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上世紀,科學界曾有過一個有趣的論斷——“21世紀,人類將進入‘新的石器時代’”。這並非是對現代文明發展的質疑,而是上世紀的人們對這個時代最浪漫的祝福——我們並未在空前繁榮的物質文明中迷失,相反,我們將主動擁抱粗糲,擁抱朴實,走上返璞歸真的路。


時間來到21世紀20年代,我們對“21世紀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描繪並不需要依靠“預測”和“幻想”。人類當然尚未進入“新的石器時代”,但不可迴避的是,這種精神訴求從未消失。


麗江物與嵐,在自然生長的土地上,用手工開鑿出了一座石頭城堡,並裝進過往時代的經典,重塑遙遠的古老文明基因,創建屬於新時代的石器文明秩序。


這12個小故事,是這場秩序建立過程裡的細枝末節,但同樣也是犖犖大端。

01

從前有座山




很久很久以前,這裡並沒有山,甚至也沒有地,它是一片藍色的汪洋大海,遠古的水生物在這裡繁衍和進化。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被山林環抱的 Hylla Resort
這樣的狀態維持了一段十分漫長的時光,但改變正在悄悄到來,南半球的印度板塊在向北移動。終於有一天,它撞上了巨大的亞歐板塊,再難繼續前進。滄海變成了地貌複雜的大地,板塊交接處隆起成為巨大山脈。玉龍雪山,就在這場地理構造運動中誕生了。
再後來,這片陸地上孕育了多如繁星的生命,人類的足跡開始出現。我們無法知道史料記載之前,人們是如何仰望雪山的。我們知道的是,當遊牧的古羌族人(即納西族先祖)從湟河之間地區來到這裡之後,稱它為“波石歐魯”,意為白沙的銀色山岩。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大禹治水”故事裡的大禹就是羌族人 (本圖片來自網絡)
在多民族的遷徙之旅中,人與山的關係慢慢定格成了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樣子:山腳下的開闊壩子裡安居著納西族和白族人;山腰上是彝族人的領地;在高山深處,離雪山更近的地方,則是藏族人的家園。在他們的眼中,雪山,是神的領域。



Hylla 物與嵐所在之地,一面被雪山餘脈環抱,與雪山保持著既相連,又可仰望的關係;而另一面,則凝視著麗江壩子裡的田園屋舍、煙火人間。

02

他山之石
麗江這個熱門旅行目的地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村落,但貴峰村從來不是其中之一。不過近幾年,這個默默無聞的村莊開始被一些建築師留意。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貴峰紅石材砌成的 Hylla Glamping 建築牆面
十幾年前,麗江來了一位新加坡設計師,他希望可以做出紅色的建築。採石師傅們走遍了整個麗江,終於在貴峰村找到了一種獨特的天然粉紅色的石頭,並命名為“貴峰紅”。當地石匠師傅們篤定地說,整個麗江,也就只有那一個地方,才有這種石頭。
除了貴峰紅,我們還想給大家介紹另一種白色的石頭——冰川石。這得從納西族人的祖先,古羌族人的居住環境說起。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工地上堆積成小山的冰川石
古羌族人大多居住在雪線之上的冰雪世界,因此他們有了崇尚白色的觀念。一部羌族敘事史詩裡還記載著族人在遷徙途中被魔兵追殺,後由一位羌族英雄用神力搬來大雪山阻擋魔兵,化解了這場危機的故事。崇拜雪山,也逐漸演變成“白石崇拜”的文化。
得益於玉龍雪山區域的冰川運動,這片土地上才有了白色的冰川石。如果細看,還會看到斷面上的白色晶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或許是在呼應它被人類所賦予的神聖象徵吧。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砂岩石建築主體上的五華石臺階
當然,貴峰紅和冰川石並不是物與嵐唯一喜歡的石頭。當地人稱作的砂岩石,是從雪山腳下當初挖珍珠湖時挖出來的,用完也就沒了。而天然呈粉色,並摻有砂石的五華石,早已是麗江當地石料的代表。

03

刀劈手鑿造一座石頭城
從22歲開始,石匠楊師傅已經手工敲打石頭二十多年了。當初第一批尋找和發現貴峰紅的石匠師傅裡就有他的身影。但在他的石匠班子裡,楊師傅仍不能算是經驗最豐富的石匠,許多老師傅做這門手藝更是長達三十年以上。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如今他帶著他的班子,為麗江物與嵐的不同建築設計需求,尋找不同的當地石料,並通過原始的刀劈手鑿的方式,用冰川石壘起大門和圍牆,用珍珠湖砂岩石砌成納西官制的酒店建築主體,用貴峰紅拼成 Glamping 建築的粉色空間,用五華石鋪就地面和臺階……建起一座屬於這個時代的“石頭城”。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石匠們正在加工貴峰紅石材
僅僅是輕量化設計的 Glamping 建築,就有約上萬塊石頭組成。作為更大體量的酒店建築,手工作業量更是難以估量。楊師傅說,地基部分不算,光是露在建築外面的部分,就用了近3000立方米,約6000噸的砂岩石。每一塊,都由他們先把大石塊,劈鑿成均勻大小的小石塊,再把小石塊細細休整成設計方案的樣子。
工地上的各個角落,每天還在不斷響著叮叮噹噹,鑿子、鐵錘與石頭撞擊的聲音,清脆又熱鬧。石材不再冰冷,它們每一塊都曾經被人專心地注視過,觸摸過,打磨過。

