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按照日内瓦公约规定,医护兵是不能带枪的,因为医护兵不属于战斗人员所以才能受到日内瓦公约的保护,如果你带枪你就变成战斗员了,即不再受到日内瓦公约的保护。

二战之中美国曾经规定医疗兵不允许带枪,然后美国医疗兵就拿出了各种奇葩武器自卫,比如这位仁兄的弓箭。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丧心病狂的敌人可不管你是不是医疗兵,遇上了照杀不完比如日本,然后一名美军的医疗兵遇袭之后就拿起阵亡战友的机枪和发动:てんのうへいか ばんざい,的日军开始了火并,直到他被日军用刺刀捅死之前,他一共打死了98名日军。

就是这哥们


开着皮卡打坦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根据日内瓦公约,医疗人员不得携带进攻性武器,必须佩戴红十字标识,不得参加任何战斗。

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的屠杀医疗人员的现象,公约又规定医疗人员可以携带自卫武器(比如手枪或者匕首),用于被袭击时候的基本自卫。

自然,如果医疗人员持武器主动攻击敌人,那么公约瞬间就会解除,敌人会把医疗人员打成筛子。

在二战的西线战场,英法美德是有默契的,双方作战是都不向军医射击。原则上,如果地方士兵受伤后倒在双方阵地中间,双方军医都可以去救人,不会被射击或者俘虏。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种对等的战争,双方都留有余地,不要赶尽杀绝。

其实,战场上大部分受伤,只要抢救及时都可以脱险,不会造成死亡或者残疾。

对士兵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谁不想活呢。

德军不射杀英美法医疗兵,英美法也不射杀德军医疗兵,这样双方伤员都有机会活下去,是对等的。

然而,此举在东线无效。

苏军被德军打红了眼,哪里还管什么医疗兵,只要会动的穿制服的,一律开枪开炮。

德军也是一样,射杀苏军的医疗兵。

然而,在中后期这种情况有所变化。主要是,苏军由于伤亡太大,医疗兵很多只能由穿裙子的女兵充当。

这种情况,有些德军部队仍然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开枪,但有些德军部队则手下留情,主要德军认为对女人开枪并不光彩,宁可抓活的。

自然,由于存在种族歧视,苏军女护士被捕后也不会遭到德军性侵,基本都是直接送到后方集中营。

但太平洋战争就不同了,日军专门对着美军医疗兵开枪。

甚至美军医疗兵去救治阵地前日军伤员时,日军伤员竟然引爆手榴弹同归于尽。

今天的医疗兵也是如此。

通常不携带武器,或者携带手枪、冲锋枪或者短卡宾枪之内,有枪也不会用,除非受到敌人的攻击。


萨沙


卫生员没有一定,一般都是携带部队里面最普遍的枪,打得激烈的时候拿到什么枪就用什么。80年代中越战争时期,我军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老山前线著名的战斗英雄王国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当时某部排长王国安防守的无名高地,孤立前出,是阻止越军犯我老山的第一道大门。这里离越军前沿哨位非常近,距离不到10米。身后是被越军炮火严密封锁的开阔地,物资运送和兵员增援都很困难,只能靠电话和无线电同指挥所保持联系。前线官兵都管这块阵地叫“独立王国”。

王国安便是这个“独立王国”的“国王”。他带领自己的排守卫这块阵地长达90多天,击退越军的偷袭和强攻达上百次。尤其是1986年7月19日,越军向我军前沿阵地发动大规模攻势,双方的炮弹在头顶不断飞过,天空中一片红光,这成为当时老山前线少有的鏖战。来自四川江油县的王国安用一口浓重的四川话指挥战斗,越军两次攻到排指挥所洞口,都被王国安带着卫生员和通信员给打了下去。

高地上的1号哨位,表面阵地一度被越军占领。战士韦昌进身负重伤,被堵在炸塌的猫耳洞里。韦昌进用报话机呼喊炮火支援,王国安不忍心让炮火炸自己的战士,结果韦昌进在报话机里大吼:“排长!你还要阵地吗?赶紧叫开炮啊!”打到下午,全排没有负伤的官兵仅剩十几人。而王国安沉着指挥,越战越勇。最终,我军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越军在前沿阵地仅丢下的尸体就有180多具。

还有著名的战斗英雄江玉平,他的事迹曾感动了整个老山前线。1986年5月31日,前沿某高地告急,我军组织突击队火速增援。某部班长江玉平率十几名突击队员向“百米生死线”冲去。江玉平冲在最前面,一颗炮弹飞来,他的左腿被弹片齐齐削去。他拒绝了战友们的抢救,催促大家在“百米生死线”上绝不可停留,自己掩护大家冲过去。

在江玉平的掩护下,突击队冲过去了。江玉平昏迷了好一会儿,又被炮火震醒。往后爬70米就是战地包扎所,可以保全生命。往前爬则是血战中的前沿高地。江玉平没有犹豫,一寸一寸向前爬去。

爬行过程中,江玉平的右脚又被炮弹炸断。但他仍继续爬,200多米的距离,被江玉平染成了一条血路。几个小时后,双腿都被炸断的江玉平终于爬上了前沿高地。此时他双腿断处露出白森森的骨头,战士们看得全都流下了眼泪。

