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说我45岁,属马;刘墉说咱俩同岁,我属驴。乾隆愣了,刘墉说了什么话让乾隆很高兴?

秉烛读春秋


乾隆皇帝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著名的“十全老人”,好大喜功,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亲手培养了和珅这个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在影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虽然是一个驼背形象,但他为官清正廉洁,而且为人也是刚正不阿、与大贪官和珅处处作对,得到了大家的喜欢。



但据后世考证,存在于历史上的真实刘墉不仅不是所谓的“罗锅”,相反的他是一个身高超过一米九的大汉。史载乾隆和嘉庆身高都是一米七左右,而身高一米九米的刘墉为了维护皇帝的颜面,所以经常得躬身服侍在皇帝身边,为此刘墉在晚年便有了一些驼背,被嘉庆戏称为“刘坨子”,“刘罗锅”也正是因此而来。

回归正题,深得帝王之术的乾隆皇帝,对其臣子们还是十分宽容的,而且他很享受和臣子们之间的乐趣。

有一天朝堂结束后,乾隆皇帝在宠臣和珅的建议下,留下刘墉,并给刘墉出了个难题,借机试探一下刘墉的才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乾隆说:“朕今年四十五岁,我属马,刘爱卿你呢?” 刘墉同乾隆同岁也属马,正准备回答的时候。转念一想不对,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对于父母或君王,有些东西是很忌讳,不能直接说出失礼的话,得委婉地换一个方式提出。 刘墉回答道:“臣今年也45岁,但我属驴。”


乾隆皇帝问为何?刘墉一边笑一边答道:“臣虽属马但是栓在房子(户)边上的马,是为驴也,不似皇上的马能驰骋千里、纵横天下,所以臣当然属驴。” 乾隆听完之后,哈哈大笑道:“好你个刘墉。”刘墉的这个随机应变能力不仅让他的对头和珅吃了个哑巴亏,也让他自己博得了乾隆的好感。

不过实际上刘墉“属驴”这件事只是一个民间故事,并没有任何正史或者野史记载。相反,刘墉出生于1719年,属猪;乾隆出生于1711年,属兔,两人怎么也不可能同岁。很明显,这是一个段子,连野史都不是,而这个段子的出处是刘宝瑞先生的评书《君臣斗》,基本可以断定这件事是假的。

故事虽假,但其中体现出的刘墉为人圆滑处事严谨确实是真的,而除了为人清廉以外,刘墉刚正不阿的性格也流传于世,但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两幅面孔,一面刚正不阿,一面圆滑低调。


之所以会这样,这是因为刘墉为官深知一个道理,要想为万民立命,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抗衡这个污浊的官场。他必须得融入进去,先把自己也染得一身黑,然后用自己那颗被黑色包裹着的赤诚之心,去拯救万民。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和刘墉皆是长寿之人,乾隆皇帝活了八十九岁,刘墉也活了八十五岁,一直到嘉庆九年才去世。乾隆病逝后,和珅马上就被嘉庆抄家了,和珅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案,刘墉便是主审人之一。

对于和珅的家,不抄不要紧,一抄竟然抄出巨额财产,于是才后人说:“和珅一倒,嘉庆吃饱。” 和坤在乾隆期间虽然年轻得势,却也因为自身的贪得无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与乾隆,刘墉的长寿善终相比,却有些悲凉。 正所谓,君君臣臣、臣臣君君,斗的不亦乐乎。


夏目历史君


这事史书上有无记载无从考证了。据传,刘邦有一次问一大臣,你多大了,大臣说,45岁了。刘邦便笑着说,你和朕一般大,朕属小龙的,你属什么的?大臣一听,吓得腿都发软了,我怎么能和皇上属一样属像。但其灵机一动,在地上打了个滚,起来说:臣属驴的,刘邦便高兴的哈哈大笑。

