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阿里巴巴系的企業都不著急上市而騰訊系的企業忙著上市?

馬繼華


最近騰訊投資的企業頻繁上市,尤其是拼多多的上市吸引了很多眼球。而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大多默不作聲做市場。沒有上市,美團都上市了,而阿里旗下的公司沒有一家上市的跡象。這是事實,經常傳聞螞蟻金服要上市,也是遙遙無期。

其實這些都和兩家公司的決策,投資方向有很大的關係:

一,戰略決策關係

騰訊投資的企業大多尊重創業者,不控制他們,讓這些公司自由發展。騰訊考量的就是財務投資,只要創業者能給回報,其他都可以,同樣這些創業者也希望儘快拿回自己的財務,讓自己財務自由。變現最快的方式就是上市。所以,騰訊投資的企業上市的很多,大家退出。阿里投資的公司,包括自己孵化的公司大多基於戰略考量,基於生態發展考量。完全服從阿里巴巴大局,不會盡快上市,是一個穩定的投資和市場發展的關係。

二,控股關係決定

騰訊投資的企業,大多沒有決策權,只是財務參與。創業者要上市,騰訊變現當然願意了。大多創業者基於多方考慮,自己財務自由,投資人退出,控股關係更簡單。這些原因導致創業者更願意快速上市。而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更願意處於控制地位,阿里巴巴頂層的不讓上市那就不上市啦。騰訊投資的企業更自由,阿里投資的大多控股。

三,財務投資關係

同樣,騰訊投資更注重短期的財務投資,也就是掙錢唄,掙誰的錢,當然是股民的錢啊。阿里巴巴的企業難道不是為了掙錢嗎?當然是啊,只是他們投資的企業希望養大了,賣個更好的價格。騰訊掙快錢,阿里掙慢錢,可以這樣理解。

四,上市與不上市的情懷

事實上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百利而無一害,融資成本低,流動性好,市場知名度高。所以有很多企業急於上市。而阿里巴巴的企業大多戰略長遠,會選擇一個最好價格的時期上市。避免給廣大股民打工。

總結:無論哪種上市掙錢方式都是最好的方式,商業行為就是要獲利,至於如何掙錢看自己的手段了,只要不違法就好。你得掙錢情懷是?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20多年創業經驗,天使投資人、《創投商學院》《財富管理》導師。我為李合偉演講學校代言:尋求合夥人,加盟商。請你來一起學演講:3小時解決上臺緊張! 1天解決思維混亂! 3天成為會銷大師


合偉說


阿里系企業長期不上市,而騰訊系企業忙著上市,粗一看確實有此明顯特徵,但細一想又似乎不是那麼回事。



如果把旗下每個獨立產品都視為一個企業的話,騰訊系恐怕是最不積極謀求上市的了,比如,微信的強大似乎可以顛覆QQ了,但是,微信並沒有獨立分拆上市。

再看阿里巴巴,從B2B到C2C,再到B2C和新零售,如果能拆分的業務,比如支付寶等,似乎都在尋求上市的可能。

再看各自的投資風格,阿里巴巴投資的企業,很少是不尋求控制權的,而騰訊投資的企業很少謀求控制權,比如,搜狗、美團甚至滴滴等。

騰訊尋求的航母戰隊,大航母帶小航母,阿里則是大航母帶一堆小船,離開了航母則可能存在生存危機。

比如,脫離了阿里電商平臺,支付寶似乎就沒什麼用了。

但離開了騰訊,搜狗還是搜索,美團還是外賣,滴滴還是打車。騰訊風格成就別人也成就自己,阿里是吸納別人成就自己。


李俊慧


阿里巴巴和騰訊最大的不同是阿里巴巴重生態,想著怎麼把自己喂肥,騰訊投資最大的目的是讓騰訊流量和資金變現,所以騰訊投資最大的目的就是變現,只有上市才是最大的表現手段。



目前騰訊參股的公司總計近400家,阿里系參股近250家,兩家公司成了互聯網的兩級,成了創業者都繞不過的存在。所以無論是tmd還是快手等都繞不開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就逐漸形成了大家口中的阿里系和騰訊系。

一張“烏鎮飯局圖”就可看出騰訊系的觸角之廣

而阿里系除了我們熟悉的淘寶、天貓、螞蟻金服,還有餓了嗎、新泰、滴滴、盒馬生鮮、蘇寧雲商等企業,那為什麼二者有差異呢?

