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上網課,疫情結束後一些老師會不會被淘汰?

教育充滿陽光


首先明確一些答案,疫情結束之後老師不會被淘汰,相反現在的一些使用的網上授課的軟件會被老師們放棄。

被放棄的軟件非常的多,但是,零散的使用還是有可能的,只不過變成了教學的一種輔助手的,並且這種輔助手段在疫情結束之後,估計一年也不會用到5次。

淘汰老師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瞭解一個名字,那就是飽和式工作崗位。

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們就可以明白,對於這一次疫情的突然發生,我們感覺到了醫護人員的重要性,可是我們如果不儲備大量的醫護人員,到時候怎麼辦?

對於教育也是這樣,有的人可能天真的認為全部上機器,全部用電腦,一個人可以給100萬個人上課,全國只需要人,幾個學科老師就可以了,想法很好很天真。

4月初大多數學校都差不多開學了,首先淘汰的就是網上授課這種軟件,我們可能會考慮,難道網上授課真的一無是處嗎?答案相對的是那麼不絕對。

網上授課的弊端很多家長很多老師基本上都已經發現了,在這裡也不必總結,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所以網絡授課淘汰不了老師,相反老師很快要淘汰網上授課。


義誠老師


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會有老師被淘汰。疫情期間網絡上課實屬無奈之舉。為了響應教育部門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網課,我所在的學校也要求老師給學生網絡授課,一二年級不要求網絡授課,只佈置讀書練字的任務,其他年級上網課,一天只上兩節課,一節課30分鐘。我上網課已經上了兩個星期了,在這裡總結一下網課的利弊:

好處:可能只是限於不存在看不清黑板,聽不清老師講話的現象。

壞處多多:

1.老師和學生互相看不到,學生就會很隨意,可能還會有趟在床上,倚在沙發上上課的學生,不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也不能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2.網絡授課大部分學生用的是手機,手機屏幕小,亮度高,影響學生視力。

3.部分學生家長已經復工,無法監督孩子上網課,有些自制差的孩子上完課就玩遊戲,作業不能及時完成。

4.網課期間老師批作業只能在網絡上,不能與學生面對面批改作業,學生對作業也就不重視了,作業存在糊弄現象。

經過兩個星期的網課經歷,真實的感受到學校授課的重要性,學校上課可以和學生實時互動,對於學生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糾正。學生有了老師監督,學習上自然會比上網課認真。所以,疫情結束後,老師不但不會被淘汰,相反,許多家長經歷了孩子在家上網課的雞飛蛋打會更加重視學校教育,也會更加重視教師的作用,家校合作共育會增強。


青年教師


怎麼可能被淘汰?相反疫情結束後,老師會更加受歡迎的。因為這次疫情老師又多了一項技能,就是會在網絡上給孩子們上網課了。就是說老師都可以當主播了。



老師是學習能力最強的,不管什麼東西一學就會,所以說老師不可能被淘汰的,相反會更加受孩子們的歡迎。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三,記得頭一天上網課,孩子的班主任對網課特別生疏,整整一堂課都無所適從,一節課什麼都沒有講。後來在後面的幾堂課裡,老師對網課越來越熟悉,課件也做得特別好,而且講的特別的流暢。每天給孩子們把課程安排的滿滿的,晚上還有晚自習,一直要上到十點多鐘,網課才能下。老師們也挺辛苦的,每天都要準備第2天的網絡課件。每天早上上網課有遲到的孩子們老師還會在家長群裡問問家長,孩子們為什麼知道的原因。所以說這樣認真負責的老師是不可能被淘汰的。


遠山的呼喚


教師行業是不會被淘汰的。原因是:老師和學生面對面交流,除了傳授文化知識,又進行情感的引導,對於培養健康的人有重要的作用。而這些培養在網上教育上,有點難實現的。

對於小學生來說

小學生最重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有行為習慣的引導、性格的培養、旁人的鼓勵、朋友之間的交流。他們在學校學習,可以融入一個集體裡,在這個集體裡有歡聲笑語、打打鬧鬧、互幫互助,這才是應有的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因此老師在身邊引導,鼓勵,監督非常重要。

試想一下,網上教育,面對手機或者電腦,即使裡面的內容非常精彩,但小孩子能感受到嗎?很難。小孩的學習過程大多要通過親身經歷來感知。如果長時間接觸線上教育,很容易引起小孩的心理問題,慢慢地不懂得與人交流,自卑自閉,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因此線下教育,學校老師的作用非常大,老師淘汰不了。

其實其他年級的學生亦是這樣,相對來說,小孩子就明顯很多。

教師的教學方法可能會有改變

這次全面開展網課,不管是年輕老師,還是上了一定年紀的老師,都面對一個新的教學方式的問題,對不同老師,體會是不同的。但是我覺得總體上,對各個老師的專業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對自己不足應有一定的重視。人無完人,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教育別人是我們的責任嘛。那麼,這次網課,對教師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哪有淘汰之說。

