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餅 拍全家福 摘秋果 賽詩……我家中秋節這樣過

我們的節日·中秋

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及朱元璋借月餅起義的民間傳說都和這個佳節有關。月圓之時,家人的團聚別樣溫暖。眼下,不少人已經開始滿心期待中秋節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9月21日,記者採訪了我市部分市民,感受他們中秋佳節與家人團圓的喜悅和幸福。

吃月餅 拍全家福 我家的中秋節很隆重

中秋賞明月,萬家團圓時。今年36歲的市民張斌告訴記者,每年中秋節,他們全家20多口人都會齊聚一堂,除了吃月餅、賞月,全家人還要到照相館拍一張全家福,用這樣一份“家族紀念”來體現屬於團圓的“儀式感”。

“多少年了,只要到了中秋,我們都會聚在老人家裡。先去奶奶家,再去姥姥家。品美食、吃月餅、賞月亮、慶中秋。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大人、小孩兒坐一起有兩三桌,那叫一個熱鬧。”提起每年的聚會,張斌言語之中盡是幸福。

“記得我小時候,每年中秋節,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吃過團圓飯,家家戶戶都到院子裡,仰著頭看月亮。爺爺給我們講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樹的故事。老開封人的生活裡充滿了文化。”張斌向記者回憶道,“當時最喜歡吃月餅,五仁餡的、豆沙餡的、蓮蓉餡的……香噴噴的,聞起來就咽口水。爺爺總會把一張小桌子放在院子裡,擺上月餅,全家人邊吃邊聊邊賞月,別有一番情趣。”

過完了“嘴癮”,中秋節的另一大樂趣就是“玩”。張斌說,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完了飯,就該賞月了。去哪裡賞?伴隨著開封發展的步伐,時間不同,選擇也不同。原來是在自家的院子裡,後來是一家人到龍亭湖邊看月亮、散步,前兩年又去水系賞月,這兩年他們賞月的地點又變成了開封西湖,全家人一邊遊玩、一邊品嚐各式月餅,大人天南海北地聊著,小孩兒嬉戲打鬧著,感覺既幸福又溫馨。

除了賞月、吃月餅,張斌一家還有拍全家福的習慣。“中秋節拍全家福的習慣有近30年了。我記得小時候拍照時,長輩正襟危坐,懷裡抱著我們小孩子,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微笑。”張斌說,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了,手機、數碼相機隨時能拍照,但是他們家還堅持每年中秋節去照相館拍全家福,就像他爺爺說的那樣,“還是照相館裡拍得好,拍出來更有紀念意義”。

今年中秋節,張斌全家人還會從天南地北歸來,相聚在開封老家。他說:“除了春節,全家人最期盼的就是過中秋節,一大家子能夠團聚在一起,真的很幸福。”

拜月摘秋果 賽詩話團圓

今年74歲的于慧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家中一直保持著吃中秋團圓飯的習慣,在他們家裡,中秋節和春節一樣,當天全家人一定要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除了吃月餅、團圓飯,他們家還有兩項特別的活動,採摘秋果,和家人、鄰居分享收穫的喜悅,還要進行賽詩活動,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感悟。

走進大宏世紀華庭于慧泉老人的家中,記者看到她在門前小院裡種了不少蔬菜和果樹。如今,黃燦燦的柿子壓彎了樹枝,紅瑪瑙般的山楂惹人垂涎,水晶石榴已在枝頭裂開嘴笑,還有葡萄、南瓜等掛在藤架上,小院裡一派秋收的好景色。

“中秋節當天,孩子們都會早早地來到我們這裡,有人準備飯菜,有人搬梯子爬高採摘果子,別提多熱鬧了。”說起中秋節一家人歡聚的場景,于慧泉滔滔不絕。她說,院子裡的水晶石榴樹每年都會結很多石榴。去年中秋節,她和家人摘了近百個大石榴,兩個兒子各自帶了一些回去,還送給鄰居、朋友們一些,和大家共同分享秋收的喜悅。

另外,從事了一輩子語文教學工作的于慧泉在家裡一直保持著賽詩的習慣。逢年過節,只要家人聚在一起,賽詩是少不了的。這不,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于慧泉的幾個孩子早已準備好了幾首詩,打算在吃團圓飯時露一手。

“中秋拜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會提前準備好月餅和時令水果,對著月亮為全家人祈福。”于慧泉說,一家人住得不算遠,雖然平時也經常聚在一起吃飯,但中秋夜的團圓飯吃起來別樣香甜。

四世同堂 共度中秋佳節

和家人一起過中秋佳節一直是丁素珍老人家裡的傳統,隨著兒女成家立業,孫子輩慢慢長大,如今,年過九旬的丁素珍重孫子也有了好幾個,其中最大的孩子已經上了中學,四世同堂共度中秋佳節的傳統在丁素珍家中已經保持了10多年。可以說,中秋節對於丁素珍來說是一次家庭盛會,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圍在她身旁,她感覺特別幸福。

丁素珍有5個兒子、1個女兒,現在她和最小的兒子一家住在一起。為了迎接中秋節當天到家裡聚會的親人,中秋節前丁素珍的小兒媳婦總會把家裡徹底打掃一遍,還要提前採購一些聚會時要用到的食材。

中秋節當天,丁素珍的孩子們總是早早地來到家中,在鄭州生活的孫女也會帶著家人趕回來團圓。當然,孩子們都會帶著各式各樣的月餅,還有燒雞、水果、牛奶等。

“春節、中秋節,還有婆婆的生日,四世同堂一起慶祝是少不了的。中秋節一大家子在分享美味月餅、家宴中度過,這樣的聚會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交流感情的好機會。沒有了工作、學業上的壓力,濃濃的親情讓每一個人都從中收穫一分好心情,重新投入到工作、學習中時,總會感受到滿滿的動力。”丁素珍60歲的四兒媳婦李香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