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智谋过人的周培公自称“善败将军”是自谦吗?

导读:善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能够做到善败的人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栋梁之才,司马懿、韩信、诸葛亮都属于这一类。《孙子兵法》说“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就把善败者的标签推向了赢得最终胜利的高度。所以善败者不但是指挥全军走向最终胜利的将才,而且可以作为心灵之路的锤炼乃至人生处世之道的遵循的法则。所以周培公自称善败将军既有自谦的成分,善败更多透露的一种自信。


《康熙王朝》中智谋过人的周培公自称“善败将军”是自谦吗?


说道周培公对于善败将军的详细描述见于二月河小说,在整部剧中周培公在被雪藏之前显得锋芒毕露。平定察哈尔王叛乱、单人独骑劝说王辅臣投降都是周培公才华的彻底流露,也是其作为善败将军最终的军事胜利。再进一步大胜的关键时刻周培公被调回京城,随后在满汉大妨的缘由下在盛京渡过了余生。此时这位善败将军周培公才升华到了善败的第二个层面:心灵之路的锤炼以及人生处世之道法则的遵循。没有了神采飞扬和锋芒毕露的浮躁,安静的完善他的《大清全图》。直到康熙为葛尔丹的事情巡幸热河,这才有了多年后君臣的再次相见。此时的周培公低调、内敛,向康熙陈述了西北平叛的方略并奉上了那副小画-《大清全图》。在当夜善败将军就离开了人世,痛失将才的康熙辍朝一日为周培公守灵。


周培公说:“善败将军并非常败将军。淮阴侯韩信、蜀汉之孔明,皆善败将军!小败之后连兵结阵,透彻敌情,再造胜势,比之项羽百战皆胜而乌江一战一败涂地,岂不好得多么!”


善败将军周培公前半生锋芒毕露,所谓善败更多体现在军事上。

伍次友是康熙有实无名的帝师,功成身退后不居庙堂潇洒江湖。所以在龙儿(康熙在伍次友面前的自称)心目中,伍次友这位老师的地位很高。而周培公揣着伍次友写的推荐信没有去走捷径,非要凭真本事赴考科举结果落榜。为了给进京喊冤的锁儿写状纸,周培公用了伍次友的推荐信。如果不是恰巧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到,也许这位善败将军周培公也没有后来跌宕起伏而又精彩的一生。

朝中索额图、明珠两党已经初见端倪,红人儿周培公谁都不理自然遭到索、明二人的嫉恨。也为后来周培公被雪藏埋下了伏笔。此时的周培公神采飞扬、锋芒毕露:提议册立储君,让皇后赫舍里安详离世;在撤藩谈判时,周培公提议的分期分批的方式让三藩的要挟无所施展;在三藩造反康熙都失去信心时,周培公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全部被批准。

平定三藩进入胶着状态时,北方蒙古察哈尔王起兵谋反进攻京城。康熙通过孝庄太后筹措了家奴院工,让从来没有领兵的周培公作为主将率兵平叛(图海副之)。周培公深知这些大爷们不少是王亲贵胄的亲戚不好管理,所以先以霹雳手段斩杀闹事者然后夸大察哈尔王的财富以利动人。经过整训后的周培公大军迅速平定了察哈尔叛军后直扑千里之外的王辅臣。周培公也因功被封为一等伯、赏双眼花翎、加太子太保。在接下来逼降王辅臣过程更精彩:先用三十门红衣大炮的轰炸打消手握重兵王辅臣的幻想,接着单人独骑进入平凉城劝降王辅臣。周培公的勇、谋、恩威并重在劝降王辅臣过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康熙王朝》中智谋过人的周培公自称“善败将军”是自谦吗?


在这整个过程中周培公从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文人到彪炳史册的将军,他的善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组建军队之处,他就知道如果无法严肃军纪这群人就是乌合之众。所以他以霹雳手段斩杀散漫者,让军队变成了虎狼之师;通过夸大察哈尔王的财富,提升平叛军队的士气;通过连续几轮的炮击,打消了王辅臣以打促和的幻想;单人独骑入平凉劝降,才以自己的诚意打消了王辅臣的顾虑。总之周培公战争前先料败再言胜,在做好充分准备下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诋毁和猜忌中周培公被雪藏在盛京,才让善败逐渐升华到第二层

此时周培公和图海的平叛大军不出十天就可以平定吴三桂大军,而此时兵部命令是调周培公回京。就是让平定吴三桂的大功留给副手图海,因为图海是满人而周培公是汉人。明珠对康熙的劝说绝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大部分满人的观点。无论康熙时处于帝王多疑的通病还是对于对于朝臣建议的从善如流,最终康熙的态度是:“周培公是该把功劳分给别人一点了。”于是就有了兵部这道命令,其实客观上转达的是康熙的主意。

周培公与图海,一文一武珠联璧合。而且手握雄兵三十万,本事远在三藩之上。如果他起异心,足以驰骋天下。如今吴三桂败亡不远,朝廷对周培公应该小心牵制才对呀。


《康熙王朝》中智谋过人的周培公自称“善败将军”是自谦吗?


当康熙巡幸盛京打算重新启用周培公时,才知道周培公重病在身不久于人世。君臣二人详谈解除了当年的疙瘩,周培公也理解了康熙的良苦用心。周培公已经不能再次出山担当平定台湾的重任,于是向康熙推荐了姚启胜。

周培公不是没有怨言,但是经过十一年的沉淀对于善败多了一层感悟。这不但是心灵上的淬炼,更是对处世之道法则的遵循。成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对错,只有利益的博弈。在封建社会“杀一人而能平民愤,冤死也要杀”,更何况只是贬官的周培公呢?所以周培公沉下心来,画出了当时最新最全的大清全图。在献图的当夜心愿得偿的周培公去世了,内疚的康熙也做出了辍朝一日为周培公守灵的决定。


《康熙王朝》中智谋过人的周培公自称“善败将军”是自谦吗?


小结:

以善败为号不但是自谦,更体现了大智慧。司马懿、诸葛亮、韩信都曾以善败为名,而周培公能够在遭受挫折时把兵法上的善败升华成心灵和处世之道的淬炼也属难得。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