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痛诉:游戏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毒品”你认同吗?

千里马4251


我不完全赞同这个说法,这个看作为家长的你怎么去约束你的孩子。

首先,作为一个最初被用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供人们消遣多余时间的软件,它的主要作用现在逐渐的被很多人们所淡忘,认为游戏就是一个害人的“毒品”,严重的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但是各位广大的家长有没有想过,你是否也在玩游戏,你玩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对你就不是毒品,为什么对青少年来看就是毒品了呢?你和青少年玩游戏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这个就是关键点所在了?所以说游戏不是完全是“毒品”,而是看玩游戏的人怎么对待它,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青少年会沉迷于游戏。

青少年抵制诱惑的能力差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令他感到好奇的事物抵抗能力太低,而游戏正巧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给青少年一个“成就自我”的地方。游戏对于很多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是一个获得认同感的地方,他们平时因为成绩太差,在学校老师批评回到家父母批评,在社会中邻居也经常在背后批评,所以导致了他们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在心里,而通过游戏那个虚拟世界他们可以获得认同,可以找到自由感,从而迷恋于游戏。

青少年生活中缺少开拓眼界的机会

很多青少年,他们从一生下来就在那个环境里面生存,然后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同一个环境内活着,没有走出去的他们对于世界好奇可想而知,所以游戏就成了满足他们好奇心得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手机可以让青少年体验在不同“世界”里面的闯关的快感,成长的快感,获得成就的快感等等。所以当青少年缺少开拓眼界的机会之后他们就会疯狂的迷恋上游戏,在里面寻找好奇的答案。

家长的影响

很多孩子都在以家长为榜样,家长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而当家长在打游戏入迷时,他们就会在想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在玩什么呢?这么好玩吗?当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东西后,就会深深的迷恋上去,因为你作为家长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孩子不能学呢?

解决之道

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沉迷于游戏苦恼,把游戏当做是“毒品”,其实完全不用这样看到游戏,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看待游戏这个东西,它有好处也有坏处。主要看你怎么帮助你的孩子清楚的认识到它。

1.给孩子树立榜样,帮助青少年认识它。作为父母的应该主动地以身作则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对于游戏我们有清楚的认识,我们完全可以不玩或者少玩,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

2.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我们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带他们出去感受一下真正地世界是怎样的,而不应该沉浸在游戏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因为当他们看到外面的真实世界时一定会觉得外面的世界更有趣。

3.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很多青少年都是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而把游戏作为一种寄托造成了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所以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解决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的方法。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哦!


爬行的窝窝牛


01

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因为因为玩游戏耽误了学习。有一回,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周一早上没有返校上课,班主任打电话告知家长,家长带着哭腔说孩子已经两天晚上没有回家里住宿,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出去的,找了附近几个网吧也不见人。直到周一下午那个学生终于垂头丧气地来上课了,经过做他思想工作才得知,他已经是周六周日连续两天在县城一个很隐蔽的网吧通宵打游戏,难怪家长找不见人了。连续玩两天两夜,眼睛都熬得通红。还有一次,我在上课当中发现一个学生总低着头,课也不听,为了知道他究竟在做什么,我就声东击西,故意走到离他远一点的地方观察他,发现他在玩

手机后,我又重新走回讲台上讲课,然后趁他不注意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缴了他的手机,原来他在玩着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很多家长也把这个游戏叫做王者农药),我要他写下保证书,答应他改好了才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还他手机。实际上,学生一旦带手机来学校,午睡晚睡的时候都经常发现学生躲在被窝里玩游戏,甚至有胆大的学生把手机拿到课堂上来玩游戏。学生一旦痴迷其中,哪顾得了学习。学校虽然也禁止学生带手机来学校,但也是防不胜防,屡禁不止。游戏真的如同洪水猛兽,对学生的身心发育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02

在生活中,我也对游戏感到头疼。我孩子从初二开始沉迷游戏,一度到了失控的状态。假期玩得上瘾了,开学很长一段时间,心都不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也出现了下滑。事实上,为了阻止他玩游戏,假期里我也是绞尽脑汁,正面教育没效果,就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电脑上把显卡拔离原来的位置,电脑就不能开了,几天过去,儿子就要自己抱着电脑去修呢。也曾买来控时器装在隐蔽的地方,设定时间自动关机,可没出几天,儿子就怀疑是我搞的鬼。他其实也意识到游戏的危害,影响作息,影响学习,但因为班里也有很多人是玩这些游戏的,所以该睡觉了的时候还是经常和同学一起玩,兴致来了,还一边叫着”冲呀,杀呀”。

03

我们也曾看到、听到这样的事例:孩子为了能玩游戏,抢了手机还杀了人;一家长为了禁止孩子玩游戏,抢了孩子的手机扔出窗外,结果,孩子也跟着跳出了窗,这离地面十几层楼啊,这一跳……,只留下家长跪在地面上嚎啕大哭;在网吧里,一个十七岁的学生连续玩了几天几夜的游戏,结果猝死,这样的报道太多了。

