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妈妈”两个娃

我在基层

□记者 卢 鹏

通讯员 孙运河 李霞霞 陈耿耿 报道

3月8日,临沂市兰山区,17个月大的浩浩和他10岁的姐姐小怡早早起床,迎接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的妈妈,妈妈见到两个孩子白白胖胖,高兴又感动,在她们分开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8位穿白色防护服的“护士妈妈”,不分昼夜地照料两个孩子。

“孩子这个时候更需要母爱。我是军属,是护士,是母亲,应该我先来。”一个多月前,看到兰山区卫健部门发出的紧急通知,半程镇卫生院护士王秀秀赶紧和丈夫商量,报名照料浩浩和小怡。

此时,浩浩一家正处于困境之中。他们一家来自湖北,父亲郑涛(化名)在临沂建厂创业,一家人常住兰山区。今年春节前,浩浩的爷爷、奶奶从湖北老家回临沂后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包括爸爸、妈妈在内的其他家人也相继确诊感染,成为临沂市首个确诊患者家庭。

家长一个个被确诊隔离救治,浩浩和姐姐在临沂举目无亲,两个孩子的检查结果是阴性,但他们属于密切接触者,需要定点隔离,谁来照料两个孩子?

兰山区卫健系统发出招募志愿者紧急通知,王秀秀和95后护士于玉成为首批“护士妈妈”。浩浩家所在的兰山区柳青街道,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升艳在内的护士们也纷纷报名申请,服务中心经过严格筛选,为两个孩子选定了8名志愿者,分成两人一组,每组一周,负责孩子的日常照料和医学观察。遇到特殊情况,王升艳等人随时增援。

1月27日,正月初三,柳青街道在定点隔离宾馆为两个孩子选好房间,因为孩子家里的环境已被污染,各种物品不能动用。疫情之下,购物困难,王升艳和护士夏园园、朱巧雨等人想了各种办法、动用各种“关系”,买齐了奶粉、衣服、尿不湿等生活必需品,把孩子安置好,还在房间里配备了一台空气消毒机,24小时消毒。

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刚开始有很多不适,看到眼前全身防护服具像“奥特曼”一样的护士,16个月大的浩浩哭着找妈妈。值班护士使出平时“哄孩子”的各种方法,讲故事、吃零食、玩积木……10岁的姐姐小怡帮着安抚弟弟,但她也想爸爸妈妈,护士们想办法为孩子拿来一部手机,让他们能跟隔离治疗中的家长视频连线。孩子们渐渐认可了眼前的“护士妈妈”,尤其是浩浩,恢复了往日的活泼顽皮,在护士的怀里爬来爬去。

两个孩子开心舒服了,穿戴二级防护服具、24小时轮流照料他们的“护士妈妈”却要忍受难以想象的辛劳。虽然值班护士有单独的休息房间,但为了节约紧缺的防护服,多陪在两个孩子身边,她们尽量减少吃饭喝水上厕所的次数。身体大量出汗,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位护士的生理期与排班时间“遭遇”,她就想办法推延了生理期,不管身体多难受,“护士妈妈”在两个孩子面前始终保持温暖的笑脸。

在此期间,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治愈出院并先结束隔离,3月1日下午,他们终于可以和两个孩子一起回家。最后一组值班的护士夏园园说,她自己的孩子也一岁多,从出生后母子还没分开这么久,每当抱着浩浩,她恍惚觉得像抱着自己的孩子。

出院后的郑涛一家送给这群特殊的“护士妈妈”一面大大的锦旗,父亲郑涛多次要求去街道防控集中隔离区帮忙,并主动捐献了自己的血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