一、投資重點不同 阿里打造生態,騰訊投資回報。

阿里巴巴想做互聯網基礎設施,所以阿里巴巴要收購企業壯大自己,這也是為什麼阿里巴巴收購企業都被自己吞併的原因,吞併後形成了更強壯的阿里巴巴。所以阿里巴巴投資企業最後很少能獨立上市,因為放在阿里巴巴體系內的價值會更大。

而騰訊則更重視投資回報,騰訊投資公司最大的目的就是騰訊流量的變現,和估值的增長,也能看到騰訊投資了很多即將上市公司,比如虎牙這種。

所以對於騰訊來說,騰訊巴不得投資公司趕緊上市,自己儘快退出,變成一家新的投資公司。



二、投資公司屬性不同

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網上銀行等都屬於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但是騰訊投資的都是第三方公司,騰訊只是持股一小部分,所以騰訊投資公司需要自己上市退出。

所以,阿里巴巴和騰訊不一樣,但二者都是為了自己市值的最大化。

你更看好阿里巴巴投資還是騰訊投資?


毛琳Michael


無論騰訊系還是阿里系的企業,沒有不想上市的企業。就算企業負責人不想上市,阿里和騰訊的投資為了套現也會要求上市。畢竟只有IPO前期的投資才能變換為收益,也是投資變現的最佳最快的方式。

阿里和騰訊目前已經全面宣戰,雙方在人工智能、電商、物流、醫療、金融、文娛、社交等多個行業呈現膠著狀態。據不完全統計,阿里目前領投和跟投的企業超過300家,騰訊則更多,達到450家左右。這點從每年的互聯網大會不同的飯局也能看得出來。

由於騰訊鋪的面更多更廣,在相同時間段內上市的企業會多一點,這也給了外界一種假象:騰訊繫上市或擬上市企業更多一點。

不過,這種假象彷彿也符合兩家公司的發展謀劃。

在一定程度上,騰訊依靠自身流量變現能力超強,現金流也更加充足一點,而阿里掌門人馬爸爸更喜歡慢火燉好湯,習慣佈局大的謀劃。

阿里更加執著於去打造一個生態閉環,一般傾向於去投資更多的是收購各個條線的企業來豐富生態內容。而反觀騰訊,除了在一些正面交鋒的地方來與阿里對抗之外,騰訊更傾向上市步伐較快的企業去投資,所以很多時候騰訊更像是作為一隻基金去進行投資並變現,只不過騰訊這家基金公司全部資金來源於自己。

再強調一下,不論阿里系還是騰訊系企業沒有不想上市的企業。阿里系傾向生態建設也不過是為了更高的市值。


鎂客網


講真,哪有不想上市的企業,小米雷軍15年時說五年內不考慮上市,這才過去三年,小米就扭頭上市去了。不過小米上市過程艱難,A股上市沒能撐得住小米市值,小米只好轉投港股上市。從中窺見,公司想上市也沒那麼簡單。


騰訊系和阿里系打法不同

騰訊系比較獨特,社交流量盤子大,騰訊之前也是打算自己搞業務,後來沒成功,變成開放投資戰略,直接投資優質潛力公司。一方面,騰訊能給公司大量的流量扶持,轉換成現金流,另一方面,這些公司自身實力強大,且選擇騰訊系,也是因為看中騰訊系流量,二者互補。

比如三年上市的拼多多,靠微信的流量不斷裂變,瘋狂吸金。

此外,還有京東,以及直播行業上市的虎牙,正在等待上市的美團,都是騰訊繫上市大部隊的重要成員。他們固然也依靠了騰訊流量支援,但本身強悍的實力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沒有邊界的美團。

而阿里系,則不同,首先流量主要集中在電商流量方面,導流能力較弱,又不可能給對手電商公司導流,以至於給了騰訊機會,選擇扶植京東和拼多多兩家電商公司對抗阿里。阿里導流能力沒有騰訊牛逼,投資的很多公司主要是以自己為主,並沒有互補的前提。

