的方面

我認為龍井43基本上是為進一步改進西湖龍井的穩定性而選育的,結合龍井工藝的優勢,從而提升茶品質量。

一是從形的角度看,龍井43芽葉短壯,茶毫少,葉色翠綠。這樣的茶鮮葉加工龍井時,幹茶挺秀光潔,顏色較綠。因為芽短而且不肥壯,在壓制過程中就不會顯得過胖,從而顯得秀挺,不會如烏牛早製作的龍井那樣顯胖,也不會顯得太長;因此龍井43加工的龍井茶,在沖泡後杯中的茶芽顯得精巧,其形如蘭。這就要求在杯中倒立的一芽二葉的茶葉具有較短的葉柄和葉片。而茶毫少,則有利於湯色清亮,龍井加工過程中手工工藝中並沒有過多的專門脫毫,機械加工中採用輝鍋脫毫,這種情況下,少毫的茶葉品種製作龍井就有一定的優勢。而葉色綠使得龍井加工過程中,雖然溫度高葉綠素破壞多,但還能保持嫩翠的綠色。

二是從香色的角度看,龍井43特有的板粟香和豆香明顯,與龍井工藝所形成的高香特色結合,使得香氣更為明顯。這樣更能體現西湖龍井所特有的香味品質。而我們引種龍井43時,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香味。

三是從滋味的角度來看,龍井43的茶多酚不到20%,氨基酸達3%以上,這樣的化學指標,基本上保障了龍井43加工的茶湯滋味的醇爽滋味。

龍井43的特點以及對其適制性的理解

龍井茶沖泡後的茶葉是倒立形的,這種情況下,茶芽以短小帶葉為美。

2、從品種缺點的方面

我認為主要來自於其持嫩性差和抗旱性差二個方面。關於其持嫩性差,從這二年龍井43的種植表現來看,主要是其茶芽容易開葉,沒有多少單芽的生長時間,展葉非常快。然而這對於製作龍井茶來說,早期的開葉並沒有太多的關係,因為龍井的優品茶葉是需要帶葉的,我個人認為龍井茶最好的等級應該是一芽二葉初展,即一張開葉,一個芽和一張小開葉,這樣的茶滋味最好,沖泡後的形狀最美。抗旱性差主要表現為對夏季高溫敏感,容易因乾旱而出現炭疽病。雖然這是栽培上的問題,但近年來我區龍井43炭疽發生嚴重,造成生長的衰弱,使得原來想通過肥培來提升茶芽的持嫩性的效果變差,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對加工帶來了影響。

龍井43的特點以及對其適制性的理解

龍井43的鮮葉芽形,有沒感覺如蘭之葉?

然而龍井43在某些方面對製作龍井有利,對於其它的茶類就不是好性狀,其茶毫少,那麼製作毛尖茶包括如需要顯毫的碧螺春類捲曲茶效果就不好;其茶芽短,製作毛峰類的茶往往就難以顯示細長的茶峰,包括類似於理條烘青工藝的茶(典型的如烘青類的安吉白茶),往往就顯得短促。

龍井43的特點以及對其適制性的理解

而針形茶的要求是芽直細,不帶葉,要求芽的持嫩性好,開葉慢


我區引進種植龍井43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高香型針形芽茶的開發需要,在引種時,我們曾經認為,龍井43雖然有持嫩性差的缺點,但如果採用高肥培管理,也許能夠獲得高品質的芽葉原料。今年3月9日,我對龍井43頭採鮮葉加工的針形芽茶進行了審評,從審評的結果中,我認為可以更加理解龍井43品種的適制性。

龍井43的特點以及對其適制性的理解

開湯後的葉底中的幾種龍井43茶芽類型


對於龍井43典型的鮮葉,我在本文中的照片中圈了出來,其特別是芽葉比較小,芽葉開張,節間比較短。

龍井43茶芽的特點更可以從製成幹茶的葉底中進行察看:

第一排可以看到龍井43的芽葉所帶有的鮮片、魚葉,以及第一葉的情況,可以看到第一葉較為開張,這樣的葉片形態,對於龍井茶來說,其葉形是一種美,但對於針形茶來說,卻需要避免這種開張的葉片。

第二排是通過手工整理使開叉的葉片,以及魚葉和鱗片去掉,保留茶芽部分,使。失去了這些部分的茶芽雖然基礎部有些粗糙,但表現出茶芽針形直立的特點。

第三排是沒有開張葉的芽,去掉魚葉與鱗片後,茶芽細小。

龍井43的特點以及對其適制性的理解

直條形的茶芽沖泡後的觀賞效果要比有叉葉的好很多

從芽茶的審評葉底中,可以看出,龍井43製作針形茶,為保持其形態的美觀,原則上是需要去掉開張葉,由於龍井43的持嫩性差,早期的茶芽很快就會開張,因此所能夠製作芽茶的時間較短,需要較強的採摘強度。其次是採用龍井43製作芽茶時,由於需要整理掉開張的葉片,使得茶率變低,比如本次頭採龍井43鮮葉製作芽茶得茶率為20%,這與製作龍井相比,得茶率至少低3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使用龍井43早期鮮葉製作的芽茶,從審評的結果來看,表現出較好的品質,沖泡的觀賞價值也較高,符合早期優質茶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其早期單芽鮮葉,也適合於針形芽茶的製作。然而由於其持嫩性差,因此當鮮葉嫩度下降時,就不再適合於針形茶,龍井茶的加工依然是其最適合的選擇。當然也可以製作紅茶,因為九曲紅梅就是用龍井系的茶鮮葉製作。​

網上有一位朋友留言說,既然適合做龍井,為什麼一定要做成芽茶呢?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下篇再說吧。

作者簡介:邱立軍 定海區農技推廣專家 高級農藝師 二級評茶員 悠果農藝主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