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生取義

《水滸傳》最早叫《忠義水滸傳》,這本書與忠義兩個字,緊密相連,明代有人說“《水滸》而忠義也,忠義而《水滸》也。”其中的那些梁山好漢,都是有忠有義之人,水泊梁山上聚會議事之所,名為聚義廳,後來宋江改為忠義堂。義之一字,貫穿了整部《水滸傳》。

從甲骨文字形來看,義字是從我、從羊。羊被認為是美善的動物,美、善二字皆從羊,義也與此相似。《毛傳》中有“義,善”之言,善,也可以理解為好的、正義的,正所謂“義者,宜也”(《禮記•中庸》),那些符合一定社會道德標準的正當行為或正義行為,就是義。義的本義,就是社會認為合宜的道理或行為。在此基礎上,生髮出了諸如正義、情誼、道理等等意思來。


義的源字是羊在上,下邊是人手持戈。上面的羊,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形,上邊兩點左右均分,中間也是左右對稱,象徵公平之意。第二種解釋是祭祀的羊,表達的是信仰。而下邊是持戈的武士,也可以是我的意思。源字的意思就是:為了公平(或信仰)而戰鬥,對個人則是我為公平(或信仰)而戰鬥。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我部】義


己之威儀也。從我羊。羛,《墨翟書》義從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宜寄切〖注〗臣鉉等曰:此與善同意,故從羊。


君子,義以為質、義以為上。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將義看得十分重要。《禮記》中記載哀公問孔子儒者的德行是怎麼樣的,孔子回答:“儒有忠信為甲冑, 禮義為幹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把忠信作為甲冑,把禮義作為盾牌,頭戴仁而行,懷抱義而居。對於儒者來說,忠信和禮義都是不可或缺的。


盂子對義的論述,更是流傳下了一句經典:“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在孟子看來,義是人的路,更是人最正確的道路,“仁,人心也;義,人路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墨子則更是認為“萬事莫貴於義”。在墨子看來,義不僅是不侵犯別人利益或者勞動果實,也是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中華傳統文化講究“義利之辨”,在義利觀上形成了一個共同的看法,即重義,並不是絕對棄絕功利,而是強調見利思義、以義制利、先義後利。孔子說富貴是人人都想要的,富貴如果可以求得,即使是做執鞭的賤職,他也會願意的。但有一個前提,就是要"以其道得之”,如果使用不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義而富且貴”,那得到的富貴對他而言就是浮雲了。


節義或道義之心。南朝宋顏延之 《秋胡詩》:“南金豈不重,聊自意所輕。義心多苦調,密比金玉聲。”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初秋寓懷》:“義心孤劍直,學海怒濤深。”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當魏崔時,蓋無復然明義、真者。有之,則必自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今本軍師輔真聖主,得蒙上帝眷顧,以有當日之義心,乃有今日之義舉,無非為上帝基督爭體面,為上帝基督爭綱常也。”


佛教語。因迷於事或迷於理而產生的疑惑不決之心。唐 王維《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周易學術交流論壇名稱。義心論壇創建於2003年11月5日(癸未年壬戌月壬午日),為易學交流論壇。義心論壇多年以來的做事原則是:踏踏實實做事不虛榮不浮誇;承諾是論壇最少存在60年不變;目標是一心一意打造中國最大最公正的免費易學預測交流學術論壇。


在民間,義更是被廣為推崇。中國古人將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或武士風度的人,稱為義士,他們恪守大義,篤行不苟,非禮不動,不為貧而易操,不為賤而改行,為世所尊重。


在中國文學中,這種推崇更為明顯,比如在小說中常常出現俠義之士的形象。他們以義為道德評判標準,重義守諾、行俠仗義、見義勇為、除暴安良、扶貧濟困、懲惡揚善,義薄雲天。更重要的是,這種義,不僅限於個體,而是小到鋤強扶弱大到保家衛國,從個體之情昇華到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強烈情 感。比如《三俠五義》中的白玉堂,《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都充滿俠義精神。


在中華民族的千年歷史長河中,對義的推崇、對義的重視,影響了無數志士仁人,他們為國家民族大義,願捨生取義,鞠躬盡癢,死而不已,用自身的言行去詮釋“義”。萬事莫貴於義,為人處世不可失之於“義”。


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妄做一事,不妄取一文。


義之一字,透露的是善、是美、是正、 是君子之德。


捨生取義

每一個字,有筋有骨,有血有肉。透過文字,回溯歷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探尋文字的源頭活水,解釋她們的含義,講述她們的故事,也通過她們,來一起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豐厚。


捨生取義

捨生取義

馮諼焚券


馮諼彈鋏。客於孟嘗。收債市義。焚券免償。


原文:周齊馮諼、為孟嘗君收債於薛。矯命。以債賜諸民。焚券而歸。孟嘗君曰。債收畢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問何所市。曰。市義而還。君府藏盈積。惟寡義耳。君曰。諾。後孟嘗君廢。諸客皆去。獨賴馮諼。得復其位。


馮諼初見孟嘗君之時。則曰無好無能。孟嘗笑而受之。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三彈劍鋏。孟嘗如願償之。人方疑其貪也。乃感其恩而市義以報之。卒至君廢客散。賴諼而復位。義士之報人多矣。


白話解釋:


周朝戰國時候。齊國有箇馮諼。替孟嘗君到薛的地方去討債。他就假傳了孟嘗君的命令。把百姓們欠他的債。都賜給百姓們了。又把這許多的債票、當著百姓們的面前、統統燒掉了才回來。孟嘗君看見馮諼回來了。就對他道。債都收完了嗎。為什麼來得這樣快呢。馮諼回答道。收完了。孟嘗君又問馮諼買了什麼回來呢。馮諼回答道。買了義字回來。我看你的府上。金銀穀米綾羅綢緞。都是富足得很。只缺了一箇義字。所以我替你買了希有的東西回來了。孟嘗君聽了。勉強應了一聲。後來孟嘗君不做齊國的相國了。他門下所有的食客都走了。幸虧得馮諼。才能夠再做了齊國裡的相國。


世界坦蕩,沒有羈絆。

身於山野,寂寞和自由,都很好。


捨生取義

本號微信:chenwali164525

捨生取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