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農民為討生活,被困礦井十餘載,出來已是民國

清朝末年,洛陽有一個叫朱廣運的人,與他的同伴們共七八個人到豫東平原收購羊皮豬鬃,每人趕著一頭驢,馱著貨物到鄉間去收購,再運往開封洛陽等大城市出售,路過登封的時候遇到叛匪,受到叛匪的劫持,為了保命,不得已加入叛軍。他們瞅準了機會,成功逃脫了叛匪的控制,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幾個到黃河北邊那邊去吧,那邊距離京城很近,世道相對安定,可以做生意。

清末農民為討生活,被困礦井十餘載,出來已是民國


朱廣運等人就往豫北去。準備渡過黃河的時候,遇到一位老道士,說豫北那邊也在打仗,不如朝西走,去山西境內。朱廣運等人不想再費勁兒,再說總不能人云亦云吧,因為目前所在登封這地方距離山西還很遠。於是老道士邀請他們先到他的道觀裡暫時住下。朱廣運等人私下議論,懷疑老道士有不好的企圖,但現在走投無路,飢寒交迫,顧不得那麼多了,走一步說一步吧!就跟著道士向道觀走去,走了很遠的路,終於到達。

清末農民為討生活,被困礦井十餘載,出來已是民國


道觀裡面莊嚴潔淨,他們無不肅然起敬。老道士給他們講哲理,說生在亂世,最重要的是保命,只有先保住了性命,才能發展。如今山外到處打仗,一旦出去,很有可能死於非命。還不如先在這裡躲避,朱廣運被現實所困,不得不聽從老道士的安排,跟著老道士住持在道觀裡,一晃幾個月過去了。

清末農民為討生活,被困礦井十餘載,出來已是民國


有一天,老道士忽然對朱廣運等人說:“現在朝廷已經平定了叛亂,你們過幾天就可以出去了,但聽說被抓獲的叛匪為了減輕自己的刑法,向朝廷舉報,說你們幾個也曾參與叛亂,今晚官軍要來捉拿你們。朱廣運等人嚇得面如土色,想躲進山裡,老道士說,官軍步步為營,上山搜索叛匪殘餘,五步一崗十步一哨,能躲到哪兒呢?朱廣運等人跪下來懇請老道士救命。老道士讓朱廣運等人有的跪下,有的保持打坐的姿勢,逐個往他們的身上刷桐油,每刷一遍桐油,就沾一層鋸末,把他們打造成雕塑的模樣,叫他們千萬要一動不動。傍晚的時候,官軍果然來了,挨個房間搜捕,結果一無所獲,就離開了。等官軍走遠了,老道士又把他們身體上的鋸末全都扒了下來,救了他們的性命。

清末農民為討生活,被困礦井十餘載,出來已是民國


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懷疑老道士是壞人,爭先恐後地向老道士表示感激。即使老道士叫他們離開,他們竟然不想走了,想留下來學道。又過了幾天,老道士說:“你們都走吧,我這裡不能再留你們了,我這裡的餘糧也不多了。”這幾個人戀戀不捨,跟老道士依依惜別。他們剛來到登封縣城,就被官軍全部捉住了,理由是現在處於戒嚴時期,陌生人一律捉拿,要想獲得釋放,必須說明自己的來路,由登封當地熟人擔保才行。他們幾個既不想被發現當過叛匪的事實,又不願繼續呆在號子裡,不得已說他們是山上道觀老道士的徒弟,這次是偶爾下山。官府立刻去傳訊老道士,老道士面含微笑,把他們全都保釋。

清末農民為討生活,被困礦井十餘載,出來已是民國


從這天起,這幾個人再也不敢下山。有一天,老道士對他們說,有一個解救他們的辦法,那就是先找個隱蔽的地方躲起來,一直躲到沒有任何人再追究他們。但隱蔽的地方在哪兒呢?大傢伙都發愁。老道士說:“我想把你們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你們是不是都願意去?”朱廣運等人都表示願意。老道士說:“我有一個熟人,在登封大山裡開有煤礦,你們幾個可以躲到礦井裡去,只跟他說來務工掙錢,這樣就能夠一邊躲避,一邊賺錢,每天還有飯吃,兩全其美。”大傢伙紛紛表示同意。

清末農民為討生活,被困礦井十餘載,出來已是民國


老道士讓人用紗布矇住他們的眼睛,警告他們說只有走到目的地才能解開紗布。走了大約半天左右,終於到了井下。最初的幾個月,他們不敢出去。幾個月過後,等他們再想出去的時候,監工說外面在打仗,煤礦的老闆換人了,不允許出去。從此,他們徹底失去了自由,十幾年後,等到他們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民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