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肉體來自父母,那我的意識來自哪裡?我為何會思考,驅動我現在打字這個動作的是什麼,記憶又儲存在哪裡?

純名_亦


看到此題~~打一個冷顫出了一身白毛汗~~!

此題無解~,凡能解者並得到認同皆是誤解~!為何~~活人和意識無法分離~~如果識意與肉身分離只能出現兩種明顯狀態:一種是植物人。一種是疆屍。再一種是睡死過去,(修行人可進入禪定狀態)~再解釋就是哲學上的形而上學式的邏輯推理解釋~沒用~一般人弄不懂,二般人能弄懂但象精神病患者~(俗話叫~瘋子)~!誰和瘋子抬槓?哈哈哈😄!~~~所以~做人就把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德行,職責,義務儘量的完善好~就己經很了不起了~!


風影飄飄蕩蕩you悠悠


先不說你,不說人類,先看看其他事物。

多數人都應該有電腦,沒有電腦的也用過電腦。但你想過沒有,電腦的“肉體”(各種硬件)來自人類製造商,那麼電腦的計算能力來自哪裡?電腦的各種軟件又儲存在哪裡?電腦的“記憶”(儲存的數據和使用痕跡)又儲存在哪裡?

電腦本質上是由一堆“廢銅爛鐵”組成的,但為何廢銅爛鐵沒有任何計算能力呢?

簡單說,組成結構的不同,解釋由同樣的元素組成的物質,結構不同,表現出來的形式也不同。鑽石不就是碳嗎?但石墨也是碳,木炭主要成分也是碳,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

電腦其實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硬件就像人類肉體,而軟件就像人類的意識和思維能力。人腦神經元是非常複雜的,數量也是極其龐大的,數量龐大的神經元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稍微有任何異常情況的出現就會導致一個人徹底成為“痴呆症”。

電腦的CPU就相當於人類的大腦,CPU的精細程度我們都有所瞭解,任何微小的損壞都會使電腦徹底陷入癱瘓,沒有CPU發出指令或者發出錯誤的指令,電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而人類的意識也正是來自於我們的大腦,當受到外界某種信息刺激後,大腦神經元會做出反應,然後傳達給身體各個器官執行相應的動作。

當然像人腦這種具有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器官也是經過非常漫長的時間才進化出來的,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出現在大約35億年前,也就是說,經過了35億年的漫長演化史,才形成了人腦這中能夠思維同時具有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器官。


宇宙探索


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不知困擾了多少聖哲。就是到了科學發達的今天,也無法完全揭開意識的神秘面紗。

從西方的靈魂到東方的魂靈,再到現代醫學的腦神經學說,及現代物理學的量子能量等等,雖然成果紛呈,但爭論不休的局面也是蔚為大觀。

一、當代醫學對意識起源的推斷

人的產生,首先是受精卵,精子和卵子都是腦垂體分泌FSH激素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機能的產物,是物質的,精子一般3天即可成熟,而卵子一般每月成熟一次。卵子是在女性卵巢中卵泡內發育的,成熟後擠破卵泡遊離於輸卵管中,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在著床5天左右,受精卵底部的中心部位形成一道管,醫學上稱之為神經管,神經管隨著進一步的分化和發育逐漸分化為大腦和脊椎,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DNA起到了非常的關鍵作用。人類的基因存在於人體的所有細胞中的染色體上,受精卵染色體在鹼基互補的複製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細微錯誤。正是這種錯誤才形成了每一個個體的唯一獨立性。特別注意,受精卵在3~4周這段時間內是胎兒腦神經管閉合發育成為脊髓的重要時間,要特別保證葉酸等物質的攝取,否則可能導致神經管無法正常閉合而造成腦部和脊髓發育缺陷的後果,這樣看來其外部物質在意識形成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若一切順利,神經管最終構成完整的中樞神經系統。

現代醫學研究,成年人的腦細胞數大概在120-140億之間,這些腦細胞與突觸神經連接在一起形成相互一個異常複雜的神經網絡,互相滲透、分工、合作,形成一個特殊的能量體--人腦意識,對於胎兒來說,神經系統的發育及對外信息的接收,逐漸產生朦朧意識及出生後對外界的適應而產生的自我意識。

綜合看來,人的意識一部分是潛在的DNA中的遺傳而來(潛意識),大部分是現實世界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應,這種反應又被加工成新的信息儲存於DNA中,以便繁衍後代再次遺傳。

