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賢皇貴妃受寵嗎?本是乾隆侍妾何以一死成皇貴妃?

強思喆


高宗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出身遼陽高氏,是鑲黃旗的包衣旗人。雖然是包衣旗人,但是她家在入旗之後第二代就已經被派出擔任外差,包衣旗人能夠脫離內務府系統出任外差,是受到重用的表現之一。而慧賢皇貴妃的父親高斌,在雍正朝受到重用,做到河道總督之職,是典型的“封疆大吏”,所以慧賢皇貴妃雖然是“侍女”,但是確實高官之女。

作為上三旗包衣,慧賢皇貴妃要入宮做宮女,為皇室服務,這是她做侍女的原因。但是做侍女沒多久,就被雍正帝欽命“超拔”,直接升為側福晉,成為了官方承認的妾室。

又因為她是當時重要寵臣之女的原因,所以高宗剛剛繼位,她便超過另外一位側福晉也就是繼後變成了貴妃。乾隆誇獎她說,“佐治後宮,孝敬性成,溫恭素著。”所以慧賢皇貴妃應該是有相當的能力,並且受到了高宗相當的尊重的。

至於“一死成皇貴妃”,屬於理解問題。乾隆即位時,她已經成為貴妃。晉封一級,就是皇貴妃。怎麼會是“侍妾一死成皇貴妃”呢。


橘玄雅


慧賢皇貴妃高氏是清高宗乾隆最為寵愛的妃子之一,她美麗嫻雅、擅長書史,因此和乾隆情趣相投,所以她雖然沒有生育過子女,但死後被乾隆帶入裕陵地宮合葬,畫像、物品和孝賢皇后的一起被乾隆安奉在長春宮,富察皇后生前還曾向乾隆討要過她的“賢”諡。

慧賢皇貴妃高氏可以說得到了乾隆皇帝一生的眷念。乾隆四十五年,七十古稀之年的老皇帝去拜謁陵寢,祭奠三四十多年前曾經和自己同床共寢的這些愛侶們時,感慨萬千,徒恨慧賢皇貴妃等人和自己不能白首偕老。那麼,在乾隆十年就香消玉殞的慧賢皇貴妃為什麼能讓古稀天子終其一生念念不忘?

慧賢皇貴妃高氏出身為內務府包衣,父祖都很得皇帝信任和重用。清朝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皇帝往往會選擇包衣之家的女孩兒為皇子侍妾,她們一般被稱為使女或格格。高氏生得美麗嫻雅,因此被指給了雍正皇帝第四子弘曆為使女。由於高氏家族乃書香之家,高氏從小耳濡目染,頗為擅長書史,這和喜好書畫詩文的四阿哥弘曆可謂意趣相投,因此她一直頗為得寵。雍正十二年三月,高氏被超拔立為寶親王側福晉。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駕崩。僅僅三天之後,乾隆皇帝就迫不及待把高氏孃家全族抬入了滿洲鑲黃旗,高氏給家族帶來了需要數代人努力都未必能換來的了不起的榮耀。她不久被詔封為貴妃。乾隆二年,雍正皇帝喪期已過,乾隆皇帝為后妃們舉行了盛大的冊封禮。這時貴妃享受了公主、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們向她跪拜磕頭朝賀的禮儀,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後來晉封的貴妃們,都被皇帝以“不是初封貴妃”為由免掉了這個禮節。之後乾隆皇帝命郎世寧為自己和后妃們畫像《心寫治平》時,貴妃也破格穿著只有皇后才能穿的明黃色吉服和孝賢皇后一起入畫。

由於貴妃通達書史,和文青皇帝乾隆過著可謂是夫唱婦隨的悠閒生活。乾隆皇帝由於常駐圓明園,他的后妃在圓明園也有各自居所,孝賢皇后陪侍長春仙館伺候乾隆母親孝聖皇太后,妃嬪們共居天地一家春,而貴妃則獨居於乾隆在圓明園“時溫舊學”收藏書畫的茹古涵今之韶景軒。不僅如此,乾隆生活中遇到煩心之事時,貴妃也會柔情撫慰。中國古代是農業國,在主要是靠天吃飯的時代,“春雨貴如油”。因為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耽誤農時就意味著沒有收成,農民沒飯吃,國家沒收入,饑荒會發生。所以乾隆皇帝常為春雨憂心忡忡,這時貴妃不僅會和皇帝一起同憂,她還懂得開解安慰乾隆。但貴妃也不是一味順從,有時乾隆有些事情做得不合適,她也會像唐太宗的徐賢妃那樣直言勸諫。所以乾隆曾在詩歌裡深情回憶起他和貴妃的生活點滴:“憂農予悒欝,強慰予之畔。頻進徐妃箴,未怨班姬扇。”

然而紅顏薄命,乾隆十年春,貴妃高氏一病不起。在她臨終前,乾隆皇帝為了給她祈福,加封她為皇貴妃。然而這仍然挽救不了愛妃的生命,在正月二十五填倉日這天,皇貴妃薨逝。她去世後,乾隆傷心不已,於是在她的葬儀裡特增十八件儀仗,僅比皇后少六件,以接近皇后的規格治喪,以示榮寵,並親定諡號為“慧賢皇貴妃”,皆為美諡佳稱。

