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說出一道飯菜,證明你的家鄉是哪裡?

尋日常樂點享美好生活




臭菜燉豆腐,屬於蕪湖的特色菜,在我們這裡俗稱“千里飄香”。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吃,都會被它的味道震懾住,一旦你嘗過了第一口之後就完全停不下來了。


江城老爸的美食生活


旅行的終點,就是回家。我們家的關係從小和睦,來往頗多,讓我回憶起來,家庭的溫暖是藉著一道道菜壘起來的。我是安徽人,徽菜大多數口味還算重,從12道鋒味第二站做的臭鱖魚便可見一斑。雖然喜歡使用各種醬料,但徽菜和上海菜的濃油赤醬並不相同:徽菜少糖,做得了醬香板鴨,卻做不了海派紅燒肉。但是,和傳統的徽菜不同,我們家吃的菜素來清淡,多蔬菜多魚蝦。記得有一年過中秋節,爸媽接我下了小學,在小學附近買了十幾只剛上市的河蟹,拎到姑姑家全家一起聚餐。媽媽們用舊牙刷把水池裡面亂爬的螃蟹一隻只刷乾淨,放上籠屜清蒸,一邊剁了細細的薑末浸在醋裡面;我們小孩子就跑出去玩滑板車也好,捉迷藏也好,瘋地一身是汗之後回家坐定吃飯,飯後大家把手洗乾淨,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剝蟹看月亮,難得的愜意。

我們家常常在週六聚餐,而奶奶多半會用文火煲個雞湯。這個時候,雞湯雞腿肉能被吃的一乾二淨,但是雞胸肉本來脂肪少纖維多,味道又淡,常常被剩下來。於是我們就想了個辦法,把雞胸肉撕一撕,再將泡軟了的幹海帶和薄百葉剪成小段,兌點磨得細細的辣椒醬,加水調味之後,做成家常的辣糊湯,反響果然很好。所以看中國版的頂級廚師時,看到導師說好的廚師不應該浪費食材的時候,我頗以為然。舉例來說,就牛身上的部分,叻眼可以做牛排,雪花可以做牛肉卷,這大概也就是“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意思吧。

蔬菜小炒,私以為一直是我們家的亮點菜之一。和我媽的大刀闊斧不同,我奶奶和大姑一貫堅持慢工出細活,所有的配料,從瘦肉到醬油幹都切成細細的絲。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不愛吃芹菜,覺得芹菜有股藥味;也有朋友不愛吃洋蔥,覺得過於辛辣。但是,不說是沒什麼味道的西芹,連藥味頗重的土芹菜和水芹也常常出現在我們家的餐桌上。其實,下鍋把洋蔥炒到軟熟之後,加入切好的青椒絲,芹菜和醬油幹,最後是半熟的肉絲,點幾滴醬油調味就能上桌了。既有肉的鮮味,顏色又好看,營養又夠全,實在讓人沒辦法拒絕。此外,還有青色的幹蕨菜泡開做的小炒,以前我堂弟叫它“響響菜”,原因就在於蕨菜極有嚼勁,入口嘎嘣脆,又好吃又有趣。除此之外,胡蘿蔔絲、藕段和黑木耳絲也是常用的配菜,色彩豐富之餘營養也比較全面。

另外一件,便是水產品了。安徽省內有巢湖,多長江支流,因此河鮮和湖鮮都是家常菜的來源。近幾年吃年夜飯,我們一桌子的菜多為蔬菜和白肉類。一方面是大家吃的更精細不再偏愛牛羊肉或者肘子蹄髈類,一方面是父母年紀漸漸增長需要攝入少油脂的食物。前年的年夜飯輪到我們家的時候,正好我爸年前弄到幾條醃好的臭鱖魚,收拾乾淨魚身和內臟之後便可下鍋紅燒。雖然臭不可聞,但是加蔥薑蒜紅燒之後魚肉緊緻,入味三分,上桌之後不到十分鐘便被清盤。還有青椒炒河蝦,紅燒泥鰍,蒜苗炒鱔節,細膩的肉質配上光亮的醬汁,真是想想都要流口水。便是菜市隨處可見的野生小鯽魚,第一頓的時候吃魚的肉質鮮美,剩到第二頓的時候紅燒的湯汁會結成半透明的魚凍,入口也是別有一番滋味。遙想當年SARS流行的03年,我爸應酬驟減,就坐家裡面把鯽魚的魚肉細細地剔出來,和澱粉、胡椒、醬油燴了一道魚羹,也是極好吃的。不過這種功夫菜,在我爸來說也是空前絕後,難做第二次啦。