二、哲學對意識的認識

1、西方古代哲學意義上的靈魂

在古代,無論東方或者是西方,都認為靈魂是不朽的,人的意識等同於靈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前人的基礎上創設了靈魂理論,認為靈魂屬於精神,與肉體的物質是一種二元對立的關係,人們因為"靈魂不朽"而朦生對現世罪過的畏懼心理和對來世幸福的期盼,其主要意義是對社會倫理學產生了極積的影響。

至於靈魂的來源,他們並沒有去探討這種意識或者靈魂是如何產生的機理,而常常是借用了神話體系給出一個不可捉摸的源頭,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談到宇宙生成時說:

蒂邁歐說創造主為每一個星體都創造了一個靈魂...神把某些靈魂放在地上,某些放在月亮上,某些放在其他的行星上和星卒上,而讓眾神去塑造他們的身體。

人類在社會中所做出的種種行為,都是在靈魂的驅使下而做出的。它的記憶包括其知識存儲在其靈魂裡這種特殊精神體裡,人們所受到的教育只是喚醒原來固有的知識系統。

2、古代中國哲學對靈魂的認知

中國傳統講的是魂靈,也是靈魂的另一種叫法,最早《左傳·昭公·昭公七年》時有這樣一段話:

及子產適晉,趙景子問焉,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

文中的子產是春秋時鄭穆公的孫子,趙景子是春秋普國的卿。公元前543年,鄭國的卿良霄(字伯有)專權,惹起眾怒而被諸多大夫群起誅殺,後傳說良霄死後變為厲鬼作祟,鄭國人都很害怕,公元前535年子產出使普國,所以趙景子就問:“伯有還能做鬼嗎?”,子產說:“能。魄,是人始生下來形體所產生的陰氣,魂是相對應的陽氣。”,這樣一來,意識的精神層面分為了陽陰兩面的魂魄了。

東漢中期的《大戴禮記》記載有:“陽之情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陰之精氣的魄被靈替代了。魂魄就變成了魂靈的由來了。這樣一來,與西方靈魂的譯法上只是存在著次序上的不同,但實際上是一回事。基於此,魂靈產生於母胎之氣,死後為鬼也依然有魂靈。

差不多同時代的老子在《道德經》中提過“栽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稍後的屈原在《楚辭.遠遊》有“夜耿耿而寐兮,魂營營而至曙......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雲而上徵。”,其“魂營營”、“營魄”都是“魂魄”或魂靈的意思。

這些都說明對魂靈產生於母胎的認識。但如何產生,清末劉師培認為老子的“魂營”的營取自於《黃帝內經》中《素問篇.調經論篇第六十二中》“取血於營”的“營”。營衛之說,在當時的醫理中表示陰陽之氣,魄為陰之氣,魂為陽之氣,《黃帝內經》的《靈樞篇》營衛生會中又有:

人受氣於谷,谷入子胃以傳於肺,五藏(髒)六府(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

這個氣理應同“氣”,從古代道家與醫學的觀念來說,人們吃穀物之後而有生命呼吸作用之氣”。若“營”取源於其意,則可以看到,意識體受於母胎,亦是來源於穀物之氣為基礎的運化產生來而。而萬物之源頭為宇宙之“元炁”,“炁”是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這和現代科學提出的宇宙能量不無相通之處。而在養生和醫療上具體化現在“受氣於谷”上。

所以這個意識就是中國古代所指的魂靈,其產生母胎,從古代醫學角度看是一種神秘的“元炁”能量所轉化。

3、唯物論的意識來源--對物質的客觀反映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而產生的,是客觀存在的,可以通過人的意識反映出來。那意識呢?是物質世界發展的產物。兩者的關係說的再明白不過了,物質是第一性的,有了物質為基礎,才談得上意識。當然這是從宏觀而談的,對於個體,從上述醫學描述的觀點,就是一個佐證。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生與死》(後收錄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 第570頁 人民出版社 1973年8月)說:

無論什麼人一旦懂得了這一點,便會擯棄靈魂不死的任何說法。死亡或者是有機體的解體,除了組成有機體實體的各種化學元素,什麼東西也沒有留下;或者還留下某種生命的本質,即某種或多或少地和靈魂相同的東西,這種本質不僅比人、而且比一般活的有機體都活得更久。因此,在這裡只要藉助於辯證法簡單地說明生和死的性質,就足以破除自古以來的迷信。生就意味著死。

從上面的論述中,並不否認人死亡後的可能留下的意識體,但“擯棄了靈魂不死的任何說法”,只是這種意識體可能“比一般活的有機體都活得更久”,人的意識產生還是以物質為基礎的重新產生的結果。

三、現代物理量子學說對意識的審視

1、現代量子學說的意識模型

20世紀,量子理論的發展,使人們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考察意識的問題,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博士,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感嘆道:

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低頻振動)的量子組成!

