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人不喜欢“分家”?商鞅“分户令”是“分家”历史源头吗?


为啥古人不喜欢“分家”?商鞅“分户令”是“分家”历史源头吗?

分家的历史源头在哪里?

“分家”是中国社会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一条重要传统习惯,对国人的家庭观和财产观造成了深远影响。“分家”是从何时开始?商鞅“分户令”算不算第一次政府强制分家呢?从“公”、“私”两方面来阐述——

从“私”来说,在河南省渑池县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发现了许多方形或圆形的小屋子形成的村落,由此可见当时分屋而居已经很普遍了,那从集体混居到单独居住,这已经是一次典型“分家”行为了,这其中还不包括因资源匮乏、人口饱和、意外事件产生的部分人携带物资、工具出走等现象,所以,“分家”行为自古有之。


为啥古人不喜欢“分家”?商鞅“分户令”是“分家”历史源头吗?

仰韶遗址发掘现场,圆形或方形房屋


从“公”说,随着贫富差距加大、阶级观念形成,禹的儿子启打败扈氏部落后正式破坏了禅让制度,建立了夏朝,中国第一个朝代诞生了,从夏到战国这一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不断进步,尤其是到了春秋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发展迅速,生产上逐渐应用铁质工具。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这给“小户家庭”生存提供了可能。商鞅的“分户令”就是在此大环境下实施的,但其只是规定一户人家中不能多于两男人,并没有提及财产分割等问题,所以也不能算是政府强制分家,只是一种挖掘人力资源的措施。

综上所述:分家自古有之,多为私人行为,并没有公家强制分家之说。“分家”和“分户”的根本区别在于财产、物品有没有被分割、再分配,这是判定标准的唯一标准。

为啥古人不喜欢“分家”?商鞅“分户令”是“分家”历史源头吗?

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为其后一统六国起到关键作用。


“分户令”是商鞅在秦孝公时变法制度中的一条,其主要效果有:1.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改变秦人传统生活习惯,提升秦人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3.拆散瓦解大宗族、豪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但因当时秦国是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所以第一条应是当时首要目的,而其他只是衍生出的连锁反应产生的结果,不会是商鞅这样的法家学者所能考虑到的。

“分户令”是在国家法令强制下执行的,并非是大部分人的意愿。为什么秦人不愿意“分户”呢?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人讲究“合”,只有“合”才能强大、才能发展、才能圆满。从人性角度分析:合在一起可以少纳税、少服役、积累剩余价值,方方面面都对自身有利,所以没人愿意分。从行为理论解释:人从远古一直以群居形式在对抗自然,维持自身繁衍、发展,而且,人有很强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在集体中会有安全感,所以希望住在一起。


为啥古人不喜欢“分家”?商鞅“分户令”是“分家”历史源头吗?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为统治阶级使用


战国之后,为了休养生息,前几任帝王都奉行“黄老之术”,以便农民休养生息,但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汉朝以孝道治理天下,鼓励同居共财,“分家”则被上升到有悖伦常的高度,没有人愿意冒风险去尝试。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步完善、儒教思想被统治者大肆篡改、利用,成为了统治者奴役百姓的工具,为了维护其"以孝道治天下"的统治根基,“分家”行为更是被严厉打击,比如:唐代法律规定,子孙如果要另立户口,思存钱财,要坐牢三年。宋朝规定,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能分财产令立户门,如果有违甚至可论死罪。试问:在这种严酷形势下,谁还敢明目张胆“分家”呀!


为啥古人不喜欢“分家”?商鞅“分户令”是“分家”历史源头吗?

判定“分家”的唯一标准为是否发生金钱、财产、物品等的分割、再分配。


所以,在封建国家统治和礼教束缚下,古代人不愿也不敢分家了。但分家因为有其合理性,所以被保存了下来,而古代“分家”一般只发生在这2种情况下:1.人口增长超过了土地可以供养上限,有人必须离开,以开垦新土地。2..家中成员有矛盾不能调和,迫不得已只能分而居之。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家中长辈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实施,也这有这样才能避免来自道德舆论和国家法律的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