04

游戏如同鸦片,严重侵蚀了青少年一代,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育,我想,国家再不禁止游戏,这一代人,会玩”残”了,玩”废”了。”救救孩子,禁止游戏”,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独爱秋月


我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我们班有个男生胆小、学习很好、聪明,放假前要求家长买了手机,从此天天游戏不离手,不让玩就离家出走,拿刀威胁别人,去他家里给他和家长做思想工作,结果冲我大喊大叫,说不上学了,不学习了,不要我管了,他妈妈还说开学了就好了,说实话孩子这样,多半也是家长惯的。唉,想想别管了,万一因为我说了他在跳楼啥的,我可赔不起。


王子然123


说起游戏,真是令人痛心,你把它比做毒品,我要把它比做杀人的刀,甚至比杀人的刀还要可恶至极!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认为,这是不负责任,或是同流合污。但作为稍有点责任感的人,都会是极力反对,因为它伤害的是我们的未耒!作为一个国家任其放荡,实为国家悲哀,谁都不能制制得了,只有国家出手才能!!国家不能管,那只能民众受悲伤吧!

虽说电脑,手机己确实成了好东西,但这好东西也太美中不足,己成为有心人的嫌钱利器,不是他嫌钱我有意见,而是他嫌游戏钱太黑心、不道德,没对社会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伤极到了社会,让社会变得更加愚味和成迷,家家有孩子,人人有希望,一不小心就完蛋。

我说这电脑手机为什么要设计有游戏?初心变味了,这么好的东西给槽踏了,失去了美的感受光泽,构成了灭杀人类的无形工具。真可恶!可恶至极!!


旭日正八


我不认可!

游戏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不能说一点没有,但非要说是“毒品”,就夸大了游戏的危害,掩盖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其它因素。甚至是掩盖了其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更重要因素。

不否认,有不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甚至有已经成年的部分大学生,在游戏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影响了身心健康。有些游戏,的确应该受到谴责和抵制。但要把这些孩子们所受到伤害的责任全推到游子身上,是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是家长在推卸责任!

本人认为,让孩子受游戏伤害的最主要因素是家长们教育和管理孩子上出现问题。这才是第一原因,其重要程度远超游戏本身!

家长如何管理和教育好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很多家长自身不合格。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和游戏行为,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控能力。基本上都是无限溺爱为开始,直到最后不能自控为结果。

大多数孩子有问题的家长,都是家庭教育不合格的家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三月森林


首先沉迷游戏肯定是对青少年有害的,但我不太认同游戏是“毒品”这一说法。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原因以及沉迷游戏的解决办法。

一,游戏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玩物丧志”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过吧,说明沉迷于某一件事是自古就有,这个“物”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是游戏,在其它地方就有可能是钓鱼、看电视等等。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诱惑,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诱惑世界才变得更加精彩、才有奋斗的动力。

二,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社会一大产业,以游戏运营、赛事运营、媒体渠道为主的千亿级别规模市场正酝酿而生。这个时候禁止会造成太多人失业,导致社会动荡。还有各种游戏主播的千万年薪,这些已经形成产业。在近两年,制造业低迷的情况下,当然是不能禁止网络游戏。

三,游戏可以成为现在年轻人发泄生活压力的途径而存在,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

当青少年沉迷于游戏时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一,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陪他学学音乐,做做运动等。

二,与青少年商量合理控制游戏时间,这个年纪完全不碰游戏不大可能,只有慢慢能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让他能够战胜自己的欲望,才会得到成长,不然以后进入社会,会陷入更多的诱惑之中。

三,引导孩子正确的游戏,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玩游戏时在游戏中也应该有目标,争取玩得更好,引导孩子多思考以达到提升智力的目地,再说现在游戏玩得好也是“一技之长”呀。




奇趣公馆


网游,已让无数儿童乃至成人,泯灭人性,伤失自我,毫无意志,整天沉迷于游戏中,分不清现实虚拟,比毒品还瘾大的网游已开始危害着千千万万的家庭,在此呼吁社会及政府能严查严管各种经营性网吧游戏厅!!!

也许今天你也在玩,但你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但多少无辜少年,还乐在其中,他们没有家人、朋友,只有网络里的敌人和同伴,他们无心学习,逃课逃学,夜不归宿。多少家庭和家人为了想拉回孩子们,他们各种办法用尽,无半点作用。腾讯说的防沉迷系统就是一个晃子,自导自演,欺骗百姓。

以下是关于网络游戏而引发的事故新闻:

今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

2006年3月,甘肃省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继续回网吧上网。

2007年6月,广州一名15岁少年因不满父母对其沉迷上网劝阻残忍杀害母亲、砍伤父亲;

7月18日下午,邮政街派出所接到报案:在鞍山街某网吧前,聚集了10多个中学生,他们相互谩骂,有的学生还亮出了尖刀。民警们立即赶到现场,见几个学生正在厮打,嘴里不停地说:“叫你抢我的宝物,我打死你„„”民警们冲上去拉开了两伙学生,把他们带到派出所。经审讯才知道,都是网络游戏惹的祸。

