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波尔金诺之秋

1830年,普希金在波尔金诺村被封锁了整个秋天,但他没有闲着,他觉得秋天是最适宜于写作的季节。

想起波尔金诺之秋

  近日,想起了1830年普希金因俄罗斯霍乱流行被滞留在波尔金诺的故事。

  1830年5月普希金和“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丽娅·冈察罗娃订了婚,普希金的父亲为了他的婚事,决定把下诺夫哥罗德省的一处领地波尔金诺村分给普希金。为了办理财产过户手续,普希金于5月6日来到这处领地,原打算办好手续就回莫斯科,不料伏尔加河上游一带发生了瘟疫,邻近的村子已被卫兵封锁,到处设立检疫站,普希金回不去了,只好滞留在波尔金诺村。

  普希金在波尔金诺村被封锁了整个秋天,历时三个月,但他没有闲着,他觉得秋天是最适宜于写作的季节,他常常骑马到周围的树林去,到民间收集民间的创作,他看到农奴制乡村一片凄凉的景象:

  到处是无言的石头、

  坟墓和十字架,

  多么单调,多么凄凉……

  他作为这座贫穷小村子的主人不得不查看领地的账目,听农奴告村长的状,那些状纸都是“用油污的纸写的”。他看到农民的生活极度贫困,住着没有烟囱的房子,屋内又脏又黑。他还要和首席贵族与省里各种官吏打交道,在他面前出现的都是些欺压农民的贪官污吏。普希金感触太深了,于是他拿起笔写了一篇小说《戈留欣诺村的历史》。

  在这篇小说里,地主代理人搞了许多苛捐杂税,把农村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孩子们到处去讨饭,教堂的节日成了农民悲哀和痛苦的纪念日。普希金笔下的记录决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于整个俄罗斯农村,戈留欣诺村只是俄罗斯整个农村的缩影,普希金结论是“官逼民反”,从而对农民表现出极大的同情。普希金这种观点在后来写成的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和《杜勃罗夫斯基》中表现得更加鲜明和完整。

  普希金根据他在俄罗斯各地的经历和观察体验,在波尔金诺村还写下一组短篇小说,后来,假托别尔金的名字发表,这就是《别尔金小说集》。这组小说包含六个短篇小说,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驿站长》。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破天荒写下了一个小人物,在小人物身上寄托着满腔同情,从此以后,小人物的主题成为俄罗斯作家们笔下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的笔下都有大量的小人物出现,这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特征和成就,这些都得归功于普希金带的头,是他开辟了这一主题。

  普希金在波尔金诺的秋天,三个月里一共写下了《驿站长》等八个短篇小说,《吝啬的骑士》等四个小悲剧,《我来了,伊涅西丽亚》等三十几首抒情诗,一篇长篇叙事诗《科隆纳一人家》,还有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花了八年时间创作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也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他写下了《奥涅金》的第八章(定稿中的《奥涅金的旅行》)和第九章(定稿中的第八章),一共包含七十余首十四行诗。普希金在瘟疫流行时的波尔金诺滞留期间真的是取得了创作的大丰收,文学史上将这段佳话称为“波尔金诺之秋”。

  普希金是这样描写他的创作的:

  我忘记了世界——在甜蜜的静谧中,

  我飘然若仙,沉醉在甜蜜的幻想里,

  诗情在我的胸中涌动、苏醒:

  我胸中诗情汹涌,几乎难以抑制,

  它战栗着,呼求着,像在梦中一般,

  寻求畅快的表现,以最终一吐为快,

  这时一大群我早已熟悉的幻象——

  我的幻想的成果,纷纷向我涌来。

  于是脑子里文思汹涌澎湃,

  轻快的韵律迎着它飞奔而来,

  我的手不由得拿起笔,笔奔向纸,

  转瞬之间,一行行诗歌流泻得飞快

  ……(冯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