很顯明,他不認為量子是物質,物質只是量子的一個虛假的現象而已,或者說按物質的定義,量子不屬於物質。然而在接下來的言論中更是令人驚愕,

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在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

量子的客觀存在,然而物質之所以成為物質,是意識的作用,意識力從而使量子高速振動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的一體的力量。這不禁讓人想起王陽明的一段話: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從這裡再看意識的產生,已擺脫了歷來以來的物質的糾纏。

量子的低頻振動形成物質世界(如桌子、飛機、山河大地等)由背後的意識和心智所決定,而意識和心智等無形的精神世界是由量子的次高頻振動而形成的;一下子把物質和精神合二為一了,物質和精神是量子的一體兩面,想到了佛家所講的“非一非異”的論斷,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量子亦只是一個概念或稱之為名言假例,定義為一種客觀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很多物理量如電荷、能量、角動量、自旋等也都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量子化現象,這種不連續的基本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常稱為量子,所以量子的來源不盡相同,但本質相同,不同物理量的量子如何形成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而有趣的事情。

這樣一來,物質世界就是量子低頻振動後加之意識力的結果,意識是次高頻能量,而次高頻能量來源於高頻宇宙,這種次高頻能量團(類似於靈魂)在受精卵中聚合形成意識,並隨著生命的循環,不斷的釋放、輪迴或解脫,其解脫的過程就是次高頻能量在低頻宇宙中的一個提煉回收到高頻宇宙的過程。而這個提煉過程場所所呈現的場景是一個虛假性反應現象而已。

所以,意識並不是以物質為基礎,而且是宇宙能量的一部分,並且是提煉回收中的一部分。

2、現代量子科學對唯物論的懷疑與修正

如上所述,現代物理學特別量子力學的發展,使唯物主義的基石發生了一些令人想像不到的變化。首先是質量守恆定律出現了新的變化,我們發現高速運動物體的質量並不守恆,而是隨其運動速度而變化,當達到一定速度時,質量明顯增加。像一些微粒子,達到光速其質量可增加數倍。又發現了現實物質世界的實物和場也可以互相轉化,現代物理已把場也納入到物質的範疇,在佛教哲學中的物質分類卻有著更加細化的體現,在《俱舍論》講到無表色,連同信念之類的也納入到色(物質)的範圍。

這樣一來,能量守恆也存在著同樣的變化,愛因斯坦就把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兩條定律通過質能關係合併為一條守恆定律,即質能守恆定律。

而在唯物主義看來,像閃電、磁場、念力等無法用實物表示的一般作為自然現象或精神現象進行處理了,從這個角度考察,質量轉化為能量,實物轉化為虛有的現象,意味著物質的實在性並不是普遍的真理。

唯物論如何擴大物質的外延,如何按現代量子觀念來看待人的意識,意識與物質的對立統一,只是量子在不同條件下呈現的不同表達形式,這些反映在哲學上,如何更好地指導科學實踐,也是面臨的一大課題。

比如唯物對物質的定義,“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的客觀存在”,但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範圍進一步擴大,有些顯然超出了傳統物質世界的範疇。那意識的來源也就更加的撲朔迷離。

如此一來,唯物和唯心至少在某一層面存在著交集。這是不是為人類新哲學的產生誕生奠定了基礎。

四、宗教學的意識總觀

人們認識世界的路線是沿著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哲學——宗教的路線圖前行的。隨著科學的進步,為哲學思辯提供更為堅實的宏觀基礎,也將重新審視宗教的內涵。

我們常把宗教當作一種迷信的顛倒的世界觀,並常和神學攪混在了一起。實際上這是我們的誤解,宗教有著其內在的普世核心價值,也為人類的和諧做出過巨大貢獻。

在宗教關於靈魂的認知上,總體表現為三種形式:

一世論:人類的靈魂的隨同肉身,都將隨著死亡而消失,其意識的產生將是一個重新生髮的過程,但對於意識的產生上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如我國古代人死如燈滅的提法,趨近於樸素的唯物論,意識就是對外界物質世界的反應,而小乘佛教的二果羅漢的灰身滅智,以將肉身焚燒成灰、將心智滅除以遠離我們稱之為靈魂的意識,不再受這個靈魂的牽繞,比如二祖阿難尊者,於恆河中踴身虛空,以大風吹散身軀,滅智而去。從個體上講不再承受現實世界靈魂輪迴的痛苦,也屬於狹義的一世論,但其魂靈的來處,還是與三世論脫不了干係。