原来,其中一名学生叫聪聪,他在道里某网吧玩杀人游戏,每次凭着努力得到宝物,总是被一个网名叫强强的人抢走,两人在网上展开激烈的战争。但是级别低的聪聪根本不是强强的对手。为了出这口恶气,他决定当面教训强强。聪聪查到了强强的IP地址,他打电话约来6个同学帮忙,头脑发热的同学表示愿意替聪聪报仇。于是,几个人带上两把尖刀找到了鞍山街某网吧。强强得知手下败将找他报仇,带着5个同学去网吧迎战。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正在他们刚刚动手的时候,幸好民警及时赶来,制止了这场恶战。经民警的一番劝说,聪聪和强强握手言和,为自己冲动的言语和行为向对方道歉。

沉浸“网游”酿事故 驾车失神

2013-10-15

近日下午,瓯海籍男青年金某驾车途经双南线时,竟玩起了现实版的“极品飞车”,结果碰撞道路中央的隔离石墩,造成车头损坏。事发原因竟是他心中的“网虫”在作怪。

湖南14岁少年网吧杀死父亲 曾是模范留守儿童

2014年02月21日08:38 来源:京华时报

父亲网吧寻子被儿刺中左胸

18日晚9时30分左右,娄底市新化县一家名为“东盛网络”的网吧发生一起14岁少年弑父的惨案。

2月18日晚,湖南中部一个小县城发生一起14岁少年在网吧手刃亲生父亲的悲剧。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父子关系?

家人瞬间离散,死者妻子抱着不到5岁的小儿子在不停地抽泣。

看了这里,如果你觉得确有此事,或身边有这种现象,或你已是受害者,在此请你转发转载,不要你点赞,用你负责任的行动呼吁社会,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引起中央不再只为税收而妄故对民众的伤害!

因为受害者,都是在无辜中被网络游戏而牵引着,一步一步深陷其中的,所以诚恳的请求各位帮忙转发,让社会重视,让政府警醒,让家长关注;网络游戏将是毁灭国人心志的又一毒品!



认知进化


正常的很,游戏公司主要赚钱来源就是青少年。不然姓马的能那么牛逼。时代风趋势。除非国家出台政策。不然都枉然?








用过了的不一定实用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你提出“游戏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毒品”观点,我是认同的。现在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脑、手机、Ipai和平板,这些电子产品都和孩子有密切的接触,要避免他们玩游戏真的很难,让我们家长很头疼!

青少年沉迷于游戏,危害真的很大,网上各种宣传教育都有介绍,例如:1、损害健康,长时间坐着玩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还损害视力,损害健康,所以要适可而止,这个就要父母监督了,差不多一天1~2小时就好。\r

2、形成孤僻的性格,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有时间就玩游戏,很少跟父母或身边的人沟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不愿与外界的人接触。\r

3、影响学习,放学后就玩游戏,作业没写也没复习,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第二天上课,学习成绩自然就下滑了。\r

4、沉迷虚拟世界中,游戏胜利了就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经常在游戏里找到游戏角色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沉迷在虚拟世界中,而回避现实,不愿回到现实中来,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r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从源头上把关,严格要求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正确引导孩子们成长!


小李吉他尤克里里


作为一个80后,马上将有自己的孩子。聊聊这个问题。(1)86年以后出生的人,很多都有和小伙伴一起玩过小霸王学习机,玩过超级玛丽,再后来网吧开黑,你肯定记得当年的cs。红警,魔兽。如果这些都没玩过,你总记得qq上的偷菜吧。多年以后,参加完工作,才发现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你参加工作完,能帮你忙的可能还有那些一起玩小霸王学习机的同学。没有这些,谁说80后的童年是完整的?

(2)很多家长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精神鸦片。是因为家长狭隘认为分数才是一切,但孩子是人,不是考试机器。青少年有情感需要,有社交需要,但中国的传统教育统统在课堂上不教这些。以至于,学习好的学生多数不会跟学生差的好好相处,自命非凡。很多男孩子跟异性借块橡皮都红着脸,以至于,我们的性教育都要靠日本女优。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不要跟那个成绩差的孩子玩,怕影响成绩,这种教育方式连起码尊重人都教不会。不玩游戏争取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被这些思想灌输,那还不如让孩子玩游戏。

(3)堵不入疏,国家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把电竞纳入体育项目。现在青少年压力也很大,游戏能给减轻一部分压力。但至于容易上瘾这个问题,需要耐心教会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而非认为游戏天生就是罪恶。实际上,王者荣耀,吃鸡一类的游戏,团队想配合好并不容易。游戏有时候带来的是挫败感。

(4)最后想说,如果青少年感兴趣的东西我们都认为是毒品,谈虎色变。恰恰说明的是我们自己和时代脱节了。未来属于年轻人,先了解年轻人,才能良性引导。不要把孩子教育成真空人,时代发展也会教育孩子,但前提是你不要觉得你永远比时代更聪明。教育孩子首先要提高自己,过往的经验未必凑效,甚至很大可能成为障碍。教育孩子之前有多少家长静下来来问问自己,我真的了解孩子吗?我还跟的上这时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