比如阿里收購優酷,為了佈局邊看邊賣的電商格局,以及補足阿里大文娛在視頻業務方面的不足。收購餓了麼,補足線下新零售戰線。

反觀優酷和餓了麼,貌似並沒有從阿里這裡得到什麼優質資源。尤其是優酷,被阿里收購後,貌似內部開啟養老模式,直接掉到行業第三。


上市艱難

除了自身生態和戰略不同,公司上市也困難重重。上市不是你想上,想上就能上的,騰訊系能給收購以及投資的公司導流,助其流量變現,並且,這些公司自身業務發展前景較大,得到騰訊流量扶植,如虎添翼。

而阿里系公司,主要為阿里補足阿里生態,得不到阿里系的太多流量支持,並且,自身實力也不夠強勁,有了阿里助力之後,反而有了養老心態,有金主爸爸,吃喝不愁。


上市不是衡量公司發展的唯一標準

儘管上市風光無限,但上市並不是衡量公司發展的唯一標準,如果公司業務前景尚可,現金流充足,沒有資金困擾,那麼選擇不上市也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比如說一直不上市的華為。

總的來說,公司發展,不能完全依靠金主輸血,也不能完全寄希望於上市,哪怕是已經上市的優酷,後續發展不行,也保不住行業地位。

公司發展還是要靠自身。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並不是阿里系不著急上市,而騰訊繫著急上市。兩家企業的關聯公司應該沒有不想上市的,只是可能還不具備相關資質而已。

阿里和騰訊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公司(百度因各種原因發展滯緩,已經淪落到BAT的邊緣),各具優勢,又各有所短,雙方都有自己的護城河,彼此久攻不破。

眾所周知,騰訊和阿里在互聯網領域一直處於競爭狀態。擅長社交和遊戲的騰訊,幾乎在其所有的過往戰績中,估計電商是唯一的敗筆。成為騰訊一直都其揮之不去的心病。而依靠電商起家的阿里,在社交和遊戲方面一直難以取得較大的發展,儘管多次嘗試進攻卻總是失敗。

彼此都有弱點,但又不能被對方攻破,那就只有抱團取暖,各自建立山頭。

近年來,阿里和騰訊通過不斷地投資與收購,參股了許多企業,這些企業涉及人工智能、電商、物流、醫療、金融、文娛、社交等多個行業。據Mergermarket數據統計,2012-2017年間,騰訊在全球的投資額高達625億美元,阿里為419億美元。騰訊參股的公司總計近400家,阿里系參股近250家,雙方勢力範圍基本上覆蓋了互聯網能觸及的各個領域。

而外界覺得騰訊系公司忙著上市,可能是被騰訊系公司在一段時間能集中準備上市的表象所迷惑,讓大家誤認為騰訊系公司都在忙著上市,而阿里系都不著急上市。


全天候科技


是不是上市,何時上市,怎樣上市,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目標,對不同的企業,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對自身培育的企業,不會輕易選擇上市,而會將企業“養”得體壯肉肥時再考慮上市,以便於實現利益最大化。如螞蟻金服,講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最終上市。原因就在於,馬雲想推出一個超過阿里巴巴的更大的上市公司。

對通過資本市場併購而來的企業,特別是非絕對控股企業和非主業企業,多數企業都會選擇加快上市來完成併購的利益贖回。因為,只要上市,併購所付出的代價,就會數倍數十倍地回收。所以,對這樣的企業,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加快上市步伐。

而從近年來阿里和騰訊兩家企業的併購情況來看,騰訊的併購速度明顯快於阿里。也就是說,通過併購獲得的企業,特別是控股的企業是非常多的。而且,不僅有直接併購的企業,也有通過支公司併購的企業,還有通過投資的企業再併購的企業。如美團併購摩拜,就是此類形式。

也正因為如此,外界對阿里和騰訊在上市問題上的感覺,就是騰訊更喜歡企業上市,而阿里不太喜歡了。很顯然,是有一些特殊情況的。

不過,從馬雲與馬化騰的辦企思維來看,馬雲似乎更講求戰略,更善於謀劃長遠,而馬化騰則更擅長戰術,更喜歡短期目標。雖然不能因此就認為馬雲是做大事的,馬化騰是做小事的。但是,至少馬雲的大局觀可能要比馬化騰更強一些。譬如CDR馬雲就積極響應了,馬化騰則暫時沒有考慮。從這一點也不難看出,馬雲的格局更大一點,馬化騰則更現實一點。急於上市,可以加快變現。不急於上市,則想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馬雲與馬化騰,在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方面,都不含糊,也都不會含糊。