45岁属驴的,一说人到了中年,特别是到了45岁,就生出懒的思想,而驴又比较懒,所以说属驴,另有,属驴也有一些贬义或不吉利的说法,人们都很忌讳,到了45岁,要么说44了,要么说46了。

刘庸和乾隆皇帝的说法,和刘邦的故事如出一辙,也证明刘庸的聪明机智。如果刘庸也和皇帝说,臣和皇帝一样也属马(实际上乾隆应属兔笑话而已,不必当真),那不是犯了忌,和皇帝平起平坐了吗?皇帝轻则不高兴,重则不知记不记仇呢。聪明的刘庸在地上打了个滚,说臣属驴的。乾隆能不高兴吗?(权当笑话,不要拿历史对比,更不要较真)


春雨会来李述义


刘墉、和珅、纪晓岚,这几位都算得上是清朝的名人了。在又一次闲谈的时候,这乾隆也确实是闲得很,他突然活蹦出一句:我45岁,刘爱卿,你多少岁啊?

刘罗锅悠哉说,巧了皇上,我也是45岁。而后,乾隆继续说:十二生肖,我属马,这刘罗锅,可不敢继续跟着说自己也属马了。于是他就说我属驴,嘿!十二生肖中有属相驴?

这还真实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儿哈!于是乾隆就特别好奇的问他:为何你属驴,而我属马呢?

这罗锅的回答也是绝了,他说:皇上,您不光是马,您还是马中的上等俊马!而臣,则只是个适于常年在田里耕种的驴,指哪就耕到哪,忠心不二!驴来自马,而马正是皇上,臣受命与君,自是指哪儿打哪儿。

平时微臣虽然也有点臭脾气,跟个驴一样。乾隆一听,啪啪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起来,刘墉这话显然让他听了很舒服。

话说刘墉这拍马屁于无形之中本领,比和珅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乾隆还为此让刘墉连升三级,不过刘墉可没有跟和珅那样,喜欢阿谀奉承,拍须溜马。

他可是是一名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大清官。书法造诣身后,也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这是个来自民间的段子,所以也不一定是真的,但也有讽刺味道在。因为刘墉是出生于1719年,而乾隆是1711年,所以比乾隆小了8岁。

那他什么要说是同岁呢?而同岁却又不同属相?拍马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乾隆一向自大,志得意满,他需要的是中心办事、唯他是瞻的奴才。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可能脑袋就没了,所以说刘墉也是个能屈能伸,有大智慧的人。


搞史人


某次闲谈,乾隆忽崩出一句,说“我45岁,刘爱卿你多少岁?”刘罗锅呆说,“巧了皇上,我也是45岁。”乾隆继续说:“十二生肖我属马。”刘罗锅还属马,敢吗?



他会意,“我属驴……”十二生肖中有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乾隆好奇,就问他,“为何你属驴,而我属马?”刘罗锅绝了。

他说:“陛下你不光是马,还是马中的上等骏马,体魄矫健,开拓奋进,创下千古不曾有过的赫赫十全武功,龙马精神,千古一帝。

而臣则是驴,似田中常年耕种的牛,指哪儿,耕哪儿,忠心耿耿。驴来自马,马是吾皇,臣受命于君,指哪儿,打哪儿。平时我也有点臭脾气,跟驴一般倔。”

乾隆屁股上“啪啪……”声不断,他哈哈大笑。显然是舒服极了!



这是一个段子,或者说是民间故事,当不得真,但也有些讽刺。刘墉出生于1719年,而乾隆是1711年,刘墉小乾隆八岁,为什么他敢说同岁?是同岁为何属相不同?

拍马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乾隆一朝无名臣,只有圣主,乾隆是极为自大的,志得意满,他需要的是忠心办事而唯他是瞻的奴才。刘墉为汉臣,比不上出生满洲正红旗的和珅,该进该退,生死一线。伴君如伴虎!



