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賈母會支持黛玉嫁給寶玉嗎?你猜測黛玉會是什麼結局?

書伴茶


賈母支持黛玉嫁給寶玉,由來已久。但是續書上寫賈母最後支持了金玉良緣,有人認為不對,賈母跟黛玉那麼親,怎麼會不向著外孫女卻向著外人呢!這問題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了。

首先,當時主流的婚嫁意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於賈寶玉娶誰作老婆是賈政和王夫人說了算,賈母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策權。很多人認為就是賈母一句話的事,這是錯誤的。對於這一點,林黛玉都是清楚的。所以當紫鵑說黛玉趁老太太硬朗、明白,把大事定了要緊。林黛玉大家閨秀加上理解賈母,只有默默地流淚。

其次,賈母的態度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最初接林黛玉來賈府,除了心疼可憐黛玉沒人照顧以外,恐怕最主要的還是為了鞏固賈家於林家的姻親,以利用林家林如海的政治社會資源,延續賈家的社會地位。維護姻親最好的辦法就是寶黛成親。這一點在當時應該是賈府的共識,連王夫人估計都沒有異議。

第三,林如海去世,林家的利用價值清零了。一切都改變了。林黛玉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女。身體狀況日壞一日,加上薛家金玉姻緣攻勢的日益迅猛,還有元春的表態,不能不引起重視。雖然價目曾經一度堅持,但是賈府的形勢一天不如一天,經濟越來越不支。急需薛家的經濟援助(但是後來,薛家因為薛蟠的案子,敗光了所有家產,賈府的希望也就落空了。)。

第四,林黛玉的結局毫無疑問,就是香消玉殞,魂歸離恨天。至於是死於賈寶玉和薛寶釵成婚之前,還是同時,區別的意義都不大。


伴讀紅樓夢


認為賈母不支持寶黛愛情,多是受《紅樓夢》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影響。在《紅樓夢》通行本中,賈寶玉因為通靈寶玉的丟失,變得痴痴傻傻。賈母只顧寶玉,不管黛玉,還說出了“並不是我忍心不來送你,只為有個親疏。你是我的外孫女兒,是親的了,若與寶玉比起來,可是寶玉比你更親些”的絕情之語。為了給寶玉沖喜,賈母採用王熙鳳的“掉包計”,給寶玉、寶釵成親,加速了黛玉的死亡。

這些都是高鶚續書部分的內容。和前八十回對照,賈母對黛玉的態度簡直判若兩人,心肝肉般疼愛黛玉的賈母沒有了,只有一個冷漠的遠遠旁觀的老太太。

仔細閱讀《紅樓夢》前八十回,你就發現,其實賈母一直支持寶黛愛情。

賈母認為不是冤家不聚頭。

第二十九回,賈母帶大家去清虛觀打醮,因為張道士提起給寶玉說親的事,寶玉、黛玉心裡都不痛快。黛玉又說起“金玉良緣”,寶玉怪她不懂自己的心,便賭氣砸“通靈寶玉”。

兩個人的大鬧驚動了賈母。事後還抻著不肯和解。這時候賈母說了這麼一番話:

“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

“冤家”在俗語中有“夫妻、情人”之意。第二十八回妓女雲兒曲中唱“兩個冤家,都難丟下”,這裡“冤家”就是指情郎。

寶黛二人原來也沒聽見過這句俗語,現在聽了這句話,非常有感觸。文中寫兩人的情形:

如今忽然得了這句話,好似參禪的一般,都低頭細嚼此話的滋味,都不覺潸然泣下。

賈母非常疼愛唯一的女兒賈敏,王夫人就說過,賈敏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才象個千金小姐的體統。

愛屋及烏,賈母對黛玉也是極其疼愛,在待遇是和迎春姊妹有所區別。她嫌孩子多了吵鬧,讓迎春姊妹三人搬走,獨留下寶黛二人跟著自己居住。劉姥姥遊大觀園時,賈母對劉姥姥說:“只有兩個玉兒可惡。回來吃醉了,咱們偏往他們屋裡鬧去。”語氣裡是滿滿的寵溺。

