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国“封君”的那些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子都是各国王亲贵族子孙的名号,比如公子小白,公子昂,公子纠,到了战国时期,除了他们有公子名号外,一些能力强的,对国家有贡献的,会被国君再封个号,战国时期最流行的就是封“君”号,其实”君”号,是对春秋时期封“卿大夫”的延续,是替代“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除此之外一些非王亲贵胄也可以封君,对国家的贡献足够大的话,国君一样可以给予封君。 因此封君的称号可以由两种路径得到:一种:国君的王亲贵胄。一种是按功分封。 关于君的名号分封有以下几种: 1.按封地,国君赏赐的封地命名,比如商鞅封在商於,封为商君。魏无忌被封信陵,封信陵君。 2.以祖籍或者发迹地为号,田单被封为安平君。 3.以雅号(也简单理解就当对别人的尊称),黄歇为春申君。 4.以战功和德望封号,白起,李牧都被封为武安君。 5.以谥号,人死之后封的,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死后被封为靖果君.

战国时期如此流行封君和养士,是有其原因的: 第一:封君一般都有自己的封地,与政府相互关联,但是有相互独立,有独立的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就相当与在自己地里的小朝廷一样,你还可以自己养士,招募兵员,壮大自己的力量。 第二:显示自己有能力有威望,不仅在自己的国家,在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都会名扬远播,以致就经常出现被其他国家的君主挖去当大官,比如宰相。 第三.君主认可,战国中后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大有扫灭中原各国之势,为了对付秦国他们希望自己国家有贤能的人帮助自己,然后给其他国家做效仿,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为本国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