這時發生了一個意外插曲,就在乾隆為皇貴妃定諡“慧賢”時,一旁的富察皇后忽然淚流滿地向皇帝請求道:“將來我去世了,皇帝可不可以賜給我“賢”諡?我定當努力以配得上這個諡號!”活著的人生討諡號顯然不是一件吉利的事,所以震驚萬分的乾隆皇帝沉吟不語。沒有想到三年後富察皇后真的去世了,而且她去世之前的作為無一不賢。在為大行皇后擬訂諡號時,乾隆皇帝想起慧賢皇貴妃葬禮上的往事,於是為富察皇后定諡號為“孝賢皇后”。而且他特意召見翰林學士,命其把富察皇后在皇貴妃定諡“慧賢”時哭討“賢”諡一事寫進皇后祭文。

慧賢皇貴妃去世後,乾隆念念不忘,為她寫下了人生第一首悼亡詩歌。他還曾在孝賢皇后床上夢見了貴妃而傷懷,幸虧有賢德的皇后安撫。慧賢皇貴妃的畫像和生前的物品曾和孝賢皇后一起,被乾隆皇帝安奉在長春宮以作紀念,她也是第一批入裕陵地宮的妃嬪。在之後半個多世紀漫長的歲月中,乾隆始終忘懷不了高氏這位“故侶”。

春之九如


清朝的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擁有最豪華合葬團隊的皇帝,他打破歷來帝后合葬嫡庶有別的慣例,除了孝賢皇后富察氏,又將四位寵妃慧賢皇貴妃高氏、令懿皇貴妃魏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氏一同帶入地宮同穴合葬。其中令懿皇貴妃為嘉慶皇帝的生母,後被乾隆追封為孝儀皇后,而慧賢皇貴妃高氏是合葬團隊中唯一沒有生育的側室,所以慧賢皇貴妃深受乾隆的寵愛,故享受如此殊榮。

慧賢皇貴妃的家世淵源

貴妃家族高氏本是奉天長白人,明末時期祖先高名選歸附努爾哈赤,編入滿洲鑲黃旗下包衣。清代的內務府包衣,是由皇帝親領的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三旗包衣組成,為皇室的奴僕,可見出身卑微。但是包衣一般世代為皇室家奴,關係較他人更為特殊,所以皇帝寵幸的包衣,又是能力出眾者,也會被擢升為內務府大臣、大學士,外任織造、監督、總督、將軍等高官。而高名選的後人在清朝多擔任四五六品的中等官職,高名選的曾孫即慧賢皇貴妃之父高斌,他能力出眾,經驗豐富,擅長治水,以淺洪澤之水入黃河,河道十年都沒有出問題,因為被雍正擢升為江南河道總督。

清朝選秀分為大小選,大選的對象是出身八旗的女子,被選中則成為皇帝的妃嬪或賜婚給宗室,小選的對象則是包衣女子,入選大多是成為宮女。雖然貴妃之父高斌身居高位,但還是卑微的包衣身份,所以貴妃以小選入宮,被雍正賜給還是四阿哥的乾隆為使女(阿哥使女即侍妾,也稱格格,地位低於側福晉)。

貴妃生於書香門第,她祖母李氏就是一位才華出眾的才女,高斌幼時,由於父親高衍中“綜理內府事務,監修暢春園,職任繁劇,夙夜在公”,所以他的開蒙學業完全由母親李氏負責,“每夜紡燈課讀”,李氏能“口授長篇不遺一字”。高斌也是乾隆時期著名的文人,他的作品《固哉草亭詩文集》曾為乾隆所嘉許,又“擅書法,得趙(趙孟頫)、董(董其昌)兩文敏之神”。貴妃的伯父高述明“喜與文士遊,唱和極富”,有詩集《積翠軒詩集》。叔叔高鈺亦“能通文義”。姐姐嫁給了內務府正黃旗漢軍旗旗人韓錦,韓家顯然也是詩書之家,姨侄女韓氏是“五歲喜讀宋五子書,十三通經史”的才女。貴妃自幼耳濡目染頗知書達理,尤耽文翰,因此與崇尚文學的乾隆情投意合,得到乾隆特殊的寵愛,後被超拔為側福晉,地位僅次於嫡福晉富察氏。

慧賢皇貴妃寵冠後宮,乾隆為她頗多破制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雍正皇帝去世,生前曾秘密立儲四阿哥,四阿哥因此繼位即乾隆皇帝。同年八月二十五,貴妃被封為貴妃,同時高家因為貴妃外戚的緣故被抬入鑲黃旗滿洲,在乾隆朝,妃嬪因為得寵而得到家族抬旗滿洲八旗殊榮的只有貴妃和嘉慶皇帝生母令懿皇貴妃兩個。乾隆元年,乾隆命著名宮廷畫家郎世寧等為后妃們畫像,因為《乾隆會典》於乾隆十二年才開始修撰,所以在乾隆元年通用的是《雍正會典》,在《雍正會典》中皇后服飾的規定為:黃色秋香色隨時酌量服御。對貴妃服飾的規定為:黃色秋香色不許服用。但是乾隆特別寵愛貴妃,特許她以貴妃的身份穿上從未被允許服用的皇后規格的明黃色吉服與皇后一同入畫《心寫治平》,貴妃這幅明黃色的吉服像也是一個個例。