賈母是希望她最疼愛的孫子和外孫女能成親的。在她心目中,這是兩個最好的孩子,是最般配的,所以情急之下,“不是冤家不聚頭”才脫口而出。

對元春的暗示置若罔聞。

端午節元春賜給家人的節禮,寶玉和寶釵的一樣,有撮合“金玉良緣”之意。

王夫人可以入宮探望元春,肯定會對元春提到寶玉的婚事和自己的願望。元春想幫母親完成心願,所以賜節禮之事有賜婚的暗示。

但賈母對元春的暗示表示不明白,不執行。她不問不提就將此事擱置了。後來賈母還故意露出向寶琴提親的意思來。我認為賈母這是虛晃一招。大家族浸淫五十多年的人精,她能不瞭解寶琴已經定親了嗎?她用這招告訴王夫人、薛姨媽:我沒看中寶釵,你們別做無用功了。

維護黛玉清白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說書的女先兒講《鳳求鸞》的故事,說是小姐雛鸞喜歡是投宿的書生王熙鳳。賈母對故事狠狠做了一番批判。她說:

“ 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

“ 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

“ 如今眼下真的,拿我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有這樣的事,

賈母這裡敲打王夫人、薛姨媽:不要懷疑我外孫女有什麼越禮的行為,她是知書識禮的人,況且周圍跟著一群丫鬟老媽子呢!

黛玉的結局

最後,黛玉還是沒能嫁給寶玉,病重而逝。嫁給寶玉成為寶二奶奶的是寶釵。

紫鵑也明白黛玉要靠老太太做主,她曾經說:“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作定了大事要緊。”老太太去世後,黛玉沒有了依靠,王夫人做主讓寶玉寶釵成親。

曹雪芹好友富察明義是看過尚未遺失的全本《石頭記》的。他寫有二十首《題紅樓夢》詩,第十八首寫: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痾續紅絲?

黛玉《葬花吟》中寫有:“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從富察明義的詩中可以看出,一語成讖,愛情落空,深受打擊,黛玉病勢加重,沉痾難起,最後香消玉殞。


淡看雲起


我認為賈母是支持黛玉嫁給寶玉的,但是黛玉卻因為身體原因來不及做寶玉的新娘。

一,賈母對寶玉的婚姻態度。

在十九回,賈母帶著家中女眷上清虛觀打醮,張道士為寶玉說親:“要論這小姐的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賈母說:“上回有個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大一大兒再定吧。你如今也訊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兒配的上,就來告訴我。就是那家子窮,也不過幫他幾兩銀子就完了。只是模樣兒,性格兒,難得好的。”

賈母回答張道士的這段話透露出幾個信息:1,賈母對寶玉的婚姻不會放手;2,不在意家庭條件,哪怕窮點都沒事;3要長的漂亮,還要性格合適。

賈母對寶玉的娶妻要求,不看家庭,只看性格和長相。這就說明賈母不會看重家族聯姻為賈府帶來的好處,她不會讓寶玉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她看重的是寶玉精神上的快樂。這說明賈母不會因為看重薛家的家世而選擇寶釵,也不會因為林家的衰落而放棄黛玉。寶釵和黛玉都經常在賈母面前出現,她們倆誰和寶玉更投契,寶玉和誰在一起更快樂,賈母不會看不見。

二,賈母對黛玉的疼愛。

自黛玉來到賈府,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個孫女兒倒且靠後了。”在五十七回,薛姨媽對黛玉說;“我常和你姐姐說,心裡很疼你,只是外頭不好帶出來。他們這裡人多嘴雜,說好話的人少,說歹話的人多,不說你無依靠,為人做人配人疼;只說我們看著老太太疼你,我們也洑上水去了。”薛姨媽覺得不好意思把對黛玉的疼愛放在表面,怕別人以為她這樣做是為了討好賈母。疼黛玉就是討好賈母,這足以證明黛玉和賈母的關係如鐵澆銅鑄。

鳳姐過生日時大夥兒隨份子,很自然而然的就說出黛玉和寶玉的那份由賈母出,看來這已成慣例。鳳姐和平兒說起寶玉和黛玉日後結婚的費用,不用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體己拿出來”。這些事都可看出,在賈府,黛玉是賈母“嫡系”一樣的存在。

賈母對黛玉的疼愛貫穿前八十回,有什麼理由到了八十回後賈母態度會發生突變?

