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當好一個領導,瞭解這12條內容必不可少


想要當好一個領導,瞭解這12條內容必不可少

1. 從當領導的那刻起,大家就會用這個領導崗位應當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來要求你。比如說,昨天你還只是負責項目設計,今天被提拔為項目主管,從任命那刻起,你就是項目負責人,要對整個項目有了解、負全責。項目其他同事向你彙報各種工作,需要你做決定,負責任,這時如果你只是瞭解設計工作,無法進行全局性思考和判斷,大家會認為你不勝任主管工作,很少會認為你需要時間慢慢適應新崗位。

在你新任領導的一到三個月內,大部分人會觀察你,判斷你的行事風格和習慣,這段時間,最重要的就是要穩、要細,先摸清情況,多觀察、多思考,謀定而後動。如果還有上級,可以多請示彙報。你新任職期間,肯定有人看熱鬧,也不排除有人挖坑,自己要穩住,要相信所有的事情和問題都有解決辦法,慢一點會比做錯要好得多。多說一句,想迅速進入領導角色,最好在未當領導的時候就多觀察、體會和揣摩,多瞭解情況,熟悉技能,學習做事說話的藝術。

2. 要明白權力來自何處。權力說白了是調配資源的能力。剛乾領導時,權威是體系或制度賦予你的,大家聽你的是源於組織慣性,不是因為你能幹,也未必心服口服。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下屬真心服從你和出於制度慣性不得不服從你是有差別的,真心聽你的,你才擁有全面調配和藉助他力量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領導力。剛剛當上領導時,制度是秩序之源,幹久了會發現人心比制度重要,在實際工作中,沒有人會喜歡動不動就拿制度說話的領導,要通過各種方式,做好說明解釋工作,把冷冰冰的制度變成溫情的的關懷。舉例說,剛當領導容易碰到下屬越級彙報的情況,光拿制度要求效果肯定不好,但如果從越級彙報人的角度說,越級彙報容易導致溝通問題,多個人知道就多個人解決問題,多個人承擔風險和責任,相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信任。

3. 清晰認識自己的定位和職責。一般來說,很多人都是從部門副手開始做起,就算做到部門一把手,還是會有更高層的領導,很多領導崗位兼具決策與執行之職,因此,對自己領域的工作要應知盡知,不知道的工作也要有令人信服的應答。

比如《史記·陳平列傳》裡,漢文帝問右丞相周勃國家年度刑事案件數量與錢米收支狀況,周勃答不出來,很慚愧。然後文帝問左丞相陳平,陳平很爽快的回答說,“皇帝要問案子,有公安部門領導回答,問錢米收支,有財政部門主管官員回答,我作為丞相,職責是輔佐皇帝外御強敵,內安百姓,使文武百官各率其職,不該管這些瑣事”。這個回答很貼合陳平的身份定位,所以文帝很快就接受了。從文帝辦公室出來的時候,周勃責怪陳平為什麼這麼好的回答不和自己共享,陳平說,你做了這麼久的宰相,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職責是什麼嗎?周勃非常慚愧,回去就辭官了。可見了解工作定位的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要能迅速領會上級意圖,制定可執行的方案,同時也能迅速反饋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決策,確保上下貫通,決策和執行無縫對接,高效達成工作目標。

4. 隨時準備好解決問題,要能扛事。根據墨菲定律,會出現的問題總會出現。不要怕問題,領導是為解決問題存在的,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上級和下屬就會越信服你,當信任成為一種慣性,做事就會方便簡單得多。相反,如果幹一件事不成一件事,大家會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上級會傾向選擇更有能力的人來主事,下屬做事會三心二意,最後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幹,不但累,效率也會很低。對問題解決的方式和結果也要有客觀清晰的判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推動工作完成,制度進一步完善是最好,條件不具備時,能和稀泥,讓各方滿意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想要當好一個領導,瞭解這12條內容必不可少

5. 要注意維護人際關係。職場人際關係複雜,尤其在機關與國有企事業單位,擔任領導的人受到的關注會更多,錯誤有人盯著,缺點會被放大,要時時謹慎謙虛。

職場人際關係處理一般遵循幾條大原則:一是價值交換原則,你自身越有能力,崗位越重要,升職空間越大,交換價值就越大,話語權就越大,下屬越依賴你,上級越看重你,辦事越順利方便;二是真正對你未來有決定作用的人不多,不要在一些低效人際關係上花費太多心思,尤其是酒桌上。能決定你前途的人通常身處高位,對人有自己的判斷準則,要小心應對和攀附。現實中有那種很會來事兒,迅速和重要領導走的很近的,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不是這種人,最好也能花點心思,多跟領導彙報工作,生日發個祝福,關注領導工作,逢年過節有點小心意,一般來說,臉熟的比臉生的招人喜歡,這樣關鍵時刻至少有人替你說句話;三是不要得罪人,尤其是小人,有句俗話說“不怕栽樹造林的,就怕放火燒山的”。任何一個人在某個崗位上一定都有他的原因,有的人看著不幹活,情商也低,但你不知道他的人脈背景,最好不要得罪。有的人純粹是因為心思惡毒,火力太強,大家都躲著,如果你沒有必勝且把他弄走的把握,最好避其鋒芒,得罪了這種人,被他盯上,通常你會付出不必要的代價,不值得。

