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選擇獨立?

對於民國時期的軍閥來說,宣佈獨立可以說是最沒有“性價比”的一個選項。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局面本質上是中央政權羸弱導致對地方失去控制力,換句話說,雖然軍閥之間衝突不斷、且並沒有形成相對牢固的聯盟,但軍閥之間也並非完全沒有共同底限。當時的民國政府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一步步蠶食地方武裝的條件。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選擇獨立?

從目的性上來說,軍閥進行武力擴張、與中央政府和其他軍閥發生衝突原因在於利益範圍受到侵犯或不滿足需求,換言之軍閥事實上是具有消滅其他軍閥實現統一這個上限、以及固守控制範圍不被吞併這個下限的,為實現上限不能侷限於一城一地,為避免下限不能避戰求和。這種狀況對於當時的現實情況而言,基本達到了滿足任何一個軍閥的需求。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選擇獨立?

如果軍閥在其控制範圍內宣佈獨立,那麼就不可避免涉及邊界的問題,而邊界這種東西恰恰是軍閥對其控制範圍所不希望存在的——一旦軍閥獨立建國並確立了邊界,那麼針對其他軍閥控制範圍的勢力範圍擴張就成為了國家之間的軍事衝突,這顯然會讓軍閥失去通過武力擴張勢力範圍的行為屬性升級、並促使更多的勢力牽扯其中,只能造成軍閥擴張範圍的礙手礙腳。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選擇獨立?

另一方面,由於辛亥革命後中國國內統一國家和統一民族意識的覺醒,分裂國家另立朝邦的行為已經從法理和意識形態上完全失去合法性。如若一個軍閥宣佈獨立,這實際上等於給了其他軍閥聯合討伐該軍閥、並瓜分其勢力範圍的正當理由。說得再簡單一點,軍閥如果選擇獨立,那麼就意味著“圈地自牢”併為其他軍閥“正當合理”地進攻、侵蝕其控制範圍提供藉口。所以,即便強如“東北王”張作霖這樣的軍閥,也只是在名義上不認同當時的國民政府、而非“另立門戶”宣佈建國,至於其他軍閥就更不會走這套明擺著是死衚衕的路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