三,興兒的話。

第六十六回,興兒對尤二姐和尤三姐說過,“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一開言,再無不準的”。如果說賈母之前對寶黛的婚姻還有猶豫,這時候賈母已經鐵了心了,她有了明確的撮合寶黛姻緣的表示,連僕人都嗅到了。

隨著故事的發展,木石姻緣的呼聲越來越高,黛玉身體的身體每況愈下。第四十九回,黛玉對寶玉說:“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像比舊年少了些的。心裡只管痠痛,眼淚卻不多。”我們知道黛玉的前世是絳珠仙草,她下世投胎是為了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報答的方式,是為他流盡一生的眼淚。黛玉說眼淚開始變得少了,說明她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

許多人認為元春支持金玉良緣,賈母最後不得不妥協。元春也是賈母親自撫養長大的,就算已貴為皇妃,賈母還是她的祖母,撫養之恩沒變,我認為她不會利用自己的皇妃之威來彈壓自己的老祖母。金玉良緣是以黛死釵嫁的方式形成的。




飛露灑我裳


續書上寫賈母最後支持了金玉良緣,但很大一部分人認為不對,賈母跟黛玉那麼親,還記得黛玉剛來賈府時肝啊肉啊的叫,怎麼會不向著外孫女卻向著外人呢!

我以前專門寫一篇文章討論過這件事,如果有讀者感興趣的到我文章裡看。

我的觀點和續書一樣,賈母最終支持了金玉良緣。承認黛玉唯一能靠的人站到對立面的隊伍裡,雖然有點難,但是經過分析,這點還是成立的!為什麼呢?

第一,賈母在寶玉的婚姻大事上不如寶玉父母有發言權。

俗話說得好,一輩子不管兩輩子的事,並且婚姻大事上,有數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賈母權利再大,也只是源於做長輩的言行端正、公道,兒女們的孝順和恭敬,過格的權利會鬧家庭矛盾,賈母不能不考慮。

賈政不太管家事,這樣的事自然就落到王夫人身上。而我們都知道王夫人的心,她最喜歡寶釵了,親戚關係還拋在開外,單說寶釵的溫柔大方,善解人意,識大體,身體又健壯,哪位婆婆會不喜歡!所以王夫人極力撮合寶玉和寶釵結合。

這樣一來,賈母就不好和王夫人相爭了。

第二、就像續書裡寫的那樣,親疏有別,到底寶玉是賈門根基,是最需要守護的,是要優先考慮的。

黛玉不說性格不如寶釵,就她那個體格,一天吃藥兩天看大夫的,她就不是個長壽的相。如果賈母力排萬難,娶了黛玉,萬一黛玉哪天病死了,賈母在王夫人面前得有多難看!

第三、退一步說,賈母即使鐵心支持黛玉嫁給寶玉,她也較量不過王夫人啊!

賈母在家裡是一把手,在元春娘娘面前可就得聽元春的了。

王夫人早和元春有過契約,哪位女兒不向著母親!最起碼元春是向著的。所以在端午節的節禮上,元春煞有其事的送一樣的禮物給寶玉和寶釵,而黛玉只和其它姊妹一樣,意圖再明顯不過了,不光寶玉奇怪,就連寶釵都覺警了,賈母又怎能不明白這其中玄機!

我想,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就是大家懷疑賈母為什麼遲遲不表態的真實原因,她也是實在為難啊!也許後來賈母到底不忍傷害黛玉,沒有支持金玉良緣,但基於以上這些原因,她也不會貿然去反對。


流年書瓶


《紅樓夢》中,眾多優秀的女子,都成了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最讓人感到悲傷的是女主人公林黛玉。

黛玉無父無母無兄無弟,自嘆不如《西廂記》中的崔鶯鶯,那鶯鶯還有寡母弱弟,她卻是個真正的孤女。人們在憐愛黛玉的同時,希望美滿的婚姻來彌補命運對黛玉的不公。

可恰恰相反,由於黛玉入情太深,這場沒有結果的戀愛,比她失去父母的命運更慘,直接讓她命入黃泉。

有人責怪賈母冷血,明知道寶玉和黛玉是相愛的,卻不早早的與他們作主,讓他們成婚。

賈母對寶黛的愛是顯而易見的,從抄檢大觀園以前,可以看出這個老太太是支持黛玉嫁給寶玉的,她多希望就返回麼守著這對幸福的年輕人,慢慢老去,要不,她怎麼會說:

我這老冤家是哪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

但是,隨著王夫人與賈母暗暗的抗爭,或許是賈母打消了讓黛玉嫁給寶玉的念頭。

因為她知道,體弱多病的黛玉根本不討王夫人喜歡,就算她作主,讓黛玉嫁給寶玉,在將來的日子裡,黛玉也會受盡委屈。

如果黛玉在王夫人面前受委屈的話,更讓人心疼,還不如讓給黛玉另擇佳婿,以賈府為背景,反倒不受委屈。

賈母和王夫人一樣,都是為孩子將來的幸福著想,她們也都忽略了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的心,此時,他們己不可分割。

