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1.

疫情後,不要把追趕目標變成一場數字遊戲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多數企業的一季度運營目標幾乎報廢。相信隨著情況好轉,各級管理者都在盤算著如何追趕目標,如何把一季度的損失挽回來

可以想象得到,管理者們會開始玩一場數學遊戲,銷售額和利潤的目標自然是最為重要的,過去他們擅長於將其按照時間維度分解到不同的團隊和人頭上,而現在“這場數字遊戲”就是要把原本放在一季度的數字,分攤到剩下的三個季度上去。

那麼,在管理者眼中看起來很正常的“追趕目標”以及“目標重新分配”在員工眼裡是什麼呢?

毫不客氣地說,相當多的人們已經陷入了“目標壓力困境”,他們已經習慣接受“別人給的目標”,從中並沒有任何關於目標實現的激情,唯有壓力,於是他們選擇埋著頭幹下去,肢體在行動,頭腦中卻難以激發出實現目標的更優路徑和創新。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而對於管理者們,似乎在數字修改的遊戲中得到了“安心”,剩下的就是下屬們如何執行了,他們只需要不停地督促和使用績效工具即可。

很多管理者已經特別擅長“逼一逼”的管理方式。

別說在疫情下,平時也經常如此,每到月末、季度末,如果目標還差一些,那就開始逼數字,而團隊似乎在這個時候就會變得緊張行動起來。

如果目標被“逼”得實現了,則大家安好,如果沒有實現,那就再繼續逼,但多數管理者談到此處時,都會表示“逼一逼,還是有效果的”。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在這樣的團隊裡,管理者眼裡只有數字,還美其名曰“量化管理”和“以結果為導向”。

我們更是發現,對於員工而言,這些目標即使“逼一逼”完成了,他們也沒有多大成就感;如果沒有完成,也不會有任何愧疚感。

雖然團隊還在運行,甚至業務還在增長,可卻充滿了“麻木”和“壓力”。

對於目標的理解,不應該是這樣。


2.

團隊管理者,需要懂得“目標感染”的技巧


最早提出“目標感染

”概念的是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她談到在如何幫助別人實現目標時,可以用目標感染的方法,就像流感一樣,目標也極具感染力

當人們看到別人追逐某個讓自己也合意的目標時,會得到強大的暗示,從而在潛意識中被觸發同樣的目標

更引人注意的是,就連你不認識的人的目標,都可能成為你自己目標的觸發因素。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目標感染”效應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應用,例如此次疫情中,人們開始思考真正應該學習的偶像是什麼樣的人?

網上有一段關於鍾南山教授用流利英文進行學術講解的視頻,評論欄裡面紛紛表達佩服之情,更有很多90後、00後也在看到之後,表達自己需要努力學習。

這就是一種目標感染。

可惜的是,在企業組織中,還有許多的管理者並不懂得利用“目標感染”來推動整個團隊朝正確的方向前進,而僅僅是靠“逼”,要知道,被迫走和自己想走,絕對是不一樣的。

盈利,的確是企業組織的最核心目標,但為什麼有的團隊充滿鬥志,而有的團隊則行動緩慢,不逼不行呢?

在一家軟件公司裡,從上至下都貫穿著非常嚴格的量化指標,公司倡導“正直、奮鬥、以客戶為導向”,總經理在暗暗自喜自己花費一番功夫做出來的管理體系,可他卻不知道,自己以客戶招待名義報銷給太太買皮包的事,員工已經在悄悄流傳;有一次拜訪完重要客戶回來,在辦公室大發雷霆,罵客戶是豬,這件事也同樣沒法密不透風。

可想而之,在會議上,總經理一本正經強調正直,強調內心尊重客戶時,下屬們是否會被他的話感染呢?

這樣看來,團隊配合不佳、員工沒有歸屬感,這些團隊一直存在的問題,恐怕僅僅靠人力資源是無法解決的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老胡認為,優劣企業的差異,很大程度上在於團隊領導者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能將目標正確地傳遞下去。

是該重新定義的時候了。


3.

團隊領導者必須要做到的三件事情!


在另外一家從事連鎖餐飲服務的公司裡,同樣倡導“以客戶為導向”,員工們從來不會覺得在這一點上,上級和自己做的事有什麼差別,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


公司規定,不管哪一個層級的幹部,每個月至少有三次要走上一線崗位去服務客戶,從而避免決策脫離市場的狀況,而各級幹部在切身實施服務中,感受到客戶的需求、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差距、問題及創新機會等,都在每週的例會上探討,並形成一致的行動意見,他們並不是在例會上詢問各種數字,更不會總是享受“逼一逼”的管理行為。


當所有人都覺得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目標感染就在組織裡形成效應了,團隊的積極性和活力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激發。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老胡對此進行了歸納,認為團隊領導者要實現“目標感染”,必須要做到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以身作則


在員工的心目中,管理者往往是“說教者”的化身,他們總是會滔滔不絕地講述各種理念和道理,神情投入且唾沫橫飛,可他們講歸講,真正做的時候卻沒人能管束。


◆喊著要創新的管理者,卻從來沒有耐心聽取下屬的想法;

倡導員工發展的管理者,卻不肯在年初花時間給直接下屬制定一份發展計劃;

◆ 學習“以奮鬥者為本”的老闆,參加產品會議不到一個小時則哈欠連天,甩一句“交給你們了”,就拍拍屁股走人,轉身就到了高爾夫球場揮汗如雨;

... ...


