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炮楼上一般都安装有探照灯,是自己发电还是从县城接电?自己发电用的是什么设备?

锦衣夜行23975926511


不被当代人重视的炮楼

在当下,很多抗日神剧中,侵华日军的炮楼如同纸糊的一样不结实,轻松被八路军甚至游击队所夺取,最终误导很多网友:认为日军的炮楼是摆设,是非常可笑的设计。


但是在历史上,日军通过修建炮楼来压缩对方活动范围并非日军首创——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堡垒战术:北宋朝廷曾通过在西夏境内不断修堡垒,逐步推进的状态,来压缩西夏骑兵活动范围,甚至宋徽宗在位期间,北宋距离灭亡西夏只有一步之遥。而日军的炮楼,事实上不过是中华先民堡垒战的翻版。

此外,日军的炮楼,在抗战期间,确实让抗日军民吃了不少苦头。

炮楼的意义

在中国战场,侵华日军面临两个战场:一个是重庆方面主导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延安方面主导的敌后战场。起初日方计划以战养战:通过敌后的物质支持以及殖民政权来维持战争。但是,敌后战场的存在,意味着日方这个计划面临破产。

为了消灭敌后战场,日方想到了炮楼——延安方面的武装缺乏重武器,并且大多属于游击战,因此,日方认为:只要建立许许多多的据点,将游击区、根据地分割开来,就可以有效消灭敌后武装——事实上,在伪满,伪满当局为了对付抗联武装,也采取过这个办法,并且客观上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炮楼是日军据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剧里面,我们时常看到夜间日军用探明灯对外进行探照,来防止有人偷袭炮楼,那么日军的探明灯的电源来自何方?


一般来说,日军将炮楼分为三六九等,要塞地区的炮楼和次要地区的炮楼,不论是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还是设备配置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在重要据点设立的炮楼,其电源以及通讯设备,都存在双重体系:炮楼里面,有来自县城方面的配电电源,以及有线电话;同时,为了防止敌后武装突袭炮楼之前,切断电源和电话线,炮楼里还配置了汽油发电机以及电台——诚然,炮楼里的汽油储备不足以支持发电机工作太久,但是,只要炮楼的无线电信号可以传播出去,那么不久,日军机动部队就会赶来增援。这就意味着,敌后武装要和日军进行赶时间,很多抗日志士,就是在这个时间差里牺牲的。


在一些次要据点设立的炮楼,其配置就较为低下了。这类炮楼里面,要么只有几个日本士兵把守,要么则是少数日军士兵带领一群伪军士兵进行把守。这类炮楼并不配有探明灯以及电台,夜间照明用的工具,一般以嘎斯灯为主——在我国,至少在七十年代,还有很多地区在夜间采用这种灯具照明。

不过,即便是次要据点的炮楼,由于具备居高临下的优势,抗日志士在攻打这种炮楼的时候,也时常会付出比敌人要多一些的伤亡。


藤树先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小型炮楼根本没有探照灯,甚至炮楼里面没有电。

夜晚的照明,无论是鬼子还是伪军,都用油灯、蜡烛之内。

也许大家不知道,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地方根本就没有电。

1945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共12万官兵抢占东北,从苏联手中接手地盘。

直到东北长春、锦州、哈尔滨这些大城市,很多八路军新四军这些农民官兵才第一次看到电灯,第一次坐过火车。

为啥?

乡下包括县城,压根就没有电,也不需要电。

当时农业基本都是手工化,耕田靠黄牛,运输也是靠牛,没有任何机器参与。

所以,日本的炮楼也是如此。

只有比较大的炮楼,才会设有探照灯。

探照灯都是需要用电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从公路的电线杆上拉电线。

一旦开战,电线肯定会被破坏,所以这种方法不靠谱。

另一种就是直接安装汽油、柴油发电机。

当时日本的科技还是比较先进的,坦克装甲车就造了上万辆,何谈小小的发电机。

况且探照灯平时并不怎么用,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才会打开。

那么,炮楼里面随便放几桶油,就能用很久,便于日军长期驻扎。

很多人认为炮楼里面有手摇发电机,其实那是手摇电话。

那个年代的电话,都必须先摇动的是一台小直流发动机,电压有七八十伏。 它的作用是发出信号,一部手摇,另一部就振铃。

这不是用来发电的。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探照灯,炮楼不怕晚上被袭击吗?