《宰相刘罗锅》就是这样一部剧,民间传说的故事,荒诞喜剧剧情,却意味深长。

而刘墉并非罗锅,家父名臣刘统勋,家族世代为官,名门望族,他也是进士出生,怎会是罗锅呢?嘉庆皇帝曾称年迈的刘墉为“刘驼子”,加上他一米九高个子,伏案用功读书,难所弯腰驼背。

在剧中,刘墉几分智慧,几分狡黠,真是深谙官场之道。历史上也是!他是犹如‘罗锅’形象,背弯人不弓。



值得一说,刘墉是和珅的主审官之一。

一壶浊酒喜相逢,这里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三叔小记


刘墉的身高该在一米九左右,58年他的尸骨被挖出来以后,经测量,仅小腿腿骨就达到75厘米,而且根据骨骼分析,他也并不驼背,那么他的绰号是如何得来的呢?与他人讲话,尤其是面对皇帝,他要矮身弯腰,否则皇帝的脖子酸了,自己的脖子也快被砍了,一来二去形成了习惯,所以就有了“罗锅”的戏称。

自《宰相刘罗锅》播出,这么多年刘墉的急智故事还真是衍生出不少,卖弄和硬扛居多,如果故事都是真的,以乾隆的脾气,刘墉真活不了多久,这么多段子手千方百计的替他本人作死也算一道奇景。

刘墉仕途不能说一帆风顺,但也有惊无险,他的发迹离不开个人因素,但更多的是承父余荫,刘统勋身为汉臣,他的去世能让乾隆难以克制忽的哭出声来,可见其在皇帝心里的重要程度,对刘统勋儿子刘墉的照顾肯定也会多加照顾,否则若论其他优点比如忠君爱国、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资历深厚等等,怎么说呢,具有这些优点的,大有人在,不能说除他就没别人了,尤以能力和政绩而言,实在与其父相去甚远。

从哪儿能看出来刘墉受到了特殊照顾呢?

刘墉二十一岁中举,三十一岁中进士,排名六十四,成绩还不错,毕竟状元只有一个,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资格去争取,怪就怪在这排名不低,但也着实不高,排位64竟然在殿试前,以前十的名次递呈皇帝,而乾隆帝呢又把刘墉向上薅了薅,钦点第二名,即榜眼,然后又揪住向上提了一提入选庶吉士,差不多相当于内阁或者军机处的种子培养班成员吧,这种事满朝文武都看得出来,但没辙,皇帝喜欢,刘统勋也确实是肱股之臣,绝大多数人对他非常佩服的,所以他的面子要给,他儿子的面子也要给。

履历:

自乾隆二十一年,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济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南书房就职,湖南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监理国子监,然后就犯了一系列错误,以乾隆的脾气没直接把他削职为民就算是邀天之幸。

到了嘉庆年间,刘墉受封太子少保,在领导的授意下,搜集了和珅一系列重大罪行证据,大骂和珅贪赃枉法,可能是这些话都骂到嘉庆帝的心坎坎里了吧,嘉庆帝挺高兴,对刘墉越发看重,结果就是和珅归天,福长安若不是颙琰的发小玩伴估计能与和珅吊死在同一间房里,而刘墉虽然有功,但毕竟是八十岁的老人了,皇帝照顾他,给了个会典馆的正总裁位置养老。

到了八十五岁那年,刘墉还是身体结实,能吃能喝,南书房值班还能招呼众人喝酒来着,没想到两天后,人就直接没了,没病没灾的,寿归正寝。皇帝赐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贤良祠。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乾隆帝初期效仿康熙帝的治世作风,颇有些功绩,对民生也有一定改善,但自富察氏死后,乾隆脾气很不正,就刘墉所犯错误来说,没死的原因也只能是乾隆帝对刘统勋的一份故人情,否则刘墉的错误都是可大可小,杀了不冤,饶了算赚的罪。