你倡導什麼,就要自己言行一致,這是合格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因為員工們都在看著你,他們自然也會有樣學樣。

我們發現,失敗的管理者,往往特別會要求別人,卻不懂得要求自己;而成功的管理者,他們會堅持自己的理念,並踐行,讓團隊看到且受到激發,影響一圈一圈的人,傳遞下去,目標的實現也就這樣一起實現了。


第二件事情:懂得轉化


管理者需要將自己想要的,轉化為下屬“合意”的目標。

不合格的管理者,在把目標“”給下屬的那一刻起,角色就變成了督促者和評估者,而事實上下屬並沒有真的覺得這是自己的目標,而是替上級去完成他的目標。

必須要懂得一個現實:

沒有人喜歡被安排做事,沒有人喜歡做別人的事

真正讓員工具有動力的,並非物質激勵,而是他們清楚地知道:什麼是他們本應該做的?並且能夠做到的?

管理者自己的目標,如果未加轉化,簡單分解給下屬去執行,就是在“偷懶”,因為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瞭解這個目標的意義及實現策略。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你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轉化為下屬能夠理解且真的認為屬於他的目標。

老胡認識一位非常聰明的人力資源總監,公司下達了數個關鍵指標給到她,諸如人工成本控制、骨幹員工流失率、員工成長度… …

她並沒有按照傳統人力資源的各大模塊分配給下屬,而是召集部門十一位同事開了個會。

她說:“人力資源部門的價值往往難以實際評估,我們做了很多事,但未必會被人認可,所以大家也會非常累。我所希望的是,我們並不是要去跟銷售比業績,去跟研發比技術,而是在我們自己的領域要能成為專家,讓所有的職能部門能夠信任我們。所以,大家談一談,在各自的領域裡,如何成為專家?專家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當然,不是一年就能完美實現,可以分幾個階段,我們今年每個人設置一個自己的節奏,要做成什麼樣,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會議的效果很好,大家受到了“

成為專家,讓其他同事信任”這一目標的感染,這是他們每個人內心合意的目標.

討論中大家對自己原本常規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終結果自然會體現到原本那些冷冰冰的部門指標上去,並實現它們。

可以看出,這位人力資源總監非常懂得:管理團隊,並非把自己想要的強行賦予下屬,而是用下屬自己的語言來構建他們的目標,這需要上下級共同努力。


第三件事情:掌握住富有意義的觸發因素


當所有人都以金錢為目標來行動的時候,看似目標一致,但沒有一個貫穿每個人的“動力紐帶”讓人們高意願行動,成為數字指標的奴隸。

即使員工們告訴你他們最想的就是“賺錢”,但實際上你會發現

這並非是讓他們最有動力去實現工作目標的事情

——漲薪酬的激勵效果,不會超過一個月;

——提升職位的激勵效果,也不會超過兩個月;

那麼,如何實現“目標感染”,讓所有人的行動趨同呢?

這要求管理者來尋找富有意義的觸發因素,並且必須認識到一點:

每個人,都有動機去做一些超過自我需求意義的事情,找到自身工作中存在對社會、國家、環境有意義的地方,就是最好的激勵。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今天看到朋友圈,我所認識的茶葉品牌“華祥苑”深圳某店的員工們做了一件事情,她們著正裝,用精緻的禮袋裝上茶水,去給商場安保人員、環衛工人、清潔工等送茶水喝。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要知道這些人平時基本上沒可能進到華祥苑去買茶喝茶,並非目標客戶。


目標感染:重新定義團隊目標的傳遞方式


可是店員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並不會想到銷售收入,而是感受到自己做了對社會有益的貢獻,參與到共同抗疫的行動中,會被自己這份行為而驕傲,會更加感受到公司品牌的價值,會讓他們更加理解公司的目標。


同樣,在另外一些優秀的企業裡,團隊上下一致,用心去理解客戶、服務客戶,經歷困難甚至是遇到客戶不理解的刁難之後,完成任務得到認可的快樂,一定是能夠在心裡流淌的,這遠遠大於一心想要客戶籤合同而做事的效果。


企業必須要抓效益,但真正的管理者,會抓住有意義的事件來作為團隊“目標感染”的觸發點

疫情下,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該思考並重新定義目標的傳遞方式,開始設計自己為“目標感染”應該做什麼,從而帶領團隊贏在疫情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