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我的工廠 我的青春

——獻給曾經為國家工業化作出巨大貢獻的產業工人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是一座老工業城市,工業文化滄桑厚重。而博山區的山頭鎮,則是一個以陶瓷為支柱的工業重鎮。我生在山頭,上學在山頭,參加工作也在山頭。

1979 年 6 月的一天,博山建築陶瓷廠勞資科的韋會興師傅來到我居住的河北東村礬溝街 111 號於家大院,給我送來了入廠通知書。三天後我去該廠勞資科報到,從此,結束了悠閒的學生生活,成為一名工人,開始了新的人生歷程。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工廠一角

那時的工人,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可以享受退休、福利分房、發糧票吃供應、看病不花錢。

一個人參加工作,對家庭來說是一件慶幸的事,這意味著增加了家庭收入。對一個人來說,一生有了依靠。可以說,只要進了工廠,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工廠負責。所以工人的身份還是令人羨慕的。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車間一角

我們博山建築陶瓷廠創建於 1951 年,時稱山東省淄博新建瓦廠,是博山區第一個地方國營生產磚瓦的工廠。1961 年改為博山神頭瓦廠, 1977 年改為博山建築陶瓷廠。磚瓦廠全是力氣活,勞動強度高,廠房破舊。尤其缸瓦車間,工作環境極差。

我知道自己瘦弱的身體根本適應不了那繁重的體力勞動,從接到入廠通知那天開始,我幾乎天天無精打采,心情十分沉重。那時社會上統一招工,沒有關係很難分配到工作輕鬆的企業。

你如果不服從分配,呆在家裡,就成為社會上的閒散人員,而這樣的人是被人瞧不起的。即便是個體戶掙錢多,在社會上也是沒有地位的,年輕人到工廠參加工作才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硬著頭皮走進工廠,在剛建成的職工大會議室裡,我們 20 多人一起學習廠規廠紀,並參觀了工廠。只見缸瓦車間,黑通通的,到處粉塵飛揚。每個員工帶著口罩和手套不停的工作著。看著一片片的缸瓦擠壓出來,再裝到晾曬車上。

一位老工人說,最早的時候,要用腳踩著黃土和泥,然後把泥重重地朝瓦模子摔去。全是手工,勞動強度極大。聽著這些,我的內心更加煎熬難忍。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缸瓦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缸瓦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缸瓦工序

還好,我被分配到錦磚車間,這是工廠的新產品,正在試驗階段,這算是好工作了。生產錦磚的原料中含有石英,長期吸入就有可能得矽肺病,所以我們夏天也要帶口罩、戴手套幹活。

當時我們這種有粉塵的工種,每天都有兩角錢的粉塵保健費。別小看這二角錢的粉塵補助,在當時就是一個人一天的菜錢。許多人都願意幹這種有粉塵的特殊工種,希望增加一點收入。

試驗階段的工作很零碎,好多工序都要幹,每天干的活兒都不一樣。第一道工序是把大塊的原料用大碾壓碎,然後裝入球磨機,研成泥漿,再把泥漿放到地爐炕上乾燥成塊,然後我們再用塑料管子壓成粉狀的坯料,最後用壓磚機壓成錦磚,裝入匣缽,用隧道窯燒成。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機修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機修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球磨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粉料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成型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成型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成型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成型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成型工序

記得有一次,我們翻修原料乾燥房的地爐炕,正直酷暑,地爐炕的煤灰漫天飛揚,半天下來,我們整個人都成了黑的,臉上只有一道道汗水流下的地方才露出皮膚,那勞動環境、那勞動強度,是不可想象的苦。

這對剛從學校出來的我來說,真是難以接受。第一次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幹活,真正嚐到人生的艱辛。