二世論:基督教的生死觀是明顯的二世論,人生是上帝創造的,靈魂也是上帝所賜,人死亡後將到另一個世界,等待世界末日的到來,由上帝宣判去住天堂,或者地獄。我國古代也有部分地域性宗教或民俗屬於二世論,其意識或靈魂的來源也是上天賜予,人死後即將去到另一個世界——陰間,在那裡和故去的親人團聚。

三世論:三世論的宗教,比如道教、佛教,以輪迴的形式確立了三世觀,人不斷地在六道中輪迴,其靈魂也是不變的。

五、特殊的宗教與哲學的交集--佛教的中陰

因為佛教的意識主體涉及到宗教和完整的哲學體系,並且夾雜了心理學科的成份,所以把有關意識的論述單獨剝離在此單獨作為一節。

1、無我造成的尷尬

佛教雖然屬於三世輪迴生命觀,但佛教的意識體和其他宗教所謂的靈魂並不是一回事,佛學所講的意識只是其識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等同於我們現有科學認定的意識,佛教的意識是隨時生滅變化的,在人死亡後並隨之而消亡,在人出生時而生成。

佛學沒有靈魂之說,這在佛學的發展史上產生了一個大的危機,原始佛教宣講人無我,這是反對婆羅門教的產物,人是由因緣合和而成,沒有一個所謂的我,就像一臺電腦是一堆硬件和軟件的組合,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稱之為電腦的東西,電腦只是一個假名而已。

但是佛教又以三世因果學說為基礎,沒有我,誰來充當輪迴的載體?所以,人沒有我,又要承擔輪迴,佛陀在世時,居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覆,是一件讓人很不可理爭的事情。

2、補救和挖掘

佛教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到了部派時期,犢子部提出了人有一個補特迦邏,它在人的轉世中起到載體的作用,後來傳到漢地,稱之為魂靈,而不是叫靈魂,這在前面講過,也是套用中國古代的一種說法。

佛教到了大乘階段,從般若學到中觀,特別是瑜伽行派有宗進一步發展,從《阿含經》中挖掘出意識的超級識,把人的識分成了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在唐.玄奘《八識規矩頌》中對第八識描述為“受燻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真正的輪迴承載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即等同於現代科學的意識。人在死亡後,前七識依次慢慢消亡,到了現代醫學認為的真正腦死亡後的一段時間,阿賴耶識還存留在人體一段時間,大約8-48小時不等。因為阿賴耶識在人死後最後離開人的肉體,出生時最先到來,即有“去後來先作主公”,就是說它才是人的真正主人公,相當於現代詞彙中的靈魂或者意識體。

3、意識體在輪迴中的過程

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存儲一切記憶的倉庫,能造作前七識,包括意識。佛教修為達到滅掉意識時,第七識就不復存在,而第七識就是我執的原因,這樣一來就是無我了。但無我不等於沒有第八識,這樣看來,我們現代醫學所講的意識,大概相當於佛教中所講第八識“阿賴耶識”,而並非由阿賴耶識轉生的第六意識。

人死後的阿賴耶識稱為中陰身,相當於魂靈,是指死去到下一次出生之前的生命載體,在《佛說入胎經》講的比較詳細。

中陰身具有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能乘空而去而絲毫不受山河大地等有形物質的阻隔,運動也極速,即使相隔萬里,也能感應到跟自己有緣的一些受胎機會,並且剎那即到。所以說,如果有女人的排卵期到了,她身邊就會聚集著來自各地,等著入胎的中陰身。

按照佛教的說法,這個入胎有諸多方面的限制,有生理上要求,也有功德方面的要求,這就是神秘主義的一面。等各方面因緣條件成熟時,配合父精母血而成受精卵,則中陰身即潛入受精卵,隨之受精卵到達子宮,完成入胎。

所以在佛教哲學裡,阿賴耶識完全是獨立的存在,只是外在加入到人的生命過程之中,受精卵也好,以及後來發育胎兒也罷,以至於成人,其肉體只不過是其意識體宿主而已,佛教稱為色殼子。

