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有多少人在异地漂泊,忍受着寂寞与孤独,下雨没人送伞,吃饭没有人陪,没人分享喜悦,难过只能一个人哭……人生就是这样,耐得住寂寞才撑得起繁华;该奋斗的年龄,不要葬在了安逸,相信自己,终将破茧成蝶!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

节选:世事无常,未来难以预料

有朋友问我,你会一直待在北京吗?

我思索半天,叹了一口气说:“我不知道。”

也许今天我还在北京,也许明天我就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

谁知道呢?未来难以预料。

相信也有不少人有着像我一样的感慨,比如,上个月和朋友吃饭的地方现在在修地铁;上周这里是一家服装店,这一周就改成沙县小吃;长了几十年的梧桐树忽然在某一天就被移植走了;昨天见他身体健康,今天就只能在医院见他最后一面了……可是,我们一边感叹世事无常的时候,一边却在透支健康,透支生命,透支信用卡……“吸烟族”“酗酒族”“飙车族”“月光族”在我们的身边屡见不鲜,他们明知道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明知道飙车的危害性,明知道要节俭,要为长远考虑,可是他们做不到。

泰戈尔写过: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而我要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世事无常的距离。今天你光鲜亮丽,明天就蓬头垢面;今天你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明天就家破人亡……我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知道世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无常观。

一次,佛陀带着几位侍者出行。当时正午当头,天气闷热,佛陀只觉口渴难耐,就吩咐侍者阿难:“我们不久前曾跨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帮我取些水来。”

阿难回头找到了那条小溪,但小溪实在太小了,一些车子经过之后,溪水之中留下了很多泥沙,如今变得混浊不堪,水不能喝了。阿难回去告诉佛陀:“那小溪的水已变得很脏,不能喝了,我知道有一条河离这里只有几里路,让我去那为您取水吧。”

佛陀说:“不,你回到小溪那里。”

阿难表面遵从,但内心并不服气,他认为时间并不会改变水质,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白跑一趟。他走到那里,发现水比刚才清澈了一些,但还残留许多泥沙,仍旧不能喝。于是,他又跑回来说:“您为什么要坚持?”

佛陀并不解释,只是坚持说:“你再去。”

无奈的阿难只好遵从。

当他再到溪边的时候,发现溪水已经像路过的时候那么清澈了,那些泥沙已经沉到了溪底。阿难笑了,快步取水回来,拜在佛陀脚下说:“您给我上了伟大的一课,无论是林中的小溪还是生命中的河流,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溪水变混浊也只是一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慢慢淘净泥沙,自然再次恢复了清澈。人们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微小变化,那么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因此着眼于全体与时俱进地实施才是上佳之策。

人生无常。很多人天真地以为“有一天过一天,没什么不好”“灾难应该不会降临在我身上”“想那么多干什么,困难不是还没来临吗”。可他们忘记了,所有的好的坏的事情,并非自己想的那样缓慢而有规律。

老子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上没有绝对的祸,也没有绝对的福,二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也就是说,在我们眼里的坏事有可能变成好结果,而好事也有可能演变成一个坏结果。庄子言:“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更是明白地告诉我们,安定与危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灾祸和幸福也是可以互为因果的。

英国工程师阿瑟,原本预定了法国航空的某一航班,因满员便转乘AF447航班,可没想到,AF447航班成了死神之路,工程师阿瑟这一走,再也没回来。荷兰人史蒂芬,原本想预定的返程航班就是AF447,可因为朋友的劝阻,他最终放弃了这趟航班……

或许有人会感慨,这不就是命吗?不!这是世事无常。谁能保证天气总是晴空万里?谁又能保证飞机不会出现任何的小故障呢?没人能保证!同样的道理,谁也无法保证你的人生,你所能依靠的只能是你自己。

苏轼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就是无常的规律。作家三毛也曾说:“人生的聚散本来在乎一念之间,死只是进入另一层次的生命,聚散无常也是自然的现象,实在不需太过悲伤。”

莉丝•默里出生在纽约的一个贫民窟,从小就生活在毒品、艾滋、饥饿的恶劣环境中。尽管父母没能“出淤泥而不染”,也染上了吸毒,但莉丝仍然深爱着他们。由于家境贫困,莉丝总是一副肮脏不堪的模样,头发里总是有甩不掉的虱子,因此,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捉弄。15岁那年,她用尽全力维持着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她开始流落街头,捡垃圾,整夜乘坐地铁,只有在这里才能做一个温暖的梦。

没多久,莉丝的母亲因感染艾滋而死,对此,她深受触动。她要改变命运,抓住一切机会!很快,莉丝重返高中,因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她只能在地铁站、走廊里学习、睡觉。

在她的努力下,她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课程,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或许是因为莉丝的坦然和感恩,就连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都对她的故事感到动容,并为其颁发了“无所畏惧奖”。

在《风雨哈佛路》一书中,莉丝这样说道:“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她说得很有道理,没有好的家境,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这也不足以成为自己自暴自弃的理由。正是因为经历过生活的不堪,才要改变生活的不堪,逼迫自己向前行。就像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是啊,谁都知道生命的可贵,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去善待生命,善待生活呢?

