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歐洲數百年的馬其頓方陣,在同期的中國大概什麼水平?

看過魔戒三部曲的朋友,應該會對電影中的宏大戰爭場面印象深刻。

縱橫歐洲數百年的馬其頓方陣,在同期的中國大概什麼水平?

電影中人族採用的戰術和歷史上有名的馬其頓方陣極其相似。

古希臘早期戰鬥以單兵作戰模式為主,根本沒有任何兵法與陣型,隨著青銅盔甲取代皮革護具,兵士的防護能力得到了加強,但動作卻變得越來越遲鈍,特別是古希臘軍隊廣泛裝備的青銅圓盾沉重無比,必須以數道皮帶綁縛在左臂上才能支撐得住,使用時更為不便且只能防護身體的左側面。

為了互相掩護兵士缺乏防護的身體右側,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方陣戰術應運而生。到了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繼承者亞歷山大將方陣戰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基本隊形變為手持6米長槍的16人縱隊、並有騎兵和排成鬆散隊形的輕步兵掩護配合。

縱橫歐洲數百年的馬其頓方陣,在同期的中國大概什麼水平?

馬其頓方陣的主力是手持長矛與護盾的步兵,通常由64名甲兵組成一個排,128人組成一個連,256人組成一個營,1024人組成一個團,4096人組成一個師(即初級方陣)。作戰時,整個方陣常常以堅固的密集隊形跑步向前推進。

馬其頓方陣極具威力,行進時猶如巨型戰車一般勢不可擋,其正面進攻能力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憑著馬其頓方陣無以倫比的攻擊力,以4萬兵士將龐大的波斯帝國打得分崩離析,這也成就了亞歷山大大帝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之美名。(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巴卡,愷撒大帝,拿破崙)

縱橫歐洲數百年的馬其頓方陣,在同期的中國大概什麼水平?

華納兄弟電影《亞歷山大大帝》劇照

縱橫歐洲數百年的馬其頓方陣,如果放到同期的中國,是否能縱橫中原呢?網上有人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中國很長時期在科學方面具有極高成就,然而數千年來,我國卻未能發展出西方式的科學體系。但是,在兵法方面,中國如果說第二,估計真沒有敢稱第一的,基至再過數百年,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軍事思想還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的兵法可以說多如牛毛,有人粗粗一列,有名字的就有如下一堆:

《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六韜》 《三略》 《鬼谷子》 《尉繚子》《八陣總述》 《美芹十論》 《太公兵法》《百戰奇略》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 《太公兵法》佚文附錄《便宜十六策》 《乾坤大略》 《太公金匱》《兵制》 《潛夫論》 《太公陰謀》《策林》 《權書》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道德經論兵要義述》 《群書治要六韜》 《範子計然》 《衛公兵法輯本》《古今刀劍錄》 《三十六計》 《握奇經》《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何博士備》論 《守城錄》 《武侯八陣兵法輯略》《黃帝問玄女兵法》 《水戰兵法》輯佚 《武經總要》(後集上)《幾策》 《司馬法》 《武經總要》(後集下)《將苑》 《司馬法》逸文 《言兵事書》《軍政、軍志輯佚》 《素書》 《陰符經》《歷代兵制》 《曾胡治兵語錄》《練兵實紀》 《孫子略解》 《戰略》《劉子》 《孫子算經》 《鶡冠子》

在所有兵法之中,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就早已提出:"兵者,詭道也.....以正合,以奇勝"。也就是說,打戰早已不是拼力量的事,而是鬥智力的遊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因此,如果馬其頓方陣到中原來,估計至少有100種死法。

比如,白起引夷水灌楚國鄢城的水攻之法,田單利用火牛陣退燕軍的火攻篇,再有孫臏敗龐涓的埋伏仗,還有陷坑戰、絆索戰、堅壁清野等等戰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

縱橫歐洲數百年的馬其頓方陣,在同期的中國大概什麼水平?

火牛陣

戰車在趙武靈王發展胡服騎射時期就已遭到中國人的淘汰,何況比戰車還笨重的馬其頓方陣戰法。按本人的粗略估計,古希臘以天為計算單位的巨型戰役,在一場戰役以年為單位的古中國,縱橫歐洲的馬其頓方陣的存活時間只能以時辰來計吧!

如果你是十萬大軍的統帥,面對十萬人規模的馬其頓方陣,你有什麼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