但是,不管怎麼說,阿里巴巴也好,騰訊也罷,都是目前最值得關注的企業之一,也是最具活力的企業之一。“二馬”也絕對是企業家中的精英,是能夠把企業做好、做出名堂、做成樣板的企業家。


譚浩俊


阿里巴巴旗下共有12家企業,包括阿里巴巴、淘寶、天貓、阿里媽媽等,但是阿里巴巴集團的上市公司卻只有阿里巴巴一家。然而,與之在商業上相抗衡的騰訊,其旗下的企業卻每天都在為上市而忙碌。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阿里巴巴系的公司都長期不上市,甚至一點都不著急;而騰訊系的企業卻一直在忙著港股、美股等的上市?

針對該問題,個人見解如下:

一:兩者的側重點不同

阿里以打造生態為主,而騰訊是以投資回報為主。阿里期望以全資收購來豐富生態圈建設;而騰訊則更重視投資回報,其旗下的公司幾乎都不是控股公司,只是投資公司。上市對於騰訊來說,可以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以此來投資更多的公司,擴大經營範圍。

二:兩個旗下公司歸屬性不同

對於阿里來說,其旗下的淘寶、天貓等都屬於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的上市則代表著其旗下所有全資子公司的上市。但是對於騰訊來說卻不是這樣,因為騰訊更注重投資回報,所以其旗下的公司都是投資公司,騰訊的上市並不代表他投資的公司也上市。因此,其旗下的投資公司想要上市就需要自己努力,因此相較於阿里巴巴集團來說,騰訊系的企業為上市顯得有些著急。

綜上所述,阿里巴巴更注重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也一直在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而騰訊則更注重投資回報,說白了,就是更注重眼前的利益。顯然,阿里巴巴一直都在想著怎麼賺到以後的錢,怎樣可以一直賺錢。

你好,商函雜並論,一個以客觀視角解讀商業的偽ceo


商函雜並論


因為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模式不一樣!


首先,我們來看阿里巴巴,全稱是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公司只是把阿里的電商業務,包括淘寶、天貓、聚划算,(估計也有閒魚這種二手電商交易平臺)以及雲計算業務打包上市,五千億美元的市值其實只是電商業務和雲計算而已,其他資產都屬於阿里巴巴集團的!不過電商業務佔阿里營收80%,賺錢還是靠電商,但阿里巴巴集團的龐大和價值絕不只是美國上市的那五千億美元市值,隨便拿出一個業務,雖然未必盈利但價值和估值都大的嚇人!再看騰訊,在香港上市的主體叫騰訊控股,這已經囊括了騰訊的所有業務,就連微信也屬於騰訊控股的一部分,除非有業務單獨剝離出來獨立上市!再回頭看阿里巴巴集團,高德、口碑、餓了麼、優酷、蝦米、恆生電子、中天微、阿里影業、先聲科技等等都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資產,和美國上市主體沒有什麼關係!


