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口罩很快成為需求最為迫切的防疫物資,很多地方口罩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一罩難求”的現象。

好消息是,隨著國內口罩企業的復工復產以及新企業的轉產加入,口罩供給得到了極大改善。

壞消息是,目前國內口罩供給缺口仍然較大,而且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口罩緊缺的情況可能在全球出現。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中國:口罩日產量突破1億隻

國家發改委3月2日發佈消息稱,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

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

在口罩生產能力持續提升的同時,製造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噴布的生產能力也在持續提升。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中國石化儀徵化纖4000噸丙綸熔噴非織造布項目預計將於4月中旬陸續建成,屆時熔噴布日產量可達12噸,可用來加工1200萬片醫用平面口罩。

該項目共建設8條熔噴布生產線,產能合計每年4000噸,投產後每天可生產8噸N95熔噴布,或醫用平面口罩原料12噸,這些原料可生產240萬片N95口罩,或醫用平面口罩1200萬片。

日產1億隻口罩,這一產量固然很高,但面對巨大的需求,仍顯不足,特別是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的推進。

中國二三產就業人口總計5.3億人,若全面復工,每人每天一隻則每天需要供應口罩5.3億隻,極端情況下,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每天也需要2.38億隻。


全球“口罩荒”加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最新一期新冠肺炎情況每日報告。

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日上午10時,中國境外共72個國家確診新冠肺炎10566例,死亡共計166例。

與前一日相比,中國境外新增新冠肺炎1792例,新增8個國家(安道爾、約旦、拉脫維亞、摩洛哥、葡萄牙、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突尼斯)出現病例。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談及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短缺的問題時表示,目前全球市場已經被嚴重擾亂。

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的需求量已是正常水平的100倍,價格則是正常水平的20倍,且由於廣泛地、不恰當地使用個人防護用品,這種短缺情況進一步加重。


日本:7成依賴從中國進口

日本方面疫情發生的比較早,準備也比較充分。

據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介紹,在1月1日,日本國內家用口罩庫存量為10億個。


近期日本的口罩缺口非常大,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普通的一盒醫用口罩(40只裝)甚至可以賣到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937元),平均每隻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23.5元)。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2月2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口罩不足問題稱,政府決定進行補貼加強口罩生產,有關部門已經要求日本國內的口罩生產企業24小時運轉加大口罩的產能,此外還將逐步恢復從中國的進口,預計口罩周產量將超過1億,現在的供給已較往年倍增。

但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加上“國民病”花粉症開始進入高發期,現在日本每週口罩需求激增9億個,各地的口罩供應量嚴重不足。


因此,日本口罩缺貨的現狀還將持續更長一段時間。

日本口罩短缺背後存在許多原因,其中之一便是對中國依存度很高。

日本衛生材料工業連合會統計顯示,在2018年度日本銷售的55億個口罩中,日本國產僅為佔2成的11億個。

7成依賴從中國進口。

從作為原料的無紡布來看,中國佔進口的比例也達到46%。


美國:口罩缺口達2.7億隻

在美國衛生部長聽證會上,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紮在談及美國口罩儲備問題時稱,目前戰略儲備只有3000萬隻口罩,但醫護人員的口罩需求為3億隻,因此需要請求國會撥款採購物資。

換言之,美國口罩已出現了2.7億隻的缺口。

“一罩難求”也導致美國口罩價格飆升。

過去的幾天,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的Holcombe醫療器械商店的門前,已經有民眾排隊等待店鋪開門,購買N95口罩。

而單隻N95口罩的售價在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元)至25美元(約合人民幣175元)之間。

經濟全球化促使美國把口罩工廠幾乎全部遷到中國,90%的美國口罩靠中國供應。

美國的3M和霍尼韋爾兩家全球重要醫護用品製造商均將大量產能佈置在中國多年。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近日表示,美國決心把4家美國公司從中國召回美國,帶來十億個口罩的產能。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不過,也有許多人疑問,根據最新的統計,美國國內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人數為57例,遠遠不及中國目前確診人數的一個零頭,醫護人員的總人數也不如中國多,為何需要如此多的醫用口罩?

