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祕的甲骨文書法3(完)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3(完)

李宗瑋教授

李宗瑋:

四、 甲骨文書法的風格特徵及其藝術欣賞

著名甲骨文研究工作者“四堂先生”之一的董作賓(彥堂)先生,曾經按照甲骨文製作的時期,把甲骨文書法風格劃分為:雄偉壯麗、端莊整飭、頹廢、勁俏、嚴整等五個時期的五種風格特徵。董作賓五種風格的劃分提出之後,並沒有得到別人的反對或質疑,於是甲骨文書法風格劃分的“五個時期”的理論,就這樣信以為真、並無非議的流行起來了。

隨著學習甲骨文書法的步步深入,人們逐漸對董作賓五種風格的劃分產生懷疑和不解。如端莊整飭與嚴整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頹廢”從什麼地方得到體現?實踐證明,董作賓這種風格的劃分是極其含糊的、不科學的、不確定的、甚至是模稜兩可的界定。

我個人認為,甲骨文書法的風格特徵及其藝術欣賞,應該借鑑另一位著名甲骨文研究工作者“四堂先生”之一的郭沫若(鼎堂)先生在他的《殷契翠編》中說的一段話:“甲骨文書法,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輩數千載後人神往。凡此均非精於其技者決不能為。技欲其精則練之須熟,今世用筆墨者猶然,何況刀骨乎?足知現存契文,實一代書法,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郭沫若先生的精闢見解,對我們今天研究和欣賞甲骨文書法藝術風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3(完)

甲骨文

今天我們欣賞甲骨文書法藝術風格,我想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神聖肅穆的藝術感受

在那個遠古、荒蠻的奴隸社會里,科學技術相對落後,先民們對自然界諸如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冷、熱、晝、夜以及春、夏、秋、冬等四季變換,還有人的生老病死等自然規律問題,無法合理的進行解釋,而面對這些不幸、痛苦、創傷和災難的到來,先民們先是驚慌恐懼的東撞西碰不知所措,繼而是仰天呼號--這便是原始的祈禱。當甲骨卜辭出現之後,是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顯示,有些祭祀活動不僅僅是個人去做,而演變成為政府的行為,由皇室主持,具有不可侵犯性的“神權”味道。製作甲骨文又有一整套人員機構和複雜的製作寫刻過程。所以,甲骨文書法首先透露出一種神聖肅穆的氣氛,給人一種極其莊嚴的藝術感受。

2、對稱美的確立

這裡的對稱美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字形對稱。有人對甲骨文字用編碼統計的方法,監測了1000個字,結論是形體顯示的圖像,都是按照平衡原則結構起來的。二是章法的對稱。甲骨文字書寫排列成雙成對,行款的左行式、右行式並行鐫刻,這種形式後世極為罕見。於是就形成了甲骨文特有的對稱之美。

產生這種對稱美的原因有二:一是先民們首先認識到了對稱是美的。人們對自然萬物的第一感覺就是對稱:天地、人體、上下、左右,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之後即正反相依、虛實相成、陰陽為道。二是對稱的美學特徵,被我們的先民們所認識。造型的對稱性會給人一種平衡和協調的感覺,從心理上得到一種和睦和寧靜的自然心態。因此,我們的先民選取了對稱的手法,來處理甲骨文字的排列和鐫刻的形式。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3(完)

甲骨文

3、 自然天成的章法佈局

甲骨文書法最讓人們歎服的莫過於那鬼斧神工的章法佈局了。它的排列縱無行、橫無列,大小不一、參差錯落、上下左右呼應,真是天衣無縫渾然一體。甲骨文章法的對稱性還表現在他那獨特的“迎兆刻辭”和“順兆刻辭”的形式上,這又在無形之中對本來就對稱的形式,又增加了章法的對稱美感。

總之,甲骨文書法那種神聖肅穆的藝術感受和其特有的對稱性,構成了甲骨文書法美的全部,同時,這也是我們進一步學習甲骨文書法的入門之徑。但遺憾的是,甲骨文作為一門顯學已經走過一百多年曆史的今天,從真正意義上能寫出甲骨文那種神聖肅穆的藝術感受的書法家,幾乎還沒有出現。寫甲骨文逐漸演變成甲骨學者的課餘遊戲,甲骨學者們並沒有從視覺藝術的角度去研究甲骨文書法的藝術特徵,也沒有通過那些純淨的線條與奇肆的造型的變化分析中,將時代的審美觀念注入其中,以此來推動當代書法藝術在繼承與創新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不過,從文化的角度來講,我們能體會到:中國書法自其開端肇始之時,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書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書法首先是文化的書法,然後才是藝術的書法。也就是說,書法首先是一門學問,然後才是一門藝術。(完)

根據《張照心筆記》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