其次,阿里巴巴一直按照的思路就是佈局一個完整的生態閉合鏈,而內部是用平臺化的模式來進行的!淘寶C2C平臺、天貓B2C平臺、1688B2B平臺、口碑O2O平臺、雲計算平臺、阿里媽媽廣告聯盟平臺、螞蟻金服互聯網金融平臺、菜鳥網絡物流平臺,每一個大型的平臺是獨立的也是可以向外延伸的,還可以互相串聯合作組成一張網,這就組成了一個閉環的生態鏈!它們互相配合,協調性和執行力非常強,一旦有什麼情況可以調動整個集團的資源協同作戰!比如最近剛結束的世界盃,阿里能迅速調動全集團的資源進行宣傳!開發平臺戰略的優勢就很明顯了!阿里還有一個戰略叫履帶戰略,就是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個平臺充當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動機,十年前是淘寶扛大旗,五年前變成天貓接過了接力棒,這個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無論是平時的宣傳還是馬雲在世界各地的演講或者是最近幾年每年的雙十一,天貓成為了主角,淘寶被邊緣化了!到了現在,以支付寶為主的螞蟻金服正在充當阿里履帶戰略的第三臺發動機,現在阿里的很多投資都是和螞蟻金服聯合入股的,面對微信支付的競爭支付寶也是爭鋒相對,佈局互聯網金融讓螞蟻金服的估值達到了1500億美元,上市前估值就這麼高上市後那還了得,2000億美元市值那將是起步價,再給點時間再造一個阿里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未來五年後,以菜鳥網絡為核心的世界物流骨幹網將成長為參天大樹,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人類還有經濟活動,就無時無刻不進行商品的購買、交換和運輸,而等到菜鳥的世界物流骨幹網建成之後,世界將屬於阿里!最後的發動機將是阿里雲!阿里雲是雲計算加大數據的結合,馬雲在演講裡反覆強調,阿里巴巴將來會是一家數據公司,這不是說說而已!以阿里巴巴龐大的生態鏈,光內部產生的數據都龐大的無可想象,更何況支付寶還對接的外面接口、外面的公司入駐在支付寶裡面、菜鳥平臺對接的物流公司、阿里雲平臺上遷移或者直接入駐過來的企業,可以說阿里巴巴能囊括收集到全社會的數據,然後再分析分類最後給個人提供個性化的定製!只要這個數據不用於企業或者個人之間的販賣,合法的利用,數據的價值將是無窮的!所以阿里一直在佈局,一直在深度融合,公司肯定是要上市的,因為一個公司上市不僅僅只是為了融資,對品牌的塑造和推廣以及用戶對品牌的認可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阿里巴巴不急,不急於子公司上市!

再看騰訊,騰訊的一切都是圍繞社交平臺展開的,QQ地位下降了,微信成了騰訊收割的利器!十億的社交用戶這在中國簡直是無解,社交平臺的粘性之超強,有用戶就能產生源源不斷用之不竭的流量,而騰訊把這些流量用來變現,所以說騰訊是個販賣流量的公司也不為過!變現的方式有很多,對外投訴入股外加給你開放微信窗口導流,內部轉化最好的例子就是遊戲產業,大家都在一個社交池子裡,騰訊的所有遊戲一個QQ號就能登錄,簡單快捷,並且遊戲聯網使得趣味性增強,大家一起玩一起比排名,加上騰訊遊戲的一些玩法,變現能力簡直是印鈔票!既然騰訊的模式一切都是為了利用社交用戶基數獲取流量然後變現,那麼急著公司上市也就可以理解了,股東們的集體意願唄!

再次,阿里巴巴一直奉行的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原則,阿里的合夥人制度讓馬雲的團隊牢牢的控制著這個集團,大股東雖然有董事會席位有投票權,但不能干預公司的發展戰略和正常運行,最後還是要馬雲拍板才能執行下去!在分紅問題上,阿里上市至今有五年卻一毛不拔的沒分紅一分錢,股東們還無可奈何,唯一的辦法就是出手自己手中的股份套現!但股東肯定不甘心,因為能進入董事會的或者持有阿里股份的人手中拿的是股份,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是乾股!而不是所謂的上市後購買的股票!前面說到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主體只是把電商業務和雲計算業務打包上市,和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有著本質的區別,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其他業務還沒上市之前就套現阿里集團乾股的人肯定得虧的只剩下褲衩!這也許也是阿里巴巴不急於讓其他業務或子公司上市的原因吧!無論是收購還是自我卵化,阿里只需要內部融合,把這個生態閉環做的更好比急於上市讓股東割幾波韭菜要好的多!

再看騰訊,除了類似騰訊音樂集團這種剝離出去的業務外,騰訊的所有業務都已經囊括在了上市公司騰訊控股這個裡面了!雖然騰訊跟阿里一樣也可以說是鐵公雞,每年分紅少的可憐,但馬化騰的團隊對騰訊的控制力肯定不如實行了合夥人制度的馬雲團隊,大股東對馬化騰的決策有很大的影響,這也為什麼馬雲說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而馬化騰只是騰訊CEO首席執行官的原因,馬化騰受董事會的約束!馬化騰的職位只是相當於阿里CEO張勇,當然權力肯定比張勇要大的多,阿里CEO可能會被馬雲換掉,但馬化騰的CEO未必有人有能力換掉他!所以馬化騰要對騰訊董事會負責,換句話說他要對董事會大股東負責,所以一旦股東想要通過上市圈錢的手段套現,騰訊也必須只能按照他們的意願,急於尋求上市!

