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6月6日上午,上海市司法局召开司法行政戒毒相关工作新闻通气会。市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王东晟、市监狱管理局副局长宋烈、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副局长梅义征分别介绍情况并共同答记者提问。通气会由市司法局新闻发言人助理、法宣处处长姜岸主持。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盘点

今年是《禁毒法》实施10周年,6月是全民禁毒宣传月。此次新闻通气会,分别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监狱涉毒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涉毒类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工作三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小编就此进行了盘点,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强戒十年无安全事故

数据显示,十年来市戒毒局累计收治3万余人,2017年新收戒毒人员同比增长16%。目前,收治人数占全市登记在册人数的7.5%左右,自2008年正式收治以来,连续十年实现场所安全无事故,戒毒人员出所后三年戒断率超27%。

“吸毒者、违法者、受害者”是戒毒人员的三重属性,上海强制隔离戒毒有针对性地作出相关部署。总结起来为四点:

一是在戒毒场所内率先植入“同伴教育”理念,目前已全面推开;

二是充分发挥心理矫治在戒毒康复中的作用,将每年5月定为心理健康月,加强“心瘾”矫治,同时还实现心理测试全覆盖,建立“一人一册”的心理矫治档案;

三是探索教育矫治个别化模式,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种类、毒瘾程度、危险系数、个性特征等具体情况,开展个别化矫治,持续完善案例库、数据库建设,坚持对成功戒毒人员跟踪调查;

四是大力开展职能技能培训,采用学分积分制教学模式,联接社会教育资源,接轨终身教育。

据统计,近几年戒毒场所共开设了茶艺师、汽车维修、面点师等90期培训,参加培训的3298名戒毒人员中3194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96.8%。

针对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人数持续上升的新情况,市戒毒管理局探索研究了非药物戒毒康复方法。推广太极康复操、健心康复操、广播体操3个必训项目,突出有中华传统特色和有利于认知神经功能恢复的2项运动技能,保障每天1小时训练时间,形成了“3+2+1”身体康复训练模式。

目前,在非药物戒毒治疗方面,上海强制隔离戒毒取得了五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虚拟现实戒毒矫正、重复经颅磁治疗、智能心理矫治、脑波认知干预、运动抑瘾训练。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王东晟表示,“未来上海戒毒将立足上海超大城市功能定位,将强制戒毒工作每一项任务落实到各个层面、贯彻到各个领域,用精细化的管理和人文化关怀去绘就上海戒毒改革发展蓝图。”

涉毒类罪犯加强针对性教育改造

目前,上海监狱新收、在押罪犯中,毒品犯罪总人数约为3000余人。自2016年9月起,对一万余名罪犯进行了再犯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存在毒品成瘾问题的罪犯比例达到30%。在重新犯罪危险等级为中度以上的罪犯中,存在毒品成瘾问题的也达到30%。

上海监狱坚持了30多年的做法就是每年对刑释人员进行五年内重新犯罪调查。今年我们是针对2013年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情况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涉毒类犯罪占比位居第一,超过了45%。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涉毒罪犯存在着再犯罪率高、教育矫治难度大等特点。

禁毒教育贯穿新收—常押—临释“三段”改造全程

上海监狱坚持将禁毒教育贯穿于监狱“新收入监—中期常押—临释出监”三个阶段,将禁毒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协作,将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引入大墙,增强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实效。例如在6.26国际禁毒日,邀请部分涉毒犯罪受害人,包括罪犯近亲属走进监狱,参加控诉毒品危害的现身说法活动。

2015年,南汇监狱一名65岁的涉毒类罪犯和其子女共同以“一个家庭的惨痛经历”为主题进行现身说法,揭露了毒品对家庭的严重伤害,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今年,我们还将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毒品危害控诉大会。

通过长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在押罪犯对于毒品危害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不少涉毒罪犯回归社会后成为守法公民。

涉毒罪犯改造实行“评估、管理、矫正”一体化

为了提高矫正的科学性和精确度,在运用传统的教育改造手段的基础上,上海监狱积极探索“评估、管理、矫正”一体化工作,研制运用《再犯风险评估量表》,对罪犯的犯罪原因及再犯可能进行调查评估,采取干预措施,消解罪犯犯罪原因、影响,并帮助罪犯适应社会。

针对有吸毒史罪犯的毒品成瘾问题,以四岔河监狱、吴家洼监狱为试点单位,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工作经验,设计针对性矫正项目,积累狱内毒瘾戒断工作积累经验。

在实践探索方面,监狱总医院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潘澄工作室”承担了戒毒康复治疗规范化实践研究。近五年来身心兼治的涉毒人员达到700余人。

同时,着力推进禁毒实证研究,《上海监狱系统在押涉毒罪犯的构成特点与治理对策》等一批成果为全市禁毒理论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宋烈表示,“市监狱管理局在四岔河监狱、吴家洼监狱进行试点,以‘毒瘾再认知、增强戒毒意愿、修复个性缺陷、情感召唤与忏悔补偿、应对高危情境、预防复吸的技巧、康复习惯的养成和回归社会适应’为主要内容对有吸毒史的罪犯尝试开展项目矫正,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师助一”提升涉毒类社区矫正质量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本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7200余人,涉及毒品犯罪的有近200人。市社区矫正机关将涉毒类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和教育矫正,以“监管为基、执法为魂、教育为本、帮扶为辅”为理念,在严格执法、安全监管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以理服人,采取内紧外松、宽严相济的监管措施。

一是集中优势力量,密织安全管控网。

将涉毒类人员列为重点教育监管对象,对涉毒类人员进行严格的日常监管,加强周报到、实地走访、电子监控等监管手段的运用,做到“思想清、动向清、去向清”。

二是借助社会力量,提升专业化水平。

通过与民盟等社会专业力量开展“三师助一”签约共建活动,积极动员社会禁毒专业人士参与涉毒类人员矫正小组,做好此类人员的分类教育和个别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戒除毒瘾,远离毒品。

三是加强适应性帮扶,实现真情关怀。一是集中优势力量,密织安全管控网。

市社区矫正部门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制度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涉毒类人员的需求,提供心理矫正、技能培训、就业以及适当的物质帮助等,帮助其更好的接受社区矫正、适应社会。

四是全面覆盖涉毒类人员禁毒教育。

市社区矫正机关面向涉毒类人员开展了《禁毒法》集中教育、社区宣传、展馆参观等禁毒宣传类集中教育,参加各类禁毒教育的社区服刑人员覆盖面达100%。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梅义征表示,“近年来,上海社区矫正禁毒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服刑人员的禁毒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市社区矫正机关将持续关注涉毒类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工作,帮助其回归社会,努力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通气会现场,两位成功戒毒人士叶雄、顾瑛接受了媒体采访,讲述了自己在强戒所帮助下开启新生活的经历。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这十年,上海司法行政戒毒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四岔河监狱干警已交卷,你给多少分?

2、【红烛传承】舍不得!致敬那些即将退休的监狱工作“老兵”

3、“监狱长,我想配副眼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