刘墉一生,大事也办了不少,比较出名的比如铲除和珅、国泰案也就是后来被民间写成小说的《刘公案》、才华方面刘墉的书法堪称一绝,就连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也都模仿他的书法、字迹,再有就是后辈们给他“莫须有”编排的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喽~

和恶霸斗、和贪官斗、和皇帝斗······其实这都源于民众对刘墉为官的肯定和喜爱,这可不是《宰相刘罗锅》带起来的,或者说剧作不过是又一个小高潮而已,刘墉活着的时候就名满天下,得到民众的拥戴。

题目的故事出自《刘墉传》

大概这样:

乾隆对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你呢?(乾隆帝能不知道刘墉岁数么······)

刘墉回应说道:臣也45岁,属驴。(乾隆和刘墉差9岁,既不是同岁,在属相上并没有差一轮,刘墉也不敢以这种方式欺君。)

乾隆很惊讶说:既是同岁,朕属马,你怎么会属驴呢?

刘墉自黑道:万岁属马,臣怎敢同属,只好属驴了。

于是乎,笑点偏低的乾隆帝高兴了。

再比如屈原劝生:

传说中,刘墉总爱找乾隆帝的不痛快(就不能让刘墉好好活着么······)

乾隆帝总爱自诩十全老人,刘墉就偏要刺激刺激大老虎,抓住乾隆的错处死不放手,死不松嘴,死不服输,死不瞑目······就差一点点,乾隆帝大意就是你去死吧,刘墉回家洗了个澡美美的,然后神气活现的也蹦到乾隆面前,乾隆帝大怒,我看刘统勋面子让你自裁,你竟然抗旨不尊!

刘墉说啦,我浴桶里都是水,本来想一头扎死在里面来着,没想到碰到了屈原,他说他当初投江是遇到昏君了,而乾隆帝是位无与伦比的贤明皇帝,你怎么有脸寻死呢,快回去吧。

乾隆听了笑哈哈,唉~

刘墉斗智斗勇的急智故事,太多太多,并且其中很多根本无法考证,群众们自发自编自导的,不过既然都喜闻乐见,那也就从善如流,不必深究了。


古今通史


刘墉和乾隆这段对话主要是乾隆想把输给刘墉的2万两银子赢回来,如果刘墉说属马,那就犯了忌讳,乾隆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刘墉制定一个罪名,然后把输给刘墉的银子收回来。

这段话结束后,乾隆没有达到目的,心里很是郁闷,正好刘墉有罗锅,阳光照到墙上的影子好像是乌龟一样,乾隆就说是:怎么有一只乌龟呢?刘墉回到:臣是刘墉不是龟,鬼有尾巴,臣没有。乾隆一看没占着刘墉便宜,就让刘墉退下,刘墉退下时向着乾隆诡秘的一笑,乾隆心里犯嘀咕:刘墉为什么一笑?难道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吗?

为此,乾隆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朝会,所有满臣和汉臣跪在下面,乾隆从东暖阁出来,坐在龙椅上低头一看,明白了刘墉那句:臣是刘墉不是龟,龟有尾巴,臣没有。也明白了刘墉昨天为什么向他诡秘的一笑。

这里要交代一件事,乾隆之前,满臣对皇帝称自己是奴才。而汉臣对皇帝称自己是臣。满臣帽子后面有花翎,而汉臣是没有花翎的。

乾隆坐在上面一看,所有满臣帽子后面的花翎不就是尾巴吗?包括自己的帽子后面也有花翎,弄了半天刘墉说我们是乌龟啊,乾隆当即下旨:用今天开始,所有汉臣帽子后面必须按照等级佩戴花翎。汉臣三呼万岁,这是汉臣在政治上的巨大胜利!