線上教育作為線下的補充,更為合理

線上教育,也是有很多優秀的資源的,不可否認,適當地選擇,每天限定網上學習時間,是可以的。相對高年級的學生,他想學習某一領域的知識,或者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可以通過線上的教育可以實現。


結語:老師教育學生,教育他們具有應具備的能力---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雖然疫情期間,網上教學新模式可以很新穎的,成效也很明顯。所以總體上說,很多培養,線下才能做到的。我認為疫情結束後一些老師不會被淘。


高中生物漫漫


近幾日,疫情防控已經獲取了階段性的勝利,一些省份的開學讓很多老師和學生有了盼頭,當然,很多地方出現“0增長”,醫護人員分批撤離武漢等一系列事件也都說明了我們已經度過了最黑暗的時刻,但是境外確診病例在不斷輸入,警示著我們不能放鬆,所以神獸們的網課估計還要在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到疫情徹底結束,那麼在疫情徹底結束以後,一部分老師是否面臨淘汰呢?

網絡教學全面走進校園還需要一段時間。

我們都知道,疫情期間利用網課達到所謂為的“停課不停學”是唯一、必須的選擇。而通過這次網課,我相信很多家長們也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狀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這期間,孩子不好好聽課,家長們抓耳撓腮的現象屢見不鮮,更有家庭矛盾不斷升級,也正是如此,很多家長對老師的工作也有了感同身受,體會到了老師講得再好也不如面對面講授的效果要好,換句話來說,老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其實,從這次老師的網絡授課情況來看,家長們也明白了線上教育在目前看來還是無法取代線下教育的,以為線上的效果並不盡人意,名師又怎樣?都不及適合孩子最重要。

雖然老師的工作是個鐵飯碗,但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選擇這個鐵飯碗。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次疫情的發展對於國家對於個人來說都是有很大損失的,即使已經採取了有效的復工措施,但很多東西都是無法彌補的。在疫情發展期間,很多老師沒有工資,生活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於是不得不準備辭職另謀職業,不過這些情況很大一部分都是除公立學校以外的老師,這是活生生的現實問題,我認為套不淘汰沒有關係。當然在實際生活中肯定也不乏那些確實沒有能力的老師,只不過都是依個人情況而定。

肺炎是可防可控的。更何況是對於人來說呢,“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相信很多老師在期待著衝返校園,重返講臺的那一刻,因為學生需要,社會需要,國家需要。


姍老師


疫情期間上網課,客觀上促進了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疫情結束後一些老師會不會被淘汰呢?我認為從以下兩個方面思考、綜合判斷才會準確一些。

一、看學校和家庭現有條件。

自從教育部要求“停課不停學”以來,各個學校千方百計開展線上教育,但由於各方面條件不同,網課上課情況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從各個媒體報道的情況看,一部分學校網絡設施設備比較好,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的,立即開通了網課;有一部分學校條件比弱,只好藉助於教育主管部門提供的資源上網課(借課),由於各地教材版本不同,不少地方學生聽課無所是從。疫情結束後,由於積累了上網課的經驗,條件比較好的學校出現“一人上多班”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另外一部分老師分流、淘汰成為可能。那些“借課”的學校,因條件所限,老師們還會迴歸到普通的教室上課,暫時不會出現“沒課可教”的情況,老師淘汰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二、看學校決策者的管理理念。

為什麼一提倡“上網課”開展線上教育,一些學校反應很快,立馬搞定,而另外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學校也一時手無足措呢?主要是因為學校決策層平時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重視的,網絡設施設備投入多,教師在這方面的培訓力度大,老師使用教育信息技術的能力強,即使是平時沒有上過網課,稍加培訓即可“上崗”;那些不夠重視的,即使條件較好,投入也會不足,老師們在這樣的管理環境中信息技術能力不會好到哪裡。在“未來已來”的大背景下,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學校,逐步會從“純線下”走到“線上”,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從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率出發,淘汰一部分“落後”教師在所難免。那些管理理念暫時落後的學校可能還會“苟延殘喘”,但最終還是會淘汰“落後”教師,只是早晚不同罷了。

   未來已來,適者生存,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話說教育那些事兒


為什麼整天針對老師說事?現在國外帶疫回來的人,不單危害社會,而且還各種無理取鬧。你為什麼不說他們?

學校有個功能,大家心照不宣,就是保姆功能。很多家長將學校當幼兒園,是讓老師當保姆,照顧他們的小孩。大家想一下,學校開學期間基本上沒有學生死亡出現。一放假出現多少學生意外死亡。學校老師已保障學生安全,你還要求不足?


雲音98


作為老師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會,哪怕一些老教師不會上網。第一,缺教師,第二,大部分農村地區也不是新媒體教學為主,第三,畢竟有一部分老教師因各方面原因不會信息技術運用。第四,也並不是所有的教學都是要靠網上教學的,目前線上教學並不佔主流


做就做了吧


你以為是誰在上課??


樂樂媽媽2010


咋可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