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醫療廢水廢物閉環監管、集中處置雙到位!

發佈會直擊 | 黑龍江:醫療廢水廢物閉環監管、集中處置雙到位!

3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進展情況” 第三十三場新聞發佈會。主要圍繞 “嚴防疫情境外輸入”“做好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和“防疫健康知識”做介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省新冠肺炎治癒攻堅專家組組長楊寶峰;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林奇昌;哈爾濱海關副關長王進喜;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孫巍介紹有關情況,並回應媒體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黑龍江:醫療廢水廢物閉環監管、集中處置雙到位!


黑龍江:醫療廢水廢物閉環監管、集中處置雙到位!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林奇昌

疫情發生以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省委書記張慶偉提出的“要加強救治中心配套設施建設,做好醫療垃圾、廢物、汙水無害化處理,確保不發生環境汙染問題”要求,認真履職,主動作為,緊緊圍繞兩個百分之百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實現了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覆蓋100%,醫療廢水、醫療廢物收集處置100%,用戰鬥姿態、閉環監管築起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

疫情發生後,省生態環境廳及時啟動了包括疫情醫療廢物處置、醫療廢水處理、環境質量應急監測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應急預案,持續加強對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集中隔離點、汙水處理廠和飲用水源地的監督檢查。

截至目前,對全省醫療機構進行了地毯式排查:

●全省130家定點醫療機構及其他非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集中隔離場所的醫療廢物、廢水規範化消毒處置實現全覆蓋、零遺漏;

●全省19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全部嚴格按國家標準要求正常運行,實現了“應收盡收、應處盡處”

●各集中隔離點生活垃圾等接觸性廢物均已經按醫療廢物進行處置;

●全省130家定點醫療機構的廢水都得到了有效處理,餘氯、紫外線等消毒設施運行正常;

●全省149個縣級以上水源地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保障了群眾飲用水安全。

醫療廢物處置方面

全省都能嚴格執行醫療廢物處置標準,實現當天全部收集轉運、當天全部處置。比如哈爾濱市的疫情醫療廢物,運送到國環醫廢處置中心後,這些醫療廢物經過850度以上的高溫焚燒,最終達到無害化處理。此外,省生態環境廳提出

“寧可備而不用,絕不用而不備”,對醫療廢物處置再加了一把“安全鎖”,在省轄城市當地的危險廢物處置、生活垃圾焚燒等處置單位中選擇醫療廢物備選應急處置單位,目前全省13個市地均設置了醫療廢物備選應急處置單位,處置能力達到350噸/天。這樣一旦現有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運行超過負荷或設施無法正常運行,按照“屬地就近、及時優先、集中安全”的原則,立即啟用備選處置單位。

截至3月15日,疫情期間全省累計處置醫療廢物2820.54噸,其中疫情醫療廢物606.19噸,疫情醫療廢物平均佔比20.97%,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現有處置能力143.5噸/天,平均負荷率40.21%。在規範高效把好環境關同時,做好醫廢處置一線工作人員防護,實現了零感染。

醫療廢水管理方面

與平時相比省生態環境廳開展了環境應急監測,加強對醫療機構執法檢查,杜絕二次汙染。醫療機構廢水的處理有兩種方式,一是預處理,二是全部處理,都有相應的標準要求。

預處理就是把醫療機構的廢水收集起來,採用混凝沉澱、加藥處理,把病毒、致病菌等微生物殺滅,然後排入城市下水管網,進入汙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

全處理就是醫療機構建設一套完整的汙水設施,採用收集、均化、生化處理、膜過濾、加藥消毒等工藝,廢水處理後達到《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後排放。

目前,全省130家定點醫療機構的廢水都按國家標準要求得到了有效處理。這130家定點醫療機構汙水排放後進入102家城鎮汙水處理廠,針對這次疫情,所有汙水處理廠都提高了消毒藥品投放量、投放頻次、消毒時間,確保出水消毒設備穩定運行,出水達標排放,切實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汙水傳播擴散。對149個縣級以上水源地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在原來常規監測指標的基礎上,增加餘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特徵指標。為密切跟蹤疫情期間全省的水環境質量,增加了省轄城市上下游、出入境、界河水質狀況的監測頻次,全省地表水Ⅰ-Ⅲ類水質優良率73.2%,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和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未受疫情影響。

全力支持企業

有序復工復產

當前,省委省政府強調,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推動全省各行各業儘快復工復產復業。為此,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服務企業復工復產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各市(地)生態環境局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主要措施分為四個方面共16項:

一是開通綠色通道,加快項目審批速度。豁免防疫項目環評審批,實行“不見面”政務服務,全力服務“百大項目”,實行“首席服務員”制度。自動順延輻射安全許可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等時效,疫情結束後再進行現場核查,完成延續審批。

二是包容審慎監管,注重監督執法溫度。實施“不打擾”監管,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遠程執法監督,提高生態環境監管智能化、科技化、精準化水平。優化環境監管方式,加強執法監管服務。引導企業提高守法意識,加大環境法律法規宣貫,提醒企業在復產復工的同時做好相應的環境保護工作。

三是強化組織協調,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加大資金支持,向受疫情影響較重的縣(區)傾斜,爭取優惠政策。積極協調稅務部門,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生產經營困難且符合條件的復工復產企業,優先核准延期繳納環境稅。

四是主動靠前幫扶,提高指導服務精度。加強技術支持,主動熱情送政策,簡化排汙許可證發放手續,確保復工復產環境安全。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繼續加大服務力度,在16條措施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國家剛剛出臺的環評審批正面清單,豁免部分項目環評手續,特別是涉及民生的中小微服務型企業,積極支持相關行業企業復工復產。同時,開展“環評百人幫百企”服務活動,為項目建設單位出實招、辦實事、解難題。

總監製:王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