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章:營魄抱一,專氣致柔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dí)除玄鑑,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老子》十章:營魄抱一,專氣致柔

譯文

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

結聚精氣以致柔順,能像嬰兒的狀態嗎?

洗清雜念而深入觀照,能沒有瑕疵嗎?

愛民治國,能自然無為嗎?

感官和外界接觸,能守靜嗎?

通曉四方,能不用心機嗎?

《老子》十章:營魄抱一,專氣致柔

引述

這一章著重在講修身的工夫。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是說一個健全的生活必須是形體和精神合一而不偏離。“抱一”即是抱“道”,能抱“道”,即是使肉體生活與精神生活可臻至於和諧的狀況。

“專氣致柔”是集氣到最柔和的境地。“氣柔”是心境極其靜定的一種狀態。“滌除玄覽”即是洗清雜念,屏除妄見,而返自觀照內心的本明。

老子所講的這些修身工夫,和瑜伽術不同。瑜伽的目的在超脫自我和外在的環境。老子重在修身,修身之後乃推其餘緒而愛民治國。

《老子》十章:營魄抱一,專氣致柔

“營”、“魄”分別說形、神,“滌除”、“玄覽”亦分別說形、神的高境界修煉。“兒”說其“和”,“雌”說其“守”,這是老子修身的兩種形式而同一指向的最高境界。

“明白四達”卻若“無知”是“營魄抱一”、“滌除玄覽”、“專氣致柔”、“天門開闔”等修養的終極結果;而“修之於身”的“餘德”之自然流衍,便是以“無為”去“愛民治國”的“修之於天下”。

——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