我猜測,黛玉在賈母的主張下嫁給了某個權貴,要不怎麼會有‘瀟湘妃子’的雅稱的。

但是,黛玉還是捨棄了這個‘貴婿’,才有了‘玉帶林中掛’的結果。

賈母對黛玉的愛是不會中斷的,黛玉也會服從賈母的安排,但最後的結果是: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黛玉沒有了,寶玉也曾試著和寶釵相愛,終究是,‘縱然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家長專權,讓三個年輕人陪受苦楚。


書伴茶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清楚賈母有二個身份,一是黛玉的外祖母二是賈府頂端的掌權者。

作為唯一女兒的血脈,賈母會發自內心的關心與疼愛,給她僅次寶玉的生活待遇,但要認清寶玉才是首位。賈母作為掌權者,對賈府未來的繼承者寶玉的妻子,在容貌,家世、能力上的要求都肯定是要與之相匹配。在寶玉的婚事上別說黛玉,寶釵也未必能入眼,賈鏈的妻子是王子騰的外甥女,賈珠娶的是國子監祭酒的女兒,黛玉如果父親在世,賈母還有可能支持寶黛,當初接她入府和寶玉同吃住也未必沒存此心,但黛玉身體太弱了加上父親亡故,又沒有族人相助,說不好聽點是孤女一個,依靠的是賈母的憐愛庇護,黛玉葬花時念到:風霜刀劍嚴相逼。可想她在賈府境遇。賈母后期對黛玉更多是憐惜,奈何年事已高,能給外孫女找一可託付的家門已算盡情盡力了。

所以從二種身份分析,站在賈母立場都不會支持寶黛。

黛玉的才情令人傾慕,容貌風流絕世,對寶玉痴心痴戀,她嫁給誰都不會幸福,質本潔來還潔去。她的結局只會在傷心淚盡後,香銷玉隕,免受賈府大廈傾覆漂零之苦。



頌章紅紅


小說《紅樓夢》中的賈母,是會支持黛玉嫁給寶玉的。

賈母疼愛黛玉,而把她嫁給自己的孫子寶玉,無疑會是黛玉最好的一個結局。

賈母喜歡女孩子們,她自己也有四個女兒,其中賈母最喜歡的,就是黛玉的母親,她最小的女兒賈敏了。現在賈敏不在了,只留下了一個孤女黛玉,賈母肯定是像心肝寶貝一樣的疼愛她的。

王熙鳳是支持寶黛的結合的,而她可是看著賈母的意思來辦事的。

賈母是榮國府裡的最高領導者,王熙鳳在管理家務的時候,都是會以哄著賈母高興為最終目的的,而且在很多的時候,王熙鳳簡直就成了賈母的傳聲筒了。

在寶黛之間的關係上,王熙鳳是第一個捅破窗戶紙的人,她甚至於可以大膽地和黛玉來開玩笑,指著寶玉說要黛玉給賈家做媳婦。寶玉捱打後,黛玉哭紅了眼睛去看寶玉,一聽見王熙鳳來了,黛玉怕王熙鳳取笑自己,嚇得一溜煙地從後門跑走了。

試想,如果不是賈母支持黛玉嫁給寶玉的話,王熙鳳可是不敢這麼大肆宣揚寶黛的愛情的。

黛玉的身體狀況也不會成為賈母的疑慮的。

古時候的大小姐們都比較嬌貴,有點兒小病,吃點兒補藥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寶釵不也是需要吃冷香丸的嗎?所以說,賈母是不會因為黛玉的身體狀況不佳而反對寶黛的婚姻的。再說了,反正寶玉將來也得是三妻四妾的,這對榮國府的傳宗接代沒什麼大的影響。

即使是拋開賈母與黛玉之間的親情,賈母也是喜歡黛玉這種性格的女孩子的。

因為襲人對主子的忠心耿耿,溫柔和順,賈母才把她派給了寶玉,但是並不代表賈母就喜歡這樣的性格,賈母就曾經說過襲人是一個“鋸了嘴的葫蘆”。賈母喜歡的,是晴雯那樣的聰慧伶俐的性格,而黛玉就是這個樣子的。