再就是刘墉是刘统勋的三儿子,也是乾隆生母的干儿子。乾隆非常自负,总认为自己文武天下第一,总想在文采上让刘墉心服口服,每次都占不到便宜,而且乾隆特别喜欢刘墉。


半墨


话说今天和珅又在宫里拍起了乾隆的马屁,正当乾隆神清气爽之计,和珅进言说到:“领导,听说刘罗锅自从被您封了“罗锅”的称号后有点骄傲自满,见人就卖弄自己如何机智应对,得到“罗锅”这个御赐称呼。领导您学究天机,再考考这个罗锅子吧”。



乾隆说:“嗯,反正也是无聊,玩玩吧!”

乾隆还没有老糊涂,刘墉出生于1719年,而自己出生于1711年,刘墉比自己小八岁是知道的,但是为了考验刘墉的应变能力就一拍脑袋在这上面做文章吧。

等刘墉来乾隆这里汇报完正事,君臣三人就唠起了嗑,聊着聊着乾隆突然就问刘墉:“我今年45岁了,你多少岁了啊?”

刘墉开始有点懵,心想不对啊,我今年四十五啊,领导比我大八岁啊,怎么领导说自己四十五呢。一看旁边的和珅在偷乐,一下子就明白了,这肯定又是和珅鼓捣的。



刘墉想着,年龄不能虚报啊,领导虚报没问题,我乱说了就是欺君了。所以就回答了:“好巧啊,领导,我也四十五岁啊,好有缘啊”!

乾隆心里一乐,嘿嘿,你小子中计了,于是抛出了杀手锏:“我是属马的,你是属啥的啊!”

刘墉心想这不是扯淡吗,就算你真是四十五也不能属马啊。但是肯定不能骂领导扯淡啊,领导说的就是真理,但是属相可不能和领导一样,领导是真龙天子说自己属马,我再跟着说属马,有犯上的嫌疑。

刘墉灵光一闪:“领导,我属驴”!

乾隆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就问:“咱俩同岁,为什么你属驴呢?”

刘墉一看拍马屁的机会来了,就跟乾隆说:“领导,我属驴有三个依据!”

其一,您是真龙天子,属马是因为您是龙马在世啊,您驰骋千里,牧养万民啊!我属驴是因为我是跟着您的小弟啊,我就是跟着您干活,指哪打哪,听话的很!

其二,您属马,我属驴,驴就是马的户籍子民啊。生活中、工作上我是您的百姓、臣子,属相上也是这样呢。

其三,领导啊,驴子性情温顺、体质健壮、刻苦耐劳、听从使役,我就是您的最听话的驴子啊,您有什么工作交给我放心就行了,我绝对无私无悔,夜以继日的按照您的意思把工作干好。

乾隆一听,舒服啊!连道三声:“好、好、好!”


和珅一阵反悔,本想让这货出丑,没想到这家伙比我都能拍!

刘墉顺势跪倒:“请求领导赐我属驴吧!”

乾隆刚要答应,一想不对,这家伙上次求我赐了个“罗锅”的称呼,俸禄长了一万两!这又估计重施,想涨工资!

和珅一听,心想我他妈就是属马的啊,这样是罗锅子被御赐属驴了,我估计也得跟着属驴!这尼玛是阴我啊,抓紧借机错开了话题。

刘墉也借坡下驴,不再提及此事,心想:好你个和珅,想阴我,没门!


以史励人


乾隆生于1711年,死于1799年,活了88岁;刘墉生于1719年,死于1804年,活了85岁。

这一君一臣,都是高寿,以当时的医疗水平,能活到85岁以上确实难以想象。可仔细琢磨一下,大清朝虽然医学技术和现在没法比,但至少食物是没有添加剂的,空气是没有雾霾的,饮用水是没有重金属的。



查了一下,乾隆生肖是兔,刘墉应该是属猪。乾隆调侃说自己是属马,说自己和刘墉同岁,问刘墉该属什么?刘墉机智的回答,他属驴。这个桥段应该是百姓胡编乱扯的,分明驴头不对马嘴啊!

