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又一“科技之光”,堪稱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之源”


中國崛起又一“科技之光”,堪稱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之源”


中國崛起又一“科技之光”,堪稱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之源”! 我們當今的生活進入互聯網聯通一切時代,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人類的每一次的技術革命的騰飛,隨著而來的是新紀元的開啟。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的瑪雅預言雖然並未成為現實,但自2012年以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中國還是世界,互聯網科技正在以幾何函數倍數增長的形態,急劇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想想20年前,互聯網聯通世界,輕輕點一點手機就能將世界範圍內的信息掌控在手指之間,這幾乎是天方夜譚。再談手機二維碼支付一切,因為科技的力量,中國已經在物流和手機支付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正是科技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可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科技背後的原始物質支持——資源。科技發展對於資源的依賴,就如同人生存對於食物的依賴一樣。

回顧二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場所爆發的中途島戰役,不難發現,日本正是由於在緊要的戰爭關頭缺乏戰役必須的資源,才導致在與美國的對決中處於劣勢。在美國未捲入戰爭之前,日本一直對美國有著巨大的資源依賴,例如鋼鐵這些重要的建造軍事機械所必備的資源,日本依舊只能從美國進口。所以在日本決議突襲美國珍珠港軍事基地之後,便遭遇到了嚴重的資源危機,使得日本在戰爭中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

如今,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的電磁波發射臺。這個電磁波發射臺可做什麼用呢?沒錯!資源探測!這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它的探測半徑達到了數千公里,可探測的地理位置深度達到了十公里,它的電磁波信號源,抗干擾能力強,降噪效果顯著,可以覆蓋到我國的領土和領海範圍。不僅如此,由於它頻率低、功率大,可以極高的速率對地震進行更為廣泛和準確的預測,鑑於此項技術,我國在首都圈和南北地震帶南端,建立起了我國首個可以同時接收人工源和天然源極低頻電磁信號的地震監測臺網。我國在地震預測預警方面的極難技術得到了部分攻克。

由於這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的建成,日後我國在地下礦產、油氣資源勘探、大陸架探測等領域,也就逐漸有了可以施展拳腳的資本,同時也就意味著我國在“深地、深海、深空”等多個相關領域,有了新的技術和平臺手段的支持。該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擁有著高性能的數據計算以及覆蓋範圍廣的共享服務平臺,也就意味著其所探測的物質資源在不久的將來便會“為民所用”。

資源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動力源,沒有資源,一切的技術和工具都無法發揮實質性的應用。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可以說是資源極大豐富,但由於我國目前有限的科技水平導致在工業生產和技術發展領域,原始所開發的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但有了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臺只是意味著我國的資源探測達到了“開源”的目的,而日後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資源,使其利用價值最大化,達到“節流”的目的,才能真正讓地球上的資源更好地造福千秋萬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