答案是,根本不怕。

当时炮楼外面都挖着宽2米以上的壕沟,人是跳不过去的,只能用吊桥进出。

壕沟外则还有多道铁丝网,很难突破。

退一步说,你就算突破这些,摸到了炮楼低下,又能怎么样?

你没有烈性爆炸物,单靠黑火药手榴弹、炸药包,根本没法炸掉炮楼,干瞪眼没办法。

相反,如果你突破的时候被发现,炮楼上面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掷弹筒轰击,进攻一方会伤亡惨重,寸步难行。


萨沙


问题描述:日军炮楼上一般都安装有探照灯,是自己发电还是从县城接电?自己发电用的是什么设备?

观点: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实际上,日本的炮楼几乎都没有探照灯这种高级装备,电视剧里炮楼上晃动的探照灯是很稀少的,不是日军不想装,而是真的没有装探照灯的条件。

炮楼,使用砖块堆彻而成的防御性建筑,四周密布枪孔和观察孔,用于在战略位置进行防守,瞭望,射击。整体结构非常坚固,是防御利器,只能用炮轰或者炸药炸才能完全摧毁。在白天,视野好的时候,正面进攻炮楼是非常不明智的,只有夜袭才是最佳时机,对于炮楼而言,使用探照灯是夜晚的最佳选择,探照灯是使用凹面镜将强大的光线集中射到特定方向,用于远距离照明和搜索。但炮楼主要在晋察冀的农村地区,农村的基础建设差,根本不可能通电线,即使通了也会被游击队破坏,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炮楼大部分都没有探照灯,他们只能用煤油灯照明,倘若夜间月明高挂,炮楼很容易被突袭。

其中一小部分安装探照灯的炮楼在哪里呢?在京津地区或者东北地区的城镇附近

这些地方的工业基础好,有发电厂和配电线路,能够保障探照灯这种大功率设备的运行。但是,有骨气的中国人会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的炮楼供电,1938年9月,武穴光明电灯公司的技术人员拒绝日军供电。1937年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童世亨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这些人最后都被日军迫害了。

还有一种给探照灯供电的方式,柴油发电机。便携、方便简单,但柴油发电机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奢侈品,而且日军本土都缺燃料油,柴油更是珍贵能源,所以只有极其重要的炮楼才会装备。


弘毅说历史


1940年8月某一天,八路军一支游击队(当然或许是一支县大队、区小队),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准备断掉日军某一炮楼,当然由于日军战斗力强悍,所以他们也不准备硬碰硬,而是悄无声息的爬上电线杆,剪掉了上面的电线。
日军炮楼里正是一片抓瞎的时候,这支八路军正式发动对日军炮楼的进攻,顺利的拔掉了这个据点。
其实这一幕并非是出自于抗日神剧,因为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公布百团大战取得的战果中,除了击毙日军数量,自身损失,以及缴获各种武器外,还有另外一组数据: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
日军后来公布的数据中,也显示:正太、同蒲及平汉铁路共44681米道轨、93米隧道以及1014米桥梁被破坏,2440根电线杆或被切断,或被倒坏,146公里电线被切断。
之所以发动百团大战,原因也很简单,自1939年以来,日军虽然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胜果,但部队损失也很多,由此日军转变了进攻中国的态度,对于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而对敌后的八路军,采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加上国民党的态度暧昧,使得敌后八路军的生存变得颇为艰难。
日军在铁路沿线附近每个10到15公里,就设置一据点,配备数百人驻扎,而为了打破敌人的囚笼,所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
实际上修建如此规模的据点和碉堡,用电问题必然也是一个不可不忽视的问题,因此除了本身据点里面配备有发电机以外,而且在沿着铁路会铺设电线杆,这样能够保证据点有点供应,毕竟发电机也是要吃油的,长时间下去自然无法支持。
所以铺设电线杆是唯一的方式,当然这样一来也就方便在据点内架设大型的探照灯,类似这样大型的据点,一般也不是很好夺取,百团大战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同样牺牲很大。
而一些重要的小县城,也会设置碉堡,并从城里拖出电线维持,而更小一点的地方,比如伪军驻扎的地方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类似这样的碉堡,一般除了必要的武器,平常照明也只能使用煤油灯,至于更高级的设备,自然是没资格拥有。

漫步史书


日本的炮楼战术,在侵略我华夏大地时使用得非常广泛,但凡是主要的路,主要的桥,主要的城市,甚至主要的村庄,都会有炮楼的存在。

那时候,八路军部队里谁如果端掉了鬼子的一个炮楼,那就是妥妥的战斗英雄。

每个炮楼里,我们都可以看见有着非常亮的探照灯,那么这个探照灯的电源来自哪里?