這種意識的形成,以第八識的阿賴耶識為基礎而進行的,類似於靈魂,且在修為的過程中,認識到世界的虛假性和破除我執的基礎上,達到明心見性,而跳出三界,這和高頻世界的意識說學有高度的相似之處。

六、記憶的存儲與人類的思考

實際上,只要解決了意識體的出處,記憶體的存儲一般也就存在於意識體之中了。例如,對於靈魂來講,其記憶的載體就是這種高度統一的精神體,而對於現代醫學來講,存在於胞細包中並轉存於人的DNA之中,類似於電腦中緩存和硬盤的關係,而對於現代高能物理學和人的生命科學來講,是量子化的能量體中,從佛教哲學來講,八識的阿賴耶識作為一個記憶的倉庫,收納一切記憶和行為的種子。

人類的思考就是來源於記憶的素材(包括DNA的遺傳)所構建的知識結構,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的機理反應,這種反應並隨著進化衍化為不同區域性的功能(如語言功能、運動功能等),根據已有知識的判斷,發出一系列的指令,指揮機體作出種種行為。

這些學說和現代腦科學的發展,各有其合理的部分,不同程度存在著交集,矛盾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意識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之前,各種假說的提出都是正常的,當然受到歷史和技術的侷限,即使是當代,有些見解看起來比較科學與先進,仔細分析也是循著前人的道路,用舊瓶裝著新酒罷了,所以要真正的揭開其記憶的神秘面紗,還要一段遙遠的路要走。

總之,我們的肉體和意識,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現代科學的發展使人們更能從多維度地看待這個問題,現代物理已揭示了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那麼現實世界和精神世界也許是途殊同歸,只是在不同維度的不同的呈現特徵的組合,這個世界也許是個假象,而意識可能是這個世界的操縱者。

以上淺見,歡迎批評指正,歡迎評論!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點贊!


佛學漫話


佛法完美解釋了您的疑問。

驅動你現在打字這一動作來源於你的“意識”。

佛法唯識論中,把識分為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你的記憶來源於你的第八識“阿賴耶識”。

我們生生世世經歷的一切,都存儲在阿賴耶識中,就像一個無限容量的存儲器。


虛空


試答:

狼孩大家應該都知道,一個從小與人類隔絕,由狼群養大的人,後來給人類發現,但無論如何也無法和人類溝通.因其有的是狼的意識而無人的意識.

歷史上曾有某國的宮廷爭鬥,把帝系嬰兒與世隔絕囚禁起來,單給予維持生命的必須條件,長大後完全成了白痴.

由此看來,人的意識按著人的成長軌跡,首先來自家庭,然後來自學校,再後來自社會.經歷豐富的人其意識也一定會比較豐富.試想一個沒上過學的人長大後,一個沒結過婚的人老年後,一個沒工作過的人晚年後,當他們與上過學,結過婚,工作過的人相比,其意識差別將是很大的.

總之,意識來自社會.至於為何會思考,驅使你打這些字的起因歸根結底都是你所成長的這個社會.如果你是一個狼孩,你只會想著吃羊.


