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的德械師,一流的裝備,為何對日軍僅半年就打光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當時凡爾賽條約規定德軍只能擁有一支十萬人的部隊,而且在裝備上也不允許生產自動武器以及重武器,因此德軍當時有大量的中高級軍官失業,如果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這些人就只能另行擇業,但出乎預料的就是,當時的中國蔣介石卻看重了這樣一支力量,並急於尋求合作。

中德合作的德械師,一流的裝備,為何對日軍僅半年就打光了?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驅逐共產黨,中斷了與蘇聯的合作,但在當時由於中國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農業國,因此急需要西方先進的工業國家合作,蔣介石在年底奪權以後,將目標註意到了德國身上,雙方一拍即合,德國隨後組建了一支精銳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前往中國,幫助中國訓練和改造舊式軍隊。

中德合作的德械師,一流的裝備,為何對日軍僅半年就打光了?

這也就是後來德械師的初步由來,當然隨著希特勒1933年上臺以後,更是加緊了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因為他看中了中國的軍事資源,因此雙方就協議事項重新簽訂了協議的內容,其中提出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逐步整理中國60個師為德械師,按照國民政府的估計,只要有60個德械師組成的國防軍,就足以應對當時世界任何衝突。

中德合作的德械師,一流的裝備,為何對日軍僅半年就打光了?

實際上後期雙方合作的也十分愉快,先期預計整理十個師,由於這十個師整理比較早,也是最早形成戰鬥力的,按照先期估計來看,每個國防師直屬一個炮兵團。全師人員編制為11423人(野炮挽馬師)或11579人(山炮馱馬師),裝備野(山)炮12門、小炮24門、82迫擊炮24門、重機槍74挺、輕機槍336挺。

中德合作的德械師,一流的裝備,為何對日軍僅半年就打光了?

從這個數據來看,應該略小於當時日軍一個師團的規模,但是按照如此火力規模來看,應當不遜色於日軍,只可惜由於財力有限,當時建立這些德械師的裝備無法完全按照規模購買,因此只能以中國現有的技術生產,其中就有仿毛瑟步槍的中正式,例如仿造的捷克輕機槍(基本能做到每班一挺),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火炮以及重武器等等缺乏。


中德合作的德械師,一流的裝備,為何對日軍僅半年就打光了?

按照嚴格標準的話,最終完成整理的,就只有中央教導總隊,以及36師、87師、88師,其他的德械師只是在人數編制上做到了統一,但是武器裝備並不完整,原本按照估計,以中央教導總隊的戰鬥力規模來看,即便是打不過日軍,也能完全做到平手。

中德合作的德械師,一流的裝備,為何對日軍僅半年就打光了?

只可惜這些德械師裝備雖然較平常師不錯,但是由於訓練時間短,完全無法按照德軍所教給的戰術進行戰場作戰,加上重武器等匱乏,指揮系統出現失誤,以至於在淞滬會戰過程中,就基本上已經損失過半,而經歷後來南京保衛戰以後,這些德械裝備師幾乎就已經完全打光,加上後期這些德械裝備得不到補充,打完一個就少一個,其旅團一級的幹部更是死傷慘重,以至於最終完全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