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失真”的時代,我們到底可以相信什麼?

誠然,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打亂了我們對於2020年的全部計劃和期許,早應該回到工作崗位的我們,還呆在家裡,焦慮、茫然的感覺席捲而來。

網絡時代的利弊在這場戰疫行動中暴露無遺,慶幸的是我們即便在家還可以知道最新動態,還可以舒緩壓力看看電視劇綜藝,但不幸的也在於此:龐雜的消息撲面而來,壞的總比好的多,假的總比真的多。


這個“失真”的時代,我們到底可以相信什麼?

最近在讀一本叫做《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麼》,雖然書中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字裡行間都是對今天的神預言。

這些天呆在家裡,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首先肯定是憋得慌、無聊,但是更多的是被各種信息轟炸後的困擾。疫情剛剛蔓延的時候,我們僅能通過網絡去了解外面的時間,瞭解疫情的進展,關注每天的新增確診、疑似等等,信息如雪花一般,孰真孰假,且聽且辯。很多時候,你們發現小道消息比官方消息來的及時,而且十個中總有那麼一兩個是真的。長此以往,哪怕知道小道消息不可靠,但是還是會在心中埋下一個懷疑的種子,等待被驗證,也一直惶惶不可終日。

從前的我們是依靠媒體獲得新聞和訊息的,個人沒有其他途徑探聽消息,那個時代可以稱為新聞的“信我”時代。而如今,網絡技術已然將我們帶到了“秀我”時代,這裡的“我”即是身為新聞消費者的大眾,也是肩負新聞生產的自媒體人,新聞媒體不再是一枝獨秀。也因為自媒體的加入,給了大眾更多傳播消息的渠道,沒有了繁複的流程,哪怕是短短一句話也是可以傳播出去的,雖然信息良莠不齊,但的確是搶佔了那些走流程的新聞媒體的先機。


這個“失真”的時代,我們到底可以相信什麼?

原本新聞媒體作為被大眾所信賴的信息源,可以依靠這得天獨厚的優勢取得一席不敗之地,但總有一些媒體為了爭“快”而劍走偏鋒,全然不顧信息的真偽。這就像在對賭一樣,賭對了皆大歡喜,賭錯了萬劫不復。微博熱搜屢見官媒因為放了不實消息而被網友罵,正式因為信任所以才會怒其不爭。這樣低級的錯誤為什麼會犯?借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媒體沒有在信仰與事實之間固守基本的新聞操守,讓希望的事實統領了大腦。”職業操守是根基,不管是什麼時代都不可丟棄,否則新聞媒體失了“真”就等於失了民心。

作為受眾,我們最關心的大抵是兩類信息,一類是切身相關的地方信息,一類是和名人相關的事件。也因此,很多媒體將目光鎖定在了這兩類信息上,也算是因地制宜,但隨之而來的卻並不都是好事。


這個“失真”的時代,我們到底可以相信什麼?

先說第一件,以這次疫情來說,我們雖然關心著全國各地的情況,但更迫切想知道所在的省市的情況,畢竟這才是切身相關的消息。於是,我們會在很多群看到同樣的消息,比如某某超市蔬菜被搶購一空,某某地方限制出行。某天,我就聽到這樣一個消息,說所在地方的超市要全部停止營業,三人成虎,鬧得人心惶惶,家中父母也開始為此擔心不已。還好,小道消息還沒有蔓延多久,便看到官方闢謠了。細細想來,便有些可笑,什麼時候變成了倒推消息,因為下面流傳開來,上面便不得不出面闢謠。這歌消息是被及時發現並闢謠了,可是還有很多模凌兩可的事情在群眾之間傳來傳去,哪怕我再理智,有時也分不清是真是假,正所謂關心則亂,我也無法免俗。

前幾日很多人發給我一條消息,大致內容是說什麼火星近地球,輻射大,要在夜裡關手機。這消息第一次見時便當作玩笑忽略了,第二次第三次被提醒,我便不免有些上心了。雖然我覺得這事情有些荒誕,但抵不過真的會擔心對家人身體造成損害。所以最後在母親的要求下,還是關閉了手機。事後想想,自己竟也會相信這樣的謠言,真是在家裡呆傻了。


這個“失真”的時代,我們到底可以相信什麼?

再說第二件,也是近期的例子,除了疫情,很多人閒來無事便會關注哪個明星、企業又捐贈了多少錢和物。看到某某人或者企業捐贈了多少錢,最多就是大家提上一句“你看誰誰捐了多少”,後半句也隨之而來“你看誰誰竟然沒捐錢”。且不論捐不捐錢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就算沒捐也無可厚非。而且這種事情為什麼非要大張旗鼓讓所有人都知道呢,到底是公益還是作秀?有些捐在明處,也會有人不願意被外人所知,只想低調做事,怎麼就成了眾矢之的。比如被大家格外關注的湖北籍明星,很多人都捐了錢物,也有一些人沒有被看到,於是便有不明所以的人在那亂說一通,言語之刻薄真是讓人難以啟齒。後來,怎麼樣,人家不僅捐了錢和物,還是第一時間送到湖北的。我不知道那些潑髒水的人作何感想,也不知他們會滿懷歉意還是熟視無睹。

如果說第一種情況反映的是人們毫無分辨信息真偽的能力,那麼第二件就是在說片面性的消息是有多可怕,多蒙人心智。

有人說現在是新聞最多的時代,也是新聞最差的時代。我們似乎更容易看見“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難。

很難說如今有什麼特效之法可以幫我們辨別信息,找到真相,但遇事多留心信息出處,是否經得起推敲,總是沒錯的。既然我們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人,那麼我們也有責任去偽存真,還世界一個真相,也給自己留一個可信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