顯然,美國醫療機構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未來非常不樂觀,所需如此大量的口罩明顯不是對當下所需的一個估算,而是準備打一場持久戰做的準備。

同時,美國對口罩的需求不僅來自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範和治療需要,也有流感等季節性傳染病的防治需要。


另一方面,也必須考慮到美國醫療制度存在明顯的缺陷,“大病好就醫,小病靠自愈,醫生來治病,用愛和鼓勵”是很多地方的真實現狀。

在此不想深究中美醫療制度差異造成各自的優劣評比,只是說明這種醫療體系下政府對突發的疫情很容易在基層醫療信息上容易存在諸多盲點。

比如,不通過嚴格的檢查,普通人在輕症階段如何能夠判斷究竟是季節性流感還是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而等到症狀嚴重被確診時,政府真正發現疫情的出現,很可能疫情已經出現了大面積擴散。

總之,這種醫療制度對潛伏性傳染性強的病毒疫情會顯得非常滯後和被動。

正是對這種情況的擔憂,才會在一些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一些美國版的“吹哨人”,他們公開表示不相信美國官方的公佈數據,認為實際的新冠肺炎疫情要嚴重得多,甚至認為官方可能存在把新冠肺炎病例和流感病例混淆的情況。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韓國:數千人排隊買口罩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月24日,韓國大邱市數千人在超市門口排隊購買口罩。韓國媒體的航拍畫面顯示,買口罩的隊伍長達數百米。

韓國政府從2月26日零時至4月30日實施緊急調整口罩和洗手消毒液供應等措施,防止口罩大量出境。

此外,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處長李儀卿近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韓國國內口罩每日產量達1100萬隻,較前兩週翻一番,但仍面臨供應緊缺問題。政府將嚴格限制口罩出口量,動員所有力量解決口罩供應不足問題。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作為此次疫情在歐洲的重災區,意大利的口罩亦迅速告急。

據紐約時報報道,米蘭一家藥店表示,一個上午就賣光了店裡所有口罩。

即使這樣,不斷收到客人電話詢問。

再向廠商拿貨,卻被告知根本沒有,只能改天再試。

有些藥店只剩下一盒100只裝的大包裝產品,要價高達100歐元(760元)。

米蘭口罩的在線價格近日已從10分歐元(約合人民幣0.76元)漲到10歐元(約合人民幣76.2元)。

2月25日,托斯卡納大區阿雷佐市醫院的口罩第二次被盜走,醫院的放射科負責人稱,又丟了2個箱子,其中有很多是醫用口罩。


德國攔截瑞士24萬個口罩

德國本是醫療設備生產、出口大國,包括ECMO葉克膜體外氧合機在內的各種呼吸機等醫療物資,都是德國的“拳頭產品”。


他們惟恐其他國家出於防疫需要,向德國大量訂購各種相關醫療防護設備,從而導致德國本土防疫設備、耗材“失血”,因此3月4日宣佈了新的行政命令,禁止向國外出口除國際援助行動等極個別特殊情況外的一切醫療防護設備。

這其中包括德國本土生產的氧合機等高價醫用設備,也包括口罩、手套、防護服等原本由第三國製造、經德國轉口的低價值醫療耗材。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瑞士是個經濟發達、醫療衛生體系完備的工業化發達國家,一般情況下並不缺ECMO等高價值、大型醫療設備,但幾乎不生產低價醫療消耗品。

醫用口罩、手套、防護服等,都是由瑞士公司從中國等國訂購,再提供給國內各醫療單位使用。

瑞士是2月25日宣佈第一例新冠確診病例的,自鄰國意大利發生社區傳播疫情以來,瑞士及其相鄰的袖珍國——列支敦士登疫情形勢就驟然嚴峻。

截至3月8日,瑞士已有332例核酸檢測陽性病例,兩人因疫情而死亡,這無形中加大了瑞士醫療衛生部門的壓力,促使其不得不大量消耗包括口罩在內的醫療消耗品,以應對防疫的急需。