江玉平表示,自己曾在这块阵地上坚守过,熟悉情况。他用微弱的声音向新接防的战士们交代了雷区的位置,越军经常偷袭的阵地缺口,哪里还存着几箱万分危急时才能使用的手榴弹。交代完这些,江玉平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牺牲在前沿阵地上。

这些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记住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参考资料:两岳雄师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通常来说,战场上的卫生员是没有配枪的,因为根据国际法来说,卫生员需要佩戴有专门的红十字标志,证明自己属于非战斗人员,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对于配有明显红十字标志的人员和设施等等是不能够攻击的,也因此,卫生员没有标准配枪的问题。

当然了,实战当中,卫生员等等也可以有机会使用武器的机会,不是所有的交战方都执行国际公约,但是他们没有什么专用枪械,只能说从现有的枪械当中选择一款,认为自己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使用了,在作战当中呢,卫生员不担负什么作战任务,主要就是抢救伤员等,这属于救死扶伤。没有要求卫生员投入战斗的,也因此不给他们专门编列武器编制是正常的,只是在枪械富裕的时候,才可能会给他们临时加配一些武器,可以说有什么可以配备什么。


麦田军事观察


前几年上映的《血战钢锯岭》还记得吧,里边的军医德斯蒙德·多斯就因作为基督安息日会信徒,因此拒绝持枪上战场并救下数十名友军而闻名。但实际上医疗兵通常时候还是会携带武器以自卫的。

以美国为例,二战时美国在欧非战场的医疗兵通常携代M1911手枪,但不带的比例也很大,因为自打1864年第一份日内瓦公约就规定了医务人员不属于战斗人员,向其开火将被列为战争罪,德国人相对来说比较遵守这个规则,因此看到手臂和头盔上有红十字的医疗兵都不会开枪,因此带不带武器无所谓。(一般来说,空降兵中的医护兵基本都会带手枪或者M1卡宾,但如果医护兵用武器参与进攻,则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而太平洋战场这边不一样,日军还特别喜欢瞄着带十字的医护兵开火,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打击美军士气,因此海军陆战队的战地医护兵干脆就不带标识,这个细节在钢锯岭中有体现。而且太平洋战场的医疗兵更多的是携带M1卡宾枪参与作战

总的来说,由于医疗兵的特殊性,他不能作为被攻击对象,但得看面对什么样的敌人和处于什么样的战场环境。像日军这种无视规则的,那么医疗兵必须兼任战斗人员。

或者说像一战那样毒气什么都用上的,医疗兵也必须配备武器以自卫。


疯狗的轻武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一般根据日内瓦公约,战场卫生员禁止带武器,这个不存在什么可以带自卫武器的说法?什么叫自卫武器?六四小砸炮就不能主动开枪?不能打死重机枪手?不过说这问题复杂,到不是说这个,而是战场上“卫生员”本身就很复杂,情况很多,一种是红十字会卫生员,同一个战场就可能有第三方中立红十字会卫生员,敌对双方各自的红十字会卫生员,有可能谈的拢,三方统一行动,也可能谈不拢,各自行动,这是民间和平性质的组织,是绝不会带武器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双方为表示风度,也不会故意朝红十字成员开枪,还会尽力保护和避免误伤,用不着卫生员自己带带武器。



如果一旦出现某方故意朝红十字(或红新月及类似性质的组织)开火的情况,红十字组织也不会战场还击,只会全部撤出战场,然后在舆论、国际支援方面作一些回击。还有一种卫生员,就是交战双方各自的野战医院派上来的卫生员,这种时候有军籍的医护人员为主,也有可能会有临时征用的地方医护人员,这些卫生人员,哪怕有军籍,因为不是专职战斗人员,培养方向不同,可能会比普通民众更了解熟悉一些武器,但也仅此而已了,真让他们拿着武器自卫,实际意义也不大,一般是派警卫部队予以保护,像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就有特工渗透过来袭击我野战医院,杀伤我医护人员和伤病员的战例,能怎么办呢?只能在战场上严厉回击,自己更加注意严密保护而已,负责战斗的警卫部队都没能防住,医生护士拿武器就能自卫了?


同理,这种野战医院派出的卫生员,真的也只能指望对面有素质点,有底线点,要打的话自己带什么武器都不好使,哪怕能有兰波的本事抱着重机枪上战场,人家还有高平两用机枪收拾你呢。痛苦的是这种卫生员,不能像红十字会的卫生员一样,有被射击情况就退出战场,他们同样是军人,在枪林弹雨下,也要救护自己的战友,那么对于他们的保护,最好的只有争取战场主动权,尽快尽早把会威胁到他们的敌人消灭或打跑。不太了解外军这方面的情况,不过在战场上我军是还有第三种卫生员的,我军基层部队里本身就有卫生员,他同样也是战斗人员,只不过在战术分工上,他需要多学习战场救护,在战斗时要在战斗一线第一时间救护受伤战友,这就是个背着急救箱的战斗士兵,他背的急救箱上会有红十字标志,但他本人身上不会有显著的,给对面看的红十字标志。


