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敏敏:智慧从思考中来,而不是从答案中来


亲子客厅 | 忻敏敏:智慧从思考中来,而不是从答案中来


答案


作者 | 忻敏敏


最近,常有父母问我:“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常会用电脑用手机百度搜索不会做的题目。这样好吗?”


这样好吗?这个问题我也曾一遍一遍问自己。


现在,倘若你想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某道难题的解法实在是一件很轻松快捷的事。甚至连题目都不用劳烦你动手打下来,只要照片一拍,图片上传,答案就唾手可得了。


或许就是贪图那样的一种方便快捷,很多小朋友就在不知不觉间依赖上了网络来完成作业。


记得每学期发新书时,我都会把教科书直接发下去,而把各门科的《作业本》《课课练》《同步练习》押后发,只为了要把后面的答案撕下来,或把夹在其中的答案取下来。


也曾谆谆告诫小朋友们:“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于去看别人的答案,也不要急于互相讨论出个答案。”


但,很多时候,着急的小朋友们只想着快速便捷地获得答案,往往耐不下心来去一步一步探寻答案。


光阴那么短,通过“快进”的方式去知道答案不好吗?


以前看连续剧,我也常常很没耐心地快进、快进、又快进……只盼着快快知道最后的结局。


甚至看完第一集,就直接跳到了最后一集。


“最后怎么样啦?”常是我最关心的一个悬念。那迫切想要知道最后大结局的念头怎么也克制不了。


看小说时也是这样,头里翻过几十页,便会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求一个结局。


只是知道了结局的连续剧和知道了结局的小说,再看时,就有点索然无味了。


过程中的惊心动魄、紧张期待、悬疑重重在知道最后结局的一刻全没了下文。


就做题而言,真正的乐趣恐怕也在于山重水复中一步步接近答案,最后柳暗花明的过程中,那种兴奋和期待,那种骄傲和自豪体验过的人都会有真切的感受。


也许有小朋友会说我也不是只把答案抄上去,我也会看着答案,把每个答题步骤都理清楚,想仔细,弄明白。感受虽不一样,但是这和自己做出题的收获是一样的。


真的一样吗?就着题目答案的逆向思考与就着题目条件的顺次思考并不是一回事。


我在拿到试卷,独自做题时,面对一些不确定的题目常会有很多的猜想,思绪杂乱,有时甚至不能一下理出头绪。但是当我手头有答案时,我看着答案,思考的路径就只剩下一条,那就是答案所指明的方向,真有点类似于“顺藤摸瓜”,一切都是那么地理所当然。


答案若不是自己苦苦思考得来,终究少了一份底气。


即使苦思之下答案依旧石沉大海,也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我们都知道智慧从思考中来,而不是从答案中来。

亲子客厅 | 忻敏敏:智慧从思考中来,而不是从答案中来


忻敏敏,现为中学语文老师,高级职称,民盟盟员,鄞州区政协委员,鄞州区作协会员,曾出版散文集《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