在車間幹活,上班要更衣,下班要洗澡,上下班要穿不同的衣服。我們的更衣室是潮溼狹窄的土坯房,七八個人擠在一起換衣服。

更衣箱是自己找幾塊木板釘起來的箱子,專門存放自己上下班穿的乾淨衣服。只要看看我們滿身汙穢的工作服,就知道我們的工作環境是多麼惡劣了。

轉眼到了冬天,我們車間也從實驗階段轉為小批量生產階段,工作正常了,開始上“三八班”,二十四小時不停運轉。有一次,我們從球磨機裡往外放泥漿,由於管子很細,在冬天的室外很容易凍住,需要不斷地往管子上澆熱水。

我和秦師傅兩個人來來回回去二百多米遠的鍋爐房提熱水,本來半小時的活兒幹了兩個多小時。外面穿著棉襖,內衣卻被汗水溼透,冷風吹來,全身冰涼。放完泥漿,再衝洗吸鐵槽。五米長的吸鐵槽,這邊倒上熱水,那邊就結冰了,真是冰凍三尺。

我的衣袖、褲腳全部溼透,雙手凍得麻木,主任還嫌我們幹得慢。忽冷忽熱的幹了一天活,回家後我就發起了高燒,不能起床上班。但平時只要不是大病,都要堅持上班,以免影響年終獎金。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1980 年春節,車間安排我到釉面磚車間噴釉工序去替班,大年初一上中班。正好,這天下午三點三十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歌曲》編輯部共同舉辦“聽眾喜愛的十五首歌曲”評選活動公佈結果。

這次評選活動,在全國聽眾中引起了很大反響,我和很多朋友也參加了這次評選活動。為了第一時間知道評選結果,我就帶著一臺上海生產的凱歌牌便攜式收音機上班。

正當我聽的帶勁的時候,車間主任過來大聲嚷嚷“上班還聽收音機,這是違反勞動紀律”。說完,就沒收了我的收音機。我很膽小,主動承認錯誤,班長孫兆生再三向主任講情,車間主任才把收音機還給我。

我的“凱歌牌”半導體收音機價格40多元,是一個多月的工資。四個波段,收音效果和音質都非常好。我和弟弟天天抱著它聽音樂、聽劉蘭芳評書,那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

我們博山地區有正月初二看望丈母孃的習俗,大年初二,燒成班幾個小夥都要去看望丈母孃,車間人員緊張。領導讓我去燒成工序替班。我們廠燒成工序是有技術的工種,有高溫保健費,冬天在窯爐旁工作,穿著單衣照樣出汗。

煤炭燃燒變成爐渣,三四小時就要從爐坑裡挖一次,再用獨輪車推到垃圾廠,我就是負責這個工作。交接班後,一開始沒事幹,與師傅們也不熟悉,他們就讓我到外面玩一會兒。不一會,爐渣要外運,他們卻找不到我了。

這時,碰巧車間的梁主任來查崗,大家正著急的時候,我回來了,連忙裝車往外推。我從沒推過這樣的獨輪車,平路上就晃晃悠悠,推了大約200米,快到垃圾場的時候要上一個陡坡,我一用力,車輪碰到一塊碎石,“嘩啦”一聲車子歪倒了,爐灰撒了一地。

夜晚,整個廠子不見一人,沒有人給我幫忙,只好自己回去拿一張掀,把爐渣灰重新裝到車子裡,再讓一位工友幫著我拉上陡坡。由於這次脫崗的問題,我的入團申請就沒有批下來。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燒成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燒成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揀選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揀選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揀選工序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研究產品質量

那個時候,剛剛興起發獎金,而且我們廠效益好,每年要兩次評選先進,總結表彰。我們廠除了有月獎外,還有半年獎、年終獎等等。

廠裡下達評選條件後,各車間、科室、班組開始評選。一般獎項有先進個人、先進班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分一、二、三等獎。獎金分別是 15 元、10 元、5 元,大家都不願意要三等獎。

所以,每當評選的時候,就難為了大家。其實,人們不是在乎 5 元錢的事,主要是“面子”的問題。先進班組雖然只是發一個相框,但人們還是很在乎榮譽的,身在先進班組,不僅有一種自豪感,還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通過評比的確能夠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努力工作,當然也會有人計較獎金的。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先進集體 面磚車間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先進集體 缸瓦車間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先進班組 磚機一班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先進集體 缸瓦車間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先進班組 噴油班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學雷鋒先進小組

