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43 个种植户建起微信群,卖出几十万斤柑橘!

厉害了!43 个种植户建起微信群,卖出几十万斤柑橘!

从云阳县码头遥望江对岸,山上多种满橙柳树。

峡江两岸柑橙香。

从四川泸州一路向东便是山城重庆,客轮从繁华的重庆主城区解缆顺江而下,船入三峡库区,奔流的江水化作高峡间的平湖,不变的则是两岸青翠欲滴的山色。

渝东地区的万州、云阳等地的峡江两岸已掩映在片片柑橙林中,烈日之下,青涩的果实随风摇曳。

途经此地的人或许难以想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果子却蕴藏着众多库区农民走向更美好生活的希望。

38 岁的冉小利坐在桌前讲述着自己的种橘经,言语间透着一股 80 后的机敏,“我们社区 43 个种植户有一个微信群,我就是群主。从前年开始,电商销售了三五十万斤柑橘。”

冉小利所在的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社区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与许多三峡库区里的村庄相似,这个位于山坡上的社区人均耕地尚不足一亩地。

作为社区居委会主任,冉小利说,此前大伙延续传统种植水稻,多年来只能自给自足,伴随三峡移民后靠搬迁,地越来越少,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扑面而来。

“县委县政府推广了柑橙种植,农委给我们做指导,经过比选,决定种植纽荷尔橙和血橙。”冉小利说,2005 年 9 月,社区居民们开始试种 1000 亩柑橙,三年辛苦劳作后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柑橙种植面积随之扩大到 2000 亩。

得益于与县城一江之隔的地理优势,活龙社区的柑橙亦恰如其分的对标了“活龙”二字,县城的商贩常驱车十公里来社区里收购柑橙,社区也顺势办起了采摘节。

从 2016 年开始,网络销售成为农民们卖柑橙的重要渠道。

“网上销售我们多通过微商实现,父母在家里种柑橙,子女在外打工,随手就可以卖上几件。”冉小利说,活龙社区这三年来柑橙产量每年都在 1500 吨左右,846 户农民有 833 户种植柑橙,平均一户增收达 8000 元。

这些一人高的柑橙树铺满山坡,迎着斜面而下便是浩浩长江水,一江之隔的云阳县城岸边,各类关于长江大保护的标语牌一字排开。

厉害了!43 个种植户建起微信群,卖出几十万斤柑橘!

三峡库区内栽种的柑橙树。

“要增收也要保护环境。”冉小利说,大伙种柑橙时尽可能减少农药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用粘虫板、装太阳能杀虫灯、挂诱蝇球,金黄的柑橙果实也透着股绿色。

“你知道去年云阳 30 万亩柑桔卖了多少钱吗?8.5 个亿,每个农户平均增收 3000 元以上。”云阳县果业局局长陈雁说,小小的柑橙却蕴藏着众多库区农民走向更美好生活的希望。

云阳的柑橙是库区农业的代表,而位于万州的国家农业公园,既是重庆首个提出创建的国家农业公园,更是库区农业走向现代的注脚。

在万州国家农业公园内的同鑫蔬菜大观园内,菜市场内常见的油麦菜、西兰花住进了“高楼”,分布在阶梯式、盆架式栽培平台上,喷雾装置为这些立体种植的植物送去水分和养分,名为“椰质”的有机物质代替泥土成为这些蔬菜水果的襁褓,让肥料保有量提升 60%。

厉害了!43 个种植户建起微信群,卖出几十万斤柑橘!

国家农业公园内的蔬菜大观园植物住上了“高层建筑”。

厉害了!43 个种植户建起微信群,卖出几十万斤柑橘!

重庆万州国家农业公园内的蔬菜大观园。

峡江两岸的柑橙树为库区农民带来致富的希望,计划于 2020 年建成的国家农业公园,融合乡村旅游与示范农业元素,则为这块农耕传统深厚的地区吹来未来的劲风。

文章:来自新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