最後,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投資風格不一樣。阿里巴巴的一切投資都是圍繞著自己的核心業務展開的,電子商務(新零售)、互聯網金融(支付)、雲計算(大數據)、物流(倉儲)、大文娛、健康產業、新聞媒體,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當然對於一些前沿科技肯定也是要投資佈局的!騰訊的投資其實也在圍繞它的核心業務展開,

社交、遊戲、泛娛樂,這三個領域騰訊佈局很深!但是除開這三個領域外,我發現騰訊的其他投資很混亂,就比如去年來開始的新零售對抗,和阿里巴巴賽跑著跑馬圈地,人家阿里是做電商做商品買賣出身的,又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升級概念新零售,佈局這些是水到渠成,中間的阻力和彎路會少很多,畢竟一二十年的運行經驗在那裡,而騰訊也在瘋狂的花錢投資,但你所有的新零售投資最後沒有一個載體,難道僅僅只是為了為微信支付尋找新的場景?那就太吃虧了!阿里巴巴佈局新零售那是因為線上的電商已經快到天花板了需要向線下發展,並且線下龐大的支付場景也是阿里或者螞蟻所看中的,消費金融的拓展需要這些!並且能佈局物流配送末端,完善菜鳥平臺的物流網絡,最後還能獲得線下的大量消費數據,這是一舉三得甚至四得的好處,騰訊卻只能一舉兩得

阿里巴巴是穩紮穩打,即便是收購的公司失去了市場份額,但那些公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阿里的這個生態種去成了其中的一部分!騰訊現在越看越像一家投資公司,雖然主營業務還是那麼的強,但在投資方面確是依靠它的流量霸主地位漫天撒網,很多投資也僅僅只是投資,和主營業務融不到一起,不能發揮協同作用!這樣的投資邏輯只會有一個目的,讓投資的公司上市,然後就能通過股市獲取高額回報,這完全是風投的邏輯啊!

所以大家對騰訊貼的標籤是遊戲公司,社交平臺,販賣流量的公司,投資公司,這幾個都很形象!一句話,騰訊太急功近利了,只願意賺快錢,沒耐心!


大輪萌王鳩摩智


看了幾個回答,我認為都不是特別準確,我對阿里和騰訊一直都非常關注,針對這個問題,也說下自己的看法吧,我只要從兩個角度來談一下這個話題。

首先,阿里繫上市企業其實也不在少數,這個問題怎麼說呢,確實跟各自參股的企業類型有很大區別,騰訊參股的多為媒體、社交、遊戲領域,企業本身的話題性就比較大,因此有騰訊系企業上市後, 也容易引發媒體的關,而阿里系企業多為電商、科技領域,媒體的敏感度自然就不會很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當中“阿里巴巴概念”公司已經超過30多家,其中阿里巴巴參股或者收購的企業就包括恆生電子、天璣科技、騰邦國際、白雲山、光線傳媒、大湖股份、華潤萬東等近10家企業,另外多家在市場上叱吒風雲的企業,背後也都存在阿里的影子,比如最新上市的搜狗,以及滴滴、陌陌、微博、優酷土豆等,可以想象,即便現在阿里系企業上市數量有限,但在未來會有更多的阿里系企業會選擇上市。

另外,這其實也跟阿里和騰訊的戰略佈局有很大關係,不可否認,目前阿里系的上市企業數量比騰訊系確實少一些。其中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阿里和騰訊的生態搭建的方式有差別,比如阿里的投資理念,說白了就是“控制慾”比較強,因為阿里投資的企業,最終都會將其納入到自己的生態體系當中,比如螞蟻金服、菜鳥網絡、阿里雲、餓了麼、大潤發等等,很多人都很籠統的把很多入股的企業都當作了阿里的一部分,也多少引起了市場的一些反對情緒。

而反觀騰訊呢,馬化騰沒有采取類似阿里的大平臺戰略,騰訊的生態體系,主要是圍繞社交、遊戲等方面,主要都是自己開發並掌握著核心技術,因此其對於參股的企業多是財務型投資,也就是說,騰訊入股的企業主要的訴求是投資回報和風險分攤,並沒有將這些企業納入到搭建自己的生態建設當中。

識淺言深,不喜勿噴,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