“一個精神空虛的民族是一個危險的民族,一個沒有榮譽感的民族是一個墮落的民族”。可以說,榮耀是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奮進,呼喚我們拼搏。

當年,大家都把獎狀張貼在家裡的牆上,十分光榮。如今,人們的榮譽感淡化了,更看重的是物質獎勵。

那個時候國家重視教育,不承認我們以前的初中、高中學歷,要求我們重新考。因此,各種夜校總是擠滿了人。

不僅如此,我們年輕人更是積極要求進步,按時參加黨團員活動。學雷鋒,做好事。我們幾個人下了班,跑到神頭小學為學生理發。

車間團支部也組織我們為工廠清掃垃圾,修舊利廢,蒐集廢鋼材。急生產所急,想生產所想。從不不計較報酬,感到義務勞動光榮。工會還經常為工人提供各種免費的學習機會,鼓勵職工學技術、學業務。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學雷鋒做好事,職工李慧琴照顧孤寡老人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釉面磚車間原料班在學習

每到重大節日,廠裡都非常重視,舉辦各種文藝演出、職工運動會以及黑板報比賽等等,工廠充滿了勃勃生機,也充滿了凝聚力。

人人都有光榮屬於八十年代新一輩的自豪感,都有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的勁頭。那時,人們沒有太多的慾望,每天過得都很開心。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1984 年我廠慶祝建國 35 週年文藝演出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1985 年在職工餐廳舉辦舞會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1986 年職工在工廠會議室觀看文藝節目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1987 年工廠樂隊在廠會議室演奏《學習雷鋒好榜樣》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食堂技術練兵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食堂技術練兵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拔河比賽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接力賽,山頭中學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籃球比賽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長跑比賽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自行車慢賽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女子乒乓球比賽

20 世紀 80 年代,國外家用電器大量進口,讓我無限嚮往。對於我這樣的音樂愛好者來說,盒式錄音機最令我痴迷,不僅能夠播放清晰的聲音,而且能夠把自己的聲音錄製進去,真是讓我們驚歎。

原來只有專業團體才能辦到的事情,如今我們個人也有能力享受到這種待遇。特別是鄧麗君、徐小鳳等港臺歌星的流行歌曲更是風靡大江南北,我們的大腦一下子被這些新鮮的精神食糧充滿,無時無刻都對新生事物充滿了憧憬與渴求。港臺地區不再遙遠,外國的精神與物質也不再神秘。

1984 年我購買了四喇叭立體聲錄音機,真的有一種進入了新時代的感覺,我們小時候憧憬的美好生活如期到來。

所以,“改革開放”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能夠買到進口的家用電器。那時候,年輕人中誰有一臺錄音機會讓人豔羨不已,太陽鏡,喇叭褲是青年人的追求。

我們青年人雖然喜歡新鮮事物,可是老工人、老幹部,卻看不慣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所作所為。我為廣播室錄製了一些港臺輕音樂,在廠裡播放,遭到他們的不滿,說是靡靡之音。不久,國家也開始反對精神汙染。

廠領導認為鄧麗君的歌曲就是精神汙染,而且,不讓穿“雞腿褲”、喇叭褲、高跟鞋,不讓留長髮等等。曾經有一陣廠領導每天在廠門口,拿著剪子、理髮刀和鋼鋸,只要發現喇叭褲就剪開,給長髮者剪成小平頭,把高跟鞋鋸成坡跟鞋。現在想起來感覺是多麼的愚昧、多麼的可笑。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1983年,南京電影製片廠來我們山東博山區拍攝《一路順風》電影,需要群眾演員。淄博市工人文化宮的鄒光華老師讓我召集5、6個文藝骨幹。那天快下班時,供應科值班的李同和師傅匆忙跑來要我接電話。