每人心中大約都有一兩道家常菜,倒不是有多麼美味,更多的還是回憶吧。小時候過暑假,睡到八九點起床,吃一碗清粥配上前一天晚上剩下來的毛豆肉丁炸醬,或者奶奶用陽臺上剛拔下來的小細蔥炒一碗香噴噴的蛋炒飯,和著微斜的陽光從窗戶透進來照出的一背薄汗,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呢。




小蔥哥好吔


請用一道你家長的菜名證明你是那裡人?

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兩個字。用水木年華的歌詞,我多想回到家鄉,再回到她的身旁,讓她的溫柔善良,來枯萎我的心傷。

我的家鄉有這麼一道名菜,臭鱖魚。說到這個魚,我相信吃過的人或者沒吃過,但是見過的人都有比較深的印象。因為臭鱖魚真的名副其實,很臭,而且臭而不爛。

喜歡吃臭鱖魚的朋友特別愛吃,不喜歡的人擇敬而遠之。我是做廚師的,在我學徒的時候遇到這麼個有趣的事。大概是十年前,有一次客人在大廳就餐,點的就有臭鱖魚,然後客人就說,這魚都臭了你們還往上端啊,服務員又向他介紹臭鱖魚的做法才沒有引起誤會。

臭鱖魚安徽十大名菜,做法簡單,臭鱖魚都是半成品,袋裝的,鍋中燒油煎至兩面金黃撈出,加入肉沫,蒜子,辣椒麵,辣椒節,老抽,王致和臭豆腐,煸炒出香味,加入蒸魚汁,啤酒和清水,漫過魚身即可,把湯汁收濃稠澆在魚的身上就做好了,又香又臭,吃過一次就停不下來。

臭鱖魚是自然發酵出臭味的,做工非常講究,希望冬天可以回家吃一次臭鱖魚,祝在外漂泊的朋友們注意身體。








我只想簡簡單單


我來自湖南南部的一個水鄉的小山村,冬冷夏熱,好山好水。

湖南人愛吃辣椒這個是眾所周知的。所以說起讓自己最為回味最為喜愛的家鄉美食我首推紅燒魚及炒田螺。

說得我現在口腔滿是酸液了,哈哈!

可是為了生活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廣州創業。對於飲食來說還是比較回味家鄉的菜餚的。下面有幾道我親自做的菜餚的圖片給大家分享一下。





農村皮蛋哥


我一說出來你肯定就知道了,豆汁,焦圈,滷煮,艾窩窩,驢打滾……還有好多,都是有歷史的小吃,很多都是現在老人喜歡的吃食,豆汁,焦圈很多年輕人現在都接受不了那個味道,我也不喜歡。

再說一個你肯定知道,烤鴨,中外馳名的經典菜品,最有名的就是全聚德,不過很多其他酒店也都有自己特色的烤鴨,味道也很好的,最香的就是烤鴨皮蘸白糖,特別香脆,但是也特別長肉,油脂特別多,又酥脆,加上白糖甜甜的,真停不了口,我每次都只是嚐嚐,對於愛長肉的我來說,真不敢多吃。

你知道我是哪裡的人了嗎?




是靜好呀


這個我要好好說了,我們這兒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城市。

我出生在一個貧困鄉村裡,由於父母要生活所以他們跋山涉水又到了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山村(但是離城市特別近)。到那裡的那一年我三歲,我的童年就在那裡生根發芽。

從小記事起我的記憶裡,只要一過年爸媽的朋友就送些很平常的花生、瓜子,但是還有一樣是我至少長這麼大在別的城市沒聽說過也沒見過的一種豆~面豆。

這種豆四四方方大約有花生豆那麼大,吃著嘎嘣脆,滿口椒香,而且是用我們這裡土炒制而成,方便攜帶,持久耐放。


倆寶一媽


炸千子。一道過年以及結婚辦喜宴必備的一道涼菜。用粉哥子卷精豬肉餡炸制而成,剛出鍋時吃一口熱氣騰騰,非常香,想一口吃下卻又吃不下;過年及喜宴招待客人或飯店招待客人用的是放涼之後食用的,也可一盤中撒白砂糖同時食用。

真的是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菜,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家鄉菜。手機答題,不能插圖片了,嗚嗚。