大城市或者主要城市周边的炮楼,用电都是电网的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力还没有普及,只有在个别大城市或主要的城市,才有电力供应。

因此,大城市附近的炮楼探照灯,大多都用从电线杆接过来的电。

当然,也有一些实力了得,或者离大城市不远的个别县,也有电力供应,炮楼的探照灯自然也用从电线杆拉过去的电。

所以,我们看有些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剪断电线“这样的操作,因为电线一断,炮楼四处漆黑一片,如此以来,给我军的发挥提供了方便。

边远地区的炮楼,很少有探照灯,只有煤油灯

因为很多炮楼并不在大城市周边,接电线非常困难,于是,这些地区的炮楼就主要利用煤油灯、蜡烛等进行照明,个别地方也有自备发电,但自备发电机还是非常稀少。

那时候,日本军队的自备发电机是从日本国内运来,比较常见的就是三菱等企业提供的自备发电机(三菱从1917年就开始研制各种发电机了),不过数量还是有限。

除了少数地方用自备发电机外,还有小型的随身携带”探照灯“,那些就是用电池的,说准确一点,那就是个手电,不过那时的手电筒电池一般,耗电很快,并不能持续使用。就算手电,也不是每个日本小队都有的。

总之,炮楼是需要光亮的,如果没有灯,那炮楼的做用就会大打折扣。

主要城市周边的炮楼,个别县城周边的炮楼,都是可以用电网上的电的。

边远地区建立的炮楼大多依靠煤油灯、蜡烛等照明,个别地方也有小型自备发电机发电供探照灯用,偶尔也会用手电筒。


蓝风破晓


日军建设炮楼是他们在建立一个据点之后必然会做的一件事情。这对于保障他们据点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炮楼里不免需要供电,这个电又从那里来?


炮楼的待遇也不相同

无论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事情都有大有小,对于炮楼来说其实也是这样。就大炮楼还有小的就有着明显不同的待遇。而炮楼呢?其实也是往往有着大大小小集群的,这就是一个体系上的建设了,自然也有着落单的,这些情况都决定着这些炮楼内部的设施有所不同。

高级炮楼需要两手准备

日军的据点有着永久据点还有临时据点之分,一般来说,大型的据点都是有两个或者以上的炮楼,而这里的设施自然也就比较完善。电是肯定不会缺少的,而且也都回有两手准备,一个就是从外界的电线上拉过来,还有就是自己也备有发电机。


而且在这种据点的主炮楼周边往往还有一些小的炮楼,一般他们的电源也都是围绕着主炮楼建立起来的。所以供电一般还是比较完善的了。

当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剪电线,毁铁轨几乎就是家常便饭,你说那些日本士兵那么的精明,怎么可能不做两手准备呢?

当日军遇到了剪电线这种情况以后,他们就不得不采用发电机来供电了,其实一般也就是普通的柴油发电机,或者汽油发电机,也没什么科技含量,毕竟那个时候造一个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待遇差点落单炮楼

当然也有着待遇差一点点炮楼了,就是那一种落单的炮楼,一般这样的炮楼还是没有供电的。而这种炮楼一般都是在临时据点中才会出现,过一段时间也就会被放弃掉,所以条件总得来说还是很差的,但是要是交通状况良好,边上又有电线,他们倒是有可能借助这个便利给自己通个电。

所以,就日本的炮楼而言,永久据点的一般都是有电的。而那些临时的呢?往往就要考天时地利了。


是阿维啊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尚有大量的地区没有通上电。因此比这更早的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尽管修建了许多炮楼并没有安装探照灯,而用来照明的也只不过是中国传统的手提煤油灯或者蜡烛。

许多人一定会质疑那如果没有安装光线极强的探照灯,那么这个炮楼在夜晚岂不是会成为摆设,根本发挥不到警戒和观察敌情的作用。

实际上并不会,尽管许多设在偏远地区的炮楼没有通电更谈不上安装光线极强的探照灯。但是凭借着月光和守卫炮楼的哨兵灵敏观察。再加上炮楼周边往往都是空无一物的平原地区。想要在日军设立的炮楼视线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行军或者偷袭也是十分困难。

