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成为此次专升本和硕士扩招的重点投向专业,对医生和医学生有什么影响?

wlaiwangling


临床医学成为专升本和硕士扩招的重点专业后,对医生和医学生主要有这两方面的影响:

一、临床医学扩照说明医生缺口很大(尤其是高学历医生)这将会使医学生中有更多的人有深造的的机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的招募。这个消息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将有更多的人专升本和考上研究生,现在的医院招聘大都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三甲医院要求研究生学历,这对医学生的就业大有好处。

临床医学专升本和研究生扩招说明医护人员的缺口很大,这次疫情期间很多医院都缺乏医护人员,特别是基层很多医生都是超负荷运转。


二、对医护人员重视,加大医院建设,提高医护人员待遇。

医学专升本和硕士扩照也体现了国家对医疗方面的重视。在这次疫情期间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她们我们就无法控制疫情。通过这次疫情国家肯定会加大医院建设,提升医护人员的待遇。


总之,医学专升本和硕士扩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对医生和医学生也是一个好消息。


教育黄金眼


亲身经历,对于医学专业来说,提升学历是总体趋势,专科的医学生毕业想找到对应工作是非常难的,毫不客气地说,专科毕业远远没有达到成为医生的标准,首先起步就比较晚,基础差,一般两年理论学习,一年医院实习,大多数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东西,医院也大多不会招聘专科的医学生,而且毕业以后,工作一年才可以考助理医师,接着再积累工作经验,才能考执业医师,过程是很艰苦的。所以,大多数专科的医学生会选择专升本,延长学习时间,本科学历毕业后一年可以直接考执业医师。

至于考研究生,现在也是一个大趋势,普通本科医学生大多数都会选择继续深造,因为专硕毕业以后会三证合一,即研究生毕业证、执业医师证、规培证,有了这些找工作就不成问题了,但是想进入大型三甲医院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现在甚至都要求博士。目前来说医学生考研考博还是比较困难的,竞争力比较大,不亚于高考,但是我国医疗行业总体缺口也很大,医院临床科室本来就不养闲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多数医生都是连轴转,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只有无穷无尽地义务加班,但是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学历低的医学生,所以此次扩大临床医学的录取工作势在必行,旨在为我国提供更多的高学历医学人才。但是仅仅提高录取比例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减轻工作压力,建立良好的工作制度,使其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从而造福社会。


半夏不泻心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专升本、研究生扩招的信息,可以说这个信息让很多今年考研的学员都倍感兴奋,特别是临床医学的考生。因为按照目前的公布信息来说,临床医学今年将会有大幅度的人可以通过专升本以及研究生考试。这样的话,就有很多专科生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本科生,也有很多本科生可以有机会读取研究生。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好的方面,自然也会有坏的方面。

临床医学成为专升本、研究生扩招的重点专业所带来的好处。

  • 这个好处自然就不用说了,那就是很多在高考的时候成绩不理想,而考取了专科学校的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弥补以前的失误,从而考取一所理想的本科院校。而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扩招就说明他们考上研究生的机会越来越大。不管对于专科生、还是本科生来说都是一个能够提升学历的一个途径。这样一来就可以整体上把医生的学历水平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

扩招所带来的问题。

  • 如果每一个人都是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那么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就会有不一样的调整。所以就会有更多高学历的医学生往更大的医院去,这样一来的话,可能偏远地区以及县级医院、甚至是乡镇卫生院,就很难招聘到医生了。因为没有哪个本科生研究生愿意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最后还回去乡镇卫生院工作。全员高学历可能会造成的“高不成、低不就”这样的局面。这样的话,三级诊疗制度就有可能又一次的被推翻。

当然了,医学是一门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学科,所以学历越高、学习水平越高,这对医学的进步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县级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还是这样的低收入、低标配的话,那么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吸引到高学历人才去工作。因此有可能因为扩招造成乡镇卫生院以及县级医院出现“医生荒”的问题。


努力的90后医书


不请自来,我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觉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如果你要想从事临床医学这个职业的话,高学历成为基本条件。

硕士,博士越来越多导致本科生严重贬值。即使通过扩招,能够上了本科大学,但是在医院岗位不会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本科是没有竞争力的,只能继续读硕士。现在硕士也扩招的情况下,我觉得还是读博士吧。

可是,当你博士读完发现,工作还是那个工作,工资还是那个工资,不同的是你学历提高了,学习年限增加必然导致工作时间缩短,学习成本增加,所以需要更强的经济实力才能坚持下去。

当然,这也有好处,就是让更多的人拥有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国民素质,即使不干这一行,在相关行业和交叉学科也能取得不错的成就。

在祖国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当挺身而出,参与奉献。这是一份光荣和荣耀,也希望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进来,中国加油!







大白医生


对现在规培医院的医生当然是好事,因为扩招之后意味着大量临床工作有免费劳动力去做,他们工作压力较小,业务量增高,收入增加。对医学生而言,当你做了三年韭菜,被榨干价值后会发现根本就不了业,因为医院被扩招的免费的学生填满,不招聘硕士,所以毕业就失业。


本小爷有点累


现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多,关健没有就业岗位,每年3%的岗位要么门槛很高,要么几十万的开口费,而中小城市的医院,分配后研究生工资2000元/月,治病治本,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提高医护人员的地位,大力提高薪酬,但不能走市场化道路,把医护人员当作工具拉动医疗产业链来盈利,源头问题解决好了,一切顺水推舟,走公益性的医改道路才是良药。


佛医菩提心


现在培养一个医生成本太高了,五年本科加三年硕士加三年博士加三年规培,普通家庭的孩子出来就三十几岁.如果中间没考上再复习几年,人生的大好时光几乎都在学习了,岀来工作时头发几乎掉没了,还要结婚生子,对于家庭来说学医的成本是太贵了


一姐一聊


对于国民卫生健康事业来说是一件幸事。利于国家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储备。

因为扩招,医学线有可能维持在往年线附近甚至于下降5分左右。这样对于原来贴线附近的学生又一次进入复试的机会。相对于原来预估可以进入复试的学生而言竞争更加激烈了。因为一些贴线考生有了逆袭而上的机会。这里面细究比较深。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经过这场疫情战役,回顾总结不到20年之间我们国家经历两次重大卫生公共事件,从现在起最高决策层肯定会把公共卫生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和世界范围内国际医疗人道救援,中国都有能力为世界和平大有可为的迈出自己的坚定步伐,输出中国能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医学人才。以人为本,培养储备医疗人才应该先行一步。


双粕人生


不是学医的少了,而是就业的门槛太高了。5年本科3年规培进二甲医院就难。


用户熊山


每年医科院校毕业生真正能从医的不到一半,改变从业渠道增加岗位提高待遇是关键。目前从本科到硕士然后规培后成为医生大多熬到快三十岁了,不是谁都能熬的起的。别的专业硕士出来估计已经成家立业了。学医的要想有前途还要读博,奋斗出来三十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