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啊!平头老百姓哪里知道刘墉的生辰呢!刘墉身居高位,他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大事,深受百姓爱戴,乾隆也比较赏识他。乾隆曾六下江南,风流韵事不少,而且在位达60年之久,留下的话柄很多。老百姓茶余饭后闲聊时,或许会将一些奇闻异事张冠李戴,这便有了“属马属驴”的趣闻。



我们了解刘墉,更多的是通过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张国立、李保田和王刚,三个男人一台戏,插科打诨,嬉笑怒骂,道尽了是非曲直和人情冷暖,是一部经典无可超越的清朝官场戏,人物塑造的太深入人心,以至于给我们的感觉,王刚就是和珅,李保田就是刘罗锅。



经典就是经典,而相比一下,现在这些清宫戏,场面倒是恢弘壮阔,服侍装扮倒也十分考究,但故事情节却枯燥乏味,让人难以忍受,敢情乾隆皇帝天天啥也不干,天天就泡在女人堆里了,受一帮老少娘们叽叽喳喳的聒噪吗?

但是《宰相刘罗锅》把刘墉搞成罗锅了,背后真耸起个大疙瘩,这点难以苟同。其实刘墉并不是罗锅,只是有点驼背,因为年轻时低头看书较多,加之天天面见皇帝要低头哈腰,不敢抬头目视,时间久了,后背自然就直不起来了。



清朝官员大概没有几个后背是直的,卑躬屈膝惯了,奴性意识深入骨髓,天天奴才这个,奴才那个,直起腰来反倒不自然了!


一半秋色


提到乾隆,或许大家能想到的是一个一代明君的形象,但是其实乾隆也是一个十分喜爱听好话的人。提到刘墉,可能大家会想到一个经常与和珅作对的刚正不阿的形象,但是其实刘墉拍马屁的技术也是一流的。

都说“伴君如伴虎”,要想在皇上身边更好的生存下去,自然要懂得取悦皇上的套路,所以即使为人正直如刘墉,还是免不了世故的一面,只为了在官场更好的生存下来,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刘墉——一个集刚正不阿与圆滑世故为一体的人

和珅虽说身为贪官,但是奈何乾隆就是喜欢他,而且和珅深谙说话之道,总能将乾隆哄得开开心心。而作为和珅的死对头——刘墉,虽说看不惯和珅的行为,总想将其拉下台。但是拉和珅下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势力,在此之前,刘墉必须保证自己能顺利在官场存活下来。

而官场毕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刘墉想要更好地协调各方面势力,就必须学会八面玲珑。不过虽说他深谙为官之道,但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所以这导致刘墉成为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形象,使得刚正不阿与圆滑世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品质得以在他身上共存。

拍马屁技术哪家强?清朝臣子找刘墉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一次和珅故意为难刘墉,便怂恿乾隆刁难刘墉。乾隆知道刘墉与自己同岁,便故意对刘墉说,自己45岁属马(真实的乾隆属兔),问刘墉多少岁。

刘墉说,我也45岁,但是我属驴。于是乾隆就纳闷了,且不说十二生肖中没有驴这个生肖,就算有,两个人同岁,怎么会属不同的生肖呢?没想到接下来刘墉的一番解释不仅令乾隆心服口服还令其心情舒畅。

刘墉道,我虽与皇上同岁,但是我只是匹被拴住的马,怎么能与皇上这匹千里马相提并论呢?

刘墉的这一波马屁可以说拍的是很有技术了,不仅取悦了乾隆,还让自己化险为夷,如果刘墉说属马,那就犯了忌讳。不过刘墉这厮脱身了,和珅就该不高兴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但是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刘墉平时拍马屁的技术与次数,否则又怎么会有关于刘墉拍马屁的段子流传下来呢?而且也反映出了当时刘墉的地位,他是远不能和乾隆面前的红人——和珅相比的,所以要想和和珅斗,他的生存处境将难上加难。