04

一顆孤獨的樹
這是一棵常青櫟樹,葉片邊緣呈現出櫟屬科常見的小小的鋸齒狀。但,它的樹形卻是如此獨特:一氣八支,樹冠邊緣自然呈現出優雅整齊的弧線,像一顆飽滿的橡子(櫟樹果實)。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這棵櫟樹曾經也只是一顆小橡子。或者因為猛烈的風,或者是活潑的松鼠,或者哪個調皮的小孩,總之,它脫離了它誕生的樹林,落在了一片長滿了草和花的平地上。這些花草在小橡子眼裡無疑是高大的,它埋在裡面,什麼也看不見。
小橡子只好扎進土裡,拼命長高。等長到這些小草小花再也遮不住它探尋的目光,就能找到同伴了吧?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一棵櫟樹均勻地分出八根枝幹
很快,小橡子變成了幼年櫟樹,四周早已沒有能遮擋它的植物了。它終於發現,周圍沒有同類,它是孤獨的。
可是隱約地,它似乎能聽到遠方傳來的喧鬧,悉悉嗦嗦,辨不分明。那邊在幹什麼呀?好奇的小櫟樹仍在隨著時間不斷向上拔高,向著越來越遠的地方眺望。它看到那邊有小孩兒在打鬧,有鍋碗瓢盆在碰撞,有女人在溪水旁洗衣……


有一天,那邊走來一個人,驚訝於這棵樹獨立於這裡的姿態,它是那麼漂亮、與眾不同。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是一棵不平凡的“許拍”樹,開始向它許願,希望它能保佑村莊人畜平安。小櫟樹長成了一棵大櫟樹,它依然孤獨,卻不再孤單。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櫟樹視角下的麗江壩子
人間的幾番變化,不過是一棵樹應有的漫長生命裡的一小段時光。它們才是主人,我們不過是過客。
為了不破壞這棵樹,我們在設計之初,就有意識地把所有建築遠遠地避開,留給它足夠的距離和視野,讓它能依然如同過去一樣,像一個雪山下的守護神使,凝視著這個新的 Hylla 村落。儘管這樣的退讓需要以大面積建設用地為代價,但我們認為,放棄一些對人為空間的佔有慾,多一點對時光、對自然的貪慾,值得。

05

優美的林冠線
村裡人告訴我們,為了保護附近的山林,他們以前的生活用柴都要捨近求遠:凌晨兩點多從家裡出發,帶著乾糧,推著小車,踩著並不能稱之為路的荒地,到甘海子一帶砍柴,然後星夜歸家。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幾年前,村裡還住著一個老爺爺,退休後重回這裡開啟他的老年生活。老人總是經常一個人跑到今天物與嵐土地的北區(屬於芝山林區與田園的交界之地)種樹。最開始,大家以為他不過是閒來無事,心血來潮。結果老爺子默默無聞地一種就是幾十年,直到九十多歲高齡去世。
對待樹木森林,當地人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林,是每一棵獨特的樹的總和。看見一片林,首先需要看見每一棵樹。我們對物與嵐土地上的每一棵樹都做了測繪、定點、分類等一系列梳理工作。建築和施工儘量避開土地上原本的樹木,保護原有的林冠線不退讓,讓人與自然能夠真正地共處共生。


06

水的跋涉
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西南麓,也是物與嵐所倚靠的芝山背後,就是文海的所在地。它也是冰川的產物,由冰蝕湖演變而成。湖水清澈,岸上大片草地,草地上根據時節不同鋪開各色的花。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雨季的文海
雪山上的冰川融水沿著山谷順流而下,在海拔3180米的時候,遇到文海水域,便儲存下來,純淨的湖泊倒映著雪山,造就了一番秘境好景色。
然而這些水的跋涉尚未停止,部分湖水從水域南側的數個落水洞下洩,而後不知明確的去向。但還有部分,成為了物與嵐土地上的基礎生活用水。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幾年前,我們進行了從文海引水入解脫林的工程,順著芝山山谷線,逐級設立了約20個分水閥,才使這一泊冰川融水,翻山而來,潤澤這方土地,也滋養這裡的人。


07

恢復土壤的自然肥力
這個時節,物與嵐的臺地上大多被一層薄薄的草皮覆蓋,寒冷讓生命蟄伏,呈現出好看的金色。它們身上花了一個夜晚凝結的霜晶大約能維持一整個上午,在陽光下閃著細碎的光。臺地邊緣,是野生野長的木瓜、薔薇、冷杉,還有一些果樹。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冷杉樹幹
曾經這裡可不是這樣的。作為耕地,農藥和化肥總是撒在它們身上,催著作物長得更快、也更漂亮。儘管,它們並不歡迎這些東西。


後來,土地上來了一些人,他們興奮地走在這些溪水邊、臺地上,描繪著它未來的樣子。而後,一切變了。有人定期來翻耕,幫助土壤中有害殘留物的代謝,但又不著急干涉土地能長出什麼來。於是,它們隨心所欲地孕育著植物,有的開出小小的花,有的結出酸酸的果,好不自在輕鬆。

12小故事,帶你走進Hylla的“新石器時代”(上)


要知道,土壤也有它的秉性和脾氣,要想土地上長出真正好的糧食、蔬菜和水果,先得讓土壤開心才行啊。
這些是關於山、石、木、水、土,是麗江物與嵐與自然之間發生的故事。我們將在下篇帶來物與嵐與人的故事,這些人裡有故地祖先,也有現在的當地人,有過去的大師,也有今天的藝術家……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