無有和有無


4,不要將你自己認同於身體,若你將按住至上意識中,你立刻就會快樂、平靜並擺脫束縛。

~~~軀體是什麼?軀體是由土、水、火、風、空五大元素構成,這具軀體包含不同層面,即粗身鞘,能量鞘,心意鞘,智性鞘,喜樂鞘。不認同軀體就不認同軀體的眾感官,不認同粗身鞘,能量鞘,心意鞘,智性鞘,喜樂鞘,不認同或不期待眾鞘或眾感官帶來的歡樂與痛苦。認同軀體就認同軀體形象,胖瘦,精力充沛或不足,認同心意中的各種想象對象,認同名聲,權利,愛慾,觀念,認同享受和痛苦等等。

只有從靈性的角度都放下這種“認同”,才算真的放下了身體。一旦放下對身體的認同,沒有了私“我”,沒有了黑暗的遮蔽,沒有了無明的遮蔽,也就擺脫了物質自然三種(善良,激情,愚昧)屬性的控制,也就會自動按住在至上意識中。按住至上意識是什麼?是快樂,是平靜,擺脫束縛。

5,你不屬於婆羅門,剎帝利;也不屬於其他任何。也不屬於人生四行期之中,你不為感官所感知。你不執,無形,是一切的目擊者。(知道這些)你就快樂。

為什麼真實的身份不能被眼耳鼻舌身意這些內外感官所感知呢?因為你“無形”。“無形”的你如何可以被感官所感知呢?“你”是“目擊者”,你超越一切感知。

但是,我明明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我高興,我悲傷····知道了你是目擊者,你就快樂。那麼,什麼時候我們有行為者和享受者的感受呢?

當人認同於智性的評價,行為者的身份就得已保持。當人認同心意的價值時,享受者的身份就得已保持。所以認同心意和智性,我們就會湧現出“行為者”和“享受著”這種感覺。在這種感覺影響下,就在我們之中成為了私我。當我們終止了對心意和智性的認同,“私我”就消失,人就會快樂和喜樂。這一快樂不是“獲得什麼”或者“滿足慾望”而來的快樂。而是快樂本身,一切因著你而快樂,靈性的快樂。

6,遍及一切的一啊,美德與惡行、享樂與痛苦都出於“心意”,而非出於“你”。“你”即非行為者,也非享受者,你確實是永恆自由。

美德和惡行分別源於正確和錯誤的行為(業報)。而享樂和痛苦則是美德和惡行作用於心意的自然結果。之所以有美德和惡行,享樂和痛苦存在,是因為有私我。只要這個私我作為行為者發生作用,採取行動,就會有善行和惡行。只要這個私我作為享受者出現,就會感到幸福和痛苦。然而,你即不是行為者,也不是享受者。這些都來自於心意,是心意的波動。是心意的感受。所有的美德和惡行,所有的享樂和痛苦都是因為私我。他們與真的你無關。因此,擺脫私我,你就純粹,永遠自由。



博伽梵歌奉愛瑜伽


哈哈,題主童趣未滅,提出一連串象“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有趣的科學問題,想必沒有哪位“高人”能科學地簡短地回答你的提問吧?“我的意識來自哪裡”“我為何會思考”“驅動我打字這個動作的是什麼”“記憶儲存在哪裡”?這是生命科學家們至今尚未完全徹底搞明白的十分複雜的系統科學問題,也許二三十年後就會有準確解答了,題主耐心等待吧!題主求知的精神值得敬佩,祝天天開心快樂[祈禱]!


品魏WZH


意識來自靈魂。靈魂浸泡在肉體裡。一旦肉體消亡,靈魂脫出,飄出體外。靈魂像一顆種子,飄於空中,在適宜環境下重新以受孕方式投胎出生。有些人會記得前世發生的事情。天道間有六道。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道,餓鬼道,地獄道。修善者,得天道,人道。作惡者墜入鬼道,地獄道。


用戶4235760098


我們的意識是宇宙文明的能量;我們身體是宇宙文明的載體;大腦是我們身體的指揮系統;天靈蓋後面藏著一個能量接收系統,三魂七魄就是能量信號;心臟為整個系統傳輸動力能量。

宇宙文明的原始密碼就是河圖洛書,好多神話故事都是人類最初接收到宇宙文明時情景存儲。人類的生生不息是宇宙文明載體的不斷延續。所以人就有兩套系統,一種是人的肉體部分,一種是所載的宇宙文明部分。

人類文明的存在與人類生活的繁榮,是為了講宇宙文明更好的保存在地球上。從大的方面來說,地球目前就是宇宙文明的一個載體。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載體中的一個分子。

  • 我們的肉體來源於父母,是通過這種接力的方法不斷的承載宇宙文明,是它暫時不會再地球上消失。

孔令奇號


肉體最開始就是一個活體,他就具備了驅兇壁害的本週,哪怕最簡單的細胞生物都具備。都有攝取營養成長的本能,排洩的本能。

嚴格的按DNA複製。各司其職的按部就班。

活的肉體就有很多意識,基本的原始的。

神經系統是動物越高等越複雜的進化過程。最低等的動物也會為生存競爭而努力,這是本能,這是最原始的動機。還有就是繁殖能力。這些東西需要用意識來解決各種問題和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

人的直立行走,讓神經系統重新佈局。大腦可以長的更大,要是趴在地上,用脊柱挑著頭,真的比現在累得多。

還有人下部的神經系統,前列腺,子宮等也變得強大起來。

人能控制排洩,這些東西都是強大的力量。

但是這種進化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空想幻想胡思亂想的根本就是這樣。

人的創造性就是這一堆堆廢品中的一個小成果。

動機最根本的就是吃喝生存下去和繁殖後代的原始衝動。

也許你是有意的,也許是無意的,環境給了你合作條件、也給了自由,你可以在溫飽之外再做一些你願意的嘗試。

如果你餓肚子的話,你就會放棄一切完成生存下去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