至於黛玉的結局,如果讀者不認可高鶚續書裡的說法的話,我們可以參照《紅樓夢》前八十回的內容,以及脂硯齋的批語,來推導一下小說作者的原意。

判詞

寶釵和黛玉的判詞是在一起的,關於黛玉的那一句是“玉帶林中掛”,所以說,黛玉應該是上吊自殺的。

黛玉自殺時機

我們知道,小說中寶玉最後是和寶釵結合了,但是寶玉在面對著寶釵的時候,是“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也就是說,在寶玉和寶釵結婚之前,黛玉就是死掉了的。

黛玉為什麼自殺

在小說的第一回裡,賈雨村曾經說過一副對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文字底下的脂批為:“表過黛玉,則緊接上寶釵。”那麼,黛玉在賈府這樣的“櫝”中,會等待一個什麼樣的“善價”呢?

對於古代的女孩子來說,自己嫁得好,夫家能夠幫助到孃家,才是最好的“善價”,所以這個“善價”,指的肯定不是寶玉,而應該是比寶玉的地位還要高的人物,這就是北靜王水溶。

然而黛玉是隻愛寶玉一個人的,當寶玉把北靜王送給他的鶺鴒香串轉贈給黛玉的時候,黛玉可是拒絕了的,還隨手就把它扔到了地上的。

可是在這個時候,要不就是賈母已經不在了,要不就是賈府急切地需要北靜王的支持,黛玉沒有別的路可選,也就只好上吊自殺了。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賈母無疑是支持寶黛姻緣的最高長輩,也是賈府最具權威的話語人物。

我們知道的一個普遍事實,就是林黛玉乃賈母唯一的女兒賈敏的後人,論起輩分和稱呼,黛玉應該叫她姥姥,是帶有血緣關係的正宗嫡脈。

而且,當年賈敏待字閨中的時候,賈敏就是賈母的掌上明珠,其受到的待遇和恩寵甚至要遠遠高過胞兄賈赦和賈政,絕對是賈府上下最被器重和尊崇的大小姐。

可惜的是,賈敏在黛玉幾歲的時候就不幸逝去,這讓賈母肝腸寸斷,更加對賈敏留下的骨肉黛玉視如賈敏再世,說不盡的疼愛眷顧,把一腔摯愛都付諸在黛玉身上了。

在賈母眼裡,闔府上下最值得疼愛和周全的,就只有倆個人,一個是他的嫡系孫子賈寶玉,另一個就是這嬌花照水的林黛玉。老人將兩個小傢伙放在一起由她親自恩待教養,這在偌大的賈府上下是一項莫大的榮耀,連那幾個賈府姐妹迎春、探春和惜春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足見賈母寵愛黛玉到了極點。

而且,賈母在日常的話裡話外字裡行間,多次流露出要促成寶黛姻緣的好事,這讓闔府上下都知道了老祖宗的心事,那個慣會見風使舵的王熙鳳就是瞧正了這一點,時不時的拿話來套黛玉的感受和應對。

應該說,黛玉和寶玉之間的愛情早已成了盡人皆知的大事件,就連一向謹慎而寡言的賈政都感到了這樣的傾向,他也在心裡極力捏合促進這件事。

然而到了程偉元、高鶚筆下的後四十回,薛寶釵異軍突起,迅速取代了林黛玉的位置,成為了賈府最最中意的座上賓,並且賈母也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一力周全寶黛姻緣轉而變成了一心支持金玉良緣,只能說這是續書作者強力扭轉了賈母的個人意志,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寫作風格與表述實踐的巨大轉變,既不符合賈母的一貫個性也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是對原著立意的一次惡意強姦,卻極大地改變了黛玉和寶黛愛情的命運。

不得不說,這次改變是最最不成功的一次主題走向篡改嘗試,也打破了原著的舊有風貌,雖然巧合了一部分讀者的意願,卻讓原著蒙上了不白之冤,使得這部書徹底改變了故事的最終走向,成為一部狗尾續貂的文學著作。但這絲毫也掩蓋不住曹雪芹原著的傲岸光芒。

至於林黛玉的最終結局,這個區別並不是很大,都是因為各種原因使得嬌喘微微的林黛玉早早夭亡,成為一縷香魂纏繞在讀者的心頭,拂不去那纏綿哀怨的一世情愁。



龍吟148119260


關於賈母是否支持林黛玉嫁給賈寶玉這點,其實前八十回已經有了暗示。

先說結論:賈母是很願意賈寶玉和林黛玉在一起的。

首先,賈母自己有過明確的說法。在寶黛二人鬧矛盾那一回,賈母生氣的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這個詞,在古代用於男女之間,往往就有著一種曖昧的成分在其中。這點從二十八回妓女雲兒的曲子裡也可以知道:“兩個冤家,都難丟下,想著你來又記掛著他”。所以由此可見,賈母心裡是默許他們二人在一起的。不然也不會用冤家一詞形容他二人。

