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當時就沒有美感的戀愛,哪有什麼後來?

前兩天去看《後來的我們》,後排坐著三個結伴一起來的50歲上下阿姨,全程評論音軌,“這小夥子是好男兒出來的哇,現在演電影了喏”,“這房子嘎嚇人的啦,一個一個隔斷髒死了”,“太窮了呀,這麼窮麼是不可能好的呀”……什麼退票風波,幾天10億,其實和觀眾沒什麼太大關係,觀眾就是看你故事裡演了些什麼。

《後來的我們》:當時就沒有美感的戀愛,哪有什麼後來?

我看《後來的我們》有點沒啥感覺,究其原因是我真沒過過住隔斷住地下室的苦日子,哪個男的為了他自己創業而讓你過這種日子,那你最好越快跟他分手越好,如若不然,要不就是他一直窮下去脾氣越來越大,窮事兒窮事兒的男人絕對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獄。要不然就跟片裡的井柏然似的,我都給你買房子了,你還不滿意你還想咋地?好像他一旦有錢了世界就該圍著他轉了,這種男的絕對乏味,沒錢的時候悶頭打遊戲,有錢了以後就是理直氣壯地打遊戲。

《後來的我們》:當時就沒有美感的戀愛,哪有什麼後來?

這種戀愛真的不怎麼想要有後來,分了只有乾乾脆脆高高興興,還有什麼好懷念的?年輕的時候誰都有可能掉進一兩次坑,關鍵是趕緊爬出來別再懷念坑裡的日子了,還念念不忘讓你掉坑裡的人,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周冬雨(小曉)顯然是一個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女生,在井柏然(見清)之前總是找那種看上去老實巴交實際上比她精明一百倍的男人,她明明有生存智慧,卻不會看男人,可能跟原生家庭的缺失有關係。但實際上我並不會太相信這樣的女生會一直輾轉過得那麼差,不笨,也勤快,她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的可能性比見清大太多了。當然,導演想說的是,女生比男生走出一段感情要困難,但不代表她的生活會一直那麼差,可能不會像男主那樣一躍成為有錢人,但也不至於就成為同情的對象。

《後來的我們》:當時就沒有美感的戀愛,哪有什麼後來?

影片之接地氣的程度簡直令人驚訝,看得出劉若英做了不少功課,製作團隊也是踏踏實實地拍北漂,雖然東北小鎮被人詬病不夠真實,但畫面上看至少不那麼土,處女作到如今這個程度是不錯了,如果沒有外界各種風雲,也許大家能夠更客觀地看待這部電影,但是任何事都是雙刃劍,影響力一大很多事情就會不再由人控制。

《後來的我們》:當時就沒有美感的戀愛,哪有什麼後來?

不過我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是,為什麼這段戀愛的關係裡是否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是如此的重要,成功和戀愛其實是這部電影裡的兩個主題,糾纏得過緊以至於讓人以為是一個。愛情可以是和成功與否沒有關係,萬千北漂都不一定有那麼成功的事業,但他們都會有愛情和婚姻。那種對成功過大的渴求,我個人覺得有點可笑,就是其實有點符號化了,這是創作者取巧的地方,並不是那麼多的北漂都會苦到住隔斷住地下室而在追求一個突然發達的機會,大多數人還是老老實實上班兢兢業業還房貸。

《後來的我們》:當時就沒有美感的戀愛,哪有什麼後來?

見清這類成功男性還會有這樣一種毛病,就是有錢以後開始無比懷念以前“奮鬥”的窮日子,認為那時候的一切都充滿動力和魅力,包括那時候的女人,沒錢也願意跟著他,可見是“真愛”,並且凸顯他個人的魅力,和如今因為他身價發達以後而高看他的女人截然不同,於是對前任充滿愧疚和補償心理,然而說到底不過是某種自私加自戀罷了。這是成功男人獨有的“前任病”。但是真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他其實並不真對人好,包括有錢了以後也是,說得再透徹一點,他們並不懂何為愛。渣的最高境界是“渣而不自知”。

《後來的我們》:當時就沒有美感的戀愛,哪有什麼後來?

從《前任3》到《後來的我們》,包括《夏洛特煩惱》、《港囧》等等等等,你會不由發現銀幕上的男性渣的居多,你說,這是為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