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里的关爱(上)

我笑着说道:“嘿嘿!我的那个乖乖!吃饭还堵不住你这张乌鸦嘴!”突然,车厢内传来一阵“哇哇”的啼哭声,哭得那么悲伤,那么凄凉……

我下意识地扭过头,只见一个全身穿着暗红色衣裤的小男孩,站在车厢的尽头放声大哭,时不时地传来一位女子的喝斥声,小男孩的脚下扔着一个淡蓝色的医用口罩。

后来,通过列车员,我才得知:小男孩不愿意戴口罩,把口罩弄脏了,又没有备用的,受到了妈妈的责骂,在列车员的细心帮助下,孩子又重新戴上了新的一次性口罩,坐回了座位。

其实,这一小小的插曲,无不跟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有关,全国上下一盘棋,面对无情的病毒,我们众志成诚,同心协力。不仅增强了全民自身的防护意识,更是打赢这场战役的缩影。眼前这一幕,不由得让我回想起孩子们在假期里那段难忘的防疫经历。

2020年1月12日,我带着孩子们按原计划终于回到久别的家乡。孩子们像一只只“脱笼”的小鸟,尽情地“撒欢”。孩子们有计划地完成着寒假作业,更多的是期待着春节的到来。也许用一个谐音词就可以概括,那就是“蒙吃蒙喝”,还有亲朋送上的压岁大“红包”。

说起牧区过年,比起城市中的年朴素了很多,这里没有火树银花灯光的点缀,更没有汽笛的喧嚣和行人的吵闹,而是显得格外的安静。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过年前一定会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全家大扫除来迎接新的一年,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绝对是过年前最难熬的一关,常常被父母喊去大扫除,根本不能出去玩。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扑鼻;院内张灯结彩,爆竹声声,这就是年的味道。用现在的话讲:“小时候穷的像孙子,但快乐的像个爷!”这样的传统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今年也不例外,我正和孩子们一起打扫院落,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打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小丫头的班主任邹蕾老师,从电话的听筒里传来的是邹老师急切的声音,询问了小丫头的生活情况,沿途坐车的情况,介绍了当前全国疫情的变化、防控措施等情况,临挂电话时还一再叮嘱我一定要给孩子们做好疫情防护措施,并专门成立一个群,每日上报有关突发情况和测温情况。

刚接完电话,我的心里明白:这次的疫情来势汹汹,做好防护措施的紧迫性,心情沉重了许多。可孩子们却用疑惑的目光盯着我说:“爸爸!不可能吧!老师们都放假回家了,还能给你打电话问这问那?再者,相隔一千多里地,要打电话也应该是当地嘎查村委会。”

“XX妤的家长,我是她的班主任王振泉老师……”

“XX月的家长,我是她的班主任马红莲老师……”

“XX月的家长,我是她的语文老师宋秀全……”

“XX月、XX妤的家长,我是青铜峡市第六中学的教导主任陈平……”

……

紧接着收到青铜峡市汉坝小学李培虎校长发来的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各位家长务必高度重视、做好防控工作,暂时不要返回青铜峡!……在疫情结束后学校将安排骨干教师对您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请各位家长大力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孩子们一个个你着我,我看看你,再也没有多说,直奔家里,打开了电视机,站在原地的我只听到电视机传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短暂的时间里,一个由校领导、班主任、代课老师、家长、孩子们为成员的特别小组成立了,共同构筑的 “抗疫信息交互平台”也正式启用,除每天抗疫知识外、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心里疏导。从此,“千里抗疫大幕“通过电波拉开了……(字数有限,关注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