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斜路狀元”奇聞


古代“斜路狀元”奇聞

自封的狀元

晚唐的陸扆趕考進士時,正當黃巢起義,他跟隨唐僖宗逃到成都。黃巢戰敗後,他又跟隨流亡朝廷回長安。行至興元時,又傳來朱溫在長安附近發動叛亂的消息。這下急壞了陸扆,他原想憑著保駕的功勞順勢撈個進士,而此時人心恐慌,開科取士無望,便向宰相韋昭度建議就地開考。韋昭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亂中開科即使是兒戲,但卻能造成朝廷正常的假象,朝廷保住了,自己的宰相位子可以更加牢靠,遂就地草草考了三場。到寫金榜時又無人肯寫,陸扆便自告奮勇,趁機將自己的名字寫在榜首。成了狀元以後,他不僅走進了翰林院,還當上了宰相。

古代“斜路狀元”奇聞


白撿的狀元

明朝洪武十八年,會試後的前三名依次是黃子澄、陳子寧、花綸。殿試時當朝皇帝朱元璋卻發出話來:“我夜間做了一夢,神仙告訴我,本年的新科狀元姓丁。”這下主考大臣趕緊翻閱考卷,找到一個名次較後而叫“丁顯”的人,上報皇帝后,朱元璋說:“此人姓丁名顯,自然應‘顯’,狀元就該他做。”結果黃子澄屈居探花。

朱元璋未必做過那個夢,他懷疑考官們在利用權力拉私人關係,於是中途橫生枝節,特地另挑一個狀元來,致使考官們的如意算盤不能實現,丁顯則恰巧瞎貓碰上死耗子,白白撿了一個狀元。

古代“斜路狀元”奇聞


姓氏出狀元

唐玄宗先天元年依例舉行科舉考試,有個考生姓“常”名叫“無名”,因姓名奇特而引起了考官們的興趣。唐代對道教比較重視,而道教經典《老子》一書,開篇第一句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所以,雖然憑他的文章不可能取為狀元,但“常無名”這個名字的道教味兒很濃,被信從道教、尊崇老子的主考官們看中,常無名也就陰差陽錯地被取為狀元。

古代“斜路狀元”奇聞


角力贏狀元

宋太祖開寶八年的科考殿試中,應試人王嗣宗和陳識同時最先完卷,並且同時呈送到宋太祖趙匡胤的面前,由於不好分辨誰先誰後,也弄不懂文章好壞的宋太祖沉思片刻,便不動聲色地說:“你們倆摔跤,就在我面前摔。”陳識的腦子還沒有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兒,就被身體魁偉的王嗣宗“撲通”一聲摔倒在地。宋太祖此時被逗得哈哈大笑,指著王嗣宗說:“你就是今科狀元。”

古代“斜路狀元”奇聞


吃出來的狀元

清代康熙三十六年的科舉考生李蟠是個彪形大漢,飯量也十分驚人。因此,他入場應試時,懷揣著36個餑餑。

應試的進士都在傍晚前按時交卷出場了,唯有李蟠一人獨留殿前,臨場護軍曾多次催他出場,李蟠涕淚求情說:“畢生之業,在此一朝,幸勿相促,以成鄙人功名。”就這樣直到四更天才交卷,36個餑餑也吃了個精光。

主考官向康熙皇帝奏報了這個情況,康熙皇帝倒認為這是個“苦心之士”,當下決定點為狀元。從此以後,這個大魁天下的人物被稱為“餑餑狀元”。

古代“斜路狀元”奇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