其次,紫鵑曾經勸林黛玉說過。“趁老太太還在,趕緊拿了主意”。如果賈母不支持他二人,紫鵑也不會勸林黛玉去找老太太作為靠山。

再然後,從林黛玉入府時候的待遇也可以看出。賈母對林黛玉十分看重。且王熙鳳曾經說過寶玉黛玉兩個人嫁娶時。“用不到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體己拿出來”。對於還未出嫁的三春,老太太都沒做到這般程度。而寶黛兩人待遇卻相同,可見賈母心裡早已把寶玉黛玉當作了一對。

至於黛玉原本的結局。紅樓十二曲以及黛玉的判詞其實已有指示。“玉帶林中掛”“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另有脂硯齋批語“《牡丹亭》中伏黛玉死”。都可以證明黛玉最後是死了。

但究竟怎麼死的,眾說紛紜。我個人比較贊同上吊自殺一說。

原因有兩點。

1.“玉帶林中掛”這句明確指出,黛玉死在林間。而掛一字,也暗喻黛玉應該是上吊而亡。

2.《牡丹亭》中,杜麗娘《離魂》中曾說“葬我梅樹之下可矣”。既然脂硯齋批語已經明確說了牡丹亭伏黛玉之死,元春省親時候恰好點的就是牡丹亭的《離魂》一出。那麼此處梅樹作為杜麗娘的葬身之所,或許就是指黛玉自盡之處。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沉湖說,病死說。每種說法都各有千秋,只看自己更信哪一派學說吧。


酥酥甜心糕


我認為賈母不會贊同的,可能起初賈母也想過讓林黛玉嫁給賈寶玉,最後沒有同意,其實有三個原因。

  • 林黛玉身體嬌弱,常年靠湯藥維持

其實小說開頭也說了,林黛玉自小身體不好,需要常年喝湯藥養著。再加上自己的身世悲慘,憂慮成傷,經常喜歡自己胡思亂想,自憐自艾,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賈府是一個皇恩浩蕩的官宦之家,與史、薛、王稱為京城的四大家族。這樣的一個家需要一個善於理事,可以維持家族興衰的一個女子,而不是一個病怏怏的藥罐子。

  • 林黛玉性格叛逆,不屈從封建禮教

林黛玉之所以可以和賈寶玉談到一起去,因為兩個人的性子是相似的。賈寶玉因出生帶玉,深得祖母的寵愛,性格嬌縱。而林黛玉從小生活在鄉下,無拘無束,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兩人才可以聊到一起。

而在賈母心中,寶玉的妻子應該是可以管的住寶玉的人,而不是和他一樣的人!這樣才可以保得住賈家的繁榮昌盛,榮華富貴。所以才選擇了薛寶釵,兩家強強聯合,才可保兩家的地位和富貴。

  • 林黛玉對寶玉的感情是佔有

在後面的情節可以看的出來,黛玉非常愛吃醋,當她看到寶玉和丫頭晴雯在哪說話,非常生氣,自己跑回房裡哭泣。到後來的黛玉葬花,說明如果寶玉和黛玉結婚了,那必須只有黛玉一個妻子,否則黛玉經常會自己一個人在哪裡生氣,也會弄得寶玉難堪,再加上寶玉本來就是一個不喜歡世俗官運,最喜歡和丫頭還有姐妹一起作詩玩樂的男子,如果他倆結婚了,那麼他們的婚姻也不會幸福的。

所以薛寶釵嫁給賈寶玉是最好的選擇,可以將賈府上上下下管理的井井有條,再者,薛寶釵相比黛玉而言,也會處理好賈寶玉那些的“花花草草”,維護賈府之中的安寧。也會督促寶玉上進,說不定如果寶玉沒有出家,也沒有心死,那麼他一定會在寶釵的“管教”之下,將賈府發揚光大,世代繁榮昌盛!

至於黛玉,她的最好的歸宿,是當初不該踏入賈府,認識寶玉,和父親相依為命,平安快樂的長大,然後尋一個她愛的,也愛她的平民百姓,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這樣不會像在賈府裡委曲求全的生活,最後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