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雨僧先生》,運用了什麼寫法?

獲重i


《回憶雨僧先生》是季羨林先生的一篇隨筆散文,記述了作者對他的恩師,原清華大學教授吳宓先生的回憶。

文章感情濃烈,夾敘夾議中把對恩師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從先生的堅守傳統“怪癖”中,看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風骨,他不同流合汙的高尚品德,贏得作者的高度讚揚,認為這是一個人該具有的品德。

一、首先文章的開頭直入主題

文章一開頭,切入主題,是一篇回憶性質的文章,“雨僧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十多年了……”這樣一句話,使得人們跟隨著作者去探尋這位先生的曾經。接著作者又說,“作為他的受業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樣,始終在憶念著他。”

文章開始的主題就很明顯,是一篇紀念回憶的文章,接下來就隨著作者的思路開始慢慢的欣賞下去,直到最後看到了一位他一直懷念的老師,在別人眼裡有點怪癖的老師。

吳宓先生

二、文章敘述與評論結合

文章選取了雨僧先生的幾件瑣事,進行了夾敘夾議的描寫,在平淡而順暢的筆端,流淌出來的是,對恩師的回憶與想念。

雨僧先生是一個奇特的人,他矛盾而古怪,為什麼奇怪呢?當然不是指的長相,而是他的思想和行為,在別人趕著新潮寫白話,寫新詩時,他還在寫古體文,也舊體詩,作者為大家描寫了一位奇特且矛盾的人。

這些切入,並不是真要貶低自己的老師,而正好相反,作者對他充滿的敬意。

作者接著又描寫了雨僧現在在清華講課的事情,他講課認真,議論時常常有警示之處,他高興起來,就把自己寫的詩給同學們看。這些描寫,都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平易的先生,沒有一點架子。

作者評價雨僧先生,坦誠率真,十分愛才,在這些一點一滴的小事描寫中,又夾雜了作者的議論,評價,雨僧先生的形象躍然紙上。

在歲月的洪流之中,雨僧先生去了四川,作者也再也沒有見到過自己的恩師,再一次聽到恩師消息之時,他已經離開了人世。

三、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烘托手法

《回憶雨僧先生》的文風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詞語,但是從讀者心裡產生了一種共鳴,雨僧先生是一位人品高潔之士。

他反對白化文,寫舊詩,請學生吃飯,這些細節可以反映出,他的確是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從而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引子。

他樂於和青年人交往,學生跟他開玩笑,他也一笑了之,這些語言描寫並沒有用過多的修飾,而是如平淡無奇的生活一般,緩緩的流淌著。

這些側面烘托的手法,也讓大家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尋求出雨僧先生的“怪癖”與高潔。

作者十分了解雨僧先生的品德,所以在寫作風格上儘量做到平實,樸素,先開門見山點出話題,然後在用側面烘托的手法,表現雨僧先生的高潔品格,使一位既“怪癖”矛盾的人躍然紙上,讓人無法忘懷。


再見藍橋day


個人認為應該是敘述和評價相結合的手法吧。

前邊文章先評價在作者心中吳宓先生是既奇特又矛盾的人,然後中間引用了發生在吳宓身上的一些小事兒,和學生之間的事等來證明先生的奇特和矛盾在哪裡,貶義褒用。敘述先生的事蹟之後又再次總結了自己對先生的評價,敘述和評價兩者結合表達了自己對吳宓先生的敬意、愛戴,和深深的懷念之情。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主要作用了倒敘、人物烘托的寫作手法。描寫魯迅先生生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