对于这个问题,法国作家卡缪有这样的见解:“如果有罪,不是因为你对生命感到绝望,而是因为你把希望寄托在来世,放弃今生无可取代的美好。”

人生之中本身就有无数得失,如果只看到自己失去的部分,却无视未来值得去争取的东西,那么虽然你的生命还没有完结,但是却早已枯竭无力。人生无常,但是我们的思想可以与时俱进。只要你肯向前迈出一步,就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改变。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无常”,正因为有了人生的这些“无常”,我们才能够活在当下,利用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来决定和转变,充实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你满满都是负能量

打开朋友圈,很多时候,都是满满的负能量,工作环境不如意,事情处理不公平,经济条件不宽裕,期望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报,受冤枉,挨批评……这些负能量,或直接,或含蓄。实际上,正负一念间,想不开是因为把事情看得太重。

孤儿院里有一对好朋友,后来双双被富裕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着世界上有名的学校,但他们的心态却完全不同:一位是40岁出头的成功商人,完全可以退休享受人生;另一位是学校教师,收入低,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有一天,他们在寺庙祈福时偶然相遇,便开始诉说这些年的遭遇。商人去过很多地方,他津津有味地诉说周游世界的趣事,而那位学校教师只是一味地诉说自己的不幸:他是一个如何可怜的亚洲孤儿,又如何被领养到遥远的瑞士,他是如何的孤独。

随着他的怨气越来越重,商人终于忍不住制止了他的叙述:“够了!你说完了没有?!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又会怎样?”

学校教师委屈地看着他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接着,他又开始描述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商人摇了摇头说:“真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在我25岁的时候,简直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

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漩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听完商人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后,教师深受感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他的想法,打断了他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说明他二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教师只看到了对自己不利的影响。

有人说:“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

“生活不是攀比,幸福源自珍惜”。如果你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注意中心,便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无疑会稳定你的情绪和情感。所谓魔道由心而生,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定期梳理和内省自己的心灵,才能确保不被心魔所控制,而避免无穷的祸害,不至于害人害己。

不同的心态,对所发生事件的评价是如此的不同,它必然会对处理问题的态度产生影响,也会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影响。活着是需要睿智的。如果你不够睿智,那至少可以豁达。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看问题,就会看出事物美好的一面;以悲观、狭隘、苛刻的心态去看问题,你会觉得世界一片灰暗。

两个被关在同一间牢房里的人,透过铁窗看外面的世界,一个看到的是美丽神秘的星空,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垃圾和烂泥,这就是区别。

能够想开,我们才能拾起自己的幸福。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苦雨凄风,面对艰难困苦,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还记得自己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吗?“没有他我会活不下去的”“如果不成功,我还不如死了算了”“如果连这点儿事我都做不好,我还能做点儿什么”“生活欺骗了我,我要给它重重的还击”……

结果呢?

没有他你活得好好的,甚至活得更好;你没有成功,可你还在坚持着,渴望成功;某件事你是没有做好,可你并没有因此消沉;生活欺骗了你,你给予了怎么样的还击?你不仅没有还击,还努力继续为生活“服务”。

如今想起这些,是不是已经成为笑谈?是啊,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一切都会过去的。不论你经历了什么,在经历着什么,人生的路总要继续走下去。再深的痛,在过去之时,伤口也会痊愈。

有位青年在一家连锁快餐店当店员,薪金十分微薄,时常囊空如洗。由于没钱买东西,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在街头闲逛。他已经快30岁了,还一事无成,这在同龄人眼里,是一种很伤自尊的事情。为了躲避一些流言蜚语,为了躲避亲友的逼婚,他选择在异乡继续挣扎。

在一次聚餐中,他坐在老板身边,鼓足勇气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并希望老板能够告诉他一些关于致富的秘诀。

“知道吗?很多人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老板告诉他。

“那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他们来找我时,穷困潦倒,满腹牢骚,现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行业有着一席之地。”

“那么,你跟他们说了什么?”青年激动不已,他实在是想知道答案。

“我告诉他们,一切都会过去的。”

“一切都会过去的?这哪里是什么致富的秘诀?”青年小声说道,他想:是啊,老板怎么会跟我们说这些呢?