弋心擎


新疆大盤雞,也叫沙灣大盤雞,是最能代表新疆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

為什麼叫沙灣大盤雞呢?其實沙灣是北疆的一個縣城,位於312國道旁。相傳上世紀八十年代,南來北往的長途大貨車司機都要在沙灣吃飯,他們都喜歡吃路旁小飯館老闆炒的辣子雞,但又嫌份量太少,要求老闆用整隻雞炒,再加上土豆。老闆炒好後,沒有那麼大的盤子來盛,只好用裝拌麵的盤子盛上,司機們把雞吃的差不多了,再讓老闆把煮好的皮帶面倒入大盤雞裡拌著吃。吃完後,司機們大呼過癮,就這樣,經過口口相傳,沙灣大盤雞的名氣越叫越響。最火爆的時候,沙灣縣城國道兩旁,大盤雞飯館一家挨著一家。再後來,全疆各地都冒出了無數的沙灣大盤雞飯館,沙灣大盤雞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去年還入選了新疆十大名菜。

其實,好吃的沙灣大盤雞製作方法非常簡單,我家孩子小時候,就特別愛吃大盤雞,我幾乎每週都給他做。如果你有興趣學習製作,我可以給你說說。

大盤雞,顧名思義主要用料就是雞和土豆。具體做法是:

(1)將整雞洗淨剁塊焯水,土豆去皮洗淨切塊,辣皮子蔥姜切斷,蒜拍碎 。

(2)鍋里加油,放花椒,白糖下鍋,融化後放入雞塊,辣皮子蔥姜段,大火翻炒。

(3)待雞塊上色後,加水蓋鍋蓋燉十分鐘。

(4)加入土豆,再用小火燉至水分快收幹。

(5)加入青椒大蒜,翻炒均勻出鍋。

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而且,用這種方法做出的大盤雞,雞塊色彩鮮豔,爽滑麻辣,土豆軟糯甜潤,越吃越香,絕對讓你過足嘴癮。如果你還沒吃夠,還可以再加入皮帶面,勁道的皮帶面在濃郁的湯汁裡攪拌後,吃起來那可真是歹歹的呢!(歹歹的,是我們新疆土話,就是很厲害、很好的意思)

沙灣大盤雞之所以能迅速火爆,就是因為它的口感和味道,具有西北人喜歡的粗獷豪放的辣味兒,同時還有四川人喜歡的麻味兒,既獨特又新穎。

這就是我給大家介紹的家鄉菜,其實在我家鄉還有很多很多美味菜餚,在此,我以新疆人的身份,真誠地歡迎朋友們有機會來新疆品嚐正宗地道的沙灣大盤雞!

我是清音夜讀,你同意我的看法嗎?有不同看法的,期待和你一起討論交流,喜歡請關注點贊。


清音夜讀


冷吃兔又名香辣兔、麻辣兔丁,是源於四川自貢、內江地區一種漢族傳統美食,在川菜分類上屬於小河幫菜系,迄今已有百餘年曆史。四川的自貢、內江、富順、榮縣一帶是全國有名的養兔之鄉,兔肉供應十分充足;該地區人們也十分喜愛吃兔肉,尤其是喜愛烹飪和品嚐一冷吃兔還有一個特點,不管是在餐廳裡還是在家裡冷吃兔都沒有骨頭,自貢人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把所有骨頭一起拉出來,這也是冷吃兔出名的原因之一。

By 莎婭琪琪

用料

兔肉 半隻

生薑 一塊

大蒜 兩個

乾紅辣椒 60克

青花椒 10克

紅花椒 10克

八角 8個

生抽 適量

花椒油 適量

料酒 適量

老乾媽油辣椒 一勺

做法步驟

1、準備材料如圖。

2、將大蒜和生薑切片。

3、乾紅辣椒剪成小段。

4、兔肉洗淨去骨切丁。

5、在兔肉中加入適量生抽,料酒,花椒油,鹽拌勻醃製十分鐘。

6、熱鍋倒油燒至八成熱。

7、放入兔肉煸幹水份。

8、兔肉微微發黃放入薑片和蒜片翻炒出香味。

9、接著放入花椒、辣椒和八角小火煸炒。

10、炒至兔肉滲進辣椒和花椒的香味。

11、起鍋前加入一大勺老乾媽油辣椒翻炒均勻。

12、香辣好吃過癮!



平凡故事和小酒


煎餅小豆腐,紅燈掛霜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