當時,我們廠的供銷科只有一部電話。接到這個電話,我異常高興,別說當演員,就是見識一下拍電影的場面,也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那個時候,家庭沒有電話,我只好騎著自行車到處找人。廠裡文藝宣傳隊的幾位朋友聽說要拍電影,非常願意參加,可是還要上班,沒有時間,有幾個人寧可曠工也要去拍電影。

次日清晨,我們隨劇組人員乘坐一輛豪華中巴來到北博山的西高村。導演安排我們在中景位置搬運玉米,遠景是村民從山下往村裡搬運玉米,前景就是影片主角的表演,整個場面反映的是秋天的豐收景象。

我們站在茅草房前與導演拍了一張合影,我們大都腳穿“壓底鞋”,就是那種布幫的塑料底鞋,一派“城鎮氣”。而導演的鴨舌帽、變色太陽鏡、軍大衣、皮鞋則彰顯著大城市人的派頭。

那時,我們每月工資只有30多元,拍電影每人每天卻有5元補助,幾乎是我們一個月的獎金,大家高興極了。

我們光顧了高興,卻忘記有的人沒有請假,影響了工廠的生產。最後責任都推到我身上,這下可麻煩了,曠工在那個時候是要處罰的。

為了這事,黨委書記在廠全體管理人員會議上批評我,令我狼狽不堪。這真是一段令人“難忘”的記憶啊。

老照片老故事 | 我的工廠,我的青春

八十年代,我們工廠被國家列為國內建築衛生陶瓷生產基地。其中三磚(釉面磚、外牆磚、鋪地磚)產量2400萬平方米,居全國第三位,被譽為“南有佛山、北有唐山,中有博山(淄博)”的三山之一,成為全國三大建築衛生陶瓷生產基地之一。

我們廠的釉面磚產品異常暢銷,為了擴大生產,廠裡年年招收新工人。但是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管理機構也越來越龐大,人浮於事,都在做表面文章。效率低,費用大,輔助人員越來越多,一線工人越來越少。

而承包責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施,產生了分配不公等現象,並沒有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反而造成了部分人的不滿。他們開始消極怠工,浪費現象十分嚴重,成噸的原料從下水道流出。燒成溫度達不到標準,造成產、質量下降,以此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

而這時,許多鄉鎮企業突飛猛進,迅速崛起,憑藉他們靈活的經營方式,開始衝擊國營企業。就這樣,由於我們工廠產品老化、管理混亂、決策失誤等原因,出現了連年虧損,以至於銀行不再貸款,工人發不出工資,生產停工,工人下崗。最終於1997年9月2日宣告破產,一個好端端的企業突然就消失了。

我們工廠一千多人下崗失業,我與妻子都在其中,生活沒有來源,精神壓力難以承受。好多人以淚洗面,一下子變成了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

可以說我們是體制改革的受害者,20餘年的下崗壓力給職工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接踵而來的是英年早逝,或仍在貧困線上掙扎,這些不幸和苦難對我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當時,我們到處找工作,受到歧視,忍辱負重,失去了曾有的工人階級驕傲和尊嚴。

先不說工人的處境,就是廠裡的中層幹部也都是走投無路。因此,組織科長在公園門口賣兒童玩具;宣傳科長推著自行車在街頭上賣煎餅;還有賣粽子的等等。

特別是有一位副廠長年齡偏大,技能單一,只好哀求到我們廠下崗職工自己辦的陶瓷廠去打工,被下屬管理,想必心裡一定五味雜陳。試想,這些領導級別的人在街頭上擺設小攤,或給人家打工,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氣啊,這是外人所體會不到的。

身為下崗職工,深深感受到了失業的悲痛,同時也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的優越。我的幾位同事,也憑藉自己的才能事業有成,經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像大多數工人一樣,我的全部青春歲月都是在工廠度過的,回首這段歲月,感慨萬千。作為產業工人中的一員,我為能夠為振興淄博工業貢獻一己之力感到自豪,同時也為在歷史變革中被時代淘汰感到憂傷。

我們這一代工人,大都普普通通,默默無聞,但是正是無數這樣的普通工人,在中國的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來源:攝影世界。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