“你不相信?”

青年尴尬一笑,没有说话。老板笑了笑说:“其实啊,别在意现在没有的,要多看看自己拥有的财富,然后利用这些拥有的财富让自己重新振作。等你振作起来,日子总会变得好起来。到那时,穷困潦倒不就过去了吗?”

“我哪里有什么财富?”

“我给你10万,你愿意给我一只眼睛吗?”

“不行,没有眼睛怎么可以?”青年干脆回答。

“那么,给你20万,你给我一双手吧!”

“不,双手也不能失去!”青年惊叫道。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知道了吧,你有多么丰厚的财富啊!这就是我的致富秘诀。”老板微笑着说。

青年听了,如梦初醒。他谢了老板,昂首阔步地走了出去,俨然一位富翁的气势,原来自己有着如此多的财富。

“一切都会过去的”成为他的人生名言,指引着他前进。当遇到难题时,他就会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当遭受苦痛,他就会用这句话支撑自己。

一年过去了,青年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好,他已经从一个小小的店员成长为店长了。他相信,他会有更大的进步,因为一切艰难困苦都会过去的。

在生活中,不乏像这位青年一样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总是等待着成功来敲门,用怀才不遇,用世界不公来麻痹自己。殊不知,不是他们怀才不遇,而是他们不肯迈出双腿。

很多事情,往往如过往云烟一般。我们只有珍惜已经拥有的,才不会让生命留下遗憾。

当我们现在已经明白很多事情都会过去,就应有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如果仍坚持认假为真,沉迷不已,那么终究什么也得不到,反倒“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过去必然有很多不可得的事物,既然不可得,我们就应学会不再执着。人生除了生死之外都是小事,既然是小事,那就断断没有用小事来折腾自己的理由。只要明白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向死而生,虽苦也有乐。

忍是一种策略,而不是怯懦

人生当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忍耐;人生当中,有很多话语需要忍住;人生当中,有很多愤怒需要憋住;人生当中,有很多苦楚需要吞下;人生当中,有很多欲望需要节制;人生当中,有很多感情需要回避。我们的一生,几乎每个人都要受到命运之神的捉弄,当你不甘心做命运的奴仆而又未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之时,忍耐就是最难也是最好的修行。

小王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刚从上海某职业学校毕业,之后就应聘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领班黄师傅是他的顶头上司。

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黄师傅就交给小王一项艰难的任务:要求他随身携带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盒子交给在井架顶层的罗主管。

体格健壮的小王,抱着那个好看的盒子,快步登上了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罗主管时,罗主管只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又让小王及时将盒子送回去给黄师傅。

于是,小王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黄师傅,而黄师傅也同样在盒子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次送给罗主管。

小王有些不耐烦了,他看了看黄师傅:“黄师傅,你为什么不在我将盒子送给罗主管之前,签上您的大名呢?这样我不是能少跑一趟吗?”

黄师傅没有看小王一眼,回答:“让你送,你就送,快一点,别耽误正事!”

小王虽然心里有些委屈,但是,他犹豫了片刻之后,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顶层时,已经浑身是汗,两条腿抖得厉害。

罗主管和上次一样,只是在盒子上签下名字,又让他把盒子送下去。小王这时有点沉不住气了:“罗主管,为什么还要让我将盒子送回去呢?黄师傅不是已经签过名了吗?顺便提醒您一句:您已经签名两次了!”

罗主管与黄师傅的态度一样,也是没有看小王一眼:“让你送,你就送,快一点,别耽误正事!”

小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了下来。可是,这一次,黄师傅还是在签完字以后让他再送上去给罗主管。

小王终于开始感到愤怒了,他感觉自己特窝囊,被领导派来派去的,跟耍猴似的。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自己只是个小工人?他尽力忍着不发作,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抬头看着那已经爬上爬下了数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艰难地往上爬。

当他上到顶层时,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这是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罗主管,这时候,罗主管看了看他,慢条斯理地说:“年轻人,还不错,把盒子打开吧。”

小王迫不及待地撕开盒子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却发现里面是两个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侣。他终于无法克制心头的怒火,把愤怒的目光射向罗主管,心里骂道:太过分了,就为这点咖啡,竟然让我跑来跑去,还反复签字,真是受不了!