6. 做決策不要搞一言堂。弗拉基米爾·列寧同志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是很有效的組織和決策方法。討論和溝通的過程往往也是達成共識的過程,發揚民主比較浪費時間,犧牲效率,但從長遠看,有助於維護你的權威,增加團隊信任,也能大限度避免掉坑,在充分民主聽取大家意見的基礎上拿出方案,形成你自己的意見,果斷執行,公平分工,可以避免執行中扯皮,把民主犧牲的效率補回來。

7.要適當授權,不要事必躬親。凡事不要時刻親力親為,人的精力有限,在執行層面花費精力時間太多,不利於關注更重要的事。適當授權會讓下屬做事更有動力,有利於構建團隊信任,對培養新人也有好處。大家都是小兵崗位幹起的,都有切身體會,願意授權的領導會讓人感覺到被信賴,做工作自主性更強。授權有三個前提:一是瞭解全面情況,二是對工作進展有整體把握,三是對下屬優缺點都有了解,否則可能起反作用。

8. 掌控工作的整體狀況。這個和第7項有關聯,做領導不必事事親力親為,但絕不是說要放手不管,而是說要節約精力,放精力在把握整體情況和解決主要問題上,所以一定要對整體情況有全面把握。我有兩個建議:

一是不能侷限於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要更多的關注和工作密切相關因素,包括近期行業大勢,其他部門的情況,下屬的優缺點,他們的工作、心理狀態,上級關注重點之類;二是要掌握具體項目進展情況,最好相關工作例會都參加,這樣對進展、難點重點都瞭解,參加不了也必須聽取事後彙報,掌握足夠信息是保證正確決策的前提。

想要當好一個領導,瞭解這12條內容必不可少

9. 培養良好溝通協調能力。領導是領導人的,不是領導事的,對人能力比對事能力更重要。溝通協調包括對上級、對下級、對同級,技巧各有不同,但主要做法是一樣的,簡單說,最重要的有幾條:一是能共情,能換位思考,理解他人難處;二是全面掌握信息,知己知彼,對方主要關注什麼,顧慮是什麼,自己的底線、主要目的是什麼,有什麼有利條件和不利形式;三是解決方案可以很靈活多樣。溝通是各有攻防,各有所讓,既有堅持也有放棄,有時候溝通很容易陷入僵局,這是因為說著說著就容易帶情緒,更容易被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帶跑,這個時候一定要清楚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要隨時能讓大家回到要解決的這個問題上來。

10. 管理上級領導的能力。管理上級是種很重要的能力,主要是指讓上級按照你的思路和方案決策,可以避免很多無用功。簡單說有兩點:一是考慮要周全,各種情況都要想到,並有應對方案;二是要能站在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定要擺正心態,各種上級都是存在的,有人精也有奇葩,這個沒辦法選擇,只能適應。有時候領導提出來的奇葩想法,可能跟他那個層面接受到的信息和感受的壓力有關,不瞭解不要急著說不行,另外,領導也是人,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做決策也可能是錯的,做事不易,相互理解吧。

11. 關於派系。這個挺複雜的,兩三句也說不清,最難受的地方在於,沒有站隊,就沒人挺你提拔你,你到不了想要的位置;站了隊,就很難脫隊,得為隊裡做事幹活,隊長倒黴,一般是要跟著倒黴的。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保持距離,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你不找麻煩,麻煩可能會來找你。總之謹慎,小心,不見兔子不撒鷹就好了,但實在需要很高的認識和處理水平。

12. 保持心態平和。從職位上來說,天花板是永遠存在的,看什麼時候碰到。有的人年輕時就登高位,但往往會要熬很長時間才有下一個機會,如果把提職作為工作目標,那真是熬心。但提職機會很多時候要靠自己創造和爭取,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所以不想也不行。要根據自身情況看怎麼把握這個平衡,積極行動,擺正心態,不要攀比。說的容易,做到會比較難。多看書、多運動、多充實自己,適當蟄伏,擇機而行,哪怕山窮水盡,也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