还有一次,乾隆让刘墉去跳河,刘墉二话没说,就出门了,不过过一会就全身湿答答的回来了。乾隆见状表示不解,不是让他跳河吗,他怎么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结果刘墉说,自己跳河的时候遇到了屈原,屈原表示他曾经跳河是因为遇到了昏君,刘墉一想,已经又没有遇到昏君,当然不能跳河,于是就回来了。

他的这一顿解释,让乾隆无法再罚他,只好就此作罢。不得不说,刘墉的情商是真的高,如果不是凭借着高情商,或许很早就被官场淘汰了,那就只能空留心中的满腔抱负了。

刘墉不仅长寿,还成功斗过了和珅

刘墉一直看不惯和珅的行为,但是因为和珅极受宠爱,导致他的地位不及和珅,所以他又只能委曲求全,希望能找到机会扳倒和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终于掌握了和珅贪污的确凿证据,并审理和珅,最后成功的让嘉庆将其处死。

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令人拍手叫好的事,毕竟和珅贪污的钱财数目,令人瞠目结舌。刘墉与和珅这对冤家,最后终是以和珅的失败告终,而刘墉却活到了80几岁的高龄,他也实现了自己心中所认为的正义之事,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桩心愿。

历史中的刘墉有一个“刘罗锅”的外号,有人说是因为他太高了,所以与乾隆在一起时,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低下,只能弯腰与其讲话,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外号。也有人说,因为身高原因,他和别人讲话,需要经常弯腰,导致他有些许驼背,于是被乾隆取笑“刘罗锅”。

无论原因为何,都能体现出刘墉伴在乾隆身边的不易,为了自己能在官场上生存得如鱼得水,付出了不少,也委曲求全了不少。不过好在刘墉到底是个好官,虽然深陷“池沼”,但依然保留自己内心的那份光明,为朝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汗青正浩


这就是个段子

就和现代的人们喜欢八卦明星一样,古代人们也喜欢八卦皇室。当然啦,不能像现代这样光明正大,容易惹祸,大家都是私底下偷偷摸摸的说一说。

就算如此,也有了许多离奇的传闻。有些百姓坚信皇帝老爷吃的包子是用金子做的,还有些百姓相信皇帝老爷每天吃一碗倒一碗。

刘墉属驴这事儿,就是一个类似的传闻。

说是某天,乾隆皇帝在和绅的撺掇之下,要为难刘墉一番。退朝后就把刘墉留下来,说:“朕属马,今年45岁,爱卿呢?”

刘墉就说:“臣与陛下同岁,属驴。”

乾隆当时就知道刘墉明白他的意思了,没跳进和绅设下的陷阱。

因为如果刘墉胆敢说和皇帝一样属马,和绅就等着骂他大不敬要治他的罪呢。

乾隆依言为难刘墉,并不是真的被和绅左右,他也是想借此机会看看刘墉的应变能力。接着问道:“我们既然同岁,怎么属相不一样呢?而且世上哪有属驴的!”

刘墉说:“陛下属马,是开疆扩土的神骏之马;臣属驴,是忠心耿耿只知干活的驴。”

乾隆听了此话龙颜大悦,重赏了刘墉。

可实际上这也就当个段子来听听罢了,根本不可能是真事儿。别说正史中没有记载,就算有,我也觉得是杜撰。

原因很简单,刘墉压根不是那种人

虽说清朝的汉官一直受到打压,但刘墉不是那么谄媚的人,没有那么卑躬屈膝。

乾隆重用刘墉,并不是因为他会揣摩上意抖机灵,而是因为他既有才学,也有实干之能,还是个清官。百姓都叹服他的品行,将他和包青天相提并论。

而且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世代高官,是真正的世宦之家。他在乾隆面前,有着某种程度的自尊自信,简单来说,他要脸。

陛下属马我属驴这种话,只有“以幸进”的奸臣小人说得出来。类似赵高、秦桧这种。

刘墉要敢这么说,肯定会被天下的读书人骂死。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