罗主管似乎没有心思洞察小王的微表情,他继续面无表情地说:“把咖啡给我冲上吧,别忘了加上咖啡伴侣,那样味道会好一些!”

此时,小王再也忍不住了,“啪”的一声把盒子扔在地上,说:“我不干了。”说完,他看看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许多,刚才的愤怒发泄了出来。

这时,罗主管站起身来,直视他说:“你可以走了。不过,看在你上来三次的份上,我可以告诉你,刚才让你做的这些事情,有一个专业术语,它的名字叫作‘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们有极强的承受力,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很可惜,前面三次你都通过了,只差这最后的一点点,你没有喝到自己冲的甜咖啡,现在,你可以走了。”

听了罗主管的话,小王顿时傻眼了,看样子,他得准备更新简历,重新投递了,这是他走出校园、迈入社会之后的第一堂丰富的人生实践课。

忍耐,大多数时候是痛苦的,因为忍耐压抑了人性。但是,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忍耐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才会出现在你面前,千万不要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放弃了。很多时候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却是甜蜜的。

曾经看过一个实验:柠檬皮经过充分浸泡之后,它的苦味溶解于茶水之中,将是一种清爽甘甜的味道,但如果想在3分钟之内把柠檬的香味全部挤压出来,那样只会把茶搅得很浑,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生活也是如此,爱更是如此,只要具备足够的包容和耐心,一切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查尔斯是一家电视台的主播,能力突出,做事勤奋,长相帅气。查尔斯白天采访财经新闻,晚上7点半播报黄金档新闻。在别人眼中,查尔斯的事业一帆风顺,晋升是迟早的事。可实际上,查尔斯有着自己的烦恼,由于做人不够圆滑,得罪了新闻主管,所以处处受到上司的压制。

一次开会,新闻主管决定不让查尔斯播报黄金档新闻,改播深夜11点的直播新闻,在场的人哑口无言,查尔斯更是大吃一惊,他知道这是主管“公报私仇”,他很愤怒,但又不好发生冲突,只好保持镇定,欣然接受。

虽然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查尔斯从不报怨,反而更加努力,一下班就跑去进修,为了预备夜间新闻的播报工作,他已经很久休息不够了。即便节目在深夜播出,收视率非常低,查尔斯也丝毫没有任何松懈,对每一篇新闻稿都认真对待。

很快,查尔斯的努力有了回报,观众对这个节目好评不断,收视率也提升了不少。台长知道这件事后,批评了新闻主管,亲自下令让查尔斯重新播报黄金档新闻。由于查尔斯的出色工作,他又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电视主播”。

看着查尔斯在事业上越来越好,新闻主管是越来越愤怒,很想找机会给查尔斯难堪。一天,新闻主管故意当众宣布说:“查尔斯是学财经的,让他采访财经新闻容易产生偏见,以后还是让他采访其他新闻吧。”

此时的查尔斯在财经采访上已经小有名气,新闻主管这么做,根本就是故意找茬。他压制住怒火,不想把事情闹大,如果他予以回击,不就正好中了新闻主管的诡计,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陷阱吗?于是,他强忍怒气,接受了主管的安排。

一天,上级领导打电话给新闻主管,说:“财经部长后天会来公司参加晚宴,你安排查尔斯过来作陪。”

新闻主管解释说:“查尔斯现在不跑财经线了,要不换别人吧。”

“不行!查尔斯是专家,必须来参加。”面对上级领导的命令,新闻主管只好照办。从此以后,每当有重要的财经界人士来电视台,查尔斯都会作陪,顺便进行专访。

时间一长,观众就给查尔斯定了位,认为他才是财经方面最厉害的人物。被采访过的人,都以被查尔斯采访为荣,而没有被采访的人,都点名指定查尔斯采访。后来,上级领导直接下令:“凡是跟财经相关的工作,都交给查尔斯处理,其他人都不要参与。”

无奈之下,新闻主管只好将查尔斯“请”回了财经主播的位子。

所谓“忍”字头上一把刀,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人所不能成。正因为查尔斯的“忍”,才让他走得更远。忍,不是让你放弃,不是让你低头,而是让你寻找机会,跳得更远、更高。

当然,忍耐是一种处世策略,并不是怯懦,不是完全地被动退让,而是有意识、有目标地忍耐。不论是谁,在人生中有时总难免身陷困境,如果此时无法改变处于下风的局势,那么最好选择忍耐,在忍耐中等待转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