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惡從善,惠及子孫---學《道德經》改本性受益無窮


第三課 善 人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棄惡從善,惠及子孫---學《道德經》改本性受益無窮


修道修德做善人,自古以來,華夏子孫都非常看重,不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改變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的需要。下面讓我們看看一個棄惡從善的故事:

竇燕山是五代後周時期的一個土財主,為人尖酸刻薄,小肚雞腸,雖然妻妾成群,直到三十歲還沒有孩子,在古時候,三十無子算是晚育了,竇燕山非常著急。

一晚,父親託夢說是他無子是因為做壞事太多。竇燕山醒來後決定痛改前非,修身養性,做個好人。接濟窮苦人,還在家開辦個私塾,請窮人家的孩子免費來學習。竇燕山徹底成了一個大善人。

果然,後來竇燕山有了五了兒子。有了自己的前車之鑑,他對兒子們實行嚴格的家教。他的嚴格不僅是要求孩子,關鍵是嚴格自律。他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實際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塑造了孩子良好的品格。

竇家雖然家庭成員不少,但人人和睦相處。夫妻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手足間友好謙讓,可謂兄道友,弟道恭。一家人相親相愛。

最終,五個兒子成才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他們先後登科及第,入仕為官,被當時人稱為“竇氏五龍”這也是五子登科典故的由來。

這就是改惡從善帶來的收穫,不僅僅自己受益,更是惠及子孫後代。明白了這個道理,大家必將從善如流,家庭、社會環境自然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