乾隆二年十二月,雍正皇帝三年喪期已過,乾隆為后妃們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典禮,為了特別抬舉貴妃,讓貴妃和皇后一起享受命婦行禮的待遇,後面冊封貴妃時,乾隆整出了“除封貴妃”的名號,取消了命婦向貴妃行禮的榮耀,貴妃因此成為清朝入關後唯一一個接受過命婦行禮的妃嬪。乾隆在圓明園中對后妃宮殿的分配也能看出他對貴妃的關注,孝賢皇后為日夜侍奉陪居皇太后,與皇太后同住長春仙館,諸多妃嬪則共居九州清晏區的天地一家春,而貴妃則獨居於乾隆在圓明園“時溫舊學”收藏書畫的茹古涵今之韶景軒,乾隆御製詩又稱貴妃“頻進徐妃箴”“囑我為君難”,可見貴妃文學修養之高。

生榮死哀,乾隆痛失故侶,孝賢皇后親自哭討她的諡號

乾隆十年正月,貴妃病重,乾隆非常關注,將她晉升為皇貴妃,希望以此留住她的生命,但僅僅過了兩天,貴妃便去世。乾隆非常悲痛,親定諡號為慧賢皇貴妃,並在皇貴妃三十五件儀仗規格的基礎上增加十八件儀仗,僅僅比皇后的五十九件儀仗少六件,又將她車轎顏色從金黃色升級為明黃色。皇后當時正好在乾隆的身邊,哭著和乾隆說:“我朝皇后諡號都是以孝字開頭,等我死了,能不能賜我孝賢的諡號,我保證會終身努力,不會辜負這兩個字。”乾隆當即就覺得非常不吉利,三年後皇后服侍太后去世於德州,乾隆想起這件事,於是滿足其生前的願望,賜諡孝賢,並命令大臣將孝賢皇后生前哭討慧賢皇貴妃諡號一事寫入皇后的祭文。根據滿文翻譯,慧賢皇貴妃諡號中的“賢”和孝賢皇后諡號中的賢都是:erdemungge

乾隆對慧賢皇貴妃非常懷念,為她親制輓詩述說貴妃生前點滴,“嘗經陪曲宴”“憂農予悒欝”,稱“傷逝之感不能釋於情”。特旨令章嘉呼圖克圖攜二十名喇嘛為她誦經,又為她額外增加雍和宮和栢齡寺的超度道場,於雍和宮念發願文經,令五百名喇嘛唸經九日,上述唸經畢至滿百天,於綏成殿繼續令五十四名喇嘛唸經。皇貴妃去世一週年,又於六股道席子涼棚先請一百零八名喇嘛唸經一百二十天,而後請一百零八名禪僧唸經一百二十天。後又修建長春宮集體紀念館,將皇后和皇貴妃們的畫像一同掛在長春宮,貴妃的一套飾品也被乾隆保存在長春宮。又將她和孝賢皇后、哲憫皇貴妃一同葬入裕陵地宮,乾隆很欣慰從此“參昴共千年”。


坤寧宮的故事


奶兇奶兇的慧賢皇貴妃在雪地裡淒涼下線,童瑤還真是將這個耿直無腦的貴妃演的活靈活現。

那麼歷史上的慧賢皇貴妃是不是如童瑤演的一樣,是一個無腦又壞,壞又壞不出什麼大心機的傻萌貴妃?

歷史上的慧賢皇貴妃出生不夠高貴,是內務府包衣世家的女子,依照慣例,她必須入宮選秀女,但因為身份限制,不能成為妃子福晉,只能作為“承值侍應之人”,即侍女。

因此,她進入當時還沒有繼承皇位的四皇子弘曆府中成為他的侍女。

一直到雍正十二年,沒有子嗣傍身的高氏一躍從侍女成為側福晉,與出身滿清貴族的烏拉那拉氏平起平坐,地位僅次於嫡福晉富察氏。

而乾隆登基後,除了將嫡福晉富察氏冊封為皇后外,還將高氏冊封為貴妃,在後宮中她的位分僅僅只低於皇后,而她這時還無一子一女,就有這樣的恩寵,在有清一朝並不多見。

清朝的規矩,母以子貴,富察氏冊封為皇后的時候,已有一子一女,而她在無子傍身的情況下,還能冊封為貴妃,可以看出乾隆對她的愛重,說她是他心尖尖上的人,也毫不誇張。

除此之外,在高氏冊封貴妃時,依循舊例,接受了公主王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到她的寢宮向她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

而之後其他人冊封貴妃時,乾隆下旨,“初封即系貴妃,與由妃嬪晉封貴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貴,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晉大臣命婦的叩頭。由妃嬪逐級晉升貴妃的則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貴妃的典禮”,取消了這些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