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通人心”系列公益讲座——话说白茶

“茶通人心”系列公益讲座——话说白茶

8月12日,由福州市图书馆、华亨茶科所携手茶学专家、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教授陈康围绕近两年福州兴起的"白茶热",为市民解析了一个外行也能看出门道的"白茶江湖"。

陈教授长期从事茶叶加工、审评、教学,他从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多个方面分析,不仅教会大家品尝各类白茶的独特风味,更从专业角度将茶叶的制作工艺全面剖析。

白茶的历史之辩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中的这则记载,常常被人们当作中华茶文明的开端。于是,有人便抓住"不炒不揉"的工艺特点,将这4000多年前的的"茶"附会为白茶。但现代意义上的白茶,其创制时间距今仅有200多年的历史。

但即便这不长的历史,在江湖上,其诞生地及确切时间至今仍是有争议的公案。著名茶学家张天福认为:"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传到水吉,再传到政和。"

药用之说从何而来?

“茶通人心”系列公益讲座——话说白茶

在昨日的互动交流环节,市民们的提问多数集中在白茶的功效之上。在民间,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那么白茶的"药用价值"之说从何而来?可有科学依据?

陈教授说,由于加工工艺简单,白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中的茶多盼,同时含有丰富维生素C和维生素P。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从动脉壁移至肝脏,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同时可以増强血管的弹性和滲透能力。同时陈教授也强调,茶叶的药用之说,更多的是治疗"未病",也就是未来的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