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耶路撒冷,一个倍受瞩目的城市,一个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朝拜圣地,它的历史有太多跌撞起伏波澜壮阔的故事,当你决定去了解它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神秘莫测又让人向往。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去往耶路撒冷的高速公路上,将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丘陵小山点缀路的两旁,那画面就像是电影里出现的一样,安静恬淡,真真实实。以色列的国土面积非常小,东西向不宽,如果驾车穿越东西最窄的地方约1个小时左右。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耶路撒冷的海拔比其他城市略高一些,特别是到了橄榄山上,阵阵凉风还是不住地提醒我多穿一件外衣。站在山顶上,耶路撒冷老城就在眼前,金顶寺确实是金色的,在夕阳下显得那么耀眼,颂经的声音一直在耳边萦绕着,如此美妙的时刻就像时空穿越了一样。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从橄榄山上下来,已是华灯初上。行走间又路过几个小教堂,这里曾是犹大出卖耶稣的地方(犹大耶稣十二个门徒之一),从外面看亮彤彤的一片,之后是不远处的俄罗斯式教堂,是为了纪念圣母玛丽亚而建的。以色列有大大小小许多个教堂,你想要快速了解犹太人历史和文化,参观教堂倒是不错的选择。山上还有成片的墓地,在暮色中略显惨白。犹太人认为人死后葬在橄榄山上就会复活,因此这里的墓碑大概有15万之多,还有一部分墓碑已被损坏。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耶路撒冷意为“和平之城”,是犹太人的信仰中心。公元前10世纪,犹太大卫王在此建立都城,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又建造了圣殿,自此耶路撒冷就是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城市。几千年间,这座城市满目苍夷,受尽了苦难与逼迫。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灭了犹太国,所罗门圣殿被毁,犹太人第一次大流亡。公元前515年,希律王在任时重建圣殿,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70年,罗马帝国占领耶路撒冷,又将第二圣殿摧毁,135年,犹太人起义失败,第二次大流亡。622年,耶路撒冷开始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兰教时代。1917-1948年,英国托管耶路撒冷。1948年,一个叫本古里安的人宣布以色列建国,流亡千年的犹太人回到了这里直至今天。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据说第二圣殿被毁时,有天使在一段西墙上哭泣,后来这段长50米高18米的断壁残垣存留下来,所以叫哭墙。在圣殿山的金顶清真寺是第一圣殿的原址,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王率军攻进犹太王国,将圣殿烧毁,许多年以后,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原址建立起来,那么犹太人就没有理由拆毁清真寺再重建圣殿了。这么敏感的地方总该有个理由吧,从此圣殿山就被人们传说成是穆罕默德登天与亚伯拉罕对话的地方。现在,伊斯兰教信徒朝麦加方向礼拜前,都是朝着耶路撒冷的方向朝拜的。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里,有老城的微缩复原模型,第二圣殿和哭墙所在的位置都能看见。耶路撒冷对犹太人究竟有多重要呢?犹太教徒无论身处世界何处,做礼拜时都要朝着耶路撒冷的方向,如果条件允许,犹太会堂也是朝向耶路撒冷所建。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现在,哭墙就是一个露天的犹太会堂,所有男性到哭墙下,都要戴上“卡巴”圆形小帽。犹太教的传统很特别,只允许以色列男性到哭墙祈祷,而女性只能停留在分界线的栏围栏外面。非犹太教徒也可以入乡随俗,到入口处领取一个卡巴就可以了。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在哭墙祈祷的人会写下自己的心愿,之后将小纸条卷起来,塞进哭墙的缝隙里。现在都被塞得满满的,看来每天来这里的人真不少。不知道这位犹太老人经历了什么,他过去的几十年是否看到了以色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有人在颂读经文,有人在哭墙下哭泣,也有不同肤色的犹太人在哭墙下祈祷,这些有着褐色皮肤的犹太人就是所罗门与示巴女王的后裔。其实在以色列建国以前,以色列人流落在世界各地,他们回到耶路撒冷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哭墙礼拜。而如今,人们来到哭墙不完全与宗教有关,更多的是为了祈求世界和平。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青年、中年、老年都在哭墙下久久不愿起来,就连小学生也是如此。我不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无法理解他们虔诚的精神世界,哭墙俨然成为犹太人的心灵家园,因为在这里可以离上帝很近,也可以和上帝对话。他们曾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六百万人的生命才换来今天的以色列,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这是一面会“哭”的墙,犹太人心中的灵魂家园,它的历史耐人寻味

我不喜欢打扰哭墙下祷告的犹太人,他们专注、安静的让人为之动容。“世上有十分忧伤,九分在耶路撒冷”,哭墙下,是犹太人在默默地流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