眾所周知,中國等傳統醫療物資生產國自身也面臨著巨大的需求壓力,因此對外出口直到近期才恢復正常。

瑞士方面出於防疫切實需要,不得不緊急“補貨”。

瑞士是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不得不通過鄰國中轉,卻不料正撞德國3月4日行政禁令“槍口”,繼而遭到“截和”。

當地時間3月7日,德國新增確診156例,累計確診1040例,由此成為中國以外第六個累計確診過千的國家。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位於德國西南部拉施塔特的Dach公司是德國幾家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的企業之一。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公司需求激增,是平時的數倍。

這些天,公司銷售部的電話響個不停,每分鐘都會收到有關訂購口罩和防護服的電子郵件。

為此,公司每天超負荷運轉。這也是該公司25年曆史中從未經歷過的情況。


早在2月中旬意大利疫情暴發之前,位於米蘭的口罩和防護用品生產商BLS就收到1000萬個口罩的訂單,這些訂單來自全歐各國,最終這些產品都被輾轉運往中國。

正常情況下,全意大利每年的口罩市場需求為1500萬至2000萬個。

而今,意大利國內口罩存量和產能已經捉襟見肘,口罩生產企業正在日以繼夜地大批量生產。

歐洲口罩企業不少,但產能比不上中國、美國等地廠家。

像德國口罩企業目前主要生產中高端產品,客戶主要是專業客戶,比如醫院、技術人員、軍隊等。

這些企業與中國組成一條供應鏈:先由歐洲公司設計出產品,接著在中國採購原材料,製作口罩半成品,然後在歐洲工廠進行加工,最後銷售到歐洲各地。

由於現在從中國來的口罩半成品及口罩成品短缺,許多歐洲企業不得不做出改變,從其他地區進口口罩原材料,在歐洲進行生產。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疫情給國際間合作提出了新課題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肆虐開來,包括德國、瑞士在內的歐洲國家已有數百甚至上千累計確診患者。

到目前為止,德國和瑞士都未強令普通民眾“不戴口罩不得出門”,歐洲國家的普通民眾又並無佩戴口罩防疫的傳統和習慣,因此,街頭普通民眾戴口罩的也是極少數。但隨著疫情形勢加重,一線防疫醫護人員口罩也漸顯緊張。

對瑞士而言,因本土不生產,如果“截和”僵局延續,物資短缺問題勢必加劇。

疫情在歐洲暴發後,歐盟各國已就統籌防疫緊急協調。

但瑞士是永久中立國,並非歐盟、甚至也不是聯合國成員,這樣的緊急協調機制對緩解瑞士的口罩危機鞭長莫及。


化解“口罩荒”離不開中國製造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疫情以前的最大產能為每天2000多萬隻。

隨著此次疫情蔓延,口罩需求量爆發式增長,短期內供求矛盾明顯。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除了原有企業全力生產外,更有一大批企業緊急轉產。

如富士康、比亞迪、廣汽集團等企業紛紛跨界生產口罩。

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近4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經營範圍新增醫療器械的企業多達3647家。


據阿里巴巴3日的統計,世界越來越需要中國製造,近30天,口罩、消毒洗手液、測溫儀等跟疫情相關的產品,全球買家購買意願大幅提升,其中醫用口罩買家需求增長13769%。

中國實現了口罩“自由”,西方陷入口罩“窘境”

在3月3日的疫情媒體通報會上,譚德塞進一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擴大當中,出現了醫用口罩不足的現象,世衛組織向業者和各國政府呼籲,希望醫用口罩可以再增產40%。並預測醫用口罩的需求將急劇增加,今後全世界每月的需求量將達到8900萬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