因此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还是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每当我军要对日本的驻点县城进行骚扰和破坏时,往往要先拔掉设在沿途的日本炮楼和据点。因为这些日本炮楼和据点就像一根钉子一样安在了我军与日本占领的地区城镇之间。如果绕开这些日本炮楼,反而会成为我军留在背后的隐患。



另外对于那些十分重要的炮楼,也是会通过通电的县城或者大的城市为其送电。以保证这些重要的炮楼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同时保证夜间观察敌情的视野范围。进而使重要的军事基地和驻点不会受到威胁和损失。


甚至在这样的炮楼里面还会设有通讯设备,比如说电台。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炮楼的作用。毕竟我国爱国军民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曾经给侵华日军带来无数次的骚扰和梦魇般的破坏。使得这些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加强警戒和防御工作。

而且日本在侵华期间,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占领中国的狼子野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占领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一直在探索自然能源。派遣地质考察队对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以图侵占我国煤炭钢铁、石油等资源。



同时侵华日军也在开发发电厂,比如说在我国东北地区就在建一座当时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水利发电厂——丰满水电站。然而这座电厂还没有建成,日本侵略者便不得不选择了无条件投降!


珞珈山的猫


抗战时期为了限制我军活动范围,阻止老百姓与我军的接触,日寇在沦陷区的许多交通要道和村镇周围修建了许多炮楼。之后日军以这些炮楼为据点,辅以壕沟和铁丝网,日军将华北地区分割成2000多块相互独立的封闭地区,对我军进行堡垒封锁。

日本人对于修建炮楼非常痴迷,仅在冀中地区就修了近2000个炮楼,虽然名义上叫炮楼,但这些防御工事中并没有大炮,通常情况下内部守军有13人,主要武器还是步枪和机枪。

炮楼本身大多都是砖石结构的,并非特别坚固,但这些炮楼通常高十几米,外围又挖有深壕以及建有铁丝网,如果没有火炮,想拿下鬼子的炮楼是非常困难的。

炮楼里面一般储存有充足的粮食和弹药,并且受益于华北地区地下水较浅,在炮楼周围随便挖口进就有水,因此炮楼的自持能力还是很高的。

(想拿下一个日军炮楼非常困难,通常要动用十倍于敌人的兵力才能端掉一个外无援军的炮楼)

不过这些炮楼里面大多都是没有通电的,因为炮楼分布广泛,并且大多集中在农村乡野,解放前的农村哪有通电的,至抗日战争打响时全国的农场基本上都处于无电可用的状况,如果要给这些炮楼通电,日本人要建设规模庞大的供电网,这在当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并且就算是日本人铺设了电线,这一根根的电线杆子简直就是我军冬天炕里的柴火,随时都可以给日军切断电力供应,毕竟上千公里的供电网,日军不可能处处把守,而只要破坏一根电线杆,那么这一趟电路就都没有了。

所以在日军的大部分炮楼中是没有电力供应的,也没有强探照灯,大多也都是瓦斯灯或者是手电。

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此简陋的照明装备,那为啥我军不选择夜间袭击炮楼呢?

虽然日军许多炮楼缺乏远程照明设备,但咱们也没有照明设备啊,摸黑打炮楼也是非常困难的。上文也介绍了,炮楼外围都是有一大圈防御工事的,在没有照明设备的情况下想不动声色的越过这些障碍几乎不可能的。就算是能一时攻到炮楼下,但因为炮楼几乎就是全密封的,短时间内也找不到进攻的路径。

而在一些较大的炮楼和据点中还是配备有柴油发电机的,以便在紧急时刻照明以及发电报,而少数位于重要交通线上的炮楼则直接通着电。至于很多人所说的手摇发电机,这是一个误会,手摇发电机才能产生多大的电量?根本不够用!那些用手摇动的机器是当时的电话,并非发电机。

(浙江地区火车站的炮楼,这里是通着点的,也有照明设备)

(位于松花江上的日军据点,这里的炮楼就是用钢筋水泥建造的,内面曾经配备有发电设施)

总之在抗战时期,炮楼的防御性还是很高的,但只要能有中型火炮,攻克炮楼就并非难事,因为大多数乡村炮楼都是砖石结构的,混凝土的炮楼并不多,


千佛山车神


有灯?有灯抗战还不得打十八年啊?

