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為什麼被忽悠的總是我?”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經常會有朋友發現,明明自己什麼都沒幹,卻總容易被忽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學姐最近看了一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看透事情的真相,遠離常見花式忽悠。


這本書就是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寫的《影響力》。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作者在介紹此書時說道:


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則會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地把金錢捧上。


有時候其實的家人和朋友也會不知不覺得將影響力作用在你身上。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具體場景+實例解說的方法,詳細為我們分析了工作、家庭、交友等場合中,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


下面學姐就將書中介紹的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分享給大家,讓你能一眼看穿勸說高手們的騙局,並做出機智的回應。


希望大家也能自我檢查一下:


“這六種常見花式套路,你中招了嗎?”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我們身邊最有效的影響力武器之一,它是指要是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儘量回報。


假如有人在我生日時送給我一份禮物,那麼依照互惠原理,下次等他過生日時,我也應該回送他一份。


這是因為互惠往往會伴隨虧欠還債感,即當別人給了我們某種好處,我們內心會產生虧欠感。


作者說由於互惠原理的效力實在太強了,有些要求,要是沒有虧欠感,本來是一定會遭到拒絕的;可靠著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讓別人點頭答應。


這一點真真是說道學姐心坎裡了,別人的一點小恩小惠,都恨不得以十倍的力量來償還,漸漸地,還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哎,真應該早點看這本書......


說道這裡,學姐要給大家介紹幾種生活中常見的利用互惠原理進行的忽悠或 者說騙局。


超市裡經常會有免費品嚐、試吃活動,這種活動還常常配有促銷員,促銷員 跟你介紹自己的產品怎麼怎麼好,多麼實惠,最終出於不好意思你也會買上 一些他們的產品。


此外,優惠券、代金券、免費體驗、送禮物等都是利用互惠原理達到銷售目的 的案例。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承諾和一致


作者說,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做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立刻就會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按照承諾說的那樣去做。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們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很多人會利用承諾和一致原則,以很容易做到的「小請求」開始,慢慢讓別人答應「更大的請求」。


作者告訴我們,在接受「瑣碎請求」時請務必小心謹慎,因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


它不僅能提高我們對分量更大的「類似請求」的順從度,還能使我們更樂意去做一些跟閒錢答應的小要求毫不相關的事情。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社會認同


作者認為,社會認同原理會讓我們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根據別人的意見形式。


這一原理尤其適用於,我們對「正確行為」的判斷,特定情形下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我們的看法取決於「其他人」是怎麼做的。


我們都知道很多情景喜劇會插入「罐頭笑聲」(指在觀眾應該笑的地方插入笑聲錄音),在作者看來,這其實這是電視臺高層迎合觀眾的需求的一種手段。


「罐頭笑聲」讓我們利用其他人的笑聲來幫助自己判斷哪些地方好笑,但這樣一來,我們往往會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到別人的「擺佈」。


作者還舉了捐款的例子:基督教傳教士會在聽眾中安插「托兒」,到了特定時機,這些橢就走上臺作見證或捐款。


類似的社會認同還有很多,比如銷量最大、增長最快、排行榜、最受歡迎等,這些都是利用社會認同原來誘發消費者跟隨的常見案例。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學姐在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有清晰的判斷,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社會認同製造的假象欺騙。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喜好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很多人會利用這條簡單的原理,讓我們順從他們的要求。

喜好有以下幾種理由:

  • 外表魅力。一個人的某個正面特徵就能主導其他人看到此人的眼光。研究發現,我們會自動給長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點,比如有才華、善良、誠實、聰明等。顏值高的求職者更容易通過面試,顏值低的則更容易被拒絕。
  • 相似性。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個性、衣著、觀點、背景、不管什麼方面相似,都能有意識地討我們喜歡、要我們順從。銷售人員通常會利用與顧客的相似點贏得好感,進而促成交易。
  • 恭維。世界上最偉大的汽車銷售員喬·吉拉德成功的秘訣就是讓顧客喜歡他。很多服裝銷售會誇女生漂亮、身材好、穿上衣服有氣質來贏得顧客的好感。
  • 接觸與合作。「熟悉」會影響人的喜好,它對我們的各類決定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包括選舉哪一位政客。很多時候,你選某個人,僅僅是因為名字看著「眼熟」。
  • 條件反射和關聯。這裡有「負面關聯」和「正面關聯」兩種。糟糕的消息會讓報信人也染上不詳,人們會討厭帶來壞消息的人,這是負面關聯。而讓漂亮的女模特站在汽車旁邊、請明星代言等都是通過利用正面關聯讓我們順從。

在這裡學姐要提醒大家一下,我們既要認清別人通過「喜好原則」忽悠我們的手段,也可以在有求於他人之時巧妙的利用這一原則。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權威


作者說,我們對權威有著根深蒂固的認識,很多情況下,只要有正統的權威說了話,其他本來「應該考慮」的事情,就變得不相關了。


盲從權威在很多情況下確實是有好處的,但是它也很容易讓我們不假思索地服從,這種機械服從,常常會讓人失去自我思考能力和獨有的判斷。


作者舉例說道,很多廣告商會利用我們對醫生的尊重,找演員來假扮醫生,宣傳他們的產品。


學姐友善地提醒大家,購買產品需謹慎!


那麼在那樣才能免受權威地位的誤導呢?作者建議我們,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提高對權威力量的警惕性。


作者建議我們,在判斷什麼時候應該遵循權威指示之前,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這個權威是真正的專家嗎?」、「這個專家說的是真話嗎?」


最常見的六種忽悠套路,您中招了嗎?

稀缺


稀缺原理認為:機會越少見,價值似乎就越高。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物以稀為貴」。


我們經常會見到「限量版」、「限售」等字眼,都是商家利用 物以稀為貴的原理,製造稀缺,引發購買熱潮的把戲。


相信掌握了影響力中的六大原則,你能認清很多真相,避免盲目入坑,也能遠離各種花式忽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