因为这个战斗人员要背急救箱,一般会配备轻便一些的冲锋枪,当然,现在我军也有条件给一线战斗步兵额外配备自卫手枪了,卫生员自己愿意的话也可以多带一把手枪,或者干脆只带手枪,这个到没有听说有具体的硬性规定,看个部队自己有没有要求,以及卫生员自己习惯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战场上的卫生员其实不用带什么枪的,也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开枪。如果一场战斗到了连卫生员都要开枪的地步,那只能说明战场形势十分危急了,这个时候的卫生兵,应该是手头有什么枪就用什么枪了。

卫生兵虽然不是以毙敌为目的的战士,但他们一样是我们应该尊重的英雄。我给大家讲一个卫生兵的故事。



(卫生兵)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第40军120师某营卫生员张炳福随着志愿军奉命入朝。这时正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吹嘘让美军回家过圣诞节的那个时间点。

120师在入朝的第三天,就和南朝鲜军交上了火。当时南韩军队的一个营就在120师左侧二十公里地左右,志愿军决定利用夜晚突袭,将敌人这个团吃掉。志愿军战士跑步从山路摸过去,只见路上停了几十辆汽车,南韩部队正在睡大觉。志愿军迅速占领了山头高地,战士们冲下去,把敌人一个营都消灭了。这一仗,志愿军就缴获了100多辆汽车。可惜当时没几个人会开汽车。战斗结束后不久,美国飞机就来轰炸,这些汽车全被炸成了废铁。这是卫生员张炳福第一次参加战斗。


(离休后的张炳福)

在二次战役时,张炳福的那个团奉命攻击敌人一个高地。守卫这座高地的是联合国军的一个土耳其加强连。为了能及时救治伤员,上级命令将前线的急救所设在距离高地不远的一个坑道里,张炳福和其他卫生员、担架员藏身其中,这个坑道的出口距离敌人只有三四百米。

清晨六点,志愿军利用炮火向敌人高地进行了轰炸。但由于我军炮火威力有限,半个小时后,敌人阵地上的上百门炮一齐向我军开炮,炮弹遮天蔽日。急救所的两个出口都被炸塌了,连里面的蜡烛都因为缺氧点不着。

(卫生兵)

在炮火停熄后,我军对高地发起了冲锋,卫生员张炳福带着担架员跟在冲锋的战士身后。在敌人的火力下,冲上去的战士不断倒下,本来由两个担架员抬一个伤员,变成一人负责一个伤员。张炳福将一个个伤员用背包带绑到背上,爬回坑道。

在一次冲锋中,两位担架员刚背着伤员返回时,敌人的炮弹刚好落在他们身边,两个同志都牺牲了。”张炳福在战地急救所坚持了两天,救治了很多战友,但还有很多战友牺牲在坑道中。到志愿军攻克了这座高地时,几十平米的救护所内,堆满了牺牲的战士的遗体。


(卫生兵)

120师的这个战地卫生所,在此战中一战成名,被评为“救护英雄卫生所”。张炳福也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还有一次,张炳福所在的营奉命穿插到敌人的心脏地区,发现了敌人一个炮兵阵地。营长亲自带着两个连下去消灭这个炮兵阵地。这场仗一直打到天亮。敌人的炮兵阵地有一个警卫连,装备了轻重机枪十余挺,我军伤亡很大。作为卫生员的张炳福在敌人的子弹中来回穿梭,将一个个伤员背到隐蔽的地方救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抢救了6、7名战士。战斗结束后,张炳福又被记三等功一次。

在朝鲜战场,张炳福跟着尖兵排向前运动的时候,曾被子弹打穿过大腿,休养了一个多月。养好伤后,他又返回部队,救治战友。他说,他早一天返回战场,就有可能挽救一个战士的生命。美国飞机大炮很多,我们的战士特别容易受伤,如果得不到救治,牺牲的几率很大。


这位英雄的卫生兵,不但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部队,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也都先后参了军。张炳福说,他们家与部队血肉相连,只要张家有人,就会一直投身绿色军营,为保卫祖国献一份力量。

离休后的张炳福现在儿孙满堂,过很幸福。虽然他是一个卫生兵,没有亲手杀死过敌人,但他的事迹也应该被我们记住,受到我们的尊重。


历史漫谈君


卫生员属于连队的定员编制,不编入战斗班,也不配发武器,在战场上需要自卫武器的时,有什么枪用什么枪,一般手枪较轻,用的多,有时没有手枪时,可携带较轻的其它枪,但不属于个人配发的武器。卫生员属于非战斗人员,不承担战斗任务,在行动时,指定战斗人员给予掩护,在没有俺护的情况下,可使用枪枝自卫。


手机用户62548063670


如果是在战争或战场环境不论什么人,只要是军人就必须配枪,为了自卫也得配枪。如果没给配发武器就是领导愚蠢无知。


雪松127947852


一般配备手枪为了方便因卫生员要携带简单的急救工具如急救包止血带三角巾等,有时也带冲锋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