先说说日军炮楼有灯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吧。

对于日本炮楼有灯的这件事情,最早的一个考证是“枣庄炮楼”。在炮楼遗址的有一块牌子写着枣庄炮楼探照灯的事情。

这也就成了很多影视作品中日本炮楼的“典型设计”了。


“枣庄”这个地方的名字是不是让很多人听起来就是一个华北地区的边远农村呢?好像是一个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对吧?其实名字是有迷惑性的。

1930年代是中兴煤矿的的所在地,这是中国当时数一数二的大煤矿。日军在1938年的时候将这个煤矿占领,中兴煤矿就实质上被日本的三井株式会社控制了。成为日本侵华时期的重要煤炭基地。

于是也就有了牌子上“在中兴公司围墙和枣庄外围墙的重要部位都盖起炮楼,拉起电网”的记述了。


这里的炮楼是可以供电的,其原因在于中兴公司是当时国内现代化得不能再现代化的一个矿业基地。


枣庄内部,有大量的电力和机械设施,为矿业生产供电。本身枣庄的中兴公司内也是有发电机的。这就导致了中兴公司的发电机是可以有能力为炮楼(一共有8个)分出一部分电力来,为炮楼上的探照灯进行供电。


这些炮楼就和华北农村田野上的炮楼有不同的待遇了。

而一般华北华南田野上的炮楼都是日本在扫荡清乡的时候建立的,都是一些临时性的半永固军事据点。这些据点里面其实是连发电机都没有的,所以也就没电了。题主所说的“日军炮楼上一般都安装有探照灯”——错,是误解!

炮楼之间一般都只有手摇电话机的电话线而已,炮楼内的夜间照明其实和周围的村子一样都是用油灯的。

这就是当时缴获的日本炮楼油灯。

这种油灯打开后是这样的:

有一个油壶和一个反光镜。在点燃后反光镜能稍微聚一下光。

但这个东西并不是很亮充当不了探照灯。


为什么不给日本炮楼配发电机呢?第一,日本在二战期间其实也没有多少油料,大部分油料都要供应军事机械来使用;第二,日本炮楼里面的日本兵大部分其实都是农民本身也根本不会使用发电机这样的设备。


那为什么不给日本炮楼设置电线从乡镇里面去引来电呢?电线所使用的铜在日本依旧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话,日本人当时连电线也舍不得用的。更何况,远距离输电,对于在抗日地区的状态下,电线被破坏的可能性极大,即使是立起来了电线杆也没有太长的生命周期。


因此,在日军炮楼上一般都没有安装有探照灯。


军武数据库


日军炮楼上的探照灯是如何发电的

估计看过抗日电视或者电影的人应该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日本在中国当时修了很多的炮楼。这些炮楼作为日军的一个个据点,统治着当时日本所占领的中国的国土。

当时八路军们为拿掉这些炮楼,可是费尽了功夫。每当八路军在晚上发起冲锋的时候,日军炮楼里面就有两项法宝,一个是机关枪,再一个就是探照灯。有这两样东西在,八路军精心准备的进攻就可能会遭到失败。探照灯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讨厌的东西,虽然他不可能够为日军进行精确制导,但有可能使八路军的进攻无所遁形。

不过在二战朝着中国应该还比较落后,电这种东西还是一个奢侈的玩意儿,一般的县城也不会有电,所以很多人就会纳闷,日军炮楼里面的探照灯电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里不得不说中日两国工业之间的差距了,虽然当时很多农村都没有电,但是日军可以配备一个小型的柴油发电机,虽然效率和现在的没法比,但是在关键的时候还是可以应急一下的。

毕竟八路军的进攻不可能天天有去打炮楼,只能够偶尔去进攻一下,每次进攻都要准备很长时间的。所以日本日军只要把柴油发电机放在那里备用着,很长时间都不会用到,一般一桶油并不多,也可以用很长时间,因为平时基本上不用。不得不说日本的炮楼在日本统治中国的时候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也只能说中国实在是太落后了。因为在同时期的欧洲,炮楼这种东西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毕竟当时欧洲各国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如果德军建立了炮楼这种东西,只能够是给人当靶子而已。

所以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日军炮楼里面用的电应该是自己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发的。当时中国比较落后,并没有成系统的输电线路。事实上即使有外面的电,他们也不敢轻易的接入,因为很容易被人切断。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