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言“莫言说尽”

 

笑言“莫言说尽”


有一则真实故事,总浮现脑海,抹之不去。

2017年下半年,看到《南方周末》刊登小说家莫言与突尼斯汉学家哈立德一番对话。

起因是莫言为酬答哈立德之问:"·····我想您还有什么没有说出来的?"莫言为此想起一个故事来。他说:

我想起来2014年去台湾,台湾有一个大和尚叫星云。星云法师送给我一个用毛笔字写的书法作品,四个大字叫"莫言说尽"。后来我想这个老和尚这四个字写的真是含义丰富,一方面说莫言你什么都不要说了,你把该说的都说尽了;另外,也可以理解成,你不要以为把什么都说尽了,你还要继续说。

这当然是莫言的个人理解了。他所说的这两个方面,虽说四字也可含韵,其实老和尚四字的上上妙味并非尽在于此,其中禅机甚浓,只此理解则会少了许多神韵,也让所送四字寡淡无奇了。

既是禅言机味,还是以不说破为好。实际上,禅机也说破不得。

大凡读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经中有如是言:"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而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为何《金刚经》会有如此"未说一法"的矛盾之语呢?

禅宗还有两则公案,也能够启人无限慧思。

一则是:有位颇爱研究《金刚经》的禅僧带数人来礼谒慧海禅师,问:"师说何法度人?"师曰:"贫僧无有一法。"曰:"禅师家浑(作都解)如此?"师反问:"大德说何法度人?"曰:"《金刚经》。"师曰:"此经是阿谁说?"。僧抗声曰:"禅师相弄,岂不知是佛说耶?"师曰:"《金刚经》中明明说,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僧遂无言以对。

二则是:《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所载,大梵天王至灵山,以金色优钵罗华献佛,舍身为床座,而请佛说最上禅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皆不知佛旨所在,唯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上列公案皆可说为"莫言说尽"四字之注解。

禅宗自迦叶一祖二十八传至达摩祖师,又西法东来六传至六祖慧能,皆以心印心,佛佛相证,祖祖相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为真心本寂,实相无相,非意识识,非言说说。

唐时寒山有诗句云:"吾心如秋月,碧潭光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言说只有因指见月之功能,但实难描绘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之真如妙境。

在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中云:"是心从本以来,离心缘相,离言说相。是故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滞句者迷,承言者丧。"

因为一落言诠,便是凡夫见二所迷之境。而莫言先生之名本身就有"不言"之意,虽般若无知无言,但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言。正如僧肇大师所说:"终日言,未尝言。"此意境岂不妙哉!

般若无知无名,但般若大慧可一念顿照十方三世,无不穷尽。是故不用言说。即使言说,也言说不尽。

莫言所解,及《易中天中华史》谈的禅宗兴起,和余秋雨的在《霜冷长河》中,只要涉及真如般若境界,无不是凡夫"见二"之谈。这也难免,真实之境不是说说而已,须如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之精神才能亲切。

"莫言说尽",或许星云法师给莫言说过此意,若此,则四字也亦失味,因为味在忽悟之时才灵韵奥妙;若仅支解为"不要说"或"继续说",其妙味也泰失过半,因为禅神早入九霄云外去了。说与不说,知与不知,虽是言语妙处,当然也是人生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