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失真”的时代,我们到底可以相信什么?

诚然,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乱了我们对于2020年的全部计划和期许,早应该回到工作岗位的我们,还呆在家里,焦虑、茫然的感觉席卷而来。

网络时代的利弊在这场战疫行动中暴露无遗,庆幸的是我们即便在家还可以知道最新动态,还可以舒缓压力看看电视剧综艺,但不幸的也在于此:庞杂的消息扑面而来,坏的总比好的多,假的总比真的多。


这个“失真”的时代,我们到底可以相信什么?

最近在读一本叫做《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虽然书中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字里行间都是对今天的神预言。

这些天呆在家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首先肯定是憋得慌、无聊,但是更多的是被各种信息轰炸后的困扰。疫情刚刚蔓延的时候,我们仅能通过网络去了解外面的时间,了解疫情的进展,关注每天的新增确诊、疑似等等,信息如雪花一般,孰真孰假,且听且辩。很多时候,你们发现小道消息比官方消息来的及时,而且十个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是真的。长此以往,哪怕知道小道消息不可靠,但是还是会在心中埋下一个怀疑的种子,等待被验证,也一直惶惶不可终日。

从前的我们是依靠媒体获得新闻和讯息的,个人没有其他途径探听消息,那个时代可以称为新闻的“信我”时代。而如今,网络技术已然将我们带到了“秀我”时代,这里的“我”即是身为新闻消费者的大众,也是肩负新闻生产的自媒体人,新闻媒体不再是一枝独秀。也因为自媒体的加入,给了大众更多传播消息的渠道,没有了繁复的流程,哪怕是短短一句话也是可以传播出去的,虽然信息良莠不齐,但的确是抢占了那些走流程的新闻媒体的先机。


这个“失真”的时代,我们到底可以相信什么?

原本新闻媒体作为被大众所信赖的信息源,可以依靠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取得一席不败之地,但总有一些媒体为了争“快”而剑走偏锋,全然不顾信息的真伪。这就像在对赌一样,赌对了皆大欢喜,赌错了万劫不复。微博热搜屡见官媒因为放了不实消息而被网友骂,正式因为信任所以才会怒其不争。这样低级的错误为什么会犯?借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媒体没有在信仰与事实之间固守基本的新闻操守,让希望的事实统领了大脑。”职业操守是根基,不管是什么时代都不可丢弃,否则新闻媒体失了“真”就等于失了民心。

作为受众,我们最关心的大抵是两类信息,一类是切身相关的地方信息,一类是和名人相关的事件。也因此,很多媒体将目光锁定在了这两类信息上,也算是因地制宜,但随之而来的却并不都是好事。


这个“失真”的时代,我们到底可以相信什么?

先说第一件,以这次疫情来说,我们虽然关心着全国各地的情况,但更迫切想知道所在的省市的情况,毕竟这才是切身相关的消息。于是,我们会在很多群看到同样的消息,比如某某超市蔬菜被抢购一空,某某地方限制出行。某天,我就听到这样一个消息,说所在地方的超市要全部停止营业,三人成虎,闹得人心惶惶,家中父母也开始为此担心不已。还好,小道消息还没有蔓延多久,便看到官方辟谣了。细细想来,便有些可笑,什么时候变成了倒推消息,因为下面流传开来,上面便不得不出面辟谣。这歌消息是被及时发现并辟谣了,可是还有很多模凌两可的事情在群众之间传来传去,哪怕我再理智,有时也分不清是真是假,正所谓关心则乱,我也无法免俗。

前几日很多人发给我一条消息,大致内容是说什么火星近地球,辐射大,要在夜里关手机。这消息第一次见时便当作玩笑忽略了,第二次第三次被提醒,我便不免有些上心了。虽然我觉得这事情有些荒诞,但抵不过真的会担心对家人身体造成损害。所以最后在母亲的要求下,还是关闭了手机。事后想想,自己竟也会相信这样的谣言,真是在家里呆傻了。


这个“失真”的时代,我们到底可以相信什么?

再说第二件,也是近期的例子,除了疫情,很多人闲来无事便会关注哪个明星、企业又捐赠了多少钱和物。看到某某人或者企业捐赠了多少钱,最多就是大家提上一句“你看谁谁捐了多少”,后半句也随之而来“你看谁谁竟然没捐钱”。且不论捐不捐钱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就算没捐也无可厚非。而且这种事情为什么非要大张旗鼓让所有人都知道呢,到底是公益还是作秀?有些捐在明处,也会有人不愿意被外人所知,只想低调做事,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比如被大家格外关注的湖北籍明星,很多人都捐了钱物,也有一些人没有被看到,于是便有不明所以的人在那乱说一通,言语之刻薄真是让人难以启齿。后来,怎么样,人家不仅捐了钱和物,还是第一时间送到湖北的。我不知道那些泼脏水的人作何感想,也不知他们会满怀歉意还是熟视无睹。

如果说第一种情况反映的是人们毫无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那么第二件就是在说片面性的消息是有多可怕,多蒙人心智。

有人说现在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难。

很难说如今有什么特效之法可以帮我们辨别信息,找到真相,但遇事多留心信息出处,是否经得起推敲,总是没错的。既然我们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人,那么我们